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刻突然明白了,这是我自己的境界显现。如果我的境界提升,这一切就会自然演变。如果我抱怨,只是我自己的心性,自己的思维和感知有问题。所以,当明白了“这一切都是自己产生”的时候,只有感恩,没有抱怨。不必推卸责任,不是人家造成的,一切都是因我而产生,为我而发生。
“古往今来发生的这一切,我承担完全责任。历史上的一切,古今中外的一切,在我的世界里,所有产生的一切,都是我的责任。我爱这一切,看似复杂,却有条不紊,徐徐运作,如水月无痕。”看这世界好似很复杂,这么多人口、动物、山河、道路,好似很复杂,其实却井然有序。每个地方都井然有序,大的地方井然有序,小的地方也井然有序。就像我们这个身体,从医学角度来说,这个身体太庞大了,神经系统、大脑系统、肠胃系统,以及各种系统,你发现无比的复杂。虽然复杂,但却无比的微妙,无比的井然有序,无比的完美。眼睛在看,耳朵在听,肠胃在消化,我们的供血系统,我们的感触系统、思考系统,都是那么完美。所以,看似很复杂,却又有条不紊。徐徐运作,不急不燥地运作。这个世界真的是无比完美。如水月无痕,一点动静没有,就好像润物细无声,就好像月亮在空中静静飘过,在水面轻轻滑过一样,你看它过去了不留痕迹,显得那么优雅。“花开花谢,丰富而优雅。”这一切来了去了,去了来了,就像花开了,又谢了,落的时候很悠然,开的时候很丰富,落的时候很优雅。“云卷云舒”,天上的云,卷起来又舒展开,飘过来又飘过去,“和谐而安祥”。云彩如此的和谐,在天上,一点动静没有,很优雅,似动而静,看着好像都在动,但又感觉它很安详。润物无声,就像水润物,滋润它而没有音声,“处处禅定”。当我明白这一刻的时候,原来禅定不仅仅是坐在那里,而是在当下处处都透显出禅定的境界,“似静而动”,你看着它虽然静,那么安静,安静而祥和,“不离自性,时时般若”。他很安静,而又能够展现万有,展现出来那么的完美,一切又在有条不紊地运作。所以明白这个,一切都不离于自性,时时展现般若的智慧之光。
“镜中这水彩般的人、法、物、事”,当时看着我眼前境界,这一切就像镜子中一样,就像水彩画,颜色鲜明,美丽又有光泽,无比微妙。人,每个人都那么端庄,那么祥和。法,就是现象。每个现象都那么优雅,每个物体都那么完美,杯子能保温,水能喝,车能跑,路又平坦,月亮在空中挂着,星星在眨眼,当时那种感觉非常微妙。
“一幕幕,都是我连绵的念头”,这其实都是我的心性所展现出来的。这个世界就是我心性的状态,我只是对着镜子在看,镜子中就是我的世界。这个大镜子中的现象就是我的心的映现。都是我连绵的念头,妙思纷纭,天马行空。都是妙思纷纭,没有杂乱的思想,在那一刻都是非常殊胜微妙的觉醒意识。古往今来的纵横交错。一些念头静下来,在我的思想意识中,一些念头静下来,觉了,称作十方诸佛。所以在那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释迦牟尼佛不是高高在上,或者远远在外的释迦牟尼佛,原来他就是我自性中的一个念头,他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后,把他悟的东西告诉其他未悟的念头。原来他和我是不二的,在那一刻,我突然就明白,原来我这个飘摇的树枝,和他那个已经成就了的树枝,是一体不二的一棵菩提树。原来都是我们自性的东西,自性的一切。原来他就是我自己觉悟了的,觉醒了的一个念头!
