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建正法幢 摧破邪軍

  建正法幢 摧破邪軍

  (2001年4月3日)

  我今天晚上的講題名叫《建正法幢 摧破邪軍》。爲什麼要講這個題?近二十年來,迷信活動逐步增加,特別是出現氣功熱,這五花八門的氣功,以氣功爲名出現一些異端邪說,其中特別顯著的就是*輪功,不單是擾亂了正法,而且破壞了宗教秩序。因此,我們作爲一個佛教徒應該以慧眼觀察,具足正知正見,要繼承我們佛教的優良傳統,破邪顯正。什麼是正的?什麼是邪的?假如說不清楚,就不能正確地宣揚佛法,而讓異端邪說占領市場,這一點值得大家注意。

  一、破邪顯正的意義

  “建正法幢,摧破邪軍”。什麼是法幢?法幢是殿堂的莊嚴法器,在佛像兩旁挂著,有些幢上還載有經文,法幢高懸就表示正法住世,佛法在世,可以利于人民、利于國家。正法是人天眼目,沒有正法,人天就沒有眼目,就長期在苦難中、在昏暗中。什麼叫邪軍?邪就是與正不相容,就像水火不相容。邪的根本在哪裏?邪教的學說,它首先我見我慢很高,第七末那識的四種煩惱:我癡、我見、我慢、我愛充分地表現在邪教的言論和行動中,這就恰恰與佛家講的無我相反。昨天我講了叁法印,叁法印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佛法以“無我”爲中心思想,就是般若智慧。般若波羅蜜成就一切善法,菩薩行必須以般若爲指導,功德就無量無邊。要破邪才可以顯正,這是我首先要講的。

  其次我們看到佛教的曆史傳統,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當時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異端邪說很多,在佛出世以後成道說法,經過佛說法,建正法幢,這些異端邪說紛紛被摧破。當時佛法如皓日中天,佛法盛行于印度就好像太陽出來,黑暗就沖破了。故立正法就能破邪,破邪也能顯正。

  在佛滅度後六百年間有龍樹菩薩出世,龍樹菩薩大家都熟悉,是弘揚般若學的第一代祖師。他宣講《大般若經》,寫《大智度論》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叁論。他以破爲主,以破爲立,以“無我見”、“真空見”破除我執、法執,掃蕩教內外的一切偏見邪執,這個力量很大的。

  他有一個弟子叫提婆,很是聰明,在皈依龍樹菩薩以前就很有智慧。他因爲羨慕龍樹菩薩,想親近他學法,就走到龍樹菩薩那裏,報名要參見龍樹菩薩。龍樹菩薩爲了試一試他的智慧就派人端了一缽水出去,提婆菩薩看了之後就在身上摸一根針,把針放到水裏去,針一下水就沈到底了。這缽水端到龍樹菩薩面前,龍樹菩薩看了以後就收他爲弟子。這是什麼意思呢?水就形容佛法像大海一樣,教義很深。正是因爲佛法無邊,經藏如海,我就要深入經藏,像針一樣直沈海底!就是這個意思。

  提婆菩薩在龍樹菩薩那兒學了一段時間,就輔助龍樹菩薩宣揚畢竟空義,掃蕩一切執著,掃蕩外道邪說,因此就得罪了一些外道,外道辯不贏他。有一天提婆菩薩在樹下坐禅,外道就利用這個時間行刺,用刀把提婆菩薩刺傷了。提婆菩薩在臨死以前用血寫了一部書叫《百字論》。他說:“你們可刺殺我的肉身,但是真理你們是破壞不了的、蒙蔽不了的。”所以佛教徒就要有這個精神:爲顯示佛法真理而殉身亦在所不惜!

  中國的玄奘法師到印度留學十七年,除專研唯識法相以外,也學習了般若和研究了很多外道的書籍,深通大小空有的教義。這中間他也破了一些外道謬論,著了一部書叫《製惡見論》。後來玄奘歸國之前,戒日王在曲女城舉行“無遮大會”,玄奘立真唯識量,顯示唯識的真理,萬人中都沒有人能破,受到印度全國人民的恭敬。小乘稱之爲解脫天,大乘稱之爲大乘天,受到全國人民和帝王的崇拜。

  佛教的這個傳統,從印度到中國曆代都是繼承下來了的。立正就要破邪,破邪方能顯正,要邪正分明。爲什麼?因爲佛法就是要使人由邪轉正,走光明正道,這是一個基本原則。所以彌勒菩薩說菩薩要學五明(內明、聲明、醫方明、因明、工巧明)。深通內外這種學理,有比較才有鑒別,有鑒別才能傳播真理、宣揚真理,故要廣學多聞。

  二、建正法幢

  如何建正法幢?就是要建立佛法的正論。我們學了佛,佛教的正論、佛教的精華是什麼?你不懂得,你怎樣弘揚?怎樣建立正法,破邪顯正呀?

