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亦能舍离世间的忧恼而达到解脱。
《杂阿含经》以顶戴油钵的譬喻,说明修行者应正念正知而住42。修习安般念的业处,就如一个顶戴满钵油的人,无视于美女在旁。有一个年轻人,去一个城市看热闹,那里正好有美丽的姑娘表演唱歌、跳舞。国王抓住了这个年轻人,让他顶着油钵,从群众与美女身旁绕行而过,后面跟着一个刽子手,倘若洒出一滴油,就砍他的头。那个年青人喜欢看好色,但为了保命,因此很专心走每一步,全神贯注保持平衡,绕了一圈,他无视于美人的表演与喧闹的群众,油钵安然无样。
同样的,修行者修习四念处,修练佛陀所安排的解脱课程,就应如此:专注业处,不管其他。
l5.随观内外、生灭
最后的部分,是简要的修观说明。
如是,比丘安住于身,观照内身;安住于身,观照外身;安住于身,观照内外身。
在四念处的每一项修法里,都说到内43 、外44、内外45三种不同所缘的观察。若要成就观,不但要很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名、色相续,名与色不断生灭变化,也要观别人的名、色相续,名与色不断生灭变化,若只能观自己的名色的相续,不能观别人的名色的相续,不能成就观,无法证悟涅槃46。所以要持续地观内、观外、观内外,今观智成熟。
在修观的过程,还要分别三种身:色身、名身、安般念身。什么是色身?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清楚的观照分别它们。什么名身?指心与心所,要清楚分别所有的名法。什么安般念身?呼吸时所呈现的色法。在长的呼吸,还是在短的呼吸里,观真实法,观三种身。
安住于身,随观生法;安住于身,随观灭法;安住于身,随观生灭法。生灭的观察是修习四念处每个方法时,都必须观察的,唯有生灭过程的观察,才是导向解脱的要素。若想修观,首先要完全了解安般念的经验,依照名色的道理去体验,观察三种身,这样观名色,才能观生、观灭,观生灭。若不管名、色,不观真实法,就不能够观生、观灭、观生灭。若不能观生、观灭,观生灭,就无法体验无常、苦、无我三相;若见不到三相,就不能证悟不生不灭的涅槃,实现解脱。
生灭的观察分为两方面,一是观察因缘生灭,如观察呼吸时,由于身体、鼻孔、心的生起,呼吸才能生起;若身体、鼻孔、心的因缘不具足,呼吸就不能生起。再者观察剎那生灭,就法的本质来说,一切有为法、名、色,皆一生起立即坏灭。就呼吸而言,于呼吸生起至坏灭的每一剎那,仔细地观察整个过程的生灭现象。因此,清楚地观察自己的身体,观呼吸的名、色,呼吸的生灭因缘,观察呼吸不断生、灭的过程,观察生灭,然后观察坏灭,有时观察自己,有时观察别人,正知正念地观察,了知法的真实相。
(五)修习成果
于是「有身47」之念现起,唯有正念与觉照,无所依而住,不再贪着世间之任何事物。
这是说明修习安般念的成果,也是共通于四念处的所有修法,每个方法在观生灭后,就一再陈述修习的成果。不管修习那个法门,经过有系统的禅修练习后,修行者只看到积聚、生灭而已,除了名、色,没有什么真实的经验。每个所见的有情,都只是五蕴的组合而已!并无真实存在男人、女人、众生。
「唯有正念与觉照」意指完全进入念与慧的境界,由于念与慧修行者完全进入止与观的境界。念的境界——建立自己在四念处的修行;慧的境界——建立自己在四圣谛。有四念处的基础,四圣谛的智慧才能变得明显。因此,四圣谛的智慧靠四念处的「念」。四念处「念」建立了,才能投入四圣谛;没有建立四念处的「念」,我们无法投入四圣谛。若有这种念和智慧,能够「无所依而住」,指不再依赖五蕴、世间,因为已超越爱、见、无明,「不再贪着世间之任何事物」,世间除了名、色之外,并无任何真实存在。真实照见名、色之生灭无常,不执着任何名、色,体证无我,不再继续轮回。
修行者观照四界、五蕴,观身体的真实法,解开了四种密集。众生被四种密集概念所欺骗,不能了解无我的道理。
【四种密集】
若欲知见真实名、色法,体证无我,需破除四种密集(Ghana)48。
(一)相续密集(santati ghana):名、色是相续、不断的过程。凡夫不了解名、色是相续、不断的生灭的过程,生起颠倒见,以为是一个「我」。清晰、各别的辨识名、色不断生灭的过程,破除相续密集。
(二)组合密集(samuha ghana):名、色是由地、水、火、风很多不同元素所聚集,呼吸也是多个聚集所组合。若能以智慧知见色聚中每一究竟色的自相,观每一心识剎那出现的名法,便能解开组合密集49。
(三)作用密集(kicca ghana):每一色法都有它特别的功能、作用,没有两个色法有同样的作用。同样的,每一心识剎那生起的名法都有各自的作用。若能辨识名、色法每一种作用,便破除了作用密集。
(四)所缘密集(Arammana ghana):只有名法有所缘密集,若观相续密集、组合密集、作用密集三种密集,便无「我」、「众生」的概念,便能解开所缘密集。在一个所缘中,观究竟名、法,并以智慧照见究竟名、色法的无常、苦、无我;同时也反观修观名法(观智)的无常、苦、无我。必须破除被观照名法与修观名法的相续、组合及作用密集,才能破除所缘密集50。
(六)安般念与四圣谛
我们可以依照注释书的说明了解如何建立四圣谛的智慧51。
修安般念时,注意呼吸,同时注意呼吸的名色,名色是苦谛。了解这个呼吸是由于以前无明、爱、取、行、业的结果,这是集谛。由于有过去的无明、爱、取、行、业,才有今世五蕴;有今世五蕴,才有呼吸。若无过去的无明、爱、取、行、业,就无现在的五蕴、呼吸,此是集谛。若无呼吸,无无明、爱,便无苦与集二者,这是灭谛。引导我们走向灭的境界、因缘,是道谛,即是了知苦谛,舍弃集谛,以灭谛为目标的道谛。在此也必须分辨世间的道谛与出世间的道谛;世间的道谛能了知世间的四圣谛,开展出世间的道谛,唯有出世间的道谛能够导向解脱。出世间八圣道分与圣道智52、圣果智53同时生起,都以涅槃为目标。正见是了知涅槃,正思惟将心投入在涅槃,正念对涅槃铭记不忘,正精进努力于了知涅槃,正定专注于涅槃,因为圣道灭除了能造成邪语、邪业、邪命的烦恼,正语、正业、正命也同时存在。
如此精勤修练四圣谛之后,就能达到寂静。此是致力于安般念修行者的解脱之道。
《禅修开示 身念处 一、安般念》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