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密双修。你不要把净密绝对分开,念句阿弥陀佛就是密宗的咒,如往生咒的头一句。密宗的大圆满,净宗的花开见佛,境界是一样的,四字佛号与六字大明咒,没有什么区别。
41. 显密应如何圆融呢?
答:必须要先学经教,再学密法。你不学经教,不通经教,那个密法内容你就了解不到,你不懂那个内容,身、口、意三密结合,如何结合呢?只能是盲修瞎炼。
42. 什么叫教理行果?
答:教理行果是佛经的整体内容。教就是指大乘教、小乘教,所有佛的教法,都叫教。理呢,就是说明这个教的内容、它的道理,如《阿含经》是小乘教,理就是四谛。唯识法相的经典《华严经》、《解深密经》等六经,这是大乘教、唯识法相教,内容就是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大般若经》是大乘经、大乘教,理就是讲空、缘起性空。
行就是说结合实际行动来行,基本的行就是戒定慧,不管小乘大乘都有戒定慧,只是其境界不同。果是经过行以后,应得的果报,小乘果阿罗汉,大乘果就是佛。小乘果又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有这个层次。大乘有五十二位: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妙觉就是佛果。
43. 华藏的意义?
答:华藏世界就是重重无尽的缘与缘的关系,缘缘无尽,等于大莲花接小莲花,小莲花接大莲花,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是由莲花所包围。我们的心能够遍于一切,真心遍于一切就能够净化世界,真心相印,等于莲花与莲花相印的道理,可以使整个世界净化。以真心融摄一切,在物质来说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一中有多,多中有一;时间上就是长劫入短劫,短劫入长劫;在众生来讲,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摄,就不会对立。这就是华严法界观的中心,也是华藏的中心。这个意义很广大,广大而精微。
44. 佛涅槃与灭度是不是一个概念,辟支佛是个什么层次?
答:涅槃本身就是灭度。但这个灭度不是说死了才叫灭度,只要你达到内心无烦恼、内心清净得解脱都叫涅槃,不是死了才叫涅槃,这个要搞清楚。
辟支佛的层次比声闻高,声闻是闻音声而悟道,辟支佛是指在佛前佛后能够于水边林下观十二因缘的生死轮转,自己觉悟、自己开悟,叫独觉,也叫缘觉。他是自求解脱的,要达到佛的程度必须要经过等觉以后才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都叫等觉菩萨。《华严经》的五十二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就是菩萨修行成佛的路线图,一定要经过这个位次才能到佛的果位。辟支佛是在阿罗汉位,他是无学果位。
45. 人的身体不在了,法身还在不在?
答:当然在。人的身体不在了,说明这一期的生命结束了,但是生命识还存在,将会随着业力再进行轮转。这个佛性被无明障闭了,就等于太阳被乌云遮了,你只看到云,没看见太阳,其实太阳是在的,如何使太阳发光呢?那就要靠修行,内功外功加紧修行,修戒定慧、修大悲心、培功德、多忏悔,逐步逐步地磨炼才能恢复佛性,恢复法身。不是说我有佛性,我生来就是佛。就像人虽有灵性,但不是说你生来就是个大学生,还要通过读书明理才能逐步恢复灵性,一样的道理,因此必须要讲修为。
成佛作祖哪有那么容易,哪能天生就是佛?没有那回事。这个觉悟又分为本觉、始觉、妙觉,本觉就是本性佛,要恢复本性佛就要经过始觉,始觉就是开始觉悟,多闻熏习、修行经过若干时间才成妙觉,这是有阶段的。
46. 求生净土往生时是否还有中阴身?
那个不是中阴身,那是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就有这个好处,你能一心念佛是自力,就是自己的努力,他力就靠阿弥陀佛的加持力量,等于小孩子走路,颠颠簸簸的,大人把他牵起,他就可以走了,就是这个意思。自力与他力结合,就可以往生,往生的品位有上品、中品、下品,你具体往生到哪个品位还要看你生前的修为。到了那里还是要逐步修,不过环境好一点而已。那个环境比娑婆世界好,依报、正报庄严,具备修行的增上缘,可以进一步的修行。
47. 问出家师父的名号时常用上下,上下是什么意思?
上就是他的派别,下就是他的名字。恭敬师父不敢直接称名,就用上下。
48. 佛家对善恶的定义?
善、恶在佛家分别有定义,善就是以利他为主,恶以害他为主。能够以利他为主,达到利他必利己,自他都利。假若是以害他为主,结果就是害他自害,他受害,自己还要受害。这是两种定义,决不能混在一起。
49. 佛理与佛礼的关系?
“佛理”是属于理论方面的,“佛礼”是属于行为方面的,这两个方面可以互相配合,有其内必有其外。普贤菩萨十大愿中,第一愿为“礼敬诸佛”,就是讲“礼”。不讲“礼”就不能表示佛法的真理,佛教中“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都属于“礼”的范围。
50. 五戒中有“戒赌”吗?
五戒就是戒杀、戒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赌”就包括在戒盗里边。为什么呢?进行赌博总是想赢钱,把别人衣包的钱,用一定的手段夺过来,这就是赌博啊。所以这个戒盗里边就包括了戒贪污、戒抢劫、戒欺诈、戒扒窃、戒赌博。
51. 堕胎是不是犯五逆重罪?
