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法华经要义(惟贤法师)▪P8

  ..续本文上一页,他就起了嗔心,把这个侍者大骂一顿,要开除他。侍者忍着没说话,后来他又沉沉入睡了。入睡以后,可怕的景象来了:他鼻子里面流出一条小蛇,流到地面上就化成大蛇,恐怖得很!后边高僧来了(他拜的高僧师父),就说:“赶快把他叫醒,让他正念恢复。”醒来以后,他看到蛇,很怕。高僧就指教他:“你平常的心念老是嗔恚习气不改,遇具体事情就发生嗔心。”嗔心重,就堕入畜生一道。猛兽、毒蛇、虎狼都是嗔心重、毒重。嗔心重,可怕呀!所以叫他忏悔,修慈悲心。后来这个国王修行,慢慢地改掉了嗔恚的毛病。

  吴道子画马变马

  我在1988年随四川省宗教代表团到西安卧龙寺参访。住持向我们介绍说,这个庙子当时吴道子在这里住过。吴道子,大家晓得,是唐代有名画家,主要从事宗教壁画创作,被后世誉为“画圣”,尤精于画观音像。吴道子当时就寄住在这个庙子里面。他那时是画马,一天到晚思想都在马身上,怎样把马画好,马的形态跳起来怎么样、睡起来是怎么样、走起来怎么样,整天都想这个问题。有天中午入眠,他女儿给他提饭来,看到床上有一匹马,他女儿吓了一跳,差点把饭打倒。醒了以后呢,吴道子马形不见了。当时寺里的高僧指教他说:“你一天到晚想马,你看你,睡了以后身形就变为马了,由人道走入畜生道,可怕呀!”然后就叫他改画观音像,以后他就改画观音像。他最初还不晓得怎么画观音像,后来观音菩萨就于空中现白衣大士形。他后来专门画观音像,心念就转变了。

  人的这个心念哪,“万法唯心,一切唯心造”是可以证明的真理。天台宗一方面是根据《中论》建立“空、假、中”三观,由三观断三惑、证三谛、圆三德,另一方面,根据《法华经》一心有百界十如,进一步阐发出“一念三千”的道理。一念三千,不出一心。在一念三千之中,鼓励我们要走佛乘。《法华经》由“权”到“实”,引人入佛道,走佛道才究竟。“开权显实”就是这个经的内容。

  四、《法华经》的地位

  《法华经》是经中之王

  《法华经》是经中之王。就是说在一切众经之中,《法华经》很重要,居于首位,这是佛在《法华经》中亲口宣说的。《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中讲得有这么几句话:“此法华经……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能受持诵此经,不单破除黑暗、无明,而能消除一切苦难灾厄。除了消除天灾人祸外,最重要的是能解除生死痛苦,能渡生死河,到达彼岸。所以,在《见宝塔品》中有这么几句话:“若暂持者,我则欢喜,诸佛亦然。如是之人,诸佛所叹。是则勇猛(好象勇猛的大丈夫一样),是则精进,是名持戒,行头陀者,则为疾得无上佛道。”你能持此经,你能持戒,就是建立道德基础,自利利他,则为疾得无上佛道。你能这样以持诵经典的力量,结合行持,就可以很快证得菩提之果,圆成佛道。

  为什么呢?因为本经是阐明诸法实相的。一切生命、一切世界,它的本来面目、它的真实相是什么?依据“阐明诸法实相”的《法华经》修学,能够证得诸法实相,就可以直登无上乘,证得佛道。这就是本经的伟大之处。所以大家能够受持、读诵《法华经》,乃至于今天能够听讲《法华经》,非常不容易,《法华经》中很多品都有赞扬。

  四个听经因缘

  我们为什么能够有以上这个机缘?为什么能在这个时代,佛灭度后的今天,有这个受持、读诵、听讲的机缘?佛当时答普贤问:“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一者,为诸佛护念;二者,植众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必得是经。”

  一者为诸佛护念。有善根就可以为诸佛所护念。你们在座的都是宿有善根,没有这个善根,不会有这个善缘,这种人不单是为天神之所拥护,并且诸佛之所护念。就是说这种人十方诸佛都在保护你、加持你。那些在歌舞场中的,在钱、权斗争中的人,他哪有那个时间来听呵?他即使听也不信哪!你们想一下嘛。“天雨虽广不润无根之木,佛法广大难渡不信之人”就是这个意思。那个树根枯了,得不到雨水滋润;佛法很广大,微妙精深,但他没有善根,你怎么说他也不听,他还要诽谤你。这种现象在在处处都是有的。

  二者植众德本。什么叫植众德本呢?就是说皈依三宝之后,能够行善积德,修福修慧。比如念佛也是这样的,你光念佛号怎么行呢?要植众植德本,要修“三福”净业,要守戒,要发菩提心,要护持三宝。这都是植众德本。除了念佛号之外,还要学习佛法,供养三宝,护持佛教,为佛教的发展、传播尽一份心,要孝顺师长父母,要护持佛教组织,严守戒律,才能往生。

