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七讲话 智谕法师疑问解答 一 (检讨会摘录)▪P2

  ..续本文上一页办法,让他得到启发而能够见性?

  《答》如果失掉自己的本性,要想恢复起来,唯有大慈悲心,你发慈悲心,你的性自然圆现出来。对任何人不可有仇恨,不可有贪爱,只有慈悲,慈悲心一发,就是你的性!看到任何人、任何事,都以慈悲心,不计较我。

  《问》师父说,善的要随缘,不善的要不变,可是我听过一些学长说,有人赌博,

  也跟着他赌,可是他自己不染,他是说,只要他不染就好了。他是想利用那

  个机会多跟这种人结缘,然后找机会跟他们弘法。这种方法是不是对的?

  《答》那是歪曲佛法,三世佛冤,造大罪恶。不是那么做的。你如果到那个场合,和妙吉祥菩萨一样就可以了,文殊师利菩萨,心不动。你如果度化女人,心一动,那不叫度化,那染了;如果你到赌钱的场合去,心动,就染了,你怎么能度人呢?要知道能度人的,是大菩萨,他可以做到,凡夫做不到。 大家不要迷惑,认为到邪恶场合去,也是度众生,那是骗人的。我告诉你们,什么人可以做到呢?得无生法忍的人做到。得无生法忍的人是什么呢?初地以上的菩萨。初地以上的菩萨有多大的神通呢?初地可以一时、一剎那间,在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同时成佛,我们能做到吗?我们做不到,不要骗人。到那个场合,你心不动,那你得无生法忍了,登地了,登地菩萨叫法身大士,叫见性成佛,天台判为分证成佛,是地上菩萨,那众生办不到嘛!何必骗人骗自己!学佛是这样:不骗佛,不骗众生,不骗自己。所以于众生,须善事同,恶事不同。

  《问》第一点,妄想、杂念很多,想用观想佛像或观想往生的情形,可是仍然很难对治,请师父帮忙。第二点,早斋后那支香很容易昏沉,不晓得原因是怎么样?

  《答》妄想一定要对治,对治妄想的办法,我可以告诉你方便——念死。人,例如跪在地上,刽子手举起刀来,要砍头了,那一剎那他没妄想了。念死心切了!所以以前有个古德,皇帝问他说,你看戏好不好?他说,我只顾念生死了,没看见戏好坏。皇帝不相信,他说,你找个罪人来,要杀头的罪人,给他顶着一盆油,说,你看戏,如果油掉一滴,砍你头,如果油不洒掉,赦你。如果唱完戏了,问那个罪人说,你看戏唱得好坏啊?他说,我只顾生死了,那能看戏呢!就是生死心不切,妄想才起,所以佛传十念法门有念死法门。至于昏沉,有几种。最好的,阿罗汉无梦眠。还有一种,叫时节眠,到了时候就想睡觉。比方我们人到了夜晚要睡眠了,时节因缘。你每天那个时间打瞌睡,那是时节性的。有一个办法对治,再到了那个时间,你咬紧牙关,不打瞌睡。实在是没有办法,瞪起眼睛来。再没办法,就拜佛。目犍连也有时节眠的时候,佛告诉他,以冷水洗脸,结果对治下去了。对治下去以后,那个时间再没有睡眠了。只要有一次对治下去,再就不打瞌睡了。再打瞌睡再对治,愈对治愈轻。圣者对治一次就没有了,我们凡夫,对治一次少一次。

  《问》第一次打佛七的时候,感动很深,有很想哭的感觉。这是第二次打,没有这感觉,不知道是进了还是退了?

  《答》你感觉哭,哭有两种,一种道念,一种情念,你大部份是情念。哭不是经常的,经常哭的话,是病,那叫悲魔入心。在经上我们看见,须菩提听佛说金刚经,涕泪悲泣,可是须菩提不是每部经都哭啊。哭,你至诚恳切心所发的,是不错,不应该经常哭。那不是进步。

  《问》我有学打坐,老师教的是数息法,念佛和数息法有没有冲突,或是相辅相成?

