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受戒及教授業處(2009年第一期寶峰禅寺止觀禅修營開營)▪P3

  ..續本文上一頁hapadam samadiyami.

   我受持離高、大床座學處;

   現在就是受十戒的才念誦,受八戒的不要念誦。

   Jatarupa-rajata-patiggah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我受持離接受金銀學處。

  

   我們現在在一起坐,等一下我們最後才回向。那下面念八戒的,我先念誦,然後大家說Ama, bhante. ,  

   Tisaranena saha atthanga samannagatam uposatha- silam dhammam sadhukam katva appamadena sampadetha.

   善作叁皈依和具有八支的伍波薩他戒法後,應以不放逸而成就!

   Ama, bhante.

   是的,尊者!

  

   好,那接著是十戒的

   Tisaranena saha dasa- gahattha -silam dhammam sadhukam katva appamadena sampadetha.

   善作叁皈依和在家十戒法後,應以不放逸而成就!

   Ama, bhante.

   是的,尊者。

   要知道我們剛才念的那一段,就是說在受持了叁皈依以及八戒或者十戒之後,應該要很好的護持,通過不放逸,以成就自己的戒法,成就自己的戒德。大家要說:是的,尊者!那就要做到!同時,我們也知道,對于在家法師來說,有些人可能會不理解,爲什麼我們還要受持八戒和受持十戒?其實呢,我們只要看過,好象弘一律師,他也是多次都強調作爲出家人其實也是應該受持八戒的。所以八戒,我們即使大家受持了比丘戒,比丘尼戒,如果我們能夠真正的做好八戒的受持,那還是很大的功德,所以不要輕視這八戒。畢竟這八戒是我們出家人本身應該受持的東西。這個是我們的本分,這是佛陀用慈悲,提供給在家人學習,我們現在做好自己的本份,也是很應該的嘛,是不是?

   那好,現在大家受了戒之後,接下來就是在禅修營期間,應該很好的受持,如果是在這八條戒或十條戒當中,對于前面的殺生、偷盜、淫欲、妄語跟麻醉品的,只要故意才犯,不故意並不犯,對于非時食,即使你不知道你吃了也犯。例如說,你在十二點多你還認爲說沒有過午,你就吃東西,其實已經過午了,你吃了,即使你不知道,還是照樣犯了。對于歌舞跟裝飾的,也是如果你故意就犯你沒有故意不犯,對于高大床座,即使你不故意也犯。例如說,你不知道下面你坐的是棉墊,但是你坐了,然後,後來一翻,怎麼下面是棉墊,這個也是犯了。對于受持金錢的也是,你沒有故意也是犯。例如說,你把錢夾在書裏面,或者說你放在口袋裏,然後你就把它拿來,來穿,穿了你就帶走,後來發現怎麼一摸口袋裏,口袋裏還有錢,這個其實也算犯了。所以我們知道,在這八條戒或十條戒裏,有些是故意才犯的,有些是沒有心也犯的。我們要清楚這一點。

   下面受持了戒之後,我們再來講業處,業處就是修行的方法,因爲畢竟我們大家來這裏是爲了禅修,也就是爲了獲得禅修的方法,禅修的業處。我想,看過《清淨道論》的禅修者,一定會知道古代那些人他爲了想要求得業處,他們是多麼艱難啊!是不是?當然我們現在,我相信大家來這邊,也是很辛苦,要坐車,舟車勞頓,還要請假,才能夠來這裏,總之,我們就要升起希求想。既然大家來這裏學習,來這裏禅修,我們就應該具足弟子相,真正象個弟子,唯有你用一顆恭敬的心,用一顆虔誠的心、對法,對禅修熱誠的心,那受利益的是大家,受利益的是作爲求法的禅修者。

   在這次禅修營裏面,我將會教導大家幾種禅修的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我們作爲根本業處的,就想用一種最傳統的,由佛陀所教導的而且普遍給現在很多上座部禅師們、業處導師們教授、教導的業處,來作爲大家的根本業處,這種業處就是anapanassati。也翻譯成入出息念。anapanassati是巴利語,它是由anapana,再加sati,構成的。anapana古代也直接翻譯成安那般那。不過呢,如果是用現在的音,變成阿挪多挪,其實是安那般那,sati是念,安那般那的意思就是呼吸,我們的入出息,念就是我們的心念、正念。我們把心念投入或者專注在呼吸,這個就叫做anapanassati,入出息念。要修習入出息念,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坐中的專修,一種是平時包括經行的修行方法。

   在這裏我先講一下坐中的修行。因爲我們禅修營期間,會安排共修的時間,共修就是坐中修。就是說大家坐在禅堂裏面,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起禅坐,來培育定力,這種稱爲坐中修。平時呢,共修的方法,包括經行,包括我們日常生活,行住坐臥當中的修行方法。這兩種方法我們在這裏都簡單的講一下。

