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空海法师讲授:《大学》问答▪P3

  ..续本文上一页,这时候就没有那些虚妄分别心,认为自己,己高人低、己大  

  如何才能证悟?这个刚才讲解的跟这个都有关系。就是我们前面要有一个开放的心胸来不断地虚心学习,闻思,然后有了正确的观念知见,把尽量打开,然后再深入去修,闻、思、修、证。

  

  所以儒家一样,儒家一样是强调,你前面的这些基本的为人处事,人间的善法,人间善道这个要做,你基本的为人处事做好了,然后再进一步,进一步去开发,把我们的心…把我们的明德、本心流露出来,然后利益一切众生,那至于你要流露出这个明德本心,这个是需要透过定、静、安、虑、得,这个就是一个心灵的净化,儒家所讲的,知止而后能定,然后定、静、安、虑、得,这个就是一个净化的过程,让心逐渐地宁静,沉淀,然后来到用不带成见的心来如实观,这样你才能够所谓的开悟,开悟。这样就能够证悟。OK。

  

  好,有学员问到,怎么理解……再来这句话是一句引号,怎么理解“别人都是对的,只有我是错的”这句话?

  

  “别人都是对的,只有我是错的”。我也听过别人这样讲,噢,那我现在是讲我的感想,跟我所认为的。我认为,如果以我个人我不会这样讲,所以你可以看,我们,空海所讲的那些资料里面,我没有讲过这一句话,我也不会这样讲。我不是说别人都是对的,只有我是错的。因为这样的话你也会背着很沉重的业力、罪力在修,而且里面会有自卑,会有自卑。而且这个,说实在的,里面它还不是真正的实相,不是真正的实相。所以,我不是跟学员这样讲,但是这句话,因为我觉得它不是很正确,所以我没有这样讲。

  

  那我比较认同的就是说,不是说别人所做的全对或是全错,别人所做的有对有错,因为这是实相,并不是说别人全对或是别人都没错,不是这样,别人众生所做的有对有错。但重点在于,我们要了解,别人所做的对或错,因果他自己会承担,因果他自己负,我们不必去界定别人,我们不必去界定别人。

  

  还有很重要的,最重要、最重要就是我们跟众生在历缘对境接触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冲突、是非、忧悲恼苦,别人的愤怒、生气、骂我们或是这件事情起了冲突、痛苦,现在重点是在这里,重点是在这里,别人怎么做,他对或错,我们要来到如实观。

  

  如实的了解,他未必全对,也未必错。那重点是在于,如果别人对我们有所不满,有冲突、有痛苦产生,这时候呢,一般人的习性是去怪别人,所以,会这种情况噢,一般人的情况是怪别人,然后认为别人不对,认为别人不对,我没有错,是别人错。

  

  这是一般人,那有另外一种修法,修行方法,就认为,我们要回来,变成别人都没有错,是我错。我是觉得这样,这二者都不够公平,不够公平。我们一般人认为说别人错,这样也不对,然后认为别人都没错都是我错,这样变成全部都概括,那也不容易找到真正的原因。

  

  比较理想的是这样嗬,现在有冲突有痛苦产生,有的是我们带给别人,有的是别人带给我们,那这里面,我们要静下来,比如说别人骂我们,别人指责我们,别人对我们生气,愤怒生气,那这时候呢,我们先静下来,反观,我是不是哪里?身口意的展现,哪里有问题?我是不是哪里的,就是运作方式有问题?我是不是有伤害到众生?

  

  回来,先回来反观我们自己。如果我们确实有错,我们勇于道歉,勇于道歉,如果我们没有错,那没有错也没关系,不要跟众生起见诤,如果对方指责我们、骂我们,那我们没有错,也许我们没有看到,我们可以请对方跟我们讲明,帮助我们,让我们成长,用感恩的心来对待这样的境界。也许他的生气那是真的因为我们,有我们看不到地方,那可以透过这样的境界帮助我们成长。

  

  再来,就是有很多情况对方是用意思食强势的要吃我们,就比如说,家庭里面夫妻相处或是亲子相处,有时候为人父母亲的常常会用强势的来对待子女,或是夫妻相处有一方比较强势,那像这方面呢,我们不要去起见诤,也不要变成都是很自卑的,全部都是我错,那这样的话,我们会变成为,你久了之后你会变成为,认为都是我错,然后这样,我们有时候常常会把自己变成矮一节。

  

  我们要来到比较如实,就是说我们有错我们勇于道歉承担、接受,如果我们没有错,那对方的指责我们也可以请对方来跟我们讲更清楚,让我们可以改进。那如果我们真的没有错,对方不讲理,没关系,我们也无诤,不要把这个关系搞僵化,我们回来有则改之,无则勉之,勉励我们自己。

  

  很重要的就是,不管外面的境界怎么样呈现风风浪浪,我们如何来做到我内心,没有我慢也没有自卑?也就是说,遇到各种境界考验、打击,我怎么样把这个境界,来的是逆境我也把它转成顺境,来的是不好的因缘,我也把它转成好的因缘。那如果我们有错,我们勇于改进,如果我们没有错,对方不讲理,有因缘我们就把这个因缘转成善因善缘,当然这个是要用智慧去处理,用慈悲心去处理,所以我们要来到没有我慢也没有自卑。但是要勇于来承担我们该有的责任。

