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攻略:再学 五、方便为究竟▪P3

  ..续本文上一页入梦,赐以颅脑和人血,饮食后心性大开,豁然悟道。所以,梦中的贪嗔痴,也都可以转化为解脱的加持。

  

  印光大师说:“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明白了祖师的密意,你再看别人,就不会再以好人、坏人来区分,谁对、谁错来判别,真正进入无分别的状态。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我们对这个世间充满着感恩和敬畏。

  

  因为,所有女人都是空行母,你不要对她有毁谤、嗔恨和不满,你对空行母嗔恨怎么能行呢?空行母就是女菩萨,勇夫就是男菩萨。无论是男菩萨还是女菩萨,你都要心生感恩,一定是来加持你的!如果他的行为表现得很好,那是在给你说法;若他故意表现得很坏,是在给你说戒。总之,他都是在教你成佛。

  

  天地万物,都是在围绕你一个人成佛而运作的。除了你,没有外人!其他人都是佛性的化身。当然,连你也是佛性的化身。所以,你就知道在极乐世界,这些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它们不是因为恶业转生到这里的,它们没有自性,“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来的,在这个境界里没有三恶道。

  

  同样,你此时此刻身边所有的人、事、物,都是缘起无自性,他们都是佛性显发的,都是为了正法宣流,为了令你开启智慧而显发的。你就明白印光祖师所说“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的境界。祖师以浅显的语言,说甚深的密法。

  

  当我们开始致力于参究法理的时候,心中就能开启意伏藏。你听了这个课,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再回去看经书,完全不一样了。每一部经典说的“当下”,都是我当下的境界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然后,你再看里面所说的,字字句句都是针对我而说,不是给别人说的,都是佛陀为我宣说。

  

  我写过一首打油诗:“眼见尽善色,耳闻悦意声,鼻嗅妙天香,舌尝珍馐味,身感轻柔触,意摄智能法,佛身遍法界,无刹不净土,根尘妙通处,三际恒吉祥。”在《都市茅棚》中有一篇文章,大家也可以参看一下:

  

  《274、屎的哲学》

  

  一天傍晚,释清净在河边散步,河边的小树林鸟语花香,风景如画。不意间看见百花丛中的一坨巴巴,大煞风景,不禁连声“惭愧!惭愧!”

  

  谁知这坨巴巴说话了:“不知法师为何惭愧?”

  

  “想到自己得天地之孕育,万物之滋养,众生之呵护,三宝之教化,却无以为报,故而惭愧;想到自己头出头没,轮转生死,万劫无明,广造恶业,故而惭愧;想到自身业障凡夫,血污杂垢横陈,九窍长流不净,四肢百骸渐老,故而惭愧;想到如此百花美景,却有人留下一坨脏兮兮的巴巴,更是替他惭愧!”清净认真回答。

  

  巴巴笑了:“想不到法师出家修道多年,竟然毫无长进!”

  

  “此话怎讲?四念处之“苦、不净、无常、无我”是佛陀所教授,我如是观修,难道有什么不对吗?”清净被一坨巴巴批评,心中有些不快。

  

  巴巴说:“佛陀的教言当然不会有错,只是你的理解不见得都对。须知四念处之不净观法,是修行人培养出离心的教法,却不是修行的根本目的和果位。

  

  “依照佛教的说法,无论我们当前是如何的迷妄或混乱,我们的根本本性仍是清净澄明。乌云虽能暂时遮蔽红日,却无损于太阳普施光明的能力,同样道理,身心的客尘烦恼——我们的迷惑恼乱及由它们引生的种种痛苦,虽能导致暂时性的障碍,但绝对无力损害心识的清净本性,甚至要动其分毫亦不可能。住于我们内心深处及一切有情众生心中的,是一个慈悲和智慧的无尽泉源,没有任何人例外。一切心灵修持的究竟目标,不管它们是否称之为“佛法”,皆是要令这种清净的本性显露或触及这种清净的本性。

  

  “当我们己身开发本具的内在清净及慈悲时,便会在他人身上看见这种清净本质及慈悲的品性;如果我们未能触及这些存在于内心的德性,眼下所见的人便会尽显低劣浅陋,因为我们每天所见的一切身外事物,实际上就是我们内心实况的倒影。”

  

  清净不禁肃然起敬,连忙对巴巴施礼,请教大乘修行之法。

  

  巴巴说:“大乘修行之法,无非就是实现我与本尊的不二关系。时间取当下,而非未来;空间取当体,而非他方他体。以“我入本尊”或“本尊入我”为窍诀,如同水乳交融,子母光明会,观修自身即为本尊身。初期的修持次第,视自身为本尊的过程,多半是刻意造作,但是,当我们如法精勤修学之后,便会察觉到这种自生本尊是明显远胜于现时的我相。我们的心会真实转变为本尊的佛心,我们的庸常觉受——所见之境、所闻之声、所尝之味,皆会转化为本尊的庄严受用。这并非大话西游,因为过去已有无量诸佛和祖师大德就是如此转化。所以,只要我们厉力勤修,又怎会不能证得相同的殊胜果德?!”

  

  清净大为折服,但仍有疑惑,问曰:“难道你这坨巴巴也可以与本尊不二吗?”

  

  巴巴昂然环顾,含笑点头:“当然,不仅我与本尊不二,就连我身边的蝼蚁、残叶、砾石、腐土,全部与本尊不二!”

  

  “可是你和它们都是如此臭秽卑陋,与光明显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的庄严本尊实在相距甚远……”清净还是难以信服。

  

  巴巴继续说:“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在你眼里是排出的不净物,可是在花草林卉眼中却是救命良药,天厨妙供,百味美食。同样花草树林排出的氧气和生长的果实,又成为你的救命良药,百味美食。所以,这个世界任运天成,万物和谐,各具庄严。”

  

  清净继续请教:“我现在是庄严人身,你却是屎尿之物,这是我们宿世因果报应不同所成吗?”

  

  巴巴笑着说:“你怎么还是如此不开窍呢?尽说些外道的见地。难怪我昨天还在人类身体之中,今天就被你当做身外之物。就像你的头和脚,他们是因为各自宿世因果报应不同所成形象不同吗?须知天地唯一心所现,万物尽在自性之中。《楞严经》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当你只把身体和心识认为是你,则“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此时此刻的当下,亦如大梦。在这个梦中的“你、众生、空间、万物、事件”亦是平等一如的妄念,是一心所现的场景。你不可以只把你的身体和心识认为是你,其他是“外人、外物”,这一切绝不仅仅是你的身外之物,而是“心内之物”。

  

  “须知:起点在何处,终点便在何处。这就是“根道果”之法。明了了起点的人,必能安住于终点,也自然知道当下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也就不再有死亡和轮回的苦难。”

  

  巴巴看出清净听得心中惶恐,似懂非懂,便说:“你深陷二元分别中已久,难免如此。不急,回去慢慢参吧。我要去游历轮回了,再见!”

  

  巴巴说完,融入卉木之中,留下目瞪口呆的清净……

  

《大乘攻略:再学 五、方便为究竟》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