   坐中修,就是我們回到自己的位置,現在大家來到這邊,禅修營在寶峰寺,算是比較安靜的地方,到處山青水秀,所以我們要來修行,就有條件,只要我們大家不互相製造噪音,不製造幹擾,那我們可以說禅坐還是很安靜的。在經典裏面講到,修習入出息念的人應該要到林野,到樹下,到空閑處,爲什麼要這麼樣?因爲佛陀在《增支部》裏面說過,他說過聲音是禅定的刺,也就是說當我們培育定力的時候,對聲音特別敏感,聲音特別刺耳,或者說這裏的刺Kantaka,也可以翻譯成障礙、荊棘,就是那種會刺的荊棘。對還沒有培育定力的人,特別忌諱聲音,所以我們要求禅坐的地方要安靜。找了安靜的地方之後,我們就應該要正直其身,結跏趺坐,就是盤腿而坐。現在在這期禅修營裏面,爲大家都准備了座墊,座墊非常好,它正好是可以把我們的臀部墊高,坐起來非常舒服,座墊不會太硬,也不會太軟。每人應該都有一塊,是不是?這樣的話,我們就直接坐在座墊上,姿勢就容易保持,保持正直的。然後我們再結跏趺坐,就是盤腿而坐。結跏趺坐,我們並不要求大家一定要雙盤。能夠雙盤當然是最好,不行的話,單盤也好,散盤也好。但是,就不要坐得太散亂。例如說抱著膝蓋,或者說兩腿伸直,這些都不要。特別是如果是在禅堂裏面,前面又貼有佛像的話,或者說在前面有出家的法師,或者說有尊者坐的時候,你的腳不要正好對著他,這樣的話,很不禮貌,很不恭敬。總之,就是坐的姿勢你要坐得舒服,坐得持久就可以。手,你疊掌也好,你放在前面也好,你扶著膝蓋也好或者說你雙手這麼樣放都可以。總之,這個姿勢一定要使我們的內心能夠平靜。因爲畢竟身體的舒適,我們的心才能夠平靜,但是不要把過多的時間放在身體上,因爲我們修行以調心爲主。當結跏趺坐之後,我們再看上身也保持平衡,有些人習慣性坐著坐著,就會耷拉下來,要保持身體平衡,最好是坐直一點兒。但不要挺直,如果你繃得過緊的話,你會很容易腰酸背痛,你可能坐了一坐,下一坐,你就撐不了了。就是上身保持正直,是自然的正直。然後,在身體調好之後,我們再檢查身體是不是還有繃緊的地方。例如說,有些人在禅坐當中坐久了,肩膀、脖子這邊會感覺酸痛,爲什麼?因爲在禅坐的時候,是不知不覺會用力的。或者說在專注的時候,心一用力,結果就影響到脖子,這個就要注意。在禅坐之前,你先放松,或者說在禅坐期間,如果發現覺得身體有哪些不舒服,你先再放松一下。最後呢,就再讓心平靜下來,跟自己說,現在來這邊禅修了,不要再回憶過去,不要再計劃未來,不要在心裏是裝一些名字、名相的東西,把那些先放下,把家庭的事情放下,把寺廟的事情放下,公司的事情放下,把那些柴米油鹽的事情都放到一邊去,現在來這邊就讓心平靜、專注。

   之後就漸漸講到,置念于面前,它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置念于面前,就是我們就把心念放在這個地方,放在這個區域,這就是《清淨道論》講到鼻頭的區域,鼻頭的區域就是說,我們要在這邊鼻頭或者說,鼻孔出口處,對不對?還有人中跟嘴唇上方,也就是說在我們人中這一帶區域裏面這個地方,我們把心念放在這裏。但是,不是放在這裏的皮膚,而是放在這裏的呼吸,我們可以借助這裏皮膚的觸覺去覺知呼吸,但是要知道這個是呼吸,也就是說我們在這一帶,這一帶正好是呼吸經過的地方。它介乎于裏跟外,再進去一點兒就是體內,再出來就是體外,就在這邊,正好貼著我們的人中的地方,這個區域,這個區域是我們的心工作的地方,我們稱爲業處。然後我們就在這個地方注意呼吸,注意呼吸的時候,我們的呼吸是動的,有時吸進去,有時呼出來,但不要跟隨它進去,也不要跟隨它出來,而只是在這一點兒覺知呼吸,就可以了。在覺知呼吸的時候,注意不要玩弄它,不要去感覺它的冷,暖,不要去感覺它的輕柔,你可以先去感覺這裏,就是這裏皮膚的感覺,然後你依著這個皮膚的感覺去覺知呼吸,但是最後還是要把心放在呼吸上,那個就沒問題。然後你就只是在這個區域裏面專注。但是同時還是要注意,就是說因爲我們鼻頭這裏離眼睛很近,有時不知不覺我們就會用眼睛去看了。一旦用眼睛看,問題就很多。如果我們閉著眼睛,閉著眼睛然後還是用眼睛去看這裏的鼻頭的話,很容易感覺到這邊很脹,這邊很脹,或者說會感覺硬硬的,所以不應該用眼睛來看。同時呢也要知道,不要不知不覺注意到鼻孔裏面的呼吸,如果注意到鼻孔裏面的呼吸,又會造成一種情況,就是到時鼻頭這邊會緊,或者是頭這邊發重。這個也不應該,同時也不應該咬著牙,有些人在專注的時候不知不覺會咬了,因爲咬牙會感覺到頭就會變得很脹,或者說頭會變…

《受戒及教授業處(2009年第一期寶峰禅寺止觀禅修營開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