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七講話 智谕法師疑問解答 一 (檢討會摘錄)▪P2

  ..續本文上一頁辦法,讓他得到啓發而能夠見性?

  《答》如果失掉自己的本性,要想恢複起來,唯有大慈悲心,你發慈悲心,你的性自然圓現出來。對任何人不可有仇恨,不可有貪愛,只有慈悲,慈悲心一發,就是你的性!看到任何人、任何事,都以慈悲心,不計較我。

  《問》師父說,善的要隨緣,不善的要不變,可是我聽過一些學長說,有人賭博,

  也跟著他賭,可是他自己不染,他是說,只要他不染就好了。他是想利用那

  個機會多跟這種人結緣,然後找機會跟他們弘法。這種方法是不是對的?

  《答》那是歪曲佛法,叁世佛冤,造大罪惡。不是那麼做的。你如果到那個場合,和妙吉祥菩薩一樣就可以了,文殊師利菩薩,心不動。你如果度化女人,心一動,那不叫度化,那染了;如果你到賭錢的場合去,心動,就染了,你怎麼能度人呢?要知道能度人的,是大菩薩,他可以做到,凡夫做不到。 大家不要迷惑,認爲到邪惡場合去,也是度衆生,那是騙人的。我告訴你們,什麼人可以做到呢?得無生法忍的人做到。得無生法忍的人是什麼呢?初地以上的菩薩。初地以上的菩薩有多大的神通呢?初地可以一時、一剎那間,在一百個叁千大千世界同時成佛,我們能做到嗎?我們做不到,不要騙人。到那個場合,你心不動,那你得無生法忍了,登地了,登地菩薩叫法身大士,叫見性成佛,天臺判爲分證成佛,是地上菩薩,那衆生辦不到嘛!何必騙人騙自己!學佛是這樣:不騙佛,不騙衆生,不騙自己。所以于衆生,須善事同,惡事不同。

  《問》第一點,妄想、雜念很多,想用觀想佛像或觀想往生的情形,可是仍然很難對治,請師父幫忙。第二點,早齋後那支香很容易昏沈,不曉得原因是怎麼樣?

  《答》妄想一定要對治,對治妄想的辦法,我可以告訴你方便——念死。人,例如跪在地上,劊子手舉起刀來,要砍頭了,那一剎那他沒妄想了。念死心切了!所以以前有個古德,皇帝問他說,你看戲好不好?他說,我只顧念生死了,沒看見戲好壞。皇帝不相信,他說,你找個罪人來,要殺頭的罪人,給他頂著一盆油,說,你看戲,如果油掉一滴,砍你頭,如果油不灑掉,赦你。如果唱完戲了,問那個罪人說,你看戲唱得好壞啊?他說,我只顧生死了,那能看戲呢!就是生死心不切,妄想才起,所以佛傳十念法門有念死法門。至于昏沈,有幾種。最好的,阿羅漢無夢眠。還有一種,叫時節眠,到了時候就想睡覺。比方我們人到了夜晚要睡眠了,時節因緣。你每天那個時間打瞌睡,那是時節性的。有一個辦法對治,再到了那個時間,你咬緊牙關,不打瞌睡。實在是沒有辦法,瞪起眼睛來。再沒辦法,就拜佛。目犍連也有時節眠的時候,佛告訴他,以冷水洗臉,結果對治下去了。對治下去以後,那個時間再沒有睡眠了。只要有一次對治下去,再就不打瞌睡了。再打瞌睡再對治,愈對治愈輕。聖者對治一次就沒有了,我們凡夫,對治一次少一次。

  《問》第一次打佛七的時候,感動很深,有很想哭的感覺。這是第二次打,沒有這感覺,不知道是進了還是退了?

  《答》你感覺哭,哭有兩種,一種道念,一種情念,你大部份是情念。哭不是經常的,經常哭的話,是病,那叫悲魔入心。在經上我們看見,須菩提聽佛說金剛經,涕淚悲泣,可是須菩提不是每部經都哭啊。哭,你至誠懇切心所發的,是不錯,不應該經常哭。那不是進步。

  《問》我有學打坐,老師教的是數息法,念佛和數息法有沒有沖突,或是相輔相成?

  《答》數息法是定心,定散亂心,念佛,也是定散亂心,它的功用是一樣。不過念佛不容易得病,數息容易得病。數息觀很難得到益處,因爲衆生的根機現在太差了。像五停心觀裏頭有數息觀、不淨觀,現在末法時期有很多不能用的了。古人修不淨觀對治淫欲行,還能辦得到,末法時期不行了,他天天在不淨裏頭生活,他歡喜不淨,好象人要是和他說不淨,他感覺厭離;蛆蟲、狗,你要是和他說不淨,他不相信,他生活在那裏頭,他喜歡吃嘛! 數息觀,你得益處了,可以修,那也是佛傳的禅定法門。其實,念佛不管出入息怎麼樣,你念佛念到一心的時候,出入息自然細,收到出入息的效果。你去顧慮出入息,反而得病。衆生根機不行了。你要修出入息,可以看天臺的六妙門——數、隨、止、觀、還、淨,念佛法門也是循那個路子,譬如:十念法,是數,定下心來後要隨念,就是隨……佛法都是一樣的。你修出入息要是得利益的話,你可以修。不過就算你真得利益,只是自力,念佛是二力,有佛力加被。

  《問》想起心對治妄想,不知道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妄想?

