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与财富管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演讲

  禅与财富管理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演讲

  『 2012年7月14日下午 』

  主持人致辞:

  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索达吉堪布,为大家带来“禅与财富管理”的精彩讲座。这也是北大汇丰商学院“禅文化与管理智慧高级研修班”为PE学员及各界朋友带来的专题系列讲座第二讲。

  提起索达吉堪布,可能大家都有所了解。索达吉堪布是四川省炉霍县人,目前在喇荣五明佛学院主管汉族僧众。为了饶益汉地佛教徒,多年来堪布笔耕不辍,翻译了大量的藏传佛教经论。上个世纪,他曾跟随晋美彭措法王进行环球弘法,足迹遍布欧美及东南亚各国。除了弘扬佛法,他在慈善事业上也有卓越贡献,在贫困地区建立了多所学校和养老院,为失学儿童和孤寡老人提供教育和赡养服务。近年来,堪布还应邀到各地高校演讲,与知识界同仁们互相交流,探讨佛学和人生的真谛。

  下面,有请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常务副院长苏磊老师,代表商学院全体师生为索达吉堪布献上哈达,表达我们最真挚的敬意!

  (苏老师敬献哈达……)

  今天,我利用一个多小时跟大家做个交流。首先强调一点: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我对时间也比较执著,所以希望大家认真听讲。当然,如果发现我讲的有不对之处,可以当面提出来,藏传佛教特别提倡辩论,在辩论过程中,一般是不会生气的。

  刚才,苏老师给我献了一条哈达,作为今天演讲开始的缘起。献哈达是藏族的传统,藏族人在做大事前,首先都要敬献哈达。在座各位对藏族的传统不太了解,希望今后能了解一下藏文化和藏传佛教。在如今的宣传中所看到的藏传佛教,不一定是其本来面目。假如大家对藏传佛教有客观的认识,一定会对自己有利益。我这样说,并不是想拉你们学习藏传佛教。宗教信仰是个人的自由,也不一定人人都要信仰藏传佛教。我只是觉得,在遇到不甚了解的事物时,人应该保持客观求实的态度,这一点非常重要。

  一、略释话题

  看到今天的话题,有些人可能想:禅是佛教的术语,财富管理是世间的话题,前者是闭目沉思的状态,后者是锐意进取的行为,二者怎么能扯到一块呢?

  答案有二:其一、在一切管理活动中,心智都是最高级的部分,如果我们掌握了禅的思想,提高了心智运作水平,就能有效地提高财富管理能力。

  其二、大家都是希求成功的人,所谓的成功,不只是拥有钱财、地位、名声,成功更多是就心态而言的。也就是说,只有对于自己的工作、家庭和社会负责任,有一种胜任感和成就感,才谈得上成功。而这样的心态,通过学习禅是很容易拥有的。

  二、认识禅

  (一)何为禅

  或许有人问:“什么是禅?”《坛经》中是这样定义的:“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讲得简单点,所谓的禅,就是让心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

  (二)禅的功效

  可能又有人问:“学禅有什么用呢?”答案就是:能带来暂时和究竟的许多利益。

  1.暂时利益

  一般来说,人在心平气和时,所做的抉择往往比较明智;而心绪不定,比如处于困惑、焦虑、大喜、大悲时,或者被贪欲、嗔恨等烦恼束缚时,所做的抉择就不一定合理了。

  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当和别人吵架时,自己说话、做事往往比较过分,过了两三天,头脑冷静下来后,才后悔莫及:“唉!那天我在气头上,言行太离谱了,现在实在没法收场……”

  如果我们经常禅修,内心经常保持宁静,就不容易犯这种错误。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讲,只有安住法性才叫做禅,但一般来讲,只要心处于平静状态,都可以称为禅。因此,只要我们的心能静下来,行住坐卧就可以不离禅的境界。

  目前,禅在西方引起了普遍重视,许多人通过禅修调整心态,从而在事业上取得了极大成功。“苹果”之父乔布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乔布斯的天才创意受到无数人追捧,说起他的成就,不得不提到禅——传记中记载,乔布斯的许多创意都是禅修时出现的,每次做重大抉择之前,他都必须禅修一会儿。

  所以我建议,今后大家在做大的决定前,也应该让自己的心静一静。如果没法做到特别静,最起码要观察自己的心,尽量处于善心的状态。佛教中常讲,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观察发心,如果自己的发心很好,所做的事情对自他会有利益;如果是自私自利的发心,或者心处于烦恼状态,所做的事情对自他不一定有好处。

  禅分为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禅是一种高深的境界,在佛教的历史上,不少高僧大德证达了此种境界,如汉地的达摩祖师、惠能大师,藏地的宗喀巴大师、米拉日巴尊者,印度的龙树菩萨、法称论师等。对于这种禅,大家可能望尘莫及,即使这辈子再努力,也不一定能获得。不过,只要自己肯付出努力,完全可以获得世间禅的境界,有了这种境界,就可以像乔布斯那样,在世俗层面为人类做出贡献。