  三者入正定聚。这种人他有实际行动,能够持戒、修定。“定”并不希罕,你能够信仰佛法,有正确的人生观,在行动上以戒约束自己,调服身心就在“定”中。并不是说你一天坐24小时禅。当然能够坐24小时,坐很多时间那是个练习过程。平时坐香那都是练习过程。真正的“定”是在日常生活中,在行住坐卧中,在语默动静中。临境不乱,八风吹不动,这一种人就有这个修养、有这个精神、有这个功夫,他才能够开智慧。开智慧才能接受大法,了达甚深法义。

  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就是说要发起救度一切众生之心。我们在座的检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有悲心?悲心是佛法的根本。《大日如来灌顶经》讲:学佛要以“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大悲是根本。一般讲学佛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能够有慈悲,他就要救一切众生,修慈悲观,在行动上就会救苦救难、拯救苦厄。慈悲就是要时时刻刻做好事,一句好话暖人心,一个笑脸感至诚,一点钱能救一时之难……

  所以佛在经中讲,具足这四法可以得到机会受持读诵《法华经》。我们在座的都具足,很了不起。希望已具足者,要增进、提高;未具足者,要发心具足。另外,能够读这个经,并把这种度世的精神贯彻落实到生活中,就是有大乘根基。

  《法华经》中有偈言:“若人说此经,应入如来室,著于如来衣,而坐如来座,处众无所畏,广为分别说。大慈悲为室,柔和忍辱衣,诸法空为座,处此为说法。”这几句话很重要的。

  什么叫“入如来室”

  什么叫“入如来室”?就要具足慈悲心,具足了慈悲心、悲悯心、不舍众生、不恨众生、不干扰众生。你有这种悲悯心就已经是走进如来殿堂了。要入如来室就必须要有悲心。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悲有三种:众生悲、法缘悲、无缘悲。

  “众生悲”就是哀悯众生的苦恼,同时以慧眼观察,一切众生多生累劫以来都是我的父母、师长、六亲眷属。以“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的心态去悲悯众生,把每一个生命都当成我们的父母兄弟,并将佛法僧三宝的理念带给他们,使他们也能有机会学习佛法,得到解脱。这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即没有任何条件的悲心,完全是出于内在的自愿,不求回报,一心一意为大众服务。

  九华山仁德法师在修行期间,曾经在终南山莲华洞中打饿七。饿七是一种苦行,即现在所说的断食疗法。他来到洞中之后,由于他的德性,他的感化,老虎、蟒蛇都避开了。他在那里打饿七,七天不吃不喝,专门修定。七天满了以后,他就有所悟。他说:“现在我知道了,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多生累劫以来一切众生都是我的六亲眷属。我现在要发心救护,弘扬佛法,担起这个责任。哪怕水深火热,一切灾难我都不怕。”这是仁德法师在他传记里的一段话,很感人啊!

  他住持九华山几十年,“文革”的非常时期,他不顾生命危险,穿起和尚衣服就守在那里。……很苦呀,但他挺过来了,因为他有弘法利生的愿望,他时刻不忘众生的疾苦。在那种情况,他还行医治病,施医施药,救治那些贫苦的人民。没有大悲大愿的精神,他是不能坚持下来的。“文革”结束以后,他又发心马上恢复九华山的寺院。经他的努力,依靠海外支持,大家的参与,虽然吃尽了苦,却终于把全山恢复了,使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再放光彩。接着又发起九华山修九十九米高的地藏菩萨像,为什么?他要弘扬地藏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力,传播佛法,弘扬佛法。这个愿力大呀!据计算,建地藏菩萨像要花四亿多,但他毫无顾虑,毫无畏惧,发心要修起来。我讲他那个誓愿很了不起。可惜,他今年因病圆寂了。这是佛教界很大的损失。我们要继承他的大悲大愿,发心护持道场,发心支持佛教的传播事业,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努力而佛法广布。

  我讲他在开悟之后有这么个感怀,发大愿救度一切众生,肩负弘法利生的责任,发大愿,不怕难。所以,第一个“入如来室”就是要发慈悲心,救度一切众生,对众生平等。

  什么叫“著如来衣”

  “著如来衣”,就是披着如来袈裟,荷担如来家业。这里的意思是修六度菩萨行中的忍辱波罗密,披忍辱之衣。做人要忍辱柔和。忍辱在大乘经中有解释,有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耐怨害忍,即对于冤家仇敌,能够以德感化,做到怨亲平等。这一点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对于佛教徒来讲,必须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做为一个佛教徒没有敌人,他只有恩人、亲人、师长,我们要报答师长、父母的恩情,这是我们的责任。要以德感化,要心胸广大,怨亲平等。安受苦忍,对于由他人引生的痛苦,由自然灾害产生的痛苦,都要安受,自己修行不为所动,不受动摇。谛察法忍,我信仰大乘佛法,我信仰走菩提道路,我要成佛,我就坚持信仰,对真理坚持、领受、信受奉行,不能因为异端邪说或他人的攻击,就对真理动摇、疑惑。对一个真理我认识了、明白了,我就坚信不疑,能够忍受一切攻击、歪曲、批判。以坚定的信仰愿力,去…

《法华经要义(惟贤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