  《答》数息法是定心,定散乱心,念佛,也是定散乱心,它的功用是一样。不过念佛不容易得病,数息容易得病。数息观很难得到益处,因为众生的根机现在太差了。像五停心观里头有数息观、不净观,现在末法时期有很多不能用的了。古人修不净观对治淫欲行,还能办得到,末法时期不行了,他天天在不净里头生活,他欢喜不净,好象人要是和他说不净,他感觉厌离;蛆虫、狗,你要是和他说不净,他不相信,他生活在那里头,他喜欢吃嘛! 数息观,你得益处了,可以修,那也是佛传的禅定法门。其实,念佛不管出入息怎么样,你念佛念到一心的时候,出入息自然细,收到出入息的效果。你去顾虑出入息,反而得病。众生根机不行了。你要修出入息,可以看天台的六妙门——数、随、止、观、还、净,念佛法门也是循那个路子,譬如:十念法,是数,定下心来后要随念,就是随……佛法都是一样的。你修出入息要是得利益的话,你可以修。不过就算你真得利益,只是自力,念佛是二力,有佛力加被。

  《问》想起心对治妄想,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妄想?

  《答》这叫认贼作子。唯有心清净的时候叫没有妄想。对治,还是有妄想,那是以妄想代妄想。心清净时无能无所,叫反闻闻自性。你所说的对治妄想,是以妄想去对治妄想,讲明白一点,你这是以「能」对治「所」。能是你的我执,所是你的法执,完全错误了!人法二执断掉以后,叫做佛;断二我、断二障、了二死,叫做佛。你以妄想代妄想,前门赶出狼去,后门请进虎来,都不得了,不对!你只教一切妄想不起。起对治之想,那是不对的,不是清净心。

  《问》这次从师父的开示,收获相当多,其中有三点:第一个就是,引心不动心。第二个是,念佛声音不在高低,而是采用适合自己的腔调,种入你的八识田中,第三个是念佛即是大观想,不须再起观想。……在第五天师父开示后,我想到了一个念佛方法……我们中国字是阿弥陀佛,在梵文里是阿ㄇ一‧ㄉㄚ,就是阿弥陀,我干脆就记阿ㄇ一‧ㄉㄚ,然后再把佛很自然地靠上去,就把阿弥陀佛四个字弄得比较清楚了。……不晓得这种方法,师父有没有什么开示的?

  《答》第一个,一般人都说种入第八识,其实他没种入第八识,他种入前七转识,就是种入末那、意识、前五识,没种入第八识。种入第八识,是前七识不用——第七末那不用,第六意识不用,前五识不用。因为什么原因呢?这七个识种不下。佛在经上说,前七识不受苦乐,它没有嘛,它是虚妄的。第八识受苦乐。可是第八识也不受苦乐,它有染分,有生有灭,也不受苦乐。唯有第八识净分受苦乐。第八识净分是如来识,种是种在如来藏。大家是不是种在如来藏呢?你都种在我执识,第六意识,那怎么会种呢?它不受苦乐,不受一切法嘛!至于说你念阿ㄇ一‧ㄉㄚ,那着文字相,怎么会是你的性呢?你的性,不是阿ㄇ一‧ㄉㄚ,也不是阿弥陀,你的性是无性,因为无性,叫做正,无性能成一切法,叫做遍知。……不着文字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是以你自己的见分,取着你自己的相分,不入自证分。自证分叫第八识,种入第八识,自证分的染分也不是,自证分的净分才是证自证分。不可认贼作子。

  《问》尘劳很多,东忙西忙,如何能不离佛——把尘劳化为佛事。

  《答》把尘劳化为佛事,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再忙,我不起贪瞋痴。我告诉大家有一个办法,身忙心不忙。心忙就是起贪瞋痴。心不起贪瞋痴,你再忙,忙的是功德。记住,要是起贪瞋痴,是世间法,生死法;不起贪瞋痴,做的事情是出世间法,佛法。 

