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切机用、随缘放旷的自在生活,是超绝较量计度,绝对纯真纯美的自然生活。
有人向赵州禅师请教说:“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禅师回答说:“吃茶去!”
这人又问:“什么是父母未生我的本来面目?”
禅师回答说:“洗钵去!”
吃茶、洗钵和参禅悟道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我们能从日常生活的吃饭、喝茶之中,品尝出般若妙味,就能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与三世诸佛心心相印。佛法大意不向高远的地方追求,而在率性天真、自然拙朴的这颗“平常心”中体证。
开悟之后的生活是智慧重于感情的生活,是净化私情私爱,充满睿智灵慧的生活。
有一天,丹霞天然禅师在一个佛寺里挂单,正好碰到寒冬,丹霞禅师拿起木雕的佛像,生起火烤暖冰冷的手,寺里的香灯师父看了,惊叫:“干什么?你怎么可以烧佛像?”
禅师说:“我在烧舍利啊!”
香灯师父说:“胡说,佛像哪有舍利子?”
“啊!既然佛像没有舍利子啊,那么多拿几尊来烧吧!”
我们平常人看到烧佛像认为大逆不道,可是悟道后的丹霞禅师,以大智大悲洞然佛的法身遍满宇宙虚空,充塞无量沙界,佛与众生如如平等,唯有证悟自性如来,才是真正见佛、敬佛的人。
开悟后,可以领略到时间的永恒,可以体会出空间的无边。悟,在人我里完全生佛平等,在时空里,完全法界一如。
智通禅师半夜忽然起床大叫:“我悟了!我悟了!”一寺大众都被他吵醒,归宗禅师严肃地问他:“你悟的什么?”智通毫不迟疑地回答道:“我悟的道是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
这样的回答,实在太妙了!师姑是女人,是多平常的事,但真正的懂是证悟诸法普遍平等,才真正的了然。
悟是水到渠成,悟是一针见血。“悟”,是语言所表达不出,文字也形容不了的!譬如吃了一颗糖,感觉很甜、很好吃,这甜的程度、甜的滋味只有吃的人知道,即使说破了嘴皮,没有吃的还是不能体会;“悟”就像这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自证自觉境界,所以禅宗说“悟”是“言语道断,不立文字”的。
虽然“悟”不容易借语言文字传达,但是“悟”是绝对可以体验的一种境界。由悟之中,可以体验到“生命的奥秘”,生命是无限伟大、无限喜悦的存在。由悟之中,可以领略出“时间的永恒”,一刹那、一转瞬都可以通往永恒的瀚海。悟,可以使我们体会“空间的无边”,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悟,更可以使我们体认“人我一如”,原来你和我不是两个人,你和我是一体一如的。“悟”是有声音的,“悟”的声音怎么样?是“崩”的一声,震破混沌蒙昧。“悟”也有速度,用“电光石火”来形容还不及万分之一。“悟”的形象,是粉碎虚空,消灭迷妄,眼前望去,一片真实光明!
悟,是一个非常快速、突然,料想不到的状态。但是开悟并不是一蹴可及,也不能一步登天,参禅开悟是有阶段性的。宋朝的大文豪苏东坡参禅颇有见地,他曾经做了三首诗偈来表明参禅悟道的三个过程。第一个阶段是尚未参禅的情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第二阶段是参禅而尚未开悟的心情:“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来无一物,庐山烟雨浙江潮。”第三个阶段即是悟道之后的境界:“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开悟之前,看一切万法都如翳在眼,雾里观花,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开悟之后再返观世间诸有,如盲重光,烟雾尽散,可以如实地看清山河大地的本来面目。
也有人以参禅前后的不同感受来说明悟后的心境:没有参禅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的时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等到开悟之后再看,仍然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开悟后天地还是天地,日月依旧是日月,人我仍然是人我,只是生活的内涵、品味不一样了。未开悟前,“吃时不肯吃,百种思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开悟之后,“饥来吃饭困来眠”,一样的吃饭,一样的睡觉,洒脱自如,任性逍遥。开悟前时时难过,步步维艰,开悟后日日是好日,处处通大道。
开悟的境界需要自己亲自去实证,悟道的生活需要自己实际去体验。就如一个人想要学会游泳,纵然遍览游泳指南的书籍,具备一切游泳常识,如果不下水一试,终究是旱鸭子一只,不能成功。
悟道要亲自体证,一旦悟道了以后又要做什么呢?所谓“悟后起修”,虽然开悟了,不去实践,也不能成佛。因此,虽然有的人先修后悟,有的人先悟后修,不管先悟先修,总之悟道后要依道而修、依法而行,要在人间“行佛”,从生活里服务大众,培养福慧资粮,等到因缘具足,自能开悟“成佛”,这也是为什么诸佛都在人间成道的原因。
由于历代禅者修定不重成佛,而重开悟,所以禅者是最有人间性了。他们在人间悟道以后,当下的生活能够解脱,能够安住,能够获得身心的自在,明心见性也就满足了,何况只要一悟,何愁不能成佛?
因此,禅就在生活里,禅不是只管打坐。打坐不过是一种心意集中的训练,是一种养成定力的方便法门,禅者不可耽着在打坐的享乐中,忘了佛教在人间的任务,忘了学禅是要与众生同一鼻孔出气;禅是要与宇宙共脉动的,那才是人间禅者的胸怀。
《修生活禅,开生活悟,得生活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