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根本之智,名修习位;经过等觉到妙觉,证入佛位,名究竟位。
从初地到十地依次圆成十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智,那就是一步一步地实修实证。
初地断掉分别二障,自利利他,广修布施,施而不执,三轮体空,圆成施度。
二地心性清净,具足清净见,在行动中远离烦恼污染,严持菩萨的三聚净戒,圆成戒度。
三地成就胜定即殊胜的禅定,证得微妙的法乐,生起慧光,心胸广大,忍辱柔和,圆成忍辱度。
四地在修行中精进努力,安住于菩提分法,除掉身见、边见、一切邪见,慧焰增胜,圆成精进度。
五地能够圆通真俗二谛,修行禅定,圆成静虑度。
六地般若智现前,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圆成般若度。
七地用力观一切诸法无相,加功用行,时间很长,圆成方便度。
八地观诸法无相,由勉强到自然,任运自如,修无相观,观我、法二空,一切内境外境现前,做到如如不动,不为无明烦恼所障,真正到了“八风吹不动”的境界。这时完成愿度。
九地成就殊胜微妙的智慧,具备四无碍解:法无碍解、辞无碍解、义无碍解、乐说无碍解。此时就能说法利生,完成力度。
十地具足众妙功德,断除一切烦恼障碍,证得法身后,智慧就像天空的云一样,布满天空,降大法雨,使众生得到滋润,大地得到清凉,完成智度。然后经过金刚道,彻底伏除烦恼障、所知障的现行和种子。
所以学佛就是悟真求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十地修行的次序就是分分断,分分证,断一分无明就证一分真如,这样就逐步积累起来。看起来困难,时间很长,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但你只要发了心,因中就有果,这个果是不可思议的。虽然说利根特别聪明,能够顿悟顿断。殊不知这个渐与顿是统一的,顿必须有渐,经过渐才有顿,今生悟得快、断得快、登果快,都是过去世累积修行的结果。比如说你现在是个博士,但你必须要经过幼稚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这个次序,逐步学习,最后才能获得博士学位。
89. 超度死去的亲人,是自己如法修行回向的力量大呢,还是在寺院里作佛事作用大?
这个问题需要结合。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母亲死了,作为儿女追荐母亲,读经、拜经、念佛号,比较诚恳,这个力量就大。自己如法修行并回向,这是一种力量。另外就是做佛事,靠三宝的威力来加持。这两种结合起来,功用就大。假如自己只是作个样子而已,不诚恳;做佛事呢光是请僧人来念一下,那就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
90. 人应该如何对待故去的亲人?
思念故去的亲人是自然的亲情。思念父母恩、思念师长恩、思念朋友的友情,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要化思念为行动,在佛法来讲,以种善、种功德来追念他,使他得到好处,这是正确的思念。
91.
我和妈妈朝夕相处几十年,现在她走了,我很难过,在家经都念不下去,也没有心情上班,内心都是空的,也不知道她究竟往生没有?我该怎么办呢?
你要保持安定,不要难过,不要悲伤。你给你母亲组织临终助念,她走的时候很安静,你超度了她,她已经往生了,你尽了大孝,还有什么可伤心的呢?平常有时间你就要多念佛,如果你过于伤心,让她担心你,就还要障碍她,因为她往生后,是有他心通的。
学佛人应与普通人有所不同,要明理,你光是那么悲伤,把工作荒废了,生活不安定,那就是摧残自己,要不得!你应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一方面把身体保持好、工作搞好,另外还要多做好事,这样对你母亲就有好处。你若能把这个心回向给广大的众生,就是尽大孝。就像地藏菩萨一样,心愿广大,由报母恩扩大为报众生恩。
92. 如何理解念佛法门的自力和他力?能知道自己往生到哪个品吗?
