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宝箧经蠡测 卷中▪P9

  ..续本文上一页涅槃,为阿那含,不还此世。

  增上慧学。比丘重于戒,戒增上。重于定,定增上。重于慧,慧增上。欲有漏心解脱,有有漏心解脱,无明有漏心解脱,解脱,解脱知见。梵行已立,我生已尽,所作皆办,不受后有。为阿罗汉。」

  是知所谓中善者,初二三四果圣人也。

  云何后善?谓空三昧解脱法门,无相三昧解脱法门,无愿三昧解脱法门。此三 三昧,有漏者谓之定,无漏者谓之解脱门。解脱者涅槃也,故涅槃有三门,即空无相无愿也。

  复次初善者,信欲不放逸。中善者,定念一处。后善者,善妙智慧。

  此言初善者戒也,中善者定也,后善者慧也。信,持戒人当起四种净信。四种净信者,即信佛信法信僧信戒。得四种净信者,则得须陀洹果。

  所谓欲、不放逸,皆精进义。精进有三名,即欲、精进、不放逸。初善者,于四净信起善法欲,精进不放逸也。

  中善者定念一处,一心不乱也。既得定已,则所持之戒,转名为定共戒。

  后善者善妙智慧。得定者,在色无色界天。得善妙智慧者,则出三界证无漏道。所谓善妙智慧者,非世智辩聪也,乃四谛道智也。若得四谛道智,则所持之戒,转名为道共戒或无漏戒也。

  复次初善者,信佛不坏,中善者信法不坏,后善者信于圣僧得果不坏。简单来说,初善信佛,中善信法,后善信僧。不坏者,不坏于三宝净信也。

  或者有人会问,法为佛师。何以先佛而后法呢?虽然法为佛师,然法以佛弘, 而僧随佛学法。故以此顺序,信佛信法信僧。

  信于圣僧得果不坏者,信断三结,得初果须陀洹也。三结者,身见、戒取、疑。信薄三毒得二果斯陀含。三毒者,贪瞋痴也。信断五下分结得三果阿那含。五下分结者,身见、戒取、疑、贪欲、瞋恚也。信断五上分结,得四果阿罗汉。五上分结者,无明、掉、慢、色染、无色染也。信如是法,便是信圣僧得果不坏。

  复次初善者从他闻法,中善者正念修行,后善者得圣正见。此所谓初善者,从佛闻法也,故曰从他闻法。中善者依教奉行也,故曰正念修行。后善者修八正道也,故曰得圣正见。若得正见,则便正思惟。若正思惟,则便正语。若能正语,便行正业。若行正业,便得正命。若得正命,便正精进。若正精进,则便正念。若得正念,则便正定。故得圣正见者,八正道之略耳。

  复次初善者,知苦断集。中善者,修行正道。后善者,证于尽灭。知苦断集者,是见道位。修行正道,即是修道也。修道者,是修习位。证于尽灭,是灭尽定也。若以法论,此是苦集灭道四谛也。如果以位而言,此之初中后善,即见、修、无学三位也。

  是名声闻初中后善,总结上文。

  云何菩萨初中后善?若不舍于菩提之心是名初善。不念下乘是名中善。向一切智是名后善。

  不舍于菩提心者,菩萨皆从发菩提心来。发菩提心功德无量。若能教一众生发菩提心,则得无量功德。何以故?莫说菩萨从发菩提心而来,即三世诸佛,皆从发菩提心而来。所以若教一众生发菩提心,即是续佛慧命,故有无量功德也。

  不念下乘者,永舍二乘心也,不退堕二乘也。

  一切智者,是佛智也,非二乘之一切智也。向一切智者,回向无上佛道也。

  复次初善者于诸众生慈心平等,中善者于诸众生起大悲心设何方便,后善者喜舍同等。

  此初中后善者,言菩萨四无量心也。于诸众生慈心平等,以平等心爱念众生也。于诸众生起大悲心,以平等心拔众生之苦也。设何方便者,众生根性欲各各不同,菩萨施设种种方便,拔众生之苦也。喜舍同等者,菩萨以平等心,庆众生得乐。 众生成就佛道,菩萨无嫉妒意,而起大欢喜心。菩萨舍己之乐,满众生之愿。不至众生究竟佛道,绝不放舍。

