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四章 金刚藏菩萨章▪P3

  ..续本文上一页来到僧堂。王常侍问临济禅师道:“这一堂和尚还看经吗?”临济禅师答:“不看经。”王常侍问:“还学禅吗?”临济禅师答:“不学禅。”王常侍说:“既不看经,也不学禅,究竟在干什么?”临济禅师答道:“都叫他们成佛作祖去!”王常侍说:“金屑虽珍贵,落眼即成翳。”临济禅师说:“你不懂,是个俗汉子。”

  人有幻翳,妄见空花。除掉幻翳,就不必问幻翳何时再生。空花灭了,亦不应问虚空何时再起空花。因为虚空本无生花之事,何来花灭之理?至于生死与涅槃,同空花生灭一样,妙觉圆照,便知其实并无生灭。本无生灭,何有涅槃?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各位善男子,大家应当知道,虚空不是从某个时候产生,然后才有的,也不是从某个时候开始,才表现为无形无相之空的。何况如来的圆满觉性,本来没有生灭,自然随顺于不二的妙理,它也和虚空一样有着究竟平等的本性。

  觉悟者知道世间一切能知的心、所知的法,有如虚空,本来平等,本来没有生灭变化等摇动性。也就是说,众生迷的时候,就见到有生死、有世间,这一切都属于动转,而觉悟的人就知道有如虚空,一切平等。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各位善男子,好比冶炼提纯金矿,黄金其实早已存在,并非因为提炼才有。一旦炼成黄金以后,就不会再变为金矿。经过数不清的时间,黄金也不会变坏。我们不能说本来没有黄金,是由提炼才产生的。如来的圆满觉性,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比如把金矿冶炼成金,不是因为冶炼才有金,而是金矿里本来就有金。把金矿冶炼成了金,就是纯金,再不是金矿。冶炼之前,冶炼以后,金的本性没有改变。这个比喻很确切,如来圆觉之性好比是金的本性,冶炼之后,消了幻垢,便显出不坏不杂的圆觉清净之性了。

  意思是说,烦恼时把圆觉妙心的显现看成是烦恼的众生,就有如金矿提炼之前只见到矿砂。一旦圆满觉悟,不应说圆觉妙心是先无后有,有如矿砂提炼成金,不应说金是先无后有。一旦圆满觉悟,无再成众生的道理,就有如既已成金,不重为矿。

  前举空花为喻,今举金矿为喻。两喻各有所侧重。空花之喻明烦恼并非实有,金矿之喻名圆觉之性众生本来就有。如果只举前喻,恐怕会有人以为无迷悟因果之相,何用修行?便成邪见。如果只举此喻,恐怕有人以为众生觉性本来不净,失真常理,亦成邪见。道理微妙,只举一喻,难得分明。故世尊说两种譬喻。

  “如来圆觉,亦复如是”,《楞严经》云:“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圆觉的心本来清净平等,它的作用遍虚空、遍法界。不但如此,一个人真正觉悟的时候,必定知道六根、六尘、四大都是遍法界。世间任何一个法要与其他法作用,要影响对方,它们都要遍满法界,不但如此,而且都在觉中——不二的法界心觉遍十方。众生迷惑以为每个法局限在一个小小的范围里。但是在众生迷惑时,所见到因缘幻化的万法,本来就是觉性所幻化,是觉性令万法互相影响,是觉性带动因缘变化,是觉性幻化出有执取的分别心,是觉性幻化出因缘聚散的作用。而我们认为就在觉性的幻化里面有众生,其实不过是无量无数的心在变化作用。在此变化作用中,没有所谓某一个是凡夫,某一个不是。然而在变化作用中,有一些心念就执著:这些叫做我,这些叫做凡夫。

  龙潭崇信悟道:

  龙潭崇信是天皇道悟的学生。龙潭出身贫穷,出家前以卖饼为生。道悟把庙旁的小屋借给他住。为了表示感激,每天他都送去十分饼给道悟。道悟收了饼,每次都剩下一个还给龙潭。道悟说:“这是我送给你的,希望你子孙繁盛。”龙潭不解地问:“我送给您的饼,为什么您又送还给我呢?”道悟:“是你送来的,又还给你,这有什么不对吗?”龙潭若有所悟,便决心出家,追随道悟。

  龙潭跟随道悟许久,却从未听到道悟为其指示心要。一天,龙潭鼓起勇气,问道悟:“我跟随师父许久,怎么没有听过您为我指示心要?”道悟:“我无时无刻,都在对你指示心要!”龙潭:“您指示了什么?”道悟:“你递茶来,我接了;你送饭来,我吃了;你行礼来,我受了。你还要我指示你什么?”龙潭低头想了想。道悟见机,当即说道:“要能见道,须当下即见。若经思虑,便有偏差。”龙潭立刻开悟。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各位善男子,在一切如来的妙圆觉心当中,本来没有什么菩提或者涅槃,也没有什么成佛和不成佛,更没有虚妄的生死轮回,以及生死轮回的结束。

  天皇道悟(784-807年),浙江东阳人,俗姓张,十五岁在杭州受戒,后来追随径山道钦,才接受到禅学。天皇道悟禅师随侍径山五年后,又到马祖道一处得到印证。两年后,又到石头希迁处。

  道悟:“如果超脱定慧,请问还有什么法?”