净土法门讲通过念佛往生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需要自力和他力结合。自力是自己主观上的努力,他力就代表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力,二者是结合起来的。单纯靠自力不行,单纯靠他力也不行。
单纯靠自力的话,业障重,烦恼多,你要想一下子得解脱不可能。但是你不靠自力,纯粹靠他力,就像一两岁的小孩儿学走路一样,他要愿意走才能走,他要不愿意走的话,妈妈把他强拉着走,他怎么都不走,他要哭,根本不行。他妈妈就是他力。必须要靠他自己主观上愿意走,虽然走不稳当,妈妈拉着他,慢慢学走,自力、他力结合,就能学会走路。
为什么说完全靠自力不行呢?由于业障重、烦恼多,修行时间会很长,就必须要靠他力。净土法门的特点就是自力、他力结合,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带业往生。阿弥陀佛的愿力很大,你能够发那个“往生”的心,念佛,就在他的愿力加持之中,临命终就具备了往生的条件。
但是最重要的还要有自力,不能完全依靠他力。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一样,小孩儿不走,你强拉他,他哭,在地上耍赖,就是不走,你有什么办法呀?所以这个自力很重要。
自力是什么?就是信、愿、行三结合,信仰要坚定,愿力要诚恳,再结合行持。同时,在主观上对于五浊恶世应该有厌离心,若你对五浊恶世没有厌离心,贪爱心重,欲望心重,你念佛也起不了作用。“念不一不生极乐,爱不断不离娑婆”,就说明这个道理,念不专一不行。如何专一呢?心、口、耳都不能乱,专一不散乱!
另外就是心中的愿力要大,以三心念佛,第一个正直心、诚恳心;第二个深善心,一切合乎善法;第三个广大心,要回向,将自己念佛的功德回向众生。这样子来念呢,就会起很大的作用,再加上阿弥陀佛的愿力,自力和他力两种结合起来,肯定往生,当然是带业往生。
至于往生以后的品呢,就看你平时的作为,看你的心力怎么样。你善念重,你修的人天法,你多念阿弥陀佛,起码是下品;你欲念减少了,三业清净,这样子念佛,再结合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中品;你发菩萨心,悲心重,愿度众生,以这种菩提心而念佛,起码是中品以上或上品。
93. 是不是自力越大,他力越大?
阿弥陀佛的愿力不是随你的自力大小决定的,你只要是起了心,与他的心就相应,就会感受到他的加持。自力越大,说明你心越诚恳,又修广大心,阿弥陀佛就随你的力量来加持你、接引你,你的感应就明显,好像他力很大似的。实际上,阿弥陀佛对每一个众生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悲心、悲愿,他的愿力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主观上不努力,或者说只有一点点努力,所得到的感应和加持就小。不要以凡夫心来揣测佛心!
94. 怎样理解往生到西方净土?什么东西往生了?是灵魂往生了么?
佛教讲世界有五浊恶世,有西方净土。西方净土的存在是阿弥陀佛的愿力而感得。所谓净就是没有染污,是庄严清净的,不管正报和依报都庄严,称之为净土。净土是存在的,不能否定。
如何生净土就在于你的心,你的心能够经常念佛,经常存善念做好事、培功德,与阿弥陀佛的愿心相应,临终时,就可以即刻往生。这个生不是灵魂的生,是心灵的感应,这种境界不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但事实证明是有的。
那个念佛往生的人,他真正能够往生,一是他预知时至,一个月以前、半个月以前或者一个星期以前他就晓得;二是在往生的时候香气满室,异香满室;三是他的身体很柔软,发红光,与众不同,而且有些人虽然去了,但他身体还坐着不动。很多迹象证明往生是事实,不可疑惑。这个往生就不是什么灵魂不灵魂的了,这是一种净心、生命的力量。
95. 造了恶业的人受现世报,应怎样开导呢?
造了恶业的人受现世报,受别人的打击,工作不顺利,生活很痛苦。你就应该以安慰的态度、委婉的态度开导他,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不要直接跟他说因果关系:你造了那个因,你该受那个报,那他当然接受不了啊!你只能说学佛人要随缘过生活,多学忍辱般若蜜,忍辱就是福,吃亏就是福,造业由自己,别人要打击你,那是他在造业,你就让他造业,等于是你自己在消业。你这样好好和他解释,他绝对不会生气,也比较容易接受。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去开导、劝解别人一定要有智慧,讲究方式方法。为什么佛有圆教、顿教,也有权教?权教就是方便,对哪种根基说哪种法。观世音菩萨现三十二应身,就是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为之说法。佛法不是呆板的,要灵活,以灵活的方法,千言万语说来说去,是要度他、接引他,使他走正道,中心是这个。
96. 我最近感觉在工作中、事业上,好多事情不太顺利、不太如愿,应该属于我的钱财、职务等,却得不到。这是为何呢?
