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与财富管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演讲▪P2

  ..续本文上一页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他们通过努力在不同领域有所建树。在我看来,这些人的成就,多多少少离不开禅。为什么呢?因为粗大的心只能了解简单的道理,只有心处于最微细状态时,才可能触及深邃之理。

  因此,一个人如果经常禅修,波动不停的心就会平静下来,心静下来后,就容易见到事物的真相了。不信的话,今天晚上你可以静坐一会儿,在静坐过程中,或许会领悟到一些平时觉察不到的真理。

  6.减轻压力

  长期处于重负下,对人的身心极为不利。如果我们有禅修的习惯,就可以有效地纾缓压力。

  在当今的大气候下,人们像蚂蚁一样忙忙碌碌,拼命寻求地位、财富和名声,而且始终无有满足,好不容易实现了一个目标,马上又开始寻找新的目标。在此过程中,由于身心不堪重负,在我们的身边,许多人已经倒了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也会倒下去。

  在沉重的压力下,许多人甚至做出了最不明智的选择——自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是世界上自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有28.5万人自杀,25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

  以你们北大而言,这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学府。在外人看来,进了北大就像到了天堂。可是在北大,仅2008年,就有8个学生自杀。许多人大为不解——进了这么好的学校,为什么要放弃生命呢?据调查,在这些人当中,学业和就业压力过大是自杀的主要原因。

  校园里的学生如此,在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当中,自杀者照样大有人在。有一份资料说:据不完全统计,自从1980年以来,中国已经有1200多位企业家自杀。

  在座的各位会不会自杀呢?不好说。现在你各方面还不错,在你看来,人生应该永远是这样阳光灿烂。然而,一切都是无常的,或许一夜间你就会失去一切,那个时候你还能坦然面对现实吗?如果不信,就看看陈水扁的经历吧——在任台湾总统时,人们对他是何等恭敬,然而刚一卸任,他就因经济问题被收审,最终被判处18年监禁。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类似陈水扁的人,风光无限的时候,无数人围绕在他身边,一旦从顶峰坠落,再没有一个人会理睬他。这就是现实的残酷!

  因此,大家要认识到:除了拥有财产、名声、地位等身外之物,作为一个人,更应该有应对压力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文革”期间,许多高僧大德身陷囹圄,虽然这些大德身体受尽折磨,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可是他们内心并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反而利用这种机会精进修持佛法。我就认识某寺院的住持,他坐过21年牢。当我问及狱中生活时,他不无怀念地说:“其实,狱中生活是一段美好的经历,在监狱里,我不需要和人交往,每天有大量时候禅修。出狱以后,无数信众恭敬承事自己,可是一观察,自己的道心反不如从前了。”

  (二)禅的财富管理之道

  1.最初如何看待财富

  客观地说,钱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没钱的时候,你和家人的感情比较融洽;有钱以后,家庭关系或许反而今不如昔了,对亲友也不像从前那样关心了,而且内心的贪心、傲慢等烦恼也会增上。

  佛经中有一个故事:一次佛陀和阿难在路上走,佛陀看到路边有一个金瓶,便对阿难说:“看,这里有一条毒蛇。”阿难看到后也说:“是的,这里有一条毒蛇。”随后他们就离开了。

  附近一个农夫听到这些话,便去看毒蛇在哪里。结果他没看到毒蛇,反而见到一个闪闪发光的金瓶。农夫心想:“这些沙门真是奇怪,这么好的金瓶,怎么说是毒蛇呢?”于是他便将金瓶据为己有。

  农夫发财以后,再也不去种田了,天天在家中和狐朋狗友玩乐。然而好景不长,因为这个金瓶,他被卷入一场经济纠纷,最后被关进监狱。那个时候,农夫才醒悟过来:原来自己虽然贫穷,可是生活自由自在;后来自己有了金钱,却失去了幸福。

  所以,钱财确实是个复杂的东西,在进行财富管理之前,一定要对财富有个正确认识。

  2.前期如何设计投资

  作为财富的拥有者,应该妥善管理财富,在这个时候,借鉴佛法的智慧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些人会问:“佛法提倡看破红尘、放下一切,而企业家追求的是发展、竞争,水火不相容的两个东西能扯到一块吗?”

