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称为“道”。都是从这些宇宙的总源头来化育一切万物。我们的生命,包括我们的身心灵,全部都是由老天爷所给我们的。所以这里讲的天命,就是老天爷给我们的一切,给我们的生命。这个原本原汁原味最纯真的,这个我们把他称为“性”。“率性之谓道”。
如果我们做人做事,我们遵循着老天爷给我们的本心本性,本来的特征德行去做的话,这个叫做得道之人。这个叫做走在道上的人。也就是他是真正与道合一。这个“道”讲的又是宇宙大自然哦。讲的就是整个宇宙大自然。所以“率性之谓道”,这个“率性”不是那个任性的那个“率性”啊。不是啊。这里所讲的“率性”,就是我们所做所为遵循着、依循着,法界大自然、天地给我们的本心本性的特征特质去做。能够这样去做的人,那这是所谓的得道之人。这是与道合一的人。“修道之谓教”,如果我们协助……如果我们还不了解我们的本心本性是什么,那我们再学再修……要努力的修,然后要来到,体会到与道合一的过程。这个就是我们在受教育的过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
那如果我们去协助众生,来协助众生了解道是什么,协助众生明了真理实相是什么,了解……清楚了解我们的本心本性的特征特质是什么,那这个是属于一种教育教化。所以这里就是所谓的“修道之谓教”。但,再来。重点后面这一句话。“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再……还有,有一句话,请大家看到第十三章,第十三章这一节。“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明明不是要修道吗?那为什么说不可以为道?为什么人为道,然后道就远离人?这个很深,很深。不容易真正体会到。你可以从文字上面稍微理解,但是不容易真正的体悟到。而且不容易真正做到。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这一段它的意思,我是直接讲它的真正的深意哦。我不是依文解字在解释,解析。这里讲的就是中国有一句话叫做:“骑驴找驴”啊。骑驴找驴。啊?有没有这一句话?骑驴找驴。那很多人想说,我不会那么笨啦,我很聪明啦,我不可能这样啦,我怎么还会骑着驴然后去找驴呢。不可能这样。但是呀,我要跟各位勉励的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你在修,不管你是进……不管你有没有进入什么宗教,或是儒家,也是一样在修道,然后儒、释、道一样都在修嘛。但我可以跟大家提醒一点,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都是在“骑驴找驴”而不知道。我讲这一句话,你们会不会没有信心?因为我讲的是实话,是实相。你要了……真正了解这两句,不容易。真的不容易。偏偏一般在修行的人,大部分都是在“骑驴找驴”。因为,如果你没有正确清楚了解道是什么的话,你所修的“道”是你所想的“道”。不是真正的“宇宙的大道”。那“宇宙的大道”不是修出来。而是要你去明了去悟出来。为什么不是修出来?因为宇宙的大道它是本来就存在。而且最重要的就是,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所以如果你对道不了解的话,你以为道是在他方、道是在未来、道是在来生来世。所以你很认真努力的在修。偏偏是你越修,你的观念知见错误的话。你越修你就离道越远。这个是很重要的关键哦。如果大家能够正确体会了解的话,这个可以缩短你很多不必要的浪费。
因为,真的,一般人就常常是在“骑驴找驴”。我们本来就在道之中。但是,因为没有正确了解认识道是什么,结果就在那里修啊修道啊,一直在修啊。我要修出道我要成道。结果常常越修不是越苦闷,不然就是修得到后来很怪,很怪异。或是越修我慢越大,越狂傲。不是这样。
所以,你看《中庸》一开始就跟我们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一句话要好好去体会。如果你用几十年,躲在深山里面修。不如你今天用两个小时,来听空海跟你——大家理解解析分析。你如果正确了解的话,那后面就好办。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人,就是认为“道”是在他方。我要努力的修,我现在,“道”没有在我身上,现在我还离“道”很远。就因为你认为离道很远,所以那个“道”就被你推开。孔子就很坦白地讲,“道”这是没办法跟我们分开,你也不可能跟“道”分开。每个人不管是过去、现在、未来你永远都浸泡在道里面。我讲的是实相。我讲的是实相。
所以真正所谓的“成道”、“得道”,不是说修出然后自己认为的成道。然后跟这个宇宙大自然却是不相干,跟众生生命不相干。不是那回事。那是自认为的,很多那都是走偏。然后越修越狂傲而不知道。真正的“道”,那是跟每个人随时都是在一起。而且“道”也在我们的心中,贯穿我们的一切。你所看到的一切一切都是道的显象、化身。现在的科学界……天文物理方面,他们现在把这个区分,分为什么叫做“显象”跟“未显象”。未显象的就把他称为能源。就是《心经》里面所讲的“空”。然后“显象”的这一部分呢,科学家把他称为“显象”的这一部分就是,物质现象界的一切。
《空海法师讲授:《中庸》之道(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