  希迁:“我这里本来就没有奴隶,还谈什么超脱?”

  道悟:“我还是不懂。”

  希迁:“你懂得空吗?”

  道悟:“这一点,我早有心得。”

  希迁:“想不道,你还是得道之人呢!”

  道悟:“不,我还没有得道。”

  希迁:“我一眼就能看出事实。”

  道悟:“你没有证据就诬赖我?”

  希迁:“你的身体就是证据。”

  道悟:“就算你说对了,可是我要拿什么去教导后人呢?”

  希迁:“请问谁是我们的后人?”

  本无菩提及与涅槃,因为转烦恼才说菩提,已明烦恼本来无实,则知如来圆觉妙心本来亦无菩提。因为转生死才说涅槃,已明有为法生灭轮回本来是幻有,则知不生不灭的涅槃亦是假名。同理可知,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轮回及非轮回。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各位善男子,即使是阿罗汉所圆证的境界,如果有人能够把身心语言等都断掉,终究也无法到达阿罗汉亲证的清净涅槃。更何况,怎么能够以有思维的分别心,来测度如来圆满觉悟的境界呢?好比拿了一个萤火虫,想用它来烧掉须弥山,终究是无法实现的。同样,如果有人用狭隘分别的轮回之心,以及所产生的轮回见解,想要进入如来广大平等,寂灭无为的智慧海洋,终究是不能到达的。因此,我告诉一切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若要求学圆觉妙法,首先应当断除无量劫以来生死轮回的根本。

  “身心语言皆悉断灭”,此是耽空、滞寂、灰身、灭智。以有思惟之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以轮回心生轮回见,怎能入如来大寂灭海?所以世尊说要先断无始轮回这个根本。

  这里说声闻、缘觉所觉悟的境界,就是身口意的行为皆悉断灭,是不圆满的,只是舍弃了根、尘、识的分别执取心,不去执著而已,并不等于他们明白觉悟与境界都是圆觉心的妙用,因此说“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意思是阿罗汉所证悟的涅槃也只是心的显现,未能真正做到他们所向往的涅槃——大涅槃。意思是说:佛所证悟的大涅槃,就是本来清净涅槃,圆觉妙心,阿罗汉是无法知道的。

  “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果阿罗汉用远离身心语言有所觉悟的思惟,都没办法知道佛的境界;众生用迷惑的思惟心,更是没办法知道如来的圆觉境界,因为圆觉境界不是入有漏涅槃者所能知。

  《涅槃经》云:“佛告迦叶:善男子,如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随顺契经以信故知。善男子,声闻缘觉信顺如是大涅槃经,自知己身有如来性,亦复如是。善男子,是故应当精勤修习大涅槃经。善男子,如是佛性,唯佛能知,非诸声闻缘觉所及。”

  佛经中佛力难测的公案:

  神通第一的大阿罗汉目键连尊者为了测试佛陀的声音能传多远,一路向前飞到不知多远的佛国,还是能听到佛的讲法。他方佛国的人身材很高大,目键连找不到人,只好飞到一座山上。结果这不是山,是一位罗汉的钵盂,那里的罗汉以为目键连是一条虫,还惊奇:虫也会说话?他方佛国的佛便开示大目键连的因缘,说:这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神通广大,不可思议。大目键连现神通变大,表演一番,大众都叹善哉。而大目键连却找不到飞回娑婆世界的路了。那里的佛怜悯他,告诉他称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以佛的威神力,才又飞回来。

  “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所以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在修行时,首先要断除无始以来的轮回根本。《大学》中所讲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当年南岳怀让禅师欲传灯与马祖道一。看到马祖道一终日打坐,怀让禅师跟他打招呼,马祖也不理不睬。怀让禅师便拿一块砖在马祖面前的地上磨。

  

马祖忍不住问:“老法师,您在干什么?”

  

“磨砖做镜。”

  

“砖头怎么能磨成镜子呢?您开玩笑!”

  

“那我问你,你在干什么?”

  

“打坐!”

  

“打坐为了什么?”

  

“为了成佛!”

  

“砖头磨不成镜子,难道打坐就能够成佛吗?”

  《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四章 金刚藏菩萨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