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法门的真实意义,体会弥陀佛的本愿,尤其是要体会十八愿,这样把十八愿跟二十愿合并起来修。念佛之前,思维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往生?弥陀佛本愿为什么是大乘法门?为什么是大乘的真实之教?为什么弥陀佛的愿力不可思议?
为什么说愿力不可议?你想一想,你们当中在这里出家的或是在别处出家到这里参学的,你们愿意在此修学,虽然跟悟光师没有关系,各人的因果各人了,表面上看好象是这样。可是如果没有悟光师当时发愿,在这里盖庙住下去,你们就是想修学也兜不拢,所以虽然各人的因果各人了,不过还是跟某人的发愿有关系。道观师从遥远的竹南来到这里,但是如果这里没有人发愿请人讲经,他就是发愿要来也没有用。可见你们今天在这里听讲经,就受到别人愿力的笼罩了。
假如这位尼师是位大比丘,他的哥哥是总统,道观师要来的时候,他让他哥哥派个汽车或者派个直升飞机把道观师送过来,那么道观师就在这位大比丘的愿力笼罩底下,来的更快。我们再接着想,这位大比丘就是法藏菩萨前身,现在是弥陀佛,具足无量功德,那么只要你愿意来,他就让你一下子就来了。就这么简单。所以你不要觉得弥陀愿力他是他,我是我,他怎么摄受我?愿力又看不到,也拿不到,我怎么能一念就往生呢?上面的比喻就是说明看起来悟光师和你没有关系,她有什么愿力可以摄受我呢?其实今天你已经在她的愿力摄受之中了。将这种道理推而广之,就容易理解愿力本来就能摄受人的。
我们一般把愿力想成是虚无飘渺的事,其实它本来就是存在的,世间的凡夫都有这样大的愿力,何况法藏菩萨历劫勤苦修行,就象《法华经》上释迦佛描述的那样,每一颗微尘都是法藏菩萨用他的血肉和愿力编织出来的。你我踏在他愿力的国土上面,所以他的慈光、愿光时时照摄我们,只要你愿意,弥陀佛自然就摄受你了。
可是有人就是不能往生,我打一个简单比方,太阳光照耀在大地上,它毫无私心,平等普照,可是有人不走出房子,阳光就永远照不到他。到底是阳光有偏袒呢?还是各人有愚痴、聪明的差别呢?佛的慈光当然普遍照耀一切众生,然而众生有愿、有不愿,有敢领受与不敢领受的差别。
平常怎么能够保证临命终时正念不失,我说过平时“带理念佛”的方法。当然如果你信愿坚固、专心一意的念佛,那也不会有问题。另外一种是思维启发你那种大喜充遍身的信心,彻底的导向弥陀本愿。可是有人说这样只有弥陀的愿力,没有自力,这怎么可能?我说过愿力不可思,这是第一。第二,这个没有自力的说法也不对。我问你:“你去思维弥陀本愿,然后领受弥陀本愿,那不是你的自力吗?”我说彻底导归他力,可是那个导归的力量还是你的呀!就好像阳光普照,可是走出去让阳光照晒的还是你自己嘛!所以怎么样保证临终不起颠倒,正念不失,平常要带理念佛。
问:经上说念佛人,无量诸佛菩萨来护念,所以念佛的人不会有冤亲债主来捣乱,也不会有意外灾害,也不会生重病,是不是这样?
答:理论上说,一句佛号,诸根具足。若“闻我名字,……诸根缺漏不具足者,不取正觉。”闻一句佛号,具足无量的功德,但是只有你能深入理解大乘佛法、弥陀本愿,得到“大喜充遍身”的那种大喜,才会有这种力量,才能迅速地在当生或来生改变你的身心结构。然而一般人总是恍恍惚惚的,念佛还带有偷心,对佛法还是不懂、不太信、怀疑,甚至还在造业。这样在恶缘尚未消除时,念佛虽然可以种善根,但是业障的力量还太大,自己忏悔修行还不能将业障转过来时,当然还是要随业受报。然而即使如此,也不能说念佛没用,它仍然会使你今生重报转轻,远报转近,恶报转善。我们常说念观世音菩萨神咒、大悲咒,一切所求皆能满足,唯除不善与不信,《大悲陀罗尼经》上是这样说的。很多人参加大悲忏,求到最后没有效果,这就是他的信心不坚固嘛!你不能说佛法无效哦!
问:有人出家受具足戒,在学习坐禅时得了癌症往生了。有人说那是他出家的因缘,是不是出家才得这种病?