  复次初善者降伏悭贪,舍离破戒,远离瞋恚,断除懈怠,不住乱心,杀害无知。中善者施戒忍进禅定智慧。后善者以诸波罗蜜,回向一切智。

  初善者以六波罗蜜修于断德,中善者以六波罗蜜修于智德,后善者以六波罗蜜回向无上菩提。

  六波罗蜜者,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悭贪、破戒、瞋恚、懈怠、乱心、无知,此六者蔽覆自性清净心。故菩萨修六度万行,须先断除之。此六法断除,六波罗蜜功德始能增长。所以断此六法,是为初善。

  悭者悭吝也,贪者贪求也。降伏悭贪,断除悭贪心也。破戒者,身心没于过非也。舍于破戒,身心无过非也。瞋恚起,断慈悲种,故菩萨远离之。懈怠者,不精勤于上求下化也。菩萨行于菩提,上求下化,故须断除懈怠。不住乱心者,欲起禅定也。杀害无知,无知者愚痴无明也。菩萨上求佛道,必须破除无明,故曰杀害无 知。

  中善者,直修智德也。六蔽之法既除,于是无间无隔,智德乃可增进。施戒忍进定五度修福,般若一度修慧。福慧两足,是为大觉世尊。

  后善者,将六度功德,回向一切智。一切智者,佛也。佛既自得受用,且回度九界众生。令九界众生,普获究竟涅槃之乐。故初善者,菩萨自利也。中善者菩萨利他也。后善者,菩萨自他俱利也。

  复次初善者,谓四摄法教化众生。中善者不惜身命守护正法。后善者,善巧方便不堕正位。

  四摄法者,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此四摄者,摄众生心向道也。若不能摄众生心向道,仅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不得谓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

  正法者,实相法也,此法唯佛与佛究极。众生迷于实相,以至堕入生死。故守护正法,便能守护大乘。守护大乘,便能摄受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便能令佛种不断也。故菩萨为守护正法,无量劫来,不惜身命,入三界受于生死。以菩萨不畏生死度众生故,所以说不惜身命守护正法。

  后善者,善巧方便不堕正位。善巧方便者,度众生也。菩萨为度众生,施设种种方便善巧也。不堕正位者,不入涅槃也。二乘人只为自求,故速入涅槃。菩萨舍已为人,只为利益一切众生,故无量劫来不取涅槃。

  复次初善者如地等持,不舍一切菩萨行心。中善者以善方便知进知退住不退地。后善者于一生灌顶正位。是名菩萨初中后善。

  如大地平等持一切,令一切众生不失不堕。菩萨亦如是,以平等心,任持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作皈依。令一切众生不失正念,不堕生死。

  菩萨行者,六度万行也。六度者悉为度生也,菩萨为度一切众生,行于六度也。菩萨心者,大慈悲心是。犹如大地,等持一切。菩萨以无缘慈悲,等视一切众生。

  以善方便知进知退。菩萨不舍度一切众生则曰进,菩萨不度众生则曰退;菩萨证涅槃不住涅槃,入生死不住生死则曰进,如果住生死,住涅槃则曰退。住不退地,若准后善「于一生灌顶正位」者,应是念不退。甚至应是指七八九地菩萨而言。 「于一生灌顶正位」,十地菩萨,超佛子地,获自证法,成就自在法身,受职灌 顶也。亦有云等觉菩萨,于魔醯首罗天,受灌顶礼也。菩萨受灌顶,系以光明功德为之。非如世间王子,以四大海水灌顶也。

  如上所说,是名菩萨初中后善也。

  

《大方广宝箧经蠡测 卷中》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