  《问》很惭愧,从第一天到第七天,我还是妄想很多……以后应该要好好地精进……。

  《答》妄想,从那儿来呢?从六门而来。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进入第八识染分,成妄想。你时常地,要记住,眼看东西,不起贪心,不起厌恶心;耳听声音的时候,不起贪心,不起厌恶心。鼻舌身意皆如此。妄想就会减少了。妄想减少叫出生死流。妄想当然难断,每个人都有妄想,十地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妄想。究竟断妄想的是谁?是佛。断妄想,按照声闻乘讲起来要三个阿僧祇劫,当然是很难断。不过你要知道,你开始修,就断,像我们吃的大米,农夫种起来要几个月,收回来,碾成米,很困难。可是他从第一锄一下到地的时候,这个米就已经开始生了。你一念心一起,一断妄想的时候,就已经上成佛道了。所以经上说,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就怕你不发心。

  《问》意识念佛跟佛性念佛,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答》意识念佛是你第六意识心。你们念名相,取文字相、言语相、心缘相,皆是意识心,不得受用,不种第八识,只在前七识转。……一心不乱,就叫自性念佛。自性无性,无性就是一心。所以佛说过,诸法一相,所谓无相。就是诸法一性,所谓无性。不动第六意识。思索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念佛,皆不对。因为前七识不受苦乐,没有用的。要是念佛号,以前七识念有一点点功德的话,是有一分功德种入第八识,才有其功德。

  《问》用第六意识念佛,也就是摄心念佛吗?

  《答》第六识是功魁祸首。打妄想,第六识打的,一心念佛也是第六识念的。因为第八识不起作用,仅仅是种子,它不能够直接念佛;第七识执我;前五识光管看、听、闻、尝、触,不管其它的。唯有第六识。第六意识要是种入第八识,种恶因,得恶报;种善因,得善报;种净因,生净土。所以,第六意识,造罪,是它造的;种功德、种善根,也是它种的。所以,我们用第六意识的时候,不可执着于虚妄相。不执着于相,就种入第八识。那么,怎么不执着于相呢?不起贪瞋痴。要是起贪瞋痴,就着于相了,不种第八识,那是生死流。尤其,起贪瞋痴,种的是恶因,得恶报。第二个,进一步,第六意识不执着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如果执着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它有两方面:一个善,一个恶。善的是生人天,恶的是下三涂。还在六道轮回里头,不得解脱。第六识要是一解脱,前五识无罪,第七识不执着我,第八识没有染分,那叫解脱。所以,不执着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不起贪瞋痴,称之为解脱,实在没有解脱可得。妄想不起的时候叫见性,实在无性可见,假名见性。你要是说见性,我请问你,那里是性?你说不见性,那里不是性?记住,不起贪瞋痴,就是不用第六意识了。

  《问》住着了,就是用第六意识,不住着,就是第八识?

  《答》第八识有没有贪瞋痴?第七识光执我,我见、我爱、我慢、我痴,有没有贪瞋痴?没有。前五识光管看听闻尝触,有没有贪瞋痴?没有。贪瞋痴从第六识起。第六意识要是不起贪瞋痴,是你的性;没有贪瞋痴,是你性的用,性体起大用。要是起贪瞋痴,它起的染用,已经离开体了。记住大原则:不起贪瞋痴,第六意识不要它染。怎么叫染呢?没有贪瞋痴叫不染。一有贪瞋痴叫打妄想。没有贪瞋痴,不妨碍你想其它事情,不是妄想。要是没有贪瞋痴,何妨六尘常围绕!刚才讲不着三相,第八识着不着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第七识着不着?它不着,它没有分别性,分别性弱嘛!前五识着不着?有一分第六意识在里头,前五识才着。要是介尔心的话,它不着。要是寻求心,它着了;决定心,它着了;等流心,它着了。着三相的,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要是不着的话,前五识是成所作智,第六意识本身就是妙观察智,第七识就转成平等性智,第八识叫大圆镜智,就是这么修嘛!念佛法门也是这么修!

