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楞严经上说,如果淫欲不除的话,要想成佛,如煮沙成饭。以一个在家学佛人来讲,要念佛求生西方,不知该怎么办?请和尚慈悲开示。
《答》念佛法门,正淫不戒,夫妇之间不戒。虽然说不戒,但应该节欲,如此必定蒙佛接引。
《问》平常在家里念阿(ㄨㄛ)弥陀佛,来到这里,法师们教我们念阿(ㄚ)弥陀佛,正确的读音不晓得是什么?
《答》都没有关系--你念(ㄚ)阿弥陀佛或念阿(ㄨㄛ)弥陀佛,阿弥陀佛都知道。什么原因呢?你想想看,你念阿(ㄨㄛ)弥陀佛,我念阿(ㄚ)弥陀佛,美国人怎么念呢?再说,地球上的人这么念,其它星球的人又是怎么念的呢?佛具一切语言三昧,一切语言都通达。众生一起心动念,他都知道。佛知道众生心心所法,所以你念什么都好,只要诚心,阿弥陀佛都知道。
《问》什么是真正的孝道?
《答》子女得道,是对父母真正的孝道。买东西给父母吃,杀鸡、杀猪,不能算是孝道。因为人死后可以投生为鸡,鸡死后可以投生为人,说不定你杀的这只鸡,是你的前生父母去投生的。你杀你前生父母给你今生父母吃,不能算是孝道。劝父母念佛,是最大的孝道。还有一点要注意到:你的父母,如果年老的关系、因缘的关系,不能念佛,那么你有道,使你的父母得度,这也是孝顺父母。
《问》见佛像、听佛号而掉眼泪,这到底是感应,还是定力不够?
《答》那是你的心诚,你的心现佛像,但,不要执着。重点在你的诚心,不在像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如果执着其相,舍其真而取假,那就不对了!念佛时悲泣,这有两种情形,一种是道念所生,一种是情念所生。须菩提听佛说金刚经而悲泣,那是道念所生;情念所生者是有所感触而生。道念所生固然很好,情念所生也不错。如果心不诚,情念不生。不过,大家要注意一点:不要总叫它悲泣。长久悲泣,悲魔入心,那就不好了!那时看到小猫、小狗都想哭,那就不好了。
《问》助念要注意些什么?
《答》助念叫中阴身救度法。助念时不能用木鱼,因为木鱼的声音很浊。假使人多,可用引磬带领。如果念六字洪名,就一直念六字;念四字,就一直念四字。声音不可太高,不可太低。太高,会吵到病人,使病者听了,感到心烦。还有,帮人助念时,不可吃肉、不可喝酒。吃肉、喝酒,到病者面前,他会狂死。再者,帮人助念时,最好不要接受供养,因为,那是债呀!你保证你助念能超度人家吗?超度不了,接受人家供养,那你不是欠一笔债吗?
《问》打坐的时候,有时觉得念阿弥陀佛很辛苦,改成念观世音菩萨就很清楚,不晓得这是什么原因?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这完全是妄想,是你的心动了!念佛时,心不动,就是阿弥陀;打坐时,心不动,就是阿弥陀;拜佛时,心不动,就是阿弥陀;吃饭时,心不动,就是阿弥陀;睡觉时,心不动,就是阿弥陀。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心如果不动,怎么会起观世音菩萨圣号呢?起观世音菩萨圣号,表示你的心动了!
《问》刚开始,我是用听佛号的方式来打,后来听师父的开示以后,就张口大声念,一枝香下来,觉得效果很好。
《答》出声念佛真正的好处,浅显地说,我们的功德从六根门头跑掉,出声念佛,可以摄三根--舌根、耳根、意根;深刻地说,出声念佛,可以摄六根,耳根一摄,六根都摄。不信大家可以试一试,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字不漏、听得清楚时,耳朵听佛号,睁着眼睛看不见,鼻子有香味闻不到,嘴巴只能念佛号,身体没有感触,意根不动,不相信大家可以试一试。所以出声念佛,可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叫坐断六根。这个境界,禅宗叫它为禅定,念佛法门称它为念佛定,其实是一个。
《问》念六字佛号时,感觉好象拉得很长,因此容易打妄想。转四字时,觉得好象催得很紧,较不容易打妄想。腿麻时,就把腿放下来念,反而 觉得佛号念得很好,请问师父,这要怎么对治?
《答》佛号太长,有些人起妄想;太紧促,有些人心动。回家念佛的时候,把佛号念得不长不短,随自己的心意,调心为上。行住坐卧四威仪中,以坐最为不昏沉、不散乱、不劳累,所以采取坐。其实坐是一种方法,不是一种目的。所以,参禅不在腿上,念佛不在嘴上,以调心为上。
《问》打佛七七天下来,觉得很苦。……
《答》打佛七很苦,不是的。因为你在家里平时放逸惯了,突然间收束起来,你感觉很受拘束、很苦。一收束身心,教它不放逸,妄想不起,你感觉不习惯,所以叫它为苦。不相信,大家想一想,顺你的妄想,它就不苦了。有人打麻将,坐在那儿,三天三夜不动,他一点都不感觉苦。如果不是打麻将,叫他坐在那儿一天一夜,可能就觉得苦得不得了了,是不是呢?
《问》这七天下来,我不知道西方是不是有净土?可是我知道我一直念佛的话,我的心中会有净土。
《答》要知道,一切法唯心所造。要是问我西方有净土吗?那我也可以问你:你怎么知道西方没有净土?