要耐心等待,你不要急。在现有的状况下好好努力,肯定有机会,千万不要急躁,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马上实现的。你在工作上会继续发展,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何必急呢?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播下了种子,必然有果,这是个因果规律。
你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有两个方面要注意一下:
一、工作上要有表现,尽职尽责,做出成绩,就会得到大家的赞同、拥护。
二、自己态度方面尽量做到和蔼,与人相处忍耐、宽容。在佛教来讲,多同情别人,多修悲心,遇事不要专门为自己着想,多为别人着想,一心为别人,就把你的缺点改正了,改正了就是一帆风顺,事业就顺利。
97. 单位里面很复杂,有人看你太强,就想把你扳倒,而且明年是我的本命年,会不会有些坎坷?
你能力强,工作方面表现好,得到众人拥护,就不要怕个别人的力量!在佛家来讲,耕耘了,种了善因,人天拥护,人天欢喜,个别人要压是压不倒的,这是个因果规律。你要认清这一点。
至于说本命年,佛教是不讲究这套的,命由自己创造,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不要去相信那些。主要在于自己,不要灰心,不要怕,最重要的是随时随地多培善因,不要管哪个年,什么难关都冲得过!
98. “没有般若的修行都是外道”这句到底对不对?禅定中出现景象应如何看待?到底是好还是坏?
外道不外道,就看有没有正见。有正见的修,也就是依据般若而修行作观察,般若主要就是讲“无我”,“我”是生死根本。注意这个问题,你不拔出生死根本,不“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拔除由我执产生的贪嗔痴,走的是什么道路?那就不是佛法的正道!
“我要求证神通,求得身体长生不死”,这都是心外求法。什么叫外道啊?心外求法,执著于形象就叫做外道。所以必须要有智,要具有智慧和正见才行。根本办法就是拔除烦恼,解决生死根本,因此必须要勤修戒定慧,才能熄灭贪嗔痴。
静中能够看到一些境界,是好还是坏?这就得看是什么相了,假如你是在静中、无执著中自然地现出光明和佛菩萨相,那是好的境界。假如以执著贪爱心,也会产生各种相:神相、鬼相、菩萨相、罗汉相等,都可以产生,那你就要注意,这不是好现象。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必须要无所执著,淡然冷静,不要贪恋,不要去追求那个相,否则,就要中邪,神经颠倒就会走火入魔。
99. 家庭中如何处理恶缘?
既然晓得有恶缘、善缘,作为学佛人就要善于对待,有个正确的观点。善缘当然很顺心,恶缘就有点不顺心,这就需要我们化冤为亲,做到冤亲平等。他本是冤你又跟他结新怨,冤冤相报何时了?冤冤不能化解,那是痛苦啊!长期的痛苦啊!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那么如何对待恶缘呢?做到冤亲平等才可以解冤,君子以德报怨。达摩祖师的“二入四行”,四行里第一个就是报怨行。儒家也讲,以理服人是不行的,要以德来感化他,才能把他同化过来。因此在家庭生活中遇到具体问题时,心胸宽大一点,学点忍辱波罗蜜就解决问题了。
100.如何才能使家庭和睦?
在众生境界来讲,对一般众生来说,这是个难题,要得到和睦的家庭、幸福的家庭是不容易的。什么原因呢?对于家庭来说,清早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这个问题不解决啊,就要闹矛盾,要吵嘴,这是必然的。还有兴趣不相投等各种原因。那么如何达到和睦的家庭?就要真正根据佛家的精神,不管女方男方,都要慈悲仁爱,要容忍、谦和。有了这个精神,就可以使家庭能够在困难之中减少困难,在争吵之中大家互相容忍。若一方是钢,另一方也是钢,钢对钢必然起火。佛家讲慈悲,儒家讲仁爱,老子讲柔和,这个道理很真切、很了不起,要做到这个才行。至于说经济困难,只要做到勤劳刻苦,就可以克服、可以解决,而精神上的问题是最重要的。
《实修问答集 1~100例 (惟贤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