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七讲话 智谕法师疑问解答 二 (检讨会摘录)▪P2

  ..续本文上一页不可取其相。法,原是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如果取着言语、文字,已是染尘了!学佛,不是修行难,下手最难。下手处要求正而不邪,下手正的话,越修越进步;下手邪的话,越修越偏差。什么是正呢?不起贪瞋痴。怎么不起贪瞋痴呢?信阿弥陀佛,信西方极乐;愿见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极乐;持名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信、愿、行,自然没有贪瞋痴。 

  (二)

  《问》这次打七,觉得包袱背得很重,没有能丢下来,这一点想请师父开示。

  《答》修佛法,是要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凡所有相,皆不是我;凡是和我对待的,皆不是我。你的包袱,是不是你呢?见到一切相,是不是你?唯有不见一切相,不想一切法,才是你。这个你,就是不生不灭的真正本来面目。你的包袱,是你不放下呀!放下以后,可以得大自在。

  《问》念佛的时候,有时候会跑出其它菩萨圣号(如观世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的影像来,……

  《答》那是你的妄想。妄想,有一个要点──一个接一个。不可能同时在一念当中,有两个妄想。知道了这个要点,就有办法了——打入一句佛号,它就断了!经常叫佛号入于乱心,则乱心不得不佛。

  《问》求往生的心不够强烈,不晓得该怎么办? 

  《答》求往生的心不够强烈,要起观照。世间法不外两种:一是乐,一是苦。对世间乐的事情,要观其无常;对于苦的事情,希望早脱离。

  《问》念佛,是每一念都要存虔诚的心,或是心不动,不起任何念头,只是单纯地照顾佛号?

  《答》念佛和虔诚,是一个心,还是两个心?——是一个心,是一心所起呀!念佛一字不漏,就是至诚恳切;至诚恳切,自然一字不漏。

  《问》念佛定和其它禅定有何不同?

  《答》其它禅定,坐在房间里,也不晃,也不摇的——那算不了什么!外面狂风暴雨,站得住脚跟的,那是念佛定。狂风暴雨来时,心不动;唯有心不动,才能抵抗狂风暴雨。好比将军临阵,如果还没有作战前心不乱,那算不了什么!如果打得再凶,而心不动,那是念佛定。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起分别心,一起分别心,就随着境转;不随境转,就不来不去。不来不去,是佛法身。

  《问》初学者应采用什么样的念佛方法? 

  《答》初学念佛一定要记数,为定心故。

  《问》妄想纷飞该怎么办?

  《答》纵然妄想纷飞,一心不动。不但妄想纷飞,一心不动;有病无病,也一心不动;是苦是乐,一心不动;是生是死,一心不动。无量劫来,大家把这个不动的心忘了,才落入六道轮回。如果有人能够悟到这一点,及早回头。

  《问》念佛打坐时妄想很多,我逼自己不可以那样,渐渐地妄想少了,可是,神经却变得很紧张,外界有一点点声音,都很敏感,不晓得该怎么办?

  《答》妄想、敏感,是怪你至诚心不够。如果至诚恳切心够的话,吃饭、睡觉的时间到了,都不知道。如果念佛念到那个地步的话,管他有没有声音,还是至诚恳切地念佛。

  《问》请问师父,至诚心和善根的深浅有没有关系?

  《答》什么是善根?不贪、不瞋、不痴。认为没有善根,是由于过去的贪瞋痴心太重。从今以后,贪瞋痴心渐渐减少,就叫种善根。善根种下以后,未来世一定至诚恳切。

  《问》师父常常开示念佛定是不要被境所转,可是我很执着佛号的长短、快慢,一直放不下,不晓得应该怎样来调伏?

  《答》那是你的我痴、我见、我慢、我爱,都是由我所出。对佛号长短、快慢起贪瞋痴,是坏善根;管他佛号长短、快慢,不生贪瞋痴,一心不乱,是深种善根。

  《问》师父常常讲说要一心不乱,不起分别心。我这次很用心想把它调整到一心不乱,可是却常常要再分出一个心来打妄想,不晓得如何以这个心来参法味?

  《答》你不想起妄想,而偏偏起了妄想——起的妄想不是你。不是你的不要。所谓迷时法(妄想)转人,觉后人转法(妄想)。如果以妄想来压制妄想,那是以妄代妄,头上安头,完全错误。

  《问》师父要我们把念佛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都能够往生。我们一回向,他们就能够往生?还是,要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他们才能够往生?

  《答》一起心回向,就有功德了!你的功德力有十分,它就有十分的力量;有一分,它就有一分的力量。如果心不清净,一分也没有!

  《问》在我们做事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在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判断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合乎佛法? 

  《答》佛法,自度度人,自利利他。在社会上处事,把握一个原则——不害众生,即诸恶不作;利益众生,即众善奉行。

  《问》请问师父,什么是无念而念?如何做到?

  《答》念一句佛号,听清了,则没有妄想。如果还有妄想,表示没有听清,为什么?一心不能二用。没有妄想,是无念。虽是无念,但是字字听得清楚明白,那不是念是什么?正因为念得清楚明白,听得清楚明白,才没有念;正因为没有念,一心不能二用,才念得清楚明白,听得清楚明白。这就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问》打坐念佛时,昏沉得很厉害,该怎么办?

