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實修問答集 1~100例 (惟賢法師)▪P4

  ..續本文上一頁密雙修。你不要把淨密絕對分開,念句阿彌陀佛就是密宗的咒,如往生咒的頭一句。密宗的大圓滿,淨宗的花開見佛,境界是一樣的,四字佛號與六字大明咒,沒有什麼區別。

  41. 顯密應如何圓融呢?

  答:必須要先學經教,再學密法。你不學經教,不通經教,那個密法內容你就了解不到,你不懂那個內容,身、口、意叁密結合,如何結合呢?只能是盲修瞎煉。

  42. 什麼叫教理行果?

  答:教理行果是佛經的整體內容。教就是指大乘教、小乘教,所有佛的教法,都叫教。理呢,就是說明這個教的內容、它的道理,如《阿含經》是小乘教,理就是四谛。唯識法相的經典《華嚴經》、《解深密經》等六經,這是大乘教、唯識法相教,內容就是五法叁自性、八識二無我。《大般若經》是大乘經、大乘教,理就是講空、緣起性空。

  行就是說結合實際行動來行,基本的行就是戒定慧,不管小乘大乘都有戒定慧,只是其境界不同。果是經過行以後,應得的果報,小乘果阿羅漢,大乘果就是佛。小乘果又分初果、二果、叁果、四果,有這個層次。大乘有五十二位: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妙覺就是佛果。

  43. 華藏的意義?

  答:華藏世界就是重重無盡的緣與緣的關系,緣緣無盡,等于大蓮花接小蓮花,小蓮花接大蓮花,整個世界、整個宇宙都是由蓮花所包圍。我們的心能夠遍于一切,真心遍于一切就能夠淨化世界,真心相印,等于蓮花與蓮花相印的道理,可以使整個世界淨化。以真心融攝一切,在物質來說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一中有多,多中有一;時間上就是長劫入短劫,短劫入長劫;在衆生來講,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攝,就不會對立。這就是華嚴法界觀的中心,也是華藏的中心。這個意義很廣大,廣大而精微。

  44. 佛涅槃與滅度是不是一個概念,辟支佛是個什麼層次?

  答:涅槃本身就是滅度。但這個滅度不是說死了才叫滅度,只要你達到內心無煩惱、內心清淨得解脫都叫涅槃,不是死了才叫涅槃,這個要搞清楚。

  辟支佛的層次比聲聞高,聲聞是聞音聲而悟道,辟支佛是指在佛前佛後能夠于水邊林下觀十二因緣的生死輪轉,自己覺悟、自己開悟,叫獨覺,也叫緣覺。他是自求解脫的,要達到佛的程度必須要經過等覺以後才行,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都叫等覺菩薩。《華嚴經》的五十二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就是菩薩修行成佛的路線圖,一定要經過這個位次才能到佛的果位。辟支佛是在阿羅漢位,他是無學果位。

  45. 人的身體不在了,法身還在不在?

  答:當然在。人的身體不在了,說明這一期的生命結束了,但是生命識還存在,將會隨著業力再進行輪轉。這個佛性被無明障閉了,就等于太陽被烏雲遮了,你只看到雲,沒看見太陽,其實太陽是在的,如何使太陽發光呢?那就要靠修行,內功外功加緊修行,修戒定慧、修大悲心、培功德、多忏悔,逐步逐步地磨煉才能恢複佛性,恢複法身。不是說我有佛性,我生來就是佛。就像人雖有靈性,但不是說你生來就是個大學生,還要通過讀書明理才能逐步恢複靈性,一樣的道理,因此必須要講修爲。

  成佛作祖哪有那麼容易,哪能天生就是佛?沒有那回事。這個覺悟又分爲本覺、始覺、妙覺,本覺就是本性佛,要恢複本性佛就要經過始覺,始覺就是開始覺悟,多聞熏習、修行經過若幹時間才成妙覺,這是有階段的。

  46. 求生淨土往生時是否還有中陰身?

  那個不是中陰身,那是帶業往生。極樂世界就有這個好處,你能一心念佛是自力,就是自己的努力,他力就靠阿彌陀佛的加持力量,等于小孩子走路,顛顛簸簸的,大人把他牽起,他就可以走了,就是這個意思。自力與他力結合,就可以往生,往生的品位有上品、中品、下品,你具體往生到哪個品位還要看你生前的修爲。到了那裏還是要逐步修,不過環境好一點而已。那個環境比娑婆世界好,依報、正報莊嚴,具備修行的增上緣,可以進一步的修行。

  47. 問出家師父的名號時常用上下,上下是什麼意思?

  上就是他的派別,下就是他的名字。恭敬師父不敢直接稱名,就用上下。

  48. 佛家對善惡的定義?

  善、惡在佛家分別有定義,善就是以利他爲主,惡以害他爲主。能夠以利他爲主,達到利他必利己,自他都利。假若是以害他爲主,結果就是害他自害,他受害,自己還要受害。這是兩種定義,決不能混在一起。

  49. 佛理與佛禮的關系?

  “佛理”是屬于理論方面的,“佛禮”是屬于行爲方面的,這兩個方面可以互相配合,有其內必有其外。普賢菩薩十大願中,第一願爲“禮敬諸佛”,就是講“禮”。不講“禮”就不能表示佛法的真理,佛教中“叁千威儀,八萬細行”都屬于“禮”的範圍。

  50. 五戒中有“戒賭”嗎?

  五戒就是戒殺、戒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戒賭”就包括在戒盜裏邊。爲什麼呢?進行賭博總是想贏錢,把別人衣包的錢,用一定的手段奪過來,這就是賭博啊。所以這個戒盜裏邊就包括了戒貪汙、戒搶劫、戒欺詐、戒扒竊、戒賭博。

  51. 墮胎是不是犯五逆重罪?