  2.究竟利益

  从究竟上讲,习禅是为了认识真理。一般来说,认识真理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以分别心进行分析、探索,通过长期的钻研,最终有所发现;另一种途径是通过禅修,让心达到最细微的状态,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历史上,许多禅师走的是后一条路,如惠能大师没有系统学习佛法,他就是通过禅而大彻大悟,通达了万法的真相。

  汉地有不少禅宗经典,对通过禅修认识真理有极好的宣说。如《楞严经》云:“狂心自歇,歇即菩提。”我们都知道,大海波涛汹涌时,无法呈现出月亮的影子,只有风平浪静时,才能呈现出月影。同样,如果我们的心波动不安,被各种分别杂念所蒙蔽,也无法显露本具的智慧,只有通过禅修让心平静下来,才可能瞥见真理。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人是有点可悲的。跟过去相比,如今物质条件要好得多,我小时候喜欢的食品,现在的孩子根本不放在眼里。可是,以前尽管物质条件差,人们的内心却很平静,现在什么都有了,人们内心的分别妄念也越来越多了。

  三、禅与财富管理

  现在是商业时代,作为经济人,大家都在追求“财富最大化”。然而,商场无情,情况好的时候可能日进斗金,情况不好的时候可能一夜间血本无归。财富的大起大落,给人们内心带来了巨大波动。下面,我就从禅的角度谈谈财富管理。

  (一)禅对财富管理者的意义

  财富是依靠人管理的,因此,提起财富的管理,不得不论及财富的管理者。在我看来,商界人士若能经常禅修,可以有效地改善身心状况,如此一来,便有了从事财富管理最有利的“本钱”。

  科学研究已证实,禅修对身心有诸多好处。日本京都大学有一位佐藤幸治教授,他在《禅的效验》一文中说:坐禅有多种功效,如安定情绪、增进思考力、治疗过敏性疾患……下面就此略加说明。

  1.增强忍耐力

  禅修可以增强人的忍耐力。现代人的一个缺点就是缺乏忍耐力,许多人看似很成功,实际上内心的堪忍力非常差,工作中、生活中遇到一点点挫折,比如别人说一句、领导批评一次,老半天都想不开,甚至会做出极不明智的反应。

  对于一个人来说,忍耐力是不可缺少的禀赋。若没有一颗坚强的心,即使外在的地位再高、事业再大、长相再好、钱财再多,也不可能拥有幸福。因此,希望大家通过禅修,让自己变得坚强起来。

  2.化解烦恼

  禅修是化解烦恼的无上妙药。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禅为清净水,能洗诸欲尘,禅为金刚铠,能遮烦恼箭。”意思是,禅定就像清净的水,能洗净欲望的尘埃;禅定又像铠甲,可以遮挡烦恼的毒箭。

  虽然人人希求快乐,可是在生活和工作的巨大压力下,现在的人每天忙忙碌碌,不仅没有快乐可言,反而有一大堆说不清的烦恼。这个时候,如果能适当地禅修,就可以有效地化解烦恼。

  作为凡夫人,不产生烦恼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该像清洗身体一样,及时清除心里的垃圾。早上起来,不光要洗脸刷牙,也要禅修一会儿,这样的话,一天都会拥有放松、积极的心态;晚上睡觉前,不光要沐浴洗漱,也要让心静一静,这样的话,睡眠质量也会很高。如果每天坚持这样做,贪嗔等烦恼就会越来越轻。

  3.延缓衰老

  禅修不能保证长生不死,却能有效地延缓衰老。在佛教徒当中,有不少经常禅修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人不仅未显衰老,精神和气色反而越来越好。

  我有一位上师,他今年已经80高龄了,头脑依然十分清晰,最近还刚完成了一本30万字的佛学巨作。这就是禅修的殊胜功效。

  人的大脑如果不锻炼,就会慢慢退化。目前在美国,60岁以上的人当中,老年痴呆症患者非常多。中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个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座各位现在还年轻,可是再过20年,就会步入人生的后半程,那个时候,如果你有禅修的习惯,不仅不会孤独,大脑也不容易衰退。

  4.治愈疾病

  禅修还能治疗多种疾病。日本的长谷川卯三郎博士在《新医禅学》中说,通过禅修可以治疗高血压、胆结石、肺病、胃病等12种病。

  身和心存在密切关系,科学家发现,糟糕的心态会影响健康,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直接导致疾病。曾经有这样一件真事:一个人去医院看病,本来没有患癌症,可是医生误诊为得了癌症。看到诊断书后,他万念俱灰,不久真的死于癌症。

  在青藏高原,常可以看到年逾九十甚至百岁的老人,这些老人身体非常健康。说实话,从气候、物质等方面看,藏地的条件比汉地差得多,可是因为藏族人有禅修、持诵佛号与心咒的习惯,所以他们的心比较清净,由于心清净,直接或者间接避免了许多疾病,从而拥有了健康和长寿。

  5.激发创造力

  在人类历史上,涌现过无数哲…

《禅与财富管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演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