  这种怀疑是没必要的。佛法不离世间法,只要翻开佛经就会发现,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对如何管理财富就有详细的宣说。如《杂阿含经》中讲:“应该将财富分成四份,一份用于生活,两份用于投资获利,一份存下来以备不测。”

  投资是大事,如果事先没有合理地规划,随随便便投资,很可能血本无归。遗憾的是,现在许多人没有一点智慧,眼睛只看好的一面,不看坏的一面,闭着眼睛盲目投资,最后深陷困境。更可悲的是,有些投资者就像赌徒一样,自己的本钱并不多,可是因为急于扩张而到处融资,最后没有能力还债,只好一死了之。

  所以,作为投资者,应该从佛法中汲取智慧,头脑要保持冷静,投资之前要从多方面考虑。对于未来,既要有美好的期望,也要有最坏的打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投资的安全。

  3.中间如何创造财富

  创造财富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它需要高超的智慧和能力,这种智慧和能力通过禅修可以得到提升。

  美国有一个高盛集团,这是一家著名的金融投资企业。该公司有一名优秀高管——乔治先生,他的成功和禅修密不可分。乔治先生有30多年的禅修史,每当在工作中做重大决策时,他都要禅修一会儿。乔治有一部私人飞机,他经常利用乘飞机的时间禅修。不仅自己禅修,乔治还经常劝下属禅修,为此他设立了专门的禅修室。

  在国外,不仅高盛公司,许多大企业和机构都有禅修中心。我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禅修时,有人问我:“禅修不是闭关吗,如果企业里搞禅修,那还怎么赚钱?”其实,禅修不是让你不上班,关起门来专门打坐,禅修完全可以跟工作结合起来。

  此外,禅的思想还可以起到凝聚员工的作用。作为现代企业,只有具足有内涵的企业文化,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如果企业靠物质手段吸引员工,这会导致开销增大;如果以感情手段吸引员工,比如给员工派发生日礼物,或者逢年过节看望员工,效果也相当有限;而如果企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比如以禅的思想作为核心理念,对员工的心灵有所利益,就会对员工保持长久的吸引力。

  我长期在佛教团体中担任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我始终有这种感觉:现在的人最缺乏精神财富,作为管理者,只有在精神上对人有所帮助,才能给员工带来真实的利益,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因此,今后在从事管理时,希望各位留意这一点。

  4.最后如何运用财富

  有了财富以后,我们不能只顾着享受,还要合理地运用财富。

  佛经中说:“财富乃五家共享之物,王臣以法令取之,盗贼以非法夺取之,不肖后人以放逸衰败之,水火溺焚而毁坏之,由人共取由天没收之。”

  因此,如果我们只顾着赚钱,不懂得合理运用财富,等自己死的时候,一辈子辛辛苦苦积攒的钱落到谁手里,这就很难说了。

  曾有一篇博文说:“一个高档手机,70%的功能是没用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面积是没有用的,一辆高档车,70%的速度是没用的,一辈子积累的钱,70%是自己用不上的……”

  试想:如果我们苦干了一辈子,好不容易挣到一笔钱,可是其中的70%自己却用不上,这就太可惜了。因此,大家应该趁自己有主宰权的时候,将钱财尽量用在有意义的方面。

  最有意义的运用财富方式,就是帮助他人。如果能像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那样,拿出大量钱财用于慈善,这当然最好不过。如果做不到这样,也应该尽己所能。比如你挣了100万元,就应该考虑:能否拿出10万或者5万元帮助他人?

  在我们身边,贫穷的人非常多,只要你肯发心,利益众生的机会俯拾皆是。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你最好亲自去做,不要假手于人。现在的社会比较复杂,如果把钱交给政府,官员不一定把钱用来帮助穷人;如果交给某些机构,也不敢保证一定会用在刀刃上。这样说,或许显得我分别念比较重。其实我的意思主要是,在帮助众生的时候,应该自己亲自去做。

  在座各位也许不知道,我们伸出的援助之手,对别人是多么的重要:有些贫困大学生本来没有机会读书,有了你的帮助,他的一生会因此而改变;有些人本来没钱看病,正处于死亡的边缘,有了你的帮助,他的生命重现光明……所以,大家还是努力抓住机缘,向那些需要帮助者伸出援助之手吧!

  我总觉得,作为事业有成之士,应该对社会、对他人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这样,自己赚的钱才有意义。其实,钱的价值就在于运用:使用得当,钱会对自他带来利益;使用不当,钱不但没有利益,反而会带来身陷囹圄、家庭破裂等各种不幸。在座各位是有智慧的人,应该让钱变得有意义,千万不要让钱给自他带来不幸。

  今天就讲到这里,很高兴有和大家交流的机会。我觉得北大不愧为名校,有一种包容开放的气氛,北大的师生们胸襟也比较开阔。通过今天的讲座,希望大家对禅的智慧有所领悟,能以禅的心认识财富、创造财富、使用财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中帮助他人!

  

《禅与财富管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演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