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hapadam samadiyami.
我受持离高、大床座学处;
现在就是受十戒的才念诵,受八戒的不要念诵。
Jatarupa-rajata-patiggah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我受持离接受金银学处。
我们现在在一起坐,等一下我们最后才回向。那下面念八戒的,我先念诵,然后大家说Ama, bhante. ,
Tisaranena saha atthanga samannagatam uposatha- silam dhammam sadhukam katva appamadena sampadetha.
善作三皈依和具有八支的伍波萨他戒法后,应以不放逸而成就!
Ama, bhante.
是的,尊者!
好,那接着是十戒的
Tisaranena saha dasa- gahattha -silam dhammam sadhukam katva appamadena sampadetha.
善作三皈依和在家十戒法后,应以不放逸而成就!
Ama, bhante.
是的,尊者。
要知道我们刚才念的那一段,就是说在受持了三皈依以及八戒或者十戒之后,应该要很好的护持,通过不放逸,以成就自己的戒法,成就自己的戒德。大家要说:是的,尊者!那就要做到!同时,我们也知道,对于在家法师来说,有些人可能会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还要受持八戒和受持十戒?其实呢,我们只要看过,好象弘一律师,他也是多次都强调作为出家人其实也是应该受持八戒的。所以八戒,我们即使大家受持了比丘戒,比丘尼戒,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的做好八戒的受持,那还是很大的功德,所以不要轻视这八戒。毕竟这八戒是我们出家人本身应该受持的东西。这个是我们的本分,这是佛陀用慈悲,提供给在家人学习,我们现在做好自己的本份,也是很应该的嘛,是不是?
那好,现在大家受了戒之后,接下来就是在禅修营期间,应该很好的受持,如果是在这八条戒或十条戒当中,对于前面的杀生、偷盗、淫欲、妄语跟麻醉品的,只要故意才犯,不故意并不犯,对于非时食,即使你不知道你吃了也犯。例如说,你在十二点多你还认为说没有过午,你就吃东西,其实已经过午了,你吃了,即使你不知道,还是照样犯了。对于歌舞跟装饰的,也是如果你故意就犯你没有故意不犯,对于高大床座,即使你不故意也犯。例如说,你不知道下面你坐的是棉垫,但是你坐了,然后,后来一翻,怎么下面是棉垫,这个也是犯了。对于受持金钱的也是,你没有故意也是犯。例如说,你把钱夹在书里面,或者说你放在口袋里,然后你就把它拿来,来穿,穿了你就带走,后来发现怎么一摸口袋里,口袋里还有钱,这个其实也算犯了。所以我们知道,在这八条戒或十条戒里,有些是故意才犯的,有些是没有心也犯的。我们要清楚这一点。
下面受持了戒之后,我们再来讲业处,业处就是修行的方法,因为毕竟我们大家来这里是为了禅修,也就是为了获得禅修的方法,禅修的业处。我想,看过《清净道论》的禅修者,一定会知道古代那些人他为了想要求得业处,他们是多么艰难啊!是不是?当然我们现在,我相信大家来这边,也是很辛苦,要坐车,舟车劳顿,还要请假,才能够来这里,总之,我们就要升起希求想。既然大家来这里学习,来这里禅修,我们就应该具足弟子相,真正象个弟子,唯有你用一颗恭敬的心,用一颗虔诚的心、对法,对禅修热诚的心,那受利益的是大家,受利益的是作为求法的禅修者。
在这次禅修营里面,我将会教导大家几种禅修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我们作为根本业处的,就想用一种最传统的,由佛陀所教导的而且普遍给现在很多上座部禅师们、业处导师们教授、教导的业处,来作为大家的根本业处,这种业处就是anapanassati。也翻译成入出息念。anapanassati是巴利语,它是由anapana,再加sati,构成的。anapana古代也直接翻译成安那般那。不过呢,如果是用现在的音,变成阿挪多挪,其实是安那般那,sati是念,安那般那的意思就是呼吸,我们的入出息,念就是我们的心念、正念。我们把心念投入或者专注在呼吸,这个就叫做anapanassati,入出息念。要修习入出息念,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坐中的专修,一种是平时包括经行的修行方法。
在这里我先讲一下坐中的修行。因为我们禅修营期间,会安排共修的时间,共修就是坐中修。就是说大家坐在禅堂里面,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起禅坐,来培育定力,这种称为坐中修。平时呢,共修的方法,包括经行,包括我们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当中的修行方法。这两种方法我们在这里都简单的讲一下。