  《问》不知怎样把握把七天万缘放下的心用到平常日用?

  《答》念佛,无时不念。不能说打佛七念佛,不打佛七不念佛。你想想,那儿没有佛?现在就有佛。我试问大家:现在你没讲话,心中念佛了没有?没有!这不是佛离开你,是你离开佛啊!佛七七天勇猛精进,把你平时用的功勇猛精进,平时要使佛七的精神延续才行。大家心中没有佛时,保证你是凡夫想。凡夫想给你什么东西呢?烦恼、生死。

  《问》以前有不如意,就想,自己怎么业障这么重,遇到这么不顺心的人。这次佛七打下来,我知道以后要万般随缘,好的也好,坏的也好。……我现在想,一切不顺心都是自己的不对。会觉得别人不对,都是自己的我见。我想,师父说要破见思惑的话,大概就是从这里下来。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答》见思惑,破见思惑,迷惑!见思惑有没有啊?见思惑虚妄,你破什么去?破惑就是惑啊!你问问:谁起见思惑?见思惑谁起的?这你近似破见思惑了。再提醒大家,大家留神听。仔细善思惟。佛七前、佛七后,佛七后还是佛七前那个人。有的去年打过佛七,今年又打佛七,今年打佛七的还是去年打佛七那个人。你仔细想,今生还是前生那个人。懂不懂?……打佛七以前,打佛七以后--现在是以后了,你以后是不是还是你呀?还是打佛七以前那个你呀!去年打过佛七,今年又打佛七,今年打佛七还是去年打佛七的那个你呀!今生的你就是前生的你呀!实在说,按照你讲起来,没有佛七前佛七后,没有去年没有今年,没有前生没有今生,仔细想,仔细善思惟!

  《问》老太婆念佛,一直念,他没看经典,可是他也往生了。是不是有须要看经典?

  《答》老太婆念佛,不要小瞧,她念对了。你说你好,我说我好,不管谁好,能往生就是好!……你学术最好,不得往生,不得受用。我看见很多好学术的人,临命终时大哭小叫。

  《问》念佛是不是要看经典?

  《答》经典是助缘。经典可以帮助你开智慧。可是它也能乱你心。佛告诉菩萨,修定的时候,要是凝滞,赶紧修慧;修慧散乱,赶紧修定。叫定慧等持。要这样修。看经典要是看到心慌意乱的时候,赶紧停止,念佛修定。经典不是智慧。有一般人把经典当成智慧,完全错误了。智慧好比火,经典好比油,帮助那个智慧火烧的。……所以古德讲,如膏助火,膏就是油。

  《问》刚开始三天的时候,我觉得很不想再打下去了,这边的方法打得很慢,或许是我的急躁性吧,我喜欢那种快板的追顶念,觉得这边唱六字佛号好慢喔!会觉得一直起妄念。再一点,感觉师父很多开示很受用,一些观念都茅塞顿开。现有一点要请问师父:假如打妄想的话,我就以——去西方就不用管吃呀,睡呀,或穿衣服这些烦恼,这种对治,可以吗?

  《答》那还是妄想啊!什么叫西方?放下一切妄想叫西方。你所想的完全是六尘。你的心是六尘缘影,不是你真正的性。六尘缘影不干染才是你真正的性。真正的性一现,不分别好不分别坏,不分别长不分别短,不分别快不分别慢,一切不分别,叫不生不灭,无量寿;横遍竖穷,无量光。念的是它呀!不是念六尘!你知道这个道理,往生西方还有这些吃得好吃得坏没有?还有有忧愁不忧愁?一概没有!所以叫极乐。什么叫极乐?我们所说的乐是对苦而言,苦轻叫乐;极乐是不对苦,所谓不受诸苦,但受众乐。

  

  

《佛七讲话 智谕法师疑问解答 一 (检讨会摘录)》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