  五逆重罪是:殺父親、殺母親、出佛身血、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指佛在世時殺佛,佛不在世時打像、破壞佛像。“殺阿羅漢”,阿羅漢就是指證到羅漢果位的人,阿羅漢在生時可以殺,圓寂後你是殺不到的,把塑的阿羅漢像打爛才叫殺。“破和合僧”,就是指破壞僧團,在“文化大革命”中,破壞寺廟,把僧人驅逐了,叫破和合僧。以上這些才叫做五逆。造了五逆就要墮無間地獄,果報很重。至于墮胎這些只能說是一種殺業。佛法不提倡墮胎,因爲是傷害生命嘛,這是屬于殺戒,大家要把殺戒和五逆罪給分開。

  52. 外道的含義?

  心外求法就叫做外道。具體表現就是他忘記了心,只是求法、求物質、求境界,哪些方面該追求,自己心不能做主,不能反觀自己,從事內心修養。外道都是這樣子的。

  53. 什麼叫天魔外道?他們是否能成佛?

  以前在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他也講行,但是講修苦行;他也講戒,但他的戒是一些奇怪的事件,如集體自殺呀、在水裏淹死呀、火燒死呀,這些都是他的戒。這些都是外道。

  天魔就是搗亂的。我們人呢有四魔:煩惱魔、五陰魔、天魔、死魔。天魔就是四魔之一種,雖然有天之福德,但是嗔心重,經常想鬥爭、想戰爭,引起別人不安靜,這就是天魔。

  那他們能不能成佛呢?依佛家來講,佛性平等,機緣成熟了一樣可以成佛。至于現在社會上尤其是在一些農村有好多那種所謂的天仙,還有些小神通,那種一般就是邪魔。

  54. 何謂末法時代?

  關于對佛法的正法、像法、末法時期的劃分,有很多種說法。依《華嚴經

  隨疏演義鈔卷二》所舉,則將“五五百年”分爲正、像、末叁時,即以前兩個五百年爲正法時,第叁、第四個五百年爲像法時,最後一個五百年爲末法一萬年之初五百年。正法就是有學、有修、有證;像法就是有學、有修,證果人少;末法是有學、無修、無證,學而不修不證。不過這也只是個形式上的區分,人心真正轉變了,有正見的人多了,也不一定那麼呆板,人心轉化了,佛法興旺,也就不成爲末法,這是人心的問題。

  55. 《玉曆寶鈔》這本書的危害有多大?

  《玉曆寶鈔》主要是宣傳十殿,什麼都是決定的。把人和事物看成呆板的、不變的,做了某種事情受某種果,永世不得翻身。在佛法來講,命由心造,運由心轉,心能造業,心能轉業,做了錯事,在你沒受報應前你能轉過來,把那個緣轉變過來,就可以重罪輕受,就不是那麼呆板了,這個很重要。它專門宣傳那個報應,說得太呆板了,成了定命論。命不能轉,這個與佛家因果道理是相反的。佛法講心能造業、心能轉業,要懂這個道理。

  56. 何謂慈宗叁要?

  慈宗是太虛大師提出來的。太虛大師崇尚彌勒菩薩,慈就代表彌勒菩薩,慈是彌勒的姓,彌勒菩薩就是慈氏菩薩。太虛大師有本書叫《慈宗叁要》,哪叁要?行方面是《瑜伽菩薩戒本》;經典方面是《彌勒上生經》;教理方面是《瑜伽師地論》,特別是其中的《瑜伽真實品》。太虛大師把它整合後,叫《慈宗叁要》。學習彌勒菩薩的學問,必須通達《慈宗叁要》。

  57. 慈宗的朝暮課誦與其它寺院有何不同?

  當時,太虛大師統領的寺院的朝暮課誦與其他寺院有所不同。我們在漢藏理教院,早上就念《彌勒上生經》,念贊彌勒菩薩的偈子,贊了以後就念彌勒菩薩。晚課一般來說還是要放蒙山,念大忏悔文,只有早晨不同。半月誦戒就誦《比丘戒》、《瑜伽菩薩戒本》,其他寺院是誦《梵網菩薩戒本》。現在彌勒菩薩應化的道場甯波雪窦寺仍在按照太虛大師製定的慈宗朝暮課誦做功課,其他寺院的功課是根據禅宗來的,叫《禅門日誦》。

  58. 彌勒淨土和彌陀淨土有什麼差別?

  彌勒淨土重點是在人間,彌勒菩薩住在欲界天的兜率內院。外院一般是天人的境界,內院是特別清淨的境界。彌勒菩薩的願望,就是要把兜率淨土化成人間淨土,整個人間就變成了極樂國。所以太虛大師學彌勒菩薩,他的願望就是實現人間佛教,把人間化成淨土,這是最現實的。

  彌陀淨土就是根據阿彌陀佛的願力而實現的一個西方淨土,是對人臨終時的接引、最後的安慰。

  59. 那您發願往生西方淨土?還是彌勒淨土?

  我的願望與一般人有點不同,先生西方,後到兜率,再到人間。其實真的來講到了那個境界的話,隨心所欲,無往而不自在,哪分什麼東西?都是一樣的,都在華藏世界裏面。

  佛佛道同,沒有高下,有人說彌陀佛要高些,釋迦佛低一些,有人說毗盧遮那佛高一些,釋迦佛要低一些,都是錯誤的,哪有那種講法?成了佛都是一樣的!

  60. 東西方淨土是願力…

《實修問答集 1~100例 (惟賢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陀的族姓簡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