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空海法师讲授:《中庸》之道(二)

  空海法师讲授:《中庸》之道(二)

  所以科学界所讲的就是质能互换。质能不灭。但要知道,能量就是属于未显象的部分。那以前科学界所理解的像那个“太阳能”啦。我们可以应用,可以看得到的这个能量。科学界才认为说这是有能量的存在。但现在才更进一步去了解,人类所能够了解的这个能量,还是很小的一部分。人类所能够应用的这个能量,还是很小的一部分。宇宙更大更大的那个黑暗的世界,黑色的暗能量,看不到的那些能量,观测不到的那些能量,才是真正巨大的能量的来源。

  

  所以现在科学界才慢慢去体会到,哇!以前认为“无”,“空无”的世界是什么都没有。但是中国的儒家,跟老子的道里面,把这个“无”的世界都已经早就讲出,这个“无”的世界,就是一切万物的源头呀。所以儒家讲“无极”。不是光“太极”而已呀。“太极”是已经显象了。你要深入到“太极”的源头,是来自“无极”。道,一样有分显象跟未显象,“有”跟“无”。

  

  所以《道德经》的第一章,一样啊,提到无为万物的源头啊。“有”这是万物之母啊。那个讲的就是显象跟未显象。好,那我们要知道,如果“道”的本体就是属于未显象的这一部分,未显象的道体。不要以为说他空无啊。这就是我们的“性”所在,我们的本心所在。这是“道”的本体。那这个“空无”的这个“道”的本体呢,他是贯穿所有一切。并不是在遥远的他方啊。不是在遥远的他方。这是我们生命的总源头。所谓的“道”,你把他称为礼仪啦,气啦讲的都是,这个“无”,这个未显象的这个能源、能量。

  

  但是不是光会灼热会烫人这样的热能,不是光热能而已啊。他是可以显现显象,化育成万物。而且当下也不离我们的身心。完全跟我们在一体也在一起。所以大家有个正确了解之后,后面就好办。因为,“中庸”……你把这个核心掌握住,后面就好办。所以我们要知道,道未显象的那一部分,就是所谓的儒家把它称为天啊,或是“性”啊,或是“无极”呀,讲的都是这一方面。那这一方面呢,你摸不到你看也看不到,但是它却是真实的存在。它可以化育万物一切,也支撑着万物一切的存在。当它显象出来之后,就成为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那要知道哦,所有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就是一样,你从“道”而来,那也浸泡在“道”之中。这个很深。

  

  因为你要了解“道”是什么,你就不会错误地去修“道”。你了解“道”是什么,了解宇宙的运转法则,特征特性,你就能够真的见贤思齐。而且呢,最快的方式就是把我们的本来的本心本性流露出来。如果你有那些我慢啦、贪心啦、嗔心啦,或是勾心斗角这些心,这个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要知道这里所讲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讲的都是回归我们的本来清净的本心本性。用我们清净的本心本性来运作。那真正的得道之人,他也一定是回归到用清净的本心本性来运作。如果你有那些贪心啦、嗔心啦、勾心斗角啦,还会有傲慢之心,这个都不是我们的本来的清净的本心。

  

  所以《中庸》大学里面所讲的,为什么大学会强调你要“格物致知”你就会“诚心”,“正心”“诚意”。为什么你了解“格物致知”就是了解真理实相,了解生命实相。如果你真的了解生命实相之后,很自然的你就会回复我们的清净本心。所以很自然的就会“正其心,诚其意”。这就是我们解决事情的方法。我们可以从支流末节开始做做做起,开始修修起。当然这个你可以,你会耗费好几十年,甚至好几百年。而我们的修行方法,如果我们的净化,我们身心的方法,能够扣住这个核心的话,你可以士别三日就刮目相看。真的,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这个核心的话,那我们“道”不远人啊!而且“道”就在我们心中啊!只要回来开发我们的潜能,回来把我们本来就具有的这个清净的本心,我们的本性把它呈现出来,流露出来,这样就OK。

  

  所以如果我们的观念知见错误的话,那你要来到安心自在与道合一,你要修个几十年那算是很短,很短啊!你要修个好几世,甚至好几十万年。我讲是好几十万年,你都不一定修得到。如果你观念知见正确了,你可能两三年内你就可以很明显的成长。而且整个生命他会蜕变,脱胎换骨。为什么孔子,孔子十五岁的时候,才开始认真读书啊,他以前他也是种田啊,以前也是一样过着一般农人的生活啊,并不是说孔子一出生就天资很优异,然后从小课业功课就高人一等。不是啊。孔子他真正认真读书是从十五岁开始。所以真正他求学的阶段是比一般人还慢一些。那为什么孔子后来会开启高等的智慧?主要就是不断地虚心学习,见贤思齐。虚心学习,然后悟性又高,又能够去体会到,哇!这个大自然在告诉我们什么?大自然在教化我们是什么?大自然的特征特性是什么?