  佛教經律論叁藏,總攏來說四個字:教理行果。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是空談。現在解釋教理行果。

  (一)教

  教是什麼?教是佛陀的言教,佛的教授、教誡。佛的言教就是教人要走正道,有個標准、有個方向。如何使人走入正道,就必須做到幾個轉,第一個要轉惡成善;第二個轉邪歸正;第叁個轉染成淨;第四個轉識成智。

  佛教講五乘,從人天乘到佛乘,爲什麼能夠成就佛果呢?都是逐步轉來的。唯識學講熏習,就是要熏習無漏種子、善法種子,改變你的惡種子、惡習氣。善種增加,惡種減少,乃至到消滅;清淨種增加,染汙種就消滅;這個是轉的過程。研究唯識學,由資糧位到妙覺位就講這個內容,很重要。

  惡就是損害他人。學了佛就不能損害他人,要利益他人,饒益衆生。入了邪,就是誤入歧途,邪執很深,邪氣很重。結果誤人誤己,不能走正道。染,就是染汙,包括煩惱無明都是染汙,使內心不得清淨。我們就要轉染汙成爲清淨。

  識,一般講就是一種分別。衆生的分別離不開第七末那識、第六意識。末那識就是染汙之根,由于染根,起的意識就有種種虛妄分別。對一切認識不清,無明很重,産生煩惱,從而造業。所以禅宗講:要大死一番,就是把這個虛妄分別心消滅掉。死掉以後才能認識本來面目。這就是轉識成智,即轉八識成四智。

  佛陀的言教目的是示人以正道,就有這麼幾個轉。你們學了佛以後自己檢查自己,你們轉的程度有多高呀?學佛要走上正道就從轉字開始,你在修學中轉了多少呀?轉變了多少習氣?多少妄念?你可以自己檢查,這很重要,是衡量自己學佛是否有進步的一個標准。

  (二)理

  理是什麼呢?我按太虛大師的講法把理分成叁項。

  1.五乘共法

  五乘共法就是說從人天乘到佛乘,五乘都應該共同遵守的理,不能違反的原理和規律。這法是什麼呢?就是因緣生法、因果法則。因緣生法是佛教基本教義(因、緣、果)。你不信因果那還學佛做什麼?這個因緣生法,空間寬、時間長。空間寬,涉及法界,涉及整個宇宙的範圍;時間長,過去現在未來,前前無始,後後無終。故因緣生法意義很寬廣、很深奧。佛教小乘、大乘都是講的因緣生法。中國各個宗派,從曆史到現在,祖師們宣揚教理就講幾個緣起。例如:通于大小乘的就是業感緣起;唯識所講的就是賴耶緣起;通于般若的是性空緣起;通于楞嚴、圓覺的是真如緣起;通于華嚴的爲法界緣起;通于密宗的爲六大緣起。

  你們想一想,哪個宗派不講緣起?這個緣起就是佛教的基本教義。業報緣起、賴耶緣起、性空緣起、真如緣起、法界緣起、六大緣起,緣起是佛法的中心,不管哪個宗派、大小乘都是闡揚這個教理。不管從那個角度來講,講起來都相通、都是圓融的。所以,我們學了佛以後不能否定因果。因果就是講因緣生法,世出世間無因無緣不能結果。這一個教理就通于五乘。

  2.叁乘共法

  什麼是叁乘(聲聞、緣覺、菩薩)共法呢?就是叁法印。小乘、大乘的教理都不能違反叁法印。所以我們鑒別佛法的理論或者經典是不是正確的,就看他是不是講的叁法印,叁法印是一面鏡子。“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就是出離世間、修解脫道的基本思想。

  3.大乘不共法

  大乘唯識學、般若學、華嚴學、天臺學等,都屬于大乘不共法。唯識學講五法叁自性、八識二無我。般若研究空,叁空、四空、十八空、二十空等等,般若經中處處提到,闡示諸法畢竟空之義。與般若相應的、由般若思想發揮出來的有天臺宗講的叁谛、叁止叁觀。華嚴講的教理法界觀,即宇宙萬物離不開一心,一心攝萬物,萬物歸一心;萬物之間又是互相容攝、互相有關系,所謂小中見大,大中見小;這一思想是非常微妙、精深博大的。

  因此,關于理方面,歸納爲:五乘共法,就講因緣生法;叁乘共法,就講叁法印;大乘不共法,即是唯識學所講之“五法叁自性、八識二無我”、般若所講之“畢竟空”、天臺宗所講之“叁谛圓融、叁止叁觀”、華嚴宗所講之“法界觀”。這幾種思想都概括了大乘的思想,研究教理就必須懂這些。

  (叁)行

  行,就分爲:人天乘行、解脫行、菩薩行。

  人天乘,修五戒十善。聲聞獨覺乘,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解脫行。菩薩行發四無量心,修六度四攝,持叁聚淨戒。

  (四)果

  由行而證果,有修就有證,有行不會落虛空。所以大家要注意這個問題,不要認爲我磕個頭、插柱香、供杯水、施一分錢沒有關系,實際上關系很大,有行就有果。一分分地積累,時間久了功德就是無量的。

  人天乘修五戒十善證人天果;聲聞乘證羅漢果;獨覺乘證辟支佛果;菩薩乘就證佛果。有行就有證,這是真實不虛的。你要行,你能修行就有果。十地菩薩以上,都還要修行。十地菩薩都是證了道的,還要分分斷惑,分分證真,斷一分無明,證一分真如,一直至十地以後,經過等覺,到妙覺才圓滿。學佛就要有這個精進的精神,不能有懈怠的精神。

  以上內容是關于顯正,我用佛家的教理概括地提一下。這是我們佛教的正論。你們有些讀過佛學院的,會有初步的了解。不懂的希望受了戒以後要多學多聞,注重熏習。

  叁、摧破邪軍

  (一)破邪見

  先引《無垢稱經》的一首偈,這一首偈子,有立有破。偈曰:

  說法不有亦不無,

  一切皆得因緣立,

  無我無造無受者,

  善惡之業亦不亡。

  “說法不有亦不無”,佛法的中心,一方面講不有,一方面講不無。不有就是空;不無就是有,所以佛法是建立在亦有亦空的中道理論上,一方面講空,一方面講有。空,就是畢竟空,性空無我;有,就是如…

《建正法幢 摧破邪軍》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