“无数念头忙碌碌”,未觉,还有很多看似在忙碌碌,尚未觉的念头,虽然未觉,但他从未离开过自性,从未离开过我自己所造作的这个天地空间。所以,他未觉,我们暂时称他为九界众生。但他不离于觉性。“先觉的念头觉后觉,叫度众生。”先觉的那个叫释迦牟尼,或者叫阿弥陀的那个念头,再觉悟这个叫释清净的没觉的念头,以及还有其他的念头,我们大家都是没觉的念头,我们那个觉了的念头在觉我们没觉的念头,所以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及十方一切诸佛,根本不是外在的,完全是我们自性中的佛,完全就是和我们不二的同一体性的那尊佛。过去我们有时候担心,阿弥陀佛他接不接我?他就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就像左手和右手,我们右手不知道左手是自己,而左手知道右手是自己的时候,左手救右手不会犹豫的。
诸佛为什么对我们这么殷勤劝勉?解脱我们?因为他知道,他和我们同体。我们为什么老担心他不帮我们呢?因为我们不知道他和我们同体。我们知道了他和我们同体的时候,我们就无碍接受他对我们的所有加持。所以,“先觉的念头觉后觉,叫度众生;后觉的念头随先觉,名修行。”我们追随那些已经觉悟了的念头,阿弥陀佛是我已经觉醒了的念头,现在释清净就是我未觉醒的念头,追慕着先觉了的念头,沿着他的足迹,因此我就觉醒,回到如来的本体,与他同在,与他同呼吸共命运,彻底解脱。
“先觉劝导未觉,虽是自言自语,却名弘法利生;未觉纠缠未觉,明明自寻烦恼,依旧执著斗诤。”在这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原来三藏十二部的一切法义,尽是我自性流露。我所学的外面这些,只是让我内在的显发,而我内在中,本自具足这一切。所以,诸佛讲法与我,也是我自言自语,是我自性之诸佛,讲我自性之法,度我自性之众生。他完全是自我一体的,那一刹那,就像我的右手给左手挠痒痒,都是自己。
在那一刻突然就明白了,为了我修行,这个世界一直在广作奉献:为了我能够体悟无上教法,无数的军人在执勤,保护我让我这个念头不受到冲击而能思考修行;无数的农民为了我有粮食吃,能够安心修行,安心思考法义,他们辛辛苦苦地种粮食;无数的工人在做工,无数的商人在流通,警察在执勤,善男信女省吃俭用的东西送到我的身边,保障我衣食无忧;历代祖师千辛万苦去印度取经,原来都是为我取的。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原来天地万物都是在为我而运转。所以,在那一刻生起无比的感恩之心!在万籁俱寂中,仅存为众生和天地万物祈祷和祝福的感觉。在那一刻,一下子就解脱了过去那种贪嗔痴、攻击性、分别见、烦恼心,负面能量消失了,全部化为光明,弥漫法界,非常殊胜。
“未觉纠缠未觉,明明自寻烦恼,依旧执著斗诤。”有些未觉的,看似在执著斗诤,其实也是自我的纠结。“因为,我的世界只有我,所以,我的世界没有我。”当我们了知这个世界,只有我,世界都是一个大我的时候,就没有自私的小我了。认识到大我,不再有自私的小我。我的世界只有我,是指大我;我的世界没有我,是指小我。情与无情,同具正觉。什么叫情呢?就是有情的众生,有情的念头。什么叫无情的?像杯子、桌子,都是无情,但是这张桌子和我这个身体,和我的思想,都是同一如来藏性显发的,所以我们同时都具有如来的藏性。“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在这一刻,就能明白他的涵义了。所以,为什么祖师讲到山河大地是如来,青青翠竹,尽显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因为这一切都是如来藏性的显发,都是如来藏性的一部分,都是如来藏性,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这时候,对于自己身边的一切,对那辆车,对那条路,对日月,对天地,对自己的一切用具,都产生了一种无比的感恩心:他们服务于我,成就于我,觉醒于我,解脱于我,圆满于我,在那一刻明白了这个道理。
“在这个世界里,要做的也只是享用这份寂静的庄严。”“庄严”是无比美好,而它又非常寂静。在那一刻,天地似乎有影而又无声,他很寂静而又无比庄严;看一切都无比的美好,一切都放光,在那一刻,所有的东西都放光;每个人都那么帅,那么庄严,那么美好;发出来的声音都如天籁之音,一切都变得无尽美好。“没有成功和失败,不存在荣誉和屈辱,不必炫耀和隐藏,无须造作和取舍。”在那一刻,因为我与天地同体,所以没有成功和失败的概念。过去纠结成功失败,荣誉屈辱,要隐藏要炫耀的东西,要造作要取舍的东西。取舍就是要这个不要那个,造作就是我要这样,我要那样。在那一刻,突然就感觉:不用改变,就这样,就很好;愿意改就改,也很好。在那一刻,就明白:都是最好,没有不好。
“启用时,天地日月光明显赫;安息时,万物山河归于寂灭。”在那一刻,突然要感受这种美好的时候,就感觉一切都能与我交流,万物都能向我说法,情与无情,都在说法。在那一刻,每个东西、每件事物都能激发我内在的智慧显发,所以我就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说极乐世界鸟声、风声、树声、水声,都让我们念佛念法念僧,不是只有极乐世界那样,娑婆世界亦复如是。不仅仅是极乐世界,不仅仅是佛国净土,而这个娑婆世界,一切也都在讲法,都在诉说着无尽的美好、解脱和庄严。当我想安静一下,这时候山河万物都归于寂灭,万物隐而不现,有和没有完全一样,都不干扰你。
“虚空而万有”,在这一刻,虚空中什么都有,“明亮而平淡”,那一刻都放光,既放光而又散发着祥和,亮晶晶,毛绒绒,软绵绵,轻飘飘。“周遍而安住”,在那一刻,感觉自己与天地同体,与法界同体,而又很安住在那里,如如不动。“如如不动,而又生机盎然。”心性不动之中,一切万物都散发着他的光明和生机,那一切都姹紫嫣红,美轮美奂。此时觉性湛然,却如梦如幻;感觉舒服淡然,却不贪恋执著。
后来,就把那种感觉写成了这篇《我的世界只有我》的小文章。再后来,才知道当时契入的就是大圆满、大手印、大准提、心地法门的光明境界。
所以真实来说,就是“时间取当下,空间取当体”,我们不需要去改变什么,你只要改变一下法执,改变一下认识,知道我当下一定是具足完美,什么都没事了,什么都解决了。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
《朝圣圆觉——《圆觉经》讲记 第三章 普眼菩萨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