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align="left">馬祖怔住了,問:“怎麼做才對呢?”
懷讓說:“譬如牛拉車,車不走,是打牛還是打車呢?”
“當然是打牛了!”
懷讓說:“你現在明明就是在打車嘛!”
“無始輪回根本”,也就是無明妄見。由無明而起行,由行而有識,由識而展開名色,由名色而生六入,由六入而感觸,由感觸而有受,有受而生愛,有愛而執取,有取而造業,由于業而有生,有生即有老死,一切衆生所以輪回流轉的生生滅滅,都是這樣。
《楞嚴經》之“二種妄見”:“阿難,一切衆生,輪回世間,由二顛倒分別見妄,當處發生,當業輪轉。”意爲:阿難,你應該知道,世間所有一切衆生,在這世界上,生死流轉,有時生天,有時爲人,有時爲鬼,總在六道輪回裏,流轉而不休息,這都是被二種顛倒,分別妄念所支配。顛倒即迷真起妄,真妄顛倒,迷而不知,致妄生二種分別見妄。什麼是二種分別見妄呢?
1、我們現在之身境,本來是惑業所現,自己別業的虛影,但因迷惑不知,便妄生分別,執著外境實有。又如在夢境中,妄生苦樂執著,這便是別業妄見。
2、所有衆生世界,亦是惑業所現,與衆同分之虛影,因迷而不知,便妄生分別,執著心外實有,好像執著空華實有,這便是同分妄見。
當處發生,即不離本處發生。本處即指真心,妄不離真,因真起妄,因妄生惑,因惑造業,而受果報。當業輪轉,造善業就升天,造惡業就下地獄。造什麼業,就在輪回裏受什麼果報。
【善男子,有作思惟從有心起,皆是六塵妄想緣氣,非實心體,已如空花,用此思惟辯于佛境,猶如空花複結空果,輾轉妄想,無有是處。】
各位善男子,這種有造作的分別思維,是從對一切事物都有執著的妄想心當中生起來的。都是對六塵境界攀緣所顯現的,並不是真正的心性本身,已經如同虛幻的空花。再用這個不實的思維,來分辨佛的境界,就好像虛幻的空花,又結出了虛幻的果實一樣。這樣輾轉妄想,分別不斷,沒有任何可取的地方。
“有作思惟從有心起”,有心,指叁界妄有之心,即六識心。起什麼?依阿賴耶識緣六塵妄境及第七識造作思維,起種種心所。
“非實心體”,實心無念。凡有造作思維,都非真實心體。
“用此思惟辯于佛境,猶如空花複結空果”,《印光大師文鈔叁編下卷四觀世音菩薩本迹感應頌題辭》雲:以故世智辯聰,佛列于八難之中。其所警戒者,深且切矣。其病由于以凡夫知見,測度佛菩薩之境界。使知佛菩薩之境界,決非凡夫所能測度。則可廢然止矣。勿道佛菩薩境界,非彼所能測度,即彼從生至死,起心動念之主人翁,彼又何嘗稍能知見。若能親知親見自己之主人翁,便可漸知佛菩薩之境界矣。彼小慧自負者,譬如盲人不見天日,遂謂爲無,群盲聽之,贊爲識見高超,的確無謬,而不知其爲自誤誤人之邪說,豈不大可哀哉。是故古今凡出格大通家,莫不以佛法爲淑世善民,窮理盡性之本,其建大功,立大業,發揮聖賢不傳之妙者,皆由學佛得力而來,以聰明自負者,何足知此。病夫知醫,浪子憐客,不禁感慨悲歌,陳此忠告,倘能嘉納,則幸甚幸甚。
“輾轉妄想,無有是處。”如此輾轉,但增妄想執著,如是虛妄浮心,成就圓覺方便是不可能的。
【善男子,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如是分別,非爲正問。】
各位善男子,這種虛妄分別的浮躁之心,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投機取巧之見;根本就不是成就圓覺妙心的方法。像這樣的思維分別,不是問法的正確方式。
“虛妄浮心多諸巧見”,前金剛藏菩薩所問叁種疑惑,都是虛妄浮心巧見。
“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的公案:
香嚴禅師本是百丈禅師門下的弟子,他雖然博通經典,但始終沒有契悟禅道。百丈禅師圓寂後,他便到百丈禅師的大弟子沩山靈佑處。
沩山:“你在先師百丈處,聽說是問一答十,問十答百,這是因爲你聰明伶俐。不過你用這種方法學禅,還是依賴理智與概念的把握。你能不能把生死大事的根本,也就是父母沒有生你之前的根本說給我聽聽?”這話問得香嚴禅師茫然不知所措,便把平時看過的書翻遍,還是沒找到答案。深感畫餅畢竟不能充機,于是墾求沩山禅師爲其說破。
沩山:“如果我現在替你解說,將來你一定會罵我。就算我說了,我所說的還是我的,絕對不會變成你的。”
香嚴于是到處雲遊。一次,他暫住到慧忠國師的遺址古寺裏,正在除草時,偶然抛一塊瓦礫,擊中了竹子,清脆的一聲響,香嚴頓然大悟。于是,他回到住處,沐浴焚香,朝著沩山禅師的方向跪拜:“師父,大慈大悲,您對我的恩情勝過父母,如果您當時爲我說破,哪有今天的頓悟呢!”
乃作偈曰: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動容揚古道,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迹,聲色外威儀;
諸方達道者,鹹言上上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時,世尊爲了重述一遍所說的法義,以偈頌的形式說道:
【金剛藏當知,如來寂滅性。
未曾有始終,若以輪回心。
思惟即旋複,但至輪回際。
不能入佛海,譬如銷金礦。
金非銷故有,雖複本來金。
終以銷成就,一成真金體。
不複重爲礦,生死與涅槃。
凡夫及諸佛,同爲空華相。
思惟猶幻化,何況诘虛妄。
若能了此心,然後求圓覺。】
“金剛藏菩薩當知道,如來圓覺寂滅本性,
不曾終結不曾開始,若用輪回分別之心,
思維觀察回旋往複,就會陷于輪回世界,
不能還入佛法大海。譬如冶煉提純金礦,
黃金並非提煉才有。雖然重回本來黃金,
終究依靠提煉成就。一旦煉成純真金體,
不會重新再變金礦。生死輪回以及涅槃,
世間凡夫或者諸佛,同爲瘡眼空花幻相。
思維分別已屬幻化,何況追問更加虛妄。
若能明白放下此心,然後求學圓滿妙覺。”
《朝聖圓覺——《圓覺經》講記 第四章 金剛藏菩薩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