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像如幻而灭尽的缘故,这时便得到了消融空间方位差别的彻底清净。乃至于无边无际的虚空,也是由圆满觉性所显发。觉性圆满而光明的缘故,显现出心的本来清净。心清净的缘故,心对境界所产生的见和所见的色尘也是清净的。见既然清净,能见的眼根也自然清净。眼根清净的缘故,所生的眼识也自然清净。眼识清净也就意味着识的清净,识清净的缘故,识从耳根所产生的闻和所闻的声尘也就自然清净。闻清净的缘故,产生闻的耳根自然清净。耳根清净的缘故,耳识自然清净。同样,耳识清净也就意味着识的清净;识清净的缘故,识通过身体所产生的触觉和触尘也就自然清净。如此观察,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是清净的。
六祖悟道时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因此,清净的自性所幻化显现的一切也自然具足清净。然众生迷惑分别、妄想执著而忘失清净,所以身处清净刹土,却遭受五浊苦境。“何期自性,本来清净”就是“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的另一种版本,也就是说“众生本来是佛”。
所谓“佛”,是指清净的境界。其中包含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我们平时观想的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等佛的报身与化身。从更深的层次来说,真正的佛是佛的法身,也即我们心的本性如来藏。佛的化身是为了度化众生,而在众生的面前示现的一种比较符合凡夫观点的形式,实际上不是真正的佛。真正的佛,是佛的法身,也即心的本性如来藏。达摩祖师的《悟性论》和《血脉论》中针对这一观点讲得也比较清楚。
我们现在的显现都是清净的。为什么是清净的呢?因为我们了知佛性是清净的,而佛性显现的一切都是清净的。就像松树长出来的树枝一定是松枝,同样佛性是清净的,他所显现的一切万物也一定是清净的。我们不必怀疑佛性显现的清净。天地万物是佛性显现的,所以它一定也是清净的。我们没有感觉到它的清净,是因为我们掉到了一个妄想执著的错觉中。你不需要改变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你只需要改变感觉,实报庄严的境界当下显现。它是可以现证清净的。
为什么说我们此时此刻的当下就具足圆满清净呢?祖师用五种方式来证明当下的清净:
第一,它本来清净。所以不需要证明,它也是具足清净的。
第二,佛说它是清净的。佛在很多经典中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清净的,是大圆满的世界,从未残缺过,是众生因为妄想执著而残缺。所以,佛悟道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原来众生皆具如来的智慧德相,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原来众生都具有佛的清净境界,却因为妄想执著而没感受到佛的清净。在《维摩诘所说经》中,佛陀高坐说法。佛陀的一个弟子就想:“佛陀经常说其他佛国清净庄严,而我们的国土却是五浊恶世。难道我们的佛不如他们的佛修得好?”有位天王,有他心通,赶紧说:“尊者,千万不要这样想!你觉得是五浊恶世,我觉得这个世界和我的天国宫殿没有什么区别。”这时佛陀微笑,用脚趾抓地,加持大家看到佛陀境界里的世界,果然清净光明。佛虽然和我们坐在同一个房间里,在佛的境界里这个处所完全是一个美轮美奂的净土,佛的世界。而我们坐在这里就感觉是砖混结构的房子,寒冷刺骨。同样的地方因众生的觉悟不一样,他的感受就不一样。因此,佛陀在经典中告诉我们,此刻的这个世界就是完美世界,清净国土。
明明是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却看到不同的显现,获得不同的感受,称作“斯格托玛现象”。“斯格托玛”在希腊文中指“黑暗、失去了部分视野、盲点”。
第三,祖师现证它是清净的。无数的祖师开悟之后明确告诉我们世界是清净的。祖师开悟之后,人们问开悟后的境界是什么?祖师就说:云在青天水在瓶,饥来吃饭困来眠。方信禅师道:“满目青山无寸树,极目绿水绝波澜。清净洞耀,照彻十方,譬如千日,放大光明。”憨山大师开悟后说:“今日方知,鼻孔朝下。”
我们来看到底是什么意思?开悟后的境界是“云在青天水在瓶”,原来云就是在天上的,水就是在瓶子里的,水就是在杯子里的,就是这样的。我们过去总感觉“不该这样”,开悟后的境界体悟到了之后“就是这样”。因此,并不是改变这个世界怎么去成佛,而是改变了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佛的境界就显现到了我们的面前。佛的境界是什么呢?就像我们一样,只要不去攻击、谩骂,不去烦恼,安住于当下,不要悔恨过去的那些事,别去担忧未来的事,安住于当下的境界就具足了解脱相。解脱相和完全解脱高度不一样。但你此时此刻的当下就具足了圆满的解脱相,稳住它,就是一行三昧、一相三昧。祖师开悟之后告诉我们世界是清净的,无论是大圆满的祖师,还是大方广的祖师,心地法门的祖师,都是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清净圆满的,从未残缺过,是我们一直误认为它残缺。
