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四章 金刚藏菩萨章▪P4

  ..续本文上一页 align="left">马祖怔住了,问:“怎么做才对呢?”

  

怀让说:“譬如牛拉车,车不走,是打牛还是打车呢?”

  

“当然是打牛了!”

  

怀让说:“你现在明明就是在打车嘛!”

  “无始轮回根本”,也就是无明妄见。由无明而起行,由行而有识,由识而展开名色,由名色而生六入,由六入而感触,由感触而有受,有受而生爱,有爱而执取,有取而造业,由于业而有生,有生即有老死,一切众生所以轮回流转的生生灭灭,都是这样。

  《楞严经》之“二种妄见”:“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意为:阿难,你应该知道,世间所有一切众生,在这世界上,生死流转,有时生天,有时为人,有时为鬼,总在六道轮回里,流转而不休息,这都是被二种颠倒,分别妄念所支配。颠倒即迷真起妄,真妄颠倒,迷而不知,致妄生二种分别见妄。什么是二种分别见妄呢?

  1、我们现在之身境,本来是惑业所现,自己别业的虚影,但因迷惑不知,便妄生分别,执著外境实有。又如在梦境中,妄生苦乐执著,这便是别业妄见。

  2、所有众生世界,亦是惑业所现,与众同分之虚影,因迷而不知,便妄生分别,执著心外实有,好像执著空华实有,这便是同分妄见。

  当处发生,即不离本处发生。本处即指真心,妄不离真,因真起妄,因妄生惑,因惑造业,而受果报。当业轮转,造善业就升天,造恶业就下地狱。造什么业,就在轮回里受什么果报。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花,用此思惟辩于佛境,犹如空花复结空果,辗转妄想,无有是处。】

  各位善男子,这种有造作的分别思维,是从对一切事物都有执着的妄想心当中生起来的。都是对六尘境界攀缘所显现的,并不是真正的心性本身,已经如同虚幻的空花。再用这个不实的思维,来分辨佛的境界,就好像虚幻的空花,又结出了虚幻的果实一样。这样辗转妄想,分别不断,没有任何可取的地方。

  “有作思惟从有心起”,有心,指三界妄有之心,即六识心。起什么?依阿赖耶识缘六尘妄境及第七识造作思维,起种种心所。

  “非实心体”,实心无念。凡有造作思维,都非真实心体。

  “用此思惟辩于佛境,犹如空花复结空果”,《印光大师文钞三编下卷四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题辞》云:以故世智辩聪,佛列于八难之中。其所警戒者,深且切矣。其病由于以凡夫知见,测度佛菩萨之境界。使知佛菩萨之境界,决非凡夫所能测度。则可废然止矣。勿道佛菩萨境界,非彼所能测度,即彼从生至死,起心动念之主人翁,彼又何尝稍能知见。若能亲知亲见自己之主人翁,便可渐知佛菩萨之境界矣。彼小慧自负者,譬如盲人不见天日,遂谓为无,群盲听之,赞为识见高超,的确无谬,而不知其为自误误人之邪说,岂不大可哀哉。是故古今凡出格大通家,莫不以佛法为淑世善民,穷理尽性之本,其建大功,立大业,发挥圣贤不传之妙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以聪明自负者,何足知此。病夫知医,浪子怜客,不禁感慨悲歌,陈此忠告,倘能嘉纳,则幸甚幸甚。

  “辗转妄想,无有是处。”如此辗转,但增妄想执著,如是虚妄浮心,成就圆觉方便是不可能的。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各位善男子,这种虚妄分别的浮躁之心,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投机取巧之见;根本就不是成就圆觉妙心的方法。像这样的思维分别,不是问法的正确方式。

  “虚妄浮心多诸巧见”,前金刚藏菩萨所问三种疑惑,都是虚妄浮心巧见。

  “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的公案:

  香严禅师本是百丈禅师门下的弟子,他虽然博通经典,但始终没有契悟禅道。百丈禅师圆寂后,他便到百丈禅师的大弟子沩山灵佑处。

  沩山:“你在先师百丈处,听说是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这是因为你聪明伶俐。不过你用这种方法学禅,还是依赖理智与概念的把握。你能不能把生死大事的根本,也就是父母没有生你之前的根本说给我听听?”这话问得香严禅师茫然不知所措,便把平时看过的书翻遍,还是没找到答案。深感画饼毕竟不能充机,于是垦求沩山禅师为其说破。

  沩山:“如果我现在替你解说,将来你一定会骂我。就算我说了,我所说的还是我的,绝对不会变成你的。”

  香严于是到处云游。一次,他暂住到慧忠国师的遗址古寺里,正在除草时,偶然抛一块瓦砾,击中了竹子,清脆的一声响,香严顿然大悟。于是,他回到住处,沐浴焚香,朝着沩山禅师的方向跪拜:“师父,大慈大悲,您对我的恩情胜过父母,如果您当时为我说破,哪有今天的顿悟呢!”

  乃作偈曰:

  

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道,不堕悄然机;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这时,世尊为了重述一遍所说的法义,以偈颂的形式说道:

  

【金刚藏当知,如来寂灭性。

  

未曾有始终,若以轮回心。

  

思惟即旋复,但至轮回际。

  

不能入佛海,譬如销金矿。

  

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

  

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

  

不复重为矿,生死与涅槃。

  

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

  

思惟犹幻化,何况诘虚妄。

  

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金刚藏菩萨当知道,如来圆觉寂灭本性,

  

不曾终结不曾开始,若用轮回分别之心,

  

思维观察回旋往复,就会陷于轮回世界,

  

不能还入佛法大海。譬如冶炼提纯金矿,

  

黄金并非提炼才有。虽然重回本来黄金,

  

终究依靠提炼成就。一旦炼成纯真金体,

  

不会重新再变金矿。生死轮回以及涅槃,

  

世间凡夫或者诸佛,同为疮眼空花幻相。

  

思维分别已属幻化,何况追问更加虚妄。

  

若能明白放下此心,然后求学圆满妙觉。”

  

《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四章 金刚藏菩萨章》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