《问》这七天,大部分都在打妄想,不晓得那里来的妄想!我想请教师父,这是什么妄想?
《答》现在和大家讲一讲分别妄想和非妄想的要点,不要把妄想当作非妄想,把非妄想当作妄想。妄想有名无实,非妄想有名有实。大家看,念珠有没有呢?如果有,应该离开这一百颗珠子和这一条线,还有念珠。可见念珠仅仅是个假名——说念珠,即非念珠,是名念珠。如果取着它实在有,那就是妄想。阿弥陀佛不是妄想,有名有实;清净心不是妄想,有名有实;般若智慧不是妄想,有名有实;定不是妄想,有名有实;慧不是妄想,有名有实;佛不是妄想,有名有实。凡是有名有实的,不是妄想;有名无实的,是妄想。
《问》请问师父:要怎么样才能把佛号一句一句地持住,让它持续不断?
《答》心清净,佛号就不断;心不清净,妄想一起,佛号就断。
《问》这七天念佛,总觉得内心一直感到无比的忏悔。
《答》忏悔和念佛是一条路。一切法都是唯心所造,心起善,造善境;心起恶,造恶境;心起清净,造净土境。有什么心,就造什么境。知道这一点,忏悔过以后,要再不作;忏悔过以后,就放下。对佛发露忏悔,真诚心忏悔,再没有这回事情。如果忏悔过以后,还放在心里头,这很不好,这叫悔箭入心。如果是悔箭入心,它一定也现境,忏悔的那个情景,将来一定也现。所以忏悔过以后,要放下,不可以再作。再作的话,就是对佛打妄语。要知道,唯心现一切境,决定心现决定境。所以,决定念佛,现阿弥陀佛相;决定求往生,现西方极乐的相。这个道理,和忏悔是一贯的!忏悔是妄想,妄想有名无实,所以要放下,一切不善,再不作,再不犯。念阿弥陀佛,不是妄想,是善法,所以,不能把这个也放下。有人把这个也放下,这叫颠倒。佛总在心里头,全佛是心,全心是佛。这样,总有一天见阿弥陀佛。见阿弥陀,是见你自己的心。佛号一句不断,全佛是心,全心是佛。念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从唯心所造,到唯心所现,到唯是一心。唯是一心,现法身佛;唯心所现,现报身佛;唯心所造,要是念到了,也现化身佛。这么讲起来,不现一切境,不现一切相,是最好的。见境见相,有生有灭,有来有去,有一有异,有常有断。一切境不现,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不生不灭,那就是佛。念到那个地步,就知道:我不以佛取佛,不以心取心。这是对上根利智的人讲的!大家,还是唯心所造好了——心念阿弥陀佛。
《问》请问师父:我四字佛号念下来以后,感觉身体好象没有了,这不晓得是什么道理?
《答》我问你:谁感觉身体没有了?是你呀!有你,怎么会没有你的身体呢?有人说打坐参禅,把我都忘了,修忘我。那,谁忘我呢?还是我忘我呀!我见坚固嘛!要知道:有即非有,非有即有。经上不是说得很清楚吗?色即空,空即色呀!你在色外找空,那不成了断灭空吗?
《问》在念佛时,我们说要一心不乱,不起任何观想。如果采取记数念佛,也就是三三四念佛,就很容易对治妄念。但是这样会不会违反这个原则?
《答》初学念佛,必须计数,三三四念佛可对治妄想,不能久用,久用以后一定脑筋疼。只要是把妄想伏下来,就随念,随着佛号念。要知道,妄想对治下去,妄想不起的时候,那一剎那是你的性,阿弥陀佛就是它!你不要认为妄想无所谓,你的佛性就是被妄想障住了。不得定、不得开智慧,就是它害了你!一念不生的时候,一点妄想没有的时候,就是你的性,那你已经见性了。大家用功修修看。
《问》师父讲,一个人要尽职,做丈夫要尽丈夫的责任,做妻子要尽妻子的责任,做儿女要尽儿女的责任,但是现在这个社会相当地复杂,想要尽孝、尽母职,没办法做到,而不是本身的问题,是外在的因素,是否不孝?
《答》理不碍事,事不碍理。佛性是理,人之所为是事。本来是理事无碍的。现在大家违反佛性,妄想多,乱想多,所以有很多事违背于理。你孝,其理应当,你慈,其理应当;不能尽孝,不能尽慈,那是现在社会的病态。我们想对治这个病态,不可顺着这个病。正因为这个原因,不能够尽孝,不能够尽慈,我们才修佛道、念佛,对治它,叫做对治悉檀。你说有什么办法呢?只可从你心上下功夫。现在这个社会,你不能孝,不能慈,是什么原因呢?人心太坏了。所以这是病,应该治,不应该顺着它走。现在这个社会病态固然是很重,我们一定要对治。什么原因呢?好比父母有病,明明知道他不能活了,你不能不给他找医生;知道他年老,一定要命终了,可是你还要给他找医生吃药看病。那是做人子应该尽的责任。我们虽然知道这个社会,孝不容易做到,忠不容易做到,我们还是要做,所以这是现在这个社会须要学佛的原因了。
《问》如果一个你至亲至信的人,失掉本性,如何用简单而且深刻的…
《佛七讲话 智谕法师疑问解答 一 (检讨会摘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