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八章 辩音菩萨章▪P2

  ..续本文上一页断尽一切烦恼,回入寂灭涅槃。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六种,叫做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六、先修止中修观后修禅:由静慧力下手,起妙用度生,再了生死,空假中都修。

  首先从内心的宁静和平定下手,由定静中产生智慧,而再利用这种智慧来现起幻化的力量,显现种种变化来教化众生,使众生解脱困苦,而后自己才断除烦恼,进入不生不灭的永恒境界。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静心成就寂静智慧;再以最静智慧的力量,断除内心烦恼;最后发起菩萨广大清净妙行,救度一切众生。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七种,叫做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七、先修止中修禅后修观:由静慧力证清净妙行,再度众生,空中假都修。

  透过定静的功夫,先把自己的烦恼断除了,然后再稳健地做出利他的善行,解除众生的烦恼和困苦,当他行善时,他已丝毫不执著善相了。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静心成就寂静智慧;然后以最静智慧的力量,一边断除心中的烦恼;一边度化众生而成就佛国净土。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八种,叫做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和禅那。

  八、先修止齐修观与禅:由至静力起,复断烦恼度生,空融于假中而齐修。

  先修行定静的功夫,等到定静的功夫纯熟后,再断除心中的烦恼,并同时示现种种方便的方式,来教化众生,使众生解脱烦恼。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一边静心成就最静智慧;一边以最静智慧的力量,随缘发起如幻度生的妙行;然后断尽烦恼,回入涅槃。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九种,叫做齐修奢摩他和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九、止观齐修后修禅:由至静起大用,体用双修复断生死,空假融中而修。

  先修行定静的功夫,并同时变化种种利益众生的方式,而最后才断烦恼。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一边静心成就最静智慧;一边以最静智慧的力量,资发本然寂灭的现前;然后发起如幻度生的妙用,转变尘世,成就佛国净土。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种,叫做齐修奢摩他和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十、止禅齐修后修观:由至静力入寂灭境,再起幻用,假中融于空而修。

  利用定静的力量,来断除烦恼,等烦恼断除了以后,再产生教育众生的作用,运用种种不同的方式和教材,来度化众生。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如幻变化的妙力,自利利他;然后随顺寂静本性,而成就最静智慧。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一种,叫做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十一、先修观后修止:由慧修而得定,假空复修。

  先随着众生的根器,运用种种不同的教育方法来适应他们,而后再求内心的定静。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如幻变化的妙力,以幻除幻;种种境界幻灭以后,自然归于本来寂灭。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二种,叫做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十二、先修观后修禅:由慧观而证寂灭,中假复修。

  先随著众生不同的根器,变化种种境界来教育他们,而后再断烦恼。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如幻变化的妙力,广行自利利他的成佛事业;然后安住静修,成就寂静智慧;最后以寂静智慧的力量,断尽烦恼。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三种,叫做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十三、先修观中修止后修禅:由慧观妙用,作诸幻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中空假具修。

  先随著众生不同的根器,而变化种种方式来教育他们。而后再加深自己定静的功夫,最后才断烦恼。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如幻变化的妙力,发起广大无碍自利利他的妙用,然后逐渐断除烦恼,最终能够安住于最为寂静的本来涅槃。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四种,叫做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十四、先修观中修禅后修止:由慧力起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中假空具修。

  随著众生不同的根器,巧妙地运用各种方式来教育他们,而后再断除自身的烦恼,最后才求得心里的定静。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如幻变化的妙力,发起种种自利利他的妙用;然后同时随顺修学最静的智慧和超越烦恼的本然寂灭。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五种,叫做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和禅那。”

  十五、先修观齐修止禅:由慧力起无碍作用,复证得至静寂灭。自十五以下都是融通而修。

  先随著众生的根器,运用种种方便法来教育他们,而后再一边下功夫使内心定静,一边断除自身的烦恼。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一边以如幻变化的妙力,发起种种自利利他的妙用,一边资发内心当中的最静智慧,然后断除烦恼,回入本来涅槃。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六种,叫做齐修三摩钵提和奢摩他,后修禅那。”

  十六、齐修止观后修禅:由以慧力资于至静,后断烦恼。

  随著众生不同的根器,变化不同的方式来教育他们,在这过程中,他也力求内心的定静,最后才断除各种烦恼。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一边以如幻变化的妙力,发起种种自利利他的妙用,一边资发内在寂灭而断烦恼,然后自然安住于清净无为的静心法门,回入本来涅槃。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七种,叫做齐修三摩钵提和禅那,后修奢摩他。”

  十七、齐修禅观后修止:由以慧力直证寂灭。后住清净无作地。

  随著众生的根器,运用不同的方式来教育他们,在教化众生的过程中,他也同时断除自己的烦恼,而后再使内心达到不执著任何名相、丝毫没有造作的定静境界。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自性智慧的力量,寂灭一切烦恼,然后修行静心法门,静到极处,自然回入本有的清净涅槃。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八种,叫做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十八、先修禅后修止:由寂灭力起至静。

  先从断除烦恼下手,而使自己的内心安宁定静,不执著一切名相。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自性智慧,发起寂灭烦恼的力量;然后进一步发起种种如幻作用,自利利他。对于一切境界,自然能够做到寂灭与妙用平等不二。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十九种,叫做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十九、先修禅后修观:由寂灭力起诸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

  先断除烦恼而使内心宁静,透过这种宁静,可以产生教化众生的妙用。能随著各种不同的场合和人物,而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自性智慧发起寂灭烦恼的力量,从而透达种种心性与习性;便能够安然于静修当中,澄清妄想,最后在因缘成熟之时,发起种种幻化妙用。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二十种,叫做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二十、先修禅中修止后修观:由寂灭力安住至静而起慧用。

  先从断除烦恼下手,达到内心的定静,然后再随著众生不同的性向,运用各种适当的方式来教化他们。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自性智慧发起寂灭烦恼的力量,从而远离造作,深达自性,于是能够自在发起种种妙用,一切作为清净无染,最终以静修澄清妄念,回入本来涅槃。这位菩萨的修行方法,是第二十一种,叫做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二十一、先修禅中修观后修止:由寂灭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入至静。

  先从断除烦恼下手,不假造作,变化种种方式来教化众生,因为不取不著而使内心定静。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倘若诸位菩萨在修行当中,先以智慧发起寂灭烦恼的力量,从而通达种种清净妙义,然后,一边内心安住于寂静,妄想澄清,一边随缘发起种种变化,如幻自利利他。这…

《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八章 辩音菩萨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