  

  还有,如果有些对方也不认为错,那我们也不认为我们有错,没关系,这时候我们可以承受,我们可以承受,不必去斤斤计较,我们可以承担接受,你吃亏也是占便宜,无诤,那这时候我们清楚知道,我们是,就是要把这些因缘来化解,让它更好。所以,可以把这些人际关系,把各种因缘呢,我们用智慧用慈悲让它越来越好。你这样的话,你会越来没有自卑也没有我慢,你能够活出生命的尊严,但不会去伤害任何人,这是我个人跟大家的勉励,也是跟学员的勉励,用一种不卑不亢的心,然后平等心,但是我们要回来反观、改变我们自己。

  

  再来,有一点就是,比如说夫妻之间的相处,亲子之间的相处或是人际之间的相处,常常会有冲突对立,那一般人往往是要别人先改变,尤其是夫妻之间的相处,往往是要别人先改变。那往往是这样,你相处,夫妻相处了一二十年、二三十年了,还是一样总是怪别人不对,怪对方不对,怪对方不讲理,你怪他,他也怪你,你要他改变,他也要你改变,所以在那里相处了一二十年,冲突了十几年,还是一样没有改善,像这方面,你要别人改变,这是天方夜谭。

  

  你没有从自己先改变起,那是效果不大的,几乎没什么效果。如果我们回来改变我们自己,这个不是说,全部都是我的错,不是这样,因为全部都是我的错的话,你会变成,很多你会自责的,而且你会有这种,一些自卑的,会有自卑,别人都是对,然后我都是错,往往里面会有一种自卑的成份。

  

  我们要来到就是说我们要如实观。好,我现在不去要求别人改变,不去责怪别人,如果有冲突、有逆境,好,没关系,我回来改变我自己,我回来自我净化,我们可能有哪些观念有偏差,我们可能有哪些作为有不理想,好,没关系,我觉察得到的我就改变、改进,觉察不到的我就继续净化自己,提升自己。

  人小,就没有那些,我们会用平等心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所以,能够这样的话,那宗教、宗派之间的那些界线或是那些见诤,或是宗教的冲突就会消失,就会消失。

  

  就会消失。所以这些是可以让大家参考。

  

  好。有学员问到,我如何才能够证悟?

  

  你能够这样的话,我们在没有自卑、没有业力,在没有自卑、没有业力、没有那些沉重包袱的情况之下,我们会不断地成长。那不断地成长我们又能够把人际关系处理得越来越好。所以人要来到佛教所讲的平等心的开发,平等心、平等智的开发,很重要。

  

  但也不容易。要来到能够没有我慢也没有自卑,不容易,不容易。但是你的内心要真的祥和,你的世界要真的和谐,到后面你一定要开发出平等心。在佛教里面有讲到,成佛,成佛的人他会流露出的几种高等的智慧,他会流露出来。其中几点就是,平等智,也就是平等心,平等智、大圆镜智,这个都会流露出来。

  

  好,所以,现在再来回答一位学员提出的问题。有一位学员提到,夫为妻纲,在现代如何理解和把握?这里夫,就是丈夫的夫啦,丈夫是妻,就是太太,夫为妻纲,在现代如何理解和把握?

  

  现代社会,女人参加社会工作并承担很多的责任,而且许多女子在家,因为这个写得比较草啦,有些看得比较吃力点。他最主要意思就是说,现代如果只要求女子只在家相夫教子,但是现在很多的女子,她的学历比先生高,能力也强,那像这样的夫妻关系如何平衡呢?

  

  也就是说用过去那一种夫为妻纲来要求现代女性,那这样的话,这种夫妻关系如何平衡呢?是不是,如果想要修行的话,那这样的夫妻关系是不是会形成障碍?如何做?

  

  他这个意思就是嗬,我们用传统的那一种观念认为做先生的,他的所作所为都可以,也就是说往往就是夫为妻纲,这个意思你们知道吗?像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嘛,嗬。我想这方面,这个是有,三纲五伦里面有它的作用啦,有它的作用。但是有些方面,有些方面我们也不能够用这样的一种很硬板的要求,要求,哦,你在家庭里面,就是女人一定要三从四德,一定都要听先生的,嫁鸡就要随鸡,嫁狗随狗。然后丈夫所讲的就全部是对的,父母亲所讲的就全部是对的。我想这方面有它的维持一种伦理权威的作用,但是,很多方面也会形成不民主,很不民主。如果以欧美方面来讲的话,当然他们也有他们的优点,有他们的缺点,那他们对这方面,他们就比较有一种平等。

  

  那以空海跟大家的一种建议就是,我们要来到看到实相,看到实相是这样。好,我们讲实相之前先讲,像现在的社会,有很多、很多情况是,有女人能力很强、能力很行,但是当先生的呢,却是用很传统的那一种观念,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老婆能力的展现,看到自己,看到老婆能力比他强的时候,往往不容易接受,或是希望她不要做,那像这方…

《空海法师讲授:《大学》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