五逆重罪是:杀父亲、杀母亲、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指佛在世时杀佛,佛不在世时打像、破坏佛像。“杀阿罗汉”,阿罗汉就是指证到罗汉果位的人,阿罗汉在生时可以杀,圆寂后你是杀不到的,把塑的阿罗汉像打烂才叫杀。“破和合僧”,就是指破坏僧团,在“文化大革命”中,破坏寺庙,把僧人驱逐了,叫破和合僧。以上这些才叫做五逆。造了五逆就要堕无间地狱,果报很重。至于堕胎这些只能说是一种杀业。佛法不提倡堕胎,因为是伤害生命嘛,这是属于杀戒,大家要把杀戒和五逆罪给分开。
52. 外道的含义?
心外求法就叫做外道。具体表现就是他忘记了心,只是求法、求物质、求境界,哪些方面该追求,自己心不能做主,不能反观自己,从事内心修养。外道都是这样子的。
53. 什么叫天魔外道?他们是否能成佛?
以前在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他也讲行,但是讲修苦行;他也讲戒,但他的戒是一些奇怪的事件,如集体自杀呀、在水里淹死呀、火烧死呀,这些都是他的戒。这些都是外道。
天魔就是捣乱的。我们人呢有四魔:烦恼魔、五阴魔、天魔、死魔。天魔就是四魔之一种,虽然有天之福德,但是嗔心重,经常想斗争、想战争,引起别人不安静,这就是天魔。
那他们能不能成佛呢?依佛家来讲,佛性平等,机缘成熟了一样可以成佛。至于现在社会上尤其是在一些农村有好多那种所谓的天仙,还有些小神通,那种一般就是邪魔。
54. 何谓末法时代?
关于对佛法的正法、像法、末法时期的划分,有很多种说法。依《华严经
随疏演义钞卷二》所举,则将“五五百年”分为正、像、末三时,即以前两个五百年为正法时,第三、第四个五百年为像法时,最后一个五百年为末法一万年之初五百年。正法就是有学、有修、有证;像法就是有学、有修,证果人少;末法是有学、无修、无证,学而不修不证。不过这也只是个形式上的区分,人心真正转变了,有正见的人多了,也不一定那么呆板,人心转化了,佛法兴旺,也就不成为末法,这是人心的问题。
55. 《玉历宝钞》这本书的危害有多大?
《玉历宝钞》主要是宣传十殿,什么都是决定的。把人和事物看成呆板的、不变的,做了某种事情受某种果,永世不得翻身。在佛法来讲,命由心造,运由心转,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做了错事,在你没受报应前你能转过来,把那个缘转变过来,就可以重罪轻受,就不是那么呆板了,这个很重要。它专门宣传那个报应,说得太呆板了,成了定命论。命不能转,这个与佛家因果道理是相反的。佛法讲心能造业、心能转业,要懂这个道理。
56. 何谓慈宗三要?
慈宗是太虚大师提出来的。太虚大师崇尚弥勒菩萨,慈就代表弥勒菩萨,慈是弥勒的姓,弥勒菩萨就是慈氏菩萨。太虚大师有本书叫《慈宗三要》,哪三要?行方面是《瑜伽菩萨戒本》;经典方面是《弥勒上生经》;教理方面是《瑜伽师地论》,特别是其中的《瑜伽真实品》。太虚大师把它整合后,叫《慈宗三要》。学习弥勒菩萨的学问,必须通达《慈宗三要》。
57. 慈宗的朝暮课诵与其它寺院有何不同?
当时,太虚大师统领的寺院的朝暮课诵与其他寺院有所不同。我们在汉藏理教院,早上就念《弥勒上生经》,念赞弥勒菩萨的偈子,赞了以后就念弥勒菩萨。晚课一般来说还是要放蒙山,念大忏悔文,只有早晨不同。半月诵戒就诵《比丘戒》、《瑜伽菩萨戒本》,其他寺院是诵《梵网菩萨戒本》。现在弥勒菩萨应化的道场宁波雪窦寺仍在按照太虚大师制定的慈宗朝暮课诵做功课,其他寺院的功课是根据禅宗来的,叫《禅门日诵》。
58. 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有什么差别?
弥勒净土重点是在人间,弥勒菩萨住在欲界天的兜率内院。外院一般是天人的境界,内院是特别清净的境界。弥勒菩萨的愿望,就是要把兜率净土化成人间净土,整个人间就变成了极乐国。所以太虚大师学弥勒菩萨,他的愿望就是实现人间佛教,把人间化成净土,这是最现实的。
弥陀净土就是根据阿弥陀佛的愿力而实现的一个西方净土,是对人临终时的接引、最后的安慰。
59. 那您发愿往生西方净土?还是弥勒净土?
我的愿望与一般人有点不同,先生西方,后到兜率,再到人间。其实真的来讲到了那个境界的话,随心所欲,无往而不自在,哪分什么东西?都是一样的,都在华藏世界里面。
佛佛道同,没有高下,有人说弥陀佛要高些,释迦佛低一些,有人说毗卢遮那佛高一些,释迦佛要低一些,都是错误的,哪有那种讲法?成了佛都是一样的!
60. 东西方净土是愿力…
《实修问答集 1~100例 (惟贤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