  

  结果你看哦,我们刚才讲到的三十章,孔子他观察天地万物,呈现出来的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呀,“道并行而不相悖”,孔子这是一种开悟。他体会到整个大自然呈现出来的是万物并行并育而不相害。道是这么样的伟大,在孕育万事万物。你看哦,我们一般父母是养育,你是用爱心养育子女是不错。但通常都是我生的我养的,我特别爱护他。那不是我生不是我养的,我们往往就怎么样?那是别人的小孩嘛,我自己的小孩我好好栽培就好,我好好爱护我自己的小孩就好。那其他的小孩那跟我无关啊。甚至,有时候如果我们的小孩跟别人的小孩打架的时候、吵架的时候,往往认为别人没有教养,别人不对别人不应该,我的小孩是很有教养的,我的小孩是没有错的。我们往往都会比较私心的来袒护我们自己,跟我自己的小孩。然后对别人的小孩呢,往往都是比较冷漠、漠视。甚至有的心灵污染更严重的话,还会去伤害诱拐欺骗别人的小孩。这个都是离“道”越远。也就是离开我们的清净本心越远。

  

  大家这样的理解,所谓的离“道”越远,就是离开我们原来的本心本性越远。孟子跟荀子在那里争辩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本来人性就是净,清清净净的。他就是这样慈悲、大爱的。人性就是光明无所不包无所不爱,这是我们的本心本性。因为,我们是来自宇宙天地父母的化育。所以,我们同样拥有宇宙天地父母的德行,德性。这样大家可以了解吗?这个很重要。我们来自宇宙天地父母的化育。所以我们同样拥有宇宙天地父母的,本来的特征特性。就是第一段所讲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所以我们……如果所作所为能够跟宇宙的德行、特征一样的话,这就是所谓的悟道,得道之人。他展现出来品行品性德行都会跟天地一样无我无私、无限的包容、无限的大爱。

  

  孔子就是体会到哇,天地竟然展现出来的是这么样的宽大的胸襟。以前我们还不了解的时候,我们没有体会到这些真理实相的时候,我们心里面常常容纳不下别人,容纳不了别人的不同的看法、意见。但是当孔子去体会到大自然的浩瀚、伟大、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无所不化育。所以孔子后来体会出高等的心灵。所以孔子的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理念,什么理念?孔子的教学,他对待众生的方式……,对,“有教无类”!不容易啊,“有教无类”!这个就是破除那些界线,破除那些狭窄的框框。不是说你王公贵族我才……,你的子女送来我才教你,那些贫民的小孩我就不教,没有这回事。因为孔子看到太阳平等的对待王公贵族,也平等对待庶民百姓。大地同样平等的爱护那些达官贵人,也平等的爱护那些平民百姓。孔子他就是体会到大自然呈现出来的是这样的博爱,这样的默默在化育万物,默默地在养育、包容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但是,众生不了解他,甚至伤害他。大自然也不会生气。大自然也一样,天地父母还是一样,默默地在化育、在呵护着众生。

  

  所以孔子又悟出来“人不知而……”怎么样?“人不知而不愠”啊!我们默默地在奉献,默默地在服务,或是我有……拥有很多的才华。但是,别人不了解我,别人不知道我,一样啊,不会在那里哀叹哀怨,不会抱怨别人。他体会到的……,因为大自然展现出这么崇高的德行。但是众生不了解他,太阳还是一样每天给我们的能量,大地还是一样每天都在支撑我们的生命。所以孔子从大自然里面去悟出很多的大道理。所以整个《中庸》讲的就是,你体会大自然的大道理之后,然后你呈现出来的与天地相同的特征特性。

  

  所以你看哦处处都是……里面全部都是扣住这个核心。如果一个人你了解大自然的真理实相,特征特性,你也展现出这样的特征特性之后,你自然的,因为你的德行跟天地日月同比、同等。所以这就会来到所谓的“德佩天地贯日月”。而你的生命呢会与天地同辉,与天地永恒共存!

  

  所以孔子为什么会开启这么高等的智慧,就是看到整个大自然,整个天地父母呈现出来的特征特性。然后见贤思齐效法学习,然后做出来。那孔子,你看哦他以前是这样在做,展现出来的特征特性跟一般人就不样。那一般人因为没有去了解这个生命实相,没有去看到这个大自然在给我们启示什么。还有没有把我们的本来的潜能、智慧、本心把它开发出来。差别就在这里。我们说圣人与凡人差别就在这里。你有没有开发出我们的本来的清净的本心潜能。有,你就会开启大智慧,把生命意义发挥出来,利益一切众生。会成圣成贤。如果没有,那你就会觉得我常常会自卑啊,或是觉得我这里也不足啊,我那里也没有啊,我离道还很远那,我很可怜哪。

  

  所以你就会觉得事事不如人。或是要设法,我要争强斗胜我要赢过别人,我要把别人比下去。然后用着我慢一直在冲冲冲,结果冲向苦海。

  

  好,我们来看。这里有一段第七章。请大家看第七节,第七章,《中庸》里面的这一段。“人皆曰予知”,就是每个人哪,一般人哪,常常都会说啦,我是很有智慧的人呀,我是很聪明的人啊。一般…

《空海法师讲授:《中庸》之道(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