答:怎么是出家才得这种病呢?我讲两个公案来说明。过去有一位王子,极度的挥霍玩乐,一位婆罗门对他讲,“你再过七天就要死翘翘,死翘翘之后,因为你的福德都被你用得光光的,你要下地狱去了。”他很害怕,跑去找迦叶佛求救,迦叶佛说:“好吧!你去受八关斋戒。”他剩下七天生命,还舍不得去,又玩了六天,到第六天傍晚才跑到寺院里受八关斋戒。一日一夜,受完戒就死了。其实他后升到天上修行去了。
另一个公案是说一个老年人年老得子,非常高兴。他供养一位尊者,那位尊者对他说:“你供养我,有什么祈求吗?”老人说:“我年纪大了,我希望能老年生活过得好一点。”尊者说:“好吧!你把你儿子抱过来。”尊者抱过他的儿子,一下子扔到河里溺死了。那位老人说:“我供养你这位尊者,你还问我要什么好处,我竟然把我的儿子溺死了。这算什么呢?”他简直要杀掉那位尊者。那位尊者说:“你别急,稍等一会儿。”那条河里冒出一团黑烟,对老人说:“你还不赶快顶礼尊者,要不是尊者替你说情,我就是要来害你,要你晚年生活痛苦不堪,我是你前世的仇人,我投胎到你家是来报仇的。因为你供养尊者,尊者帮助你,为你解怨释结了。”
各位,祸福难测呀!世间常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是世间人的宿命论,可是对佛教徒来说,是福是祸唯心造。所以,他今天发心出家,表面上看,出家后得了癌症,这一定是过去有不可思议的因缘,不要随便的评论说:“出家好倒霉哦!不出家没事,一出家就得病死。”他就是这一世有一个大的恶缘,可能他早该死,可是这大恶缘必须等它完全消除掉了,才能寿终。但是出家功德殊胜,所以不让他再受那么多苦,立刻得癌症结束生命,换另外一期新生命好好修行。在历史公案里讲这种情况的有很多很多,唉!众生业力不可思议!
问:第十八愿只说到“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便能往生,难道不需要发菩提心吗?
答:第一、至心信乐本身就是菩提心的一种;第二,他能够至心信乐也是他带理念佛的结果。他理解大乘佛法,懂得大乘佛法的彻底方便。因而他当下能够至心信乐。所以至心信乐并不是表面上喜欢而已,它是有理证的。不过也有一种人完全不懂得道理,也能够至心信乐,表示他过去有善根、福德、因缘。尽管他眼前不懂得什么是菩提心,可是他已经冥合了菩提心。为什么?因为弥陀佛的本愿会引导他到极乐世界之后发菩提心。
但是在三辈往生当中的下辈往生是十八愿所摄,也是要发菩提心的呀!是的,那是指修十八愿的最高价位也要发菩提心的。万一没发呢?譬如下品下生临命终时,地狱相现前,他怕都怕死了,能念佛就很不容易了,还能叫他发菩提心吗?他照样能够被摄受往生。
也有人说发菩提心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重要资粮,这个说法其实应该检别,不尽然如此。我们可以说发了菩提心可以保证上品生,但是不一定是上品上生,这要看你发的多不多,证的深不深来分上生、中生、下生。但是如果你不发菩提心,仍然可以往生,不过品位在中品以下而已。因为是否能够往生是在于信愿的有无,不在于菩提心有无。虽然信和愿很容易带有菩提心,然而万一你不带菩提心,一样可以往生,这就是弥陀愿力不可思议。
问:什么叫泛修行论?为什么说“泛修行论”是错误的?
答:在我们中国人中间,其实不单在中国人,在人类修行方面一向都有这种“泛修行论”的观念。如果说这个人是个老修行,就认为他说的都对。举个最实际的例子,假使一个人死后烧出了一些舍利子来,一般人是认为他有道德、很有修行,证明他生前的一切做法,一切说法都符合佛法,这种看法就是“泛修行论”。这种观念当然是十分荒谬的。
第一、一个造五逆十恶的人,临终忏悔念佛,也能下品下生,往生极乐,乃至于“但觉法师语,尽皆得往生。”甚至于一条狗、一只猫假如宿世有善根,在因缘会合时,也能往生。据说佛光山有一条狗也能烧出舍利子来。众生都有佛性嘛!也有那些老人一辈子没有皈依,临终时才听闻佛法,死了以后照样烧出舍利子,我们能说他一生所做的都合乎佛法吗?
第二、佛法太深了,众生太愚痴了,常常有人过去有一些善根,今生能够实修,可是由于佛法的博大精深,他有少分的实修,就以为他可以代表所有佛法的真理,这种观念是会害死人的。我们看自古以来有不少这样的修行人,他因为自己有修,又少有所证,可是他又不知道自己证悟的阶位如何,就把他所修、所行、所知、所解拿来解释一切的佛法。旁边的人认为他有修有证,他所说的都不会错,这叫依人不依教,也叫依人不依法。我们要讲“依法不依人”,不依人不是单指没有修行的人,也包括有修行的人。一切有修行的人都可能对佛法的某些部分不懂,或是知见不正确。下面举一个最明显的例证。
佛灭度之后一百年,戒律分割为五部律。这五部律的开山祖师都是阿罗汉(即使烧出舍利子,并不能证明他是阿罗汉),阿罗汉号称无诤,可是对法的看法,仍然有歧见。可见阿罗汉在佛的智慧下,仍然有迷惑。更何况今天稍有修行的人,当然他对佛法有所迷惑,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他有点修证,就肯定认为他说的都对。这种依人不依法的泛修行论,害死佛教了。
中国的佛教常常被人讥笑有祖师法,有家庙法,有家法而没有佛法,师父说的都对,可是偏偏忘记了佛法。有人就这么糊涂。有人在台湾访问了一些道场,提出男女众共住道场是违背戒律的。他们回答说:“我们老师父是这么说的,男女相是假相,我们应该在男女相中修无相。”可是释迦佛没有这么说,所有的祖师也没有这么说,他们的师父敢这么说,他们就拿着他们师父的话把释迦老子推掉了,把所有的祖师大德推掉了,把…
《净土深义(台湾法藏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