第四,我们可以现证它是清净的。佛陀的教导是可以现证的。很多人的修行都寄希望于未来,现在好好念佛,死了好去极乐世界。普遍大家都有这种想法。你仔细想,难道佛法只有死了之后才有用吗?死之前呢?事实上,佛陀的教法是随时随地可令我们获得解脱的。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是可以现证的,解脱是可以现证的,成佛是可以现证的。就在我们的今生,就可以证得。
很多居士误认为佛法在死了之后才有用,陷在很纠结的旋涡中:“这个世界真是烦恼,我也天天念佛求生净土,可又年轻死不了,生活中烦恼又不断。能不能让我快点死了去极乐世界!”其实忽略了一点,佛陀所告诉我们的极乐世界是可以现证的。我们对照《阿弥陀经》《无量寿佛经》《观无量寿经》,尤其是《观无量寿经》的十六种观法中前十三观,就是让我们现证极乐世界的,就是让我们现证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状态。并不仅仅是让我们死了之后才去极乐世界,而是现在你就可以感受极乐世界。当然,我们发愿在这个身体示灭之后,我们的神识归于弥陀性海,安住于极乐世界,享受实报庄严,但也可以现在就开始感受极乐世界的美好。佛法是可以现证的,这种现证的修法有很多种——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以及实相念佛都可以现证,人人都可以现证。不需要你死了之后佛法才起作用,此时此刻的当下就可以获得解脱境界,只要你去调整你的觉受。
第五,因为清净,所以清净。因为如来藏是清净的,所以如来藏所显现的一切也是清净的。如一棵树本来就是棵松树,长出来的枝子一定是松枝。此时此刻的一切都是自性显现的,自性就是佛性。所以,我们的自性是清净的,显现也就是清净的。之所以没感觉清净,是我们的感觉出错了。调整回去就是清净。当你觉受到了它的清净,就是证得了三昧境界,就是大圆满,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念佛三昧,就是一行三昧、一相三昧。我们不管用什么词汇去表述它,就是那种美好的正常觉受。
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云:“且灵觉之性本非秘密,如来之藏实不覆藏。故知圆常之理不亏,信解之机难具。”
我曾经问一个弟子:你认为你是不是“佛性之显现,诸佛之化身”?
弟子:是!
我问:你如何做才能成为“佛性之显现,诸佛之化身”?
弟子愣了半天,说:我不需要任何造作,就是“佛性之显现,诸佛之化身”!
我问:你做了什么就不是“佛性之显现,诸佛之化身”了呢?
弟子:无论我做什么,我都是“佛性之显现,诸佛之化身”!
我们所说的法、报、化三身,在修证中会有几个特点。
对于化身的境界我们都能看到了,我们用“现量”来看。什么是现量呢?这就是桌子,这就是炉子,能见闻觉知的就是现量。量,是量化、表述、标准。我们能亲眼看到的,这里有房间,有佛像,这些都是可以看到的。所以,对于化身的境界我们现量就可以看到。
对于报身的境界要用“比量”,什么是比量呢?就是你看不到它,但是通过你所看到的东西可以去推测想到的,能想到的就是比量。比如,远方的朋友来看你,那么远过来了,一定是乘车或者飞机过来的。没看到车或者飞机,但是你能想到它的存在,这就是比量。对于报身境界是可以通过比量感受到的。我们现在感觉苦,别人告诉我们说佛的境界是乐的,我们去体悟就能感觉的到。也许我们还没有亲眼看到,但我们相信,佛不会骗我们,师父不会骗我们。佛说的当下就是佛国境界,当下就是解脱境界,一定不是假的。于是你去调整感觉,证悟的觉受就开始在你身上显现,要通过你去思考一下才能显现的就是比量,就叫报身境界。
对于法身境界我们只能根据“圣言量”来说。什么是圣言量呢?佛陀的语言就是圣言量,佛陀讲的是圣言量,以及证悟佛陀心法的祖师所说也是圣言量。圣言量就是说法身境界,我们只有依靠圣言量才能知道,没有圣言量我们不知道有个法身,永远都不知道。就如大海中的泡沫,它只有听受善知识对它的教导才能开启“自己就是大海的一分子”这样的如实知见。后面我们还会谈到。
对于我们本有的法身状况,我们一无所知,罗汉不知道,菩萨也不知道,众生无法亲证,佛陀也是在成佛后才了知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佛陀的教导才知道有个法身。不管是谁,对法身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今天我们之所以探讨法身,是因为我们是照着佛经来探讨的,不是我们自己证得,也不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是佛陀告诉我们的。我们基于对佛陀的信心,才相信有个法身。在信受的过程中,我们会产生如实知见,如实觉受。于是,我们最终也能证入涅槃。所以,关于法身境界,我们只能听受佛陀的教导。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各位善男子,六根都清净的缘故,六根所对应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自然清净。
【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
《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三章 普眼菩萨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