坐中修,就是我们回到自己的位置,现在大家来到这边,禅修营在宝峰寺,算是比较安静的地方,到处山青水秀,所以我们要来修行,就有条件,只要我们大家不互相制造噪音,不制造干扰,那我们可以说禅坐还是很安静的。在经典里面讲到,修习入出息念的人应该要到林野,到树下,到空闲处,为什么要这么样?因为佛陀在《增支部》里面说过,他说过声音是禅定的刺,也就是说当我们培育定力的时候,对声音特别敏感,声音特别刺耳,或者说这里的刺Kantaka,也可以翻译成障碍、荆棘,就是那种会刺的荆棘。对还没有培育定力的人,特别忌讳声音,所以我们要求禅坐的地方要安静。找了安静的地方之后,我们就应该要正直其身,结跏趺坐,就是盘腿而坐。现在在这期禅修营里面,为大家都准备了座垫,座垫非常好,它正好是可以把我们的臀部垫高,坐起来非常舒服,座垫不会太硬,也不会太软。每人应该都有一块,是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直接坐在座垫上,姿势就容易保持,保持正直的。然后我们再结跏趺坐,就是盘腿而坐。结跏趺坐,我们并不要求大家一定要双盘。能够双盘当然是最好,不行的话,单盘也好,散盘也好。但是,就不要坐得太散乱。例如说抱着膝盖,或者说两腿伸直,这些都不要。特别是如果是在禅堂里面,前面又贴有佛像的话,或者说在前面有出家的法师,或者说有尊者坐的时候,你的脚不要正好对着他,这样的话,很不礼貌,很不恭敬。总之,就是坐的姿势你要坐得舒服,坐得持久就可以。手,你叠掌也好,你放在前面也好,你扶着膝盖也好或者说你双手这么样放都可以。总之,这个姿势一定要使我们的内心能够平静。因为毕竟身体的舒适,我们的心才能够平静,但是不要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身体上,因为我们修行以调心为主。当结跏趺坐之后,我们再看上身也保持平衡,有些人习惯性坐着坐着,就会耷拉下来,要保持身体平衡,最好是坐直一点儿。但不要挺直,如果你绷得过紧的话,你会很容易腰酸背痛,你可能坐了一坐,下一坐,你就撑不了了。就是上身保持正直,是自然的正直。然后,在身体调好之后,我们再检查身体是不是还有绷紧的地方。例如说,有些人在禅坐当中坐久了,肩膀、脖子这边会感觉酸痛,为什么?因为在禅坐的时候,是不知不觉会用力的。或者说在专注的时候,心一用力,结果就影响到脖子,这个就要注意。在禅坐之前,你先放松,或者说在禅坐期间,如果发现觉得身体有哪些不舒服,你先再放松一下。最后呢,就再让心平静下来,跟自己说,现在来这边禅修了,不要再回忆过去,不要再计划未来,不要在心里是装一些名字、名相的东西,把那些先放下,把家庭的事情放下,把寺庙的事情放下,公司的事情放下,把那些柴米油盐的事情都放到一边去,现在来这边就让心平静、专注。
之后就渐渐讲到,置念于面前,它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置念于面前,就是我们就把心念放在这个地方,放在这个区域,这就是《清净道论》讲到鼻头的区域,鼻头的区域就是说,我们要在这边鼻头或者说,鼻孔出口处,对不对?还有人中跟嘴唇上方,也就是说在我们人中这一带区域里面这个地方,我们把心念放在这里。但是,不是放在这里的皮肤,而是放在这里的呼吸,我们可以借助这里皮肤的触觉去觉知呼吸,但是要知道这个是呼吸,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一带,这一带正好是呼吸经过的地方。它介乎于里跟外,再进去一点儿就是体内,再出来就是体外,就在这边,正好贴着我们的人中的地方,这个区域,这个区域是我们的心工作的地方,我们称为业处。然后我们就在这个地方注意呼吸,注意呼吸的时候,我们的呼吸是动的,有时吸进去,有时呼出来,但不要跟随它进去,也不要跟随它出来,而只是在这一点儿觉知呼吸,就可以了。在觉知呼吸的时候,注意不要玩弄它,不要去感觉它的冷,暖,不要去感觉它的轻柔,你可以先去感觉这里,就是这里皮肤的感觉,然后你依着这个皮肤的感觉去觉知呼吸,但是最后还是要把心放在呼吸上,那个就没问题。然后你就只是在这个区域里面专注。但是同时还是要注意,就是说因为我们鼻头这里离眼睛很近,有时不知不觉我们就会用眼睛去看了。一旦用眼睛看,问题就很多。如果我们闭着眼睛,闭着眼睛然后还是用眼睛去看这里的鼻头的话,很容易感觉到这边很胀,这边很胀,或者说会感觉硬硬的,所以不应该用眼睛来看。同时呢也要知道,不要不知不觉注意到鼻孔里面的呼吸,如果注意到鼻孔里面的呼吸,又会造成一种情况,就是到时鼻头这边会紧,或者是头这边发重。这个也不应该,同时也不应该咬着牙,有些人在专注的时候不知不觉会咬了,因为咬牙会感觉到头就会变得很胀,或者说头会变…
《受戒及教授业处(2009年第一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开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