  《答》用作意。作意叫警心。不要把头低下来,腰弯下来——那就睡着了。隔几秒钟,就正正头,不叫它垂下来。这样用功久了,昏沉就没有了!

  《问》至诚心念佛和意识心念佛,有何不同?

  《答》至诚心念佛是清净心,没有分别;意识心念佛,有分别,千万不可用。

  《问》请问师父,清净心念佛,是不是就是反闻闻自性?

  《答》清净心就是你的自性。佛号有起有落,可是念佛心不动呀!如果念佛心也随着佛号而有灭的话,就不能念第二句了。既然还能够念第二句佛号,那就表示念佛心没灭。既然是念佛心没灭,那,它也没生,为什么?有生必有灭嘛!那是你的自性呀!反闻闻自性的念佛法门,念的是自己的自性清净心。自性清净心约正报来讲,叫法身。法身有两种:一种自利的,叫无量寿;一种利他的,叫无量光。如果约依报来讲,叫净土。这个境界很深,不敢和大家讲,大家老实念佛,一心不乱就对了! (三)

  《问》在念佛堂里面,将自己的心调伏下来以后,要以什么因缘让心持续?

  《答》心没有妄想,叫调伏。一般所见的境界,都是幻相、法尘,那是没有调伏。真调伏的话,一片清净,一丝妄想没有。要想坚持这个境界的话,唯有念一句佛号。一句佛号提得紧,妄想就不起。

  《问》如何让妄想间断?

  《答》佛号字字入心时,妄想自然间断。

  《问》佛七结束后,如何让三昧心持续不断?

  《答》三昧心,不可得。一般人认为有三昧,求三昧,不得三昧。不求的时候,心无所住的时候,就是三昧——莫把影像、法尘当真心呀!三昧,只是一个名字。一丝妄想没有,谓之三昧;不染一切尘,谓之三昧;不思一切法,谓之三昧;一心不乱,谓之三昧。一切法无所得,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怎样能做到老实念佛? 

  《答》这个要用功夫呀!要是有一天,佛号一起,一丝妄想没有,那才叫「老实」二字。慢慢修行,总有一天会达到这个地步。

  《问》止静时,为什么都有人拿供饭来给我吃?

  《答》那是幻相、法尘,皆是有生有灭,有相有为——不要去管它。

  《问》在佛七中,我用了很多方法,想要求一心不乱……

  《答》其实,求一心不乱,那就是乱了!一心不可求,要求一心不乱,那是将心求心,是二心,怎么会是一心不乱呢?一切平平正正、清清净净,一念不生般若生——就是它!

  《问》打七打到第四天时,忽然起了一个「谁念阿弥陀佛」的念头,不晓得这样对不对?请师父开示。

  《答》谁念阿弥陀佛——那还是两个人呀!那是将心求心,将佛求佛。谁念阿弥陀佛,本来是一服药,不是病——你把病当药吃了!在你不求、不问、不理的时候——正是它!

  《问》止静时,心很清楚,但是佛号并不相续,应该如何对治? 

  《答》那是妄想多——赶紧提起佛号!

  《问》如何忆佛,才能净念相续?

  《答》至诚恳切!我们想父母想到至诚恳切的时候,饭吃不下,觉睡不着——就是那样忆佛!

  《问》对妄想的警觉性太低,不晓得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一打妄想时,就可以警觉得到?

  《答》妄念如果实在有,就不叫妄念——妄念本来没有,是自己起的!至诚恳切,自然不起妄念。有人说「要得念佛三昧」,其实,至诚恳切就是它,何必求它呢!对佛至诚恳切,自然一切事相、理上,都可解脱。

  《问》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什么是现前一念清净心?

  《答》现前一念清净心可得吗?如果可得,它是过去心、现在心、还是未来心呢?如果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不可得,现前一念清净心又往那儿得呢?所谓不可得,不分心就是了!不取相,叫不可得;心无所住,叫不可得;不生分别,叫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当下念即无念,无念即念。不是在得以外另有不可得——得即不可得,不可得即得。此法很深,慢慢体会。

  《问》昏沉是不是就是打妄想?二者一不一样?

  《答》昏沉就是一种妄想。昏沉时打妄想,自己不知道。微细的,叫无明。妄想、昏沉,皆从无明出。临命终时,一昏沉,就堕入六道;一妄想,就堕入六道。不昏沉、不散乱、紧提一声佛号,则往生西方。

  《问》我娘家的大嫂,已经往生十五年了;三小姑,也已经往生五年了。我在佛七期间,晚上竟然梦到她们来和我讲话,这,是不是有问题呢?

  《答》这是妄想!你梦见你大嫂、梦见你小姑,那是因为你见过她们——过去的妄想。前五尘在第六意识谢落的影像,第六意识独头起来了!大家能梦见到的景象,都是看见过的,经历过的;没经历过的,绝对梦不到。妄想有两种:和五根同时起的,是一种妄想;第六意识起的,又是一种妄想。做梦,是独头意识的作用,都是妄想。无量劫来生死不断,就是随它走,这叫法转人;学佛以后,要人转法,不随它走。

  《问》念佛念到后来,感觉比较清净了,可是当我一生欢喜心时,烦恼又不断了……

  《答》为什么一生欢喜心时,清净心就没有了呢?因为起了分别心了!就是妄想。

  

《佛七讲话 智谕法师疑问解答 二 (检讨会摘录)》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