  《答》這叫認賊作子。唯有心清淨的時候叫沒有妄想。對治,還是有妄想,那是以妄想代妄想。心清淨時無能無所,叫反聞聞自性。你所說的對治妄想,是以妄想去對治妄想,講明白一點,你這是以「能」對治「所」。能是你的我執,所是你的法執,完全錯誤了!人法二執斷掉以後,叫做佛;斷二我、斷二障、了二死,叫做佛。你以妄想代妄想,前門趕出狼去,後門請進虎來,都不得了,不對!你只教一切妄想不起。起對治之想,那是不對的,不是清淨心。

  《問》這次從師父的開示,收獲相當多,其中有叁點:第一個就是,引心不動心。第二個是,念佛聲音不在高低,而是采用適合自己的腔調,種入你的八識田中,第叁個是念佛即是大觀想,不須再起觀想。……在第五天師父開示後,我想到了一個念佛方法……我們中國字是阿彌陀佛,在梵文裏是阿ㄇ一‧ㄉㄚ,就是阿彌陀,我幹脆就記阿ㄇ一‧ㄉㄚ,然後再把佛很自然地靠上去,就把阿彌陀佛四個字弄得比較清楚了。……不曉得這種方法,師父有沒有什麼開示的?

  《答》第一個,一般人都說種入第八識,其實他沒種入第八識,他種入前七轉識,就是種入末那、意識、前五識,沒種入第八識。種入第八識,是前七識不用——第七末那不用,第六意識不用,前五識不用。因爲什麼原因呢?這七個識種不下。佛在經上說,前七識不受苦樂,它沒有嘛,它是虛妄的。第八識受苦樂。可是第八識也不受苦樂,它有染分,有生有滅,也不受苦樂。唯有第八識淨分受苦樂。第八識淨分是如來識,種是種在如來藏。大家是不是種在如來藏呢?你都種在我執識,第六意識,那怎麼會種呢?它不受苦樂,不受一切法嘛!至于說你念阿ㄇ一‧ㄉㄚ,那著文字相,怎麼會是你的性呢?你的性,不是阿ㄇ一‧ㄉㄚ,也不是阿彌陀,你的性是無性,因爲無性,叫做正,無性能成一切法,叫做遍知。……不著文字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是以你自己的見分,取著你自己的相分,不入自證分。自證分叫第八識,種入第八識,自證分的染分也不是,自證分的淨分才是證自證分。不可認賊作子。

  《問》塵勞很多,東忙西忙,如何能不離佛——把塵勞化爲佛事。

  《答》把塵勞化爲佛事,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再忙,我不起貪瞋癡。我告訴大家有一個辦法,身忙心不忙。心忙就是起貪瞋癡。心不起貪瞋癡,你再忙,忙的是功德。記住,要是起貪瞋癡,是世間法,生死法;不起貪瞋癡,做的事情是出世間法,佛法。 

  《問》很慚愧,從第一天到第七天,我還是妄想很多……以後應該要好好地精進……。

  《答》妄想,從那兒來呢?從六門而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進入第八識染分,成妄想。你時常地,要記住,眼看東西,不起貪心,不起厭惡心;耳聽聲音的時候,不起貪心,不起厭惡心。鼻舌身意皆如此。妄想就會減少了。妄想減少叫出生死流。妄想當然難斷,每個人都有妄想,十地菩薩還有一分生相無明妄想。究竟斷妄想的是誰?是佛。斷妄想,按照聲聞乘講起來要叁個阿僧祇劫,當然是很難斷。不過你要知道,你開始修,就斷,像我們吃的大米,農夫種起來要幾個月,收回來,碾成米,很困難。可是他從第一鋤一下到地的時候,這個米就已經開始生了。你一念心一起,一斷妄想的時候,就已經上成佛道了。所以經上說,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就怕你不發心。

  《問》意識念佛跟佛性念佛,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答》意識念佛是你第六意識心。你們念名相,取文字相、言語相、心緣相,皆是意識心,不得受用,不種第八識,只在前七識轉。……一心不亂,就叫自性念佛。自性無性,無性就是一心。所以佛說過,諸法一相,所謂無相。就是諸法一性,所謂無性。不動第六意識。思索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念佛,皆不對。因爲前七識不受苦樂,沒有用的。要是念佛號,以前七識念有一點點功德的話,是有一分功德種入第八識,才有其功德。

  《問》用第六意識念佛,也就是攝心念佛嗎?

  《答》第六識是功魁禍首。打妄想,第六識打的,一心念佛也是第六識念的。因爲第八識不起作用,僅僅是種子,它不能夠直接念佛;第七識執我;前五識光管看、聽、聞、嘗、觸,不管其它的。唯有第六識。第六意識要是種入第八識,種惡因,得惡報;種善因,得善報;種淨因,生淨土。所以,第六意識,造罪,是它造的;種功德、種善根,也是它種的。所以,我們用第六意識的時候,不可執著于虛妄相。不執著于相,就種入第八識。那麼,怎麼不執著于相呢?不起貪瞋癡。要是起貪瞋癡,就著于相了,不種第八識,那是生死流。尤其,起貪瞋癡,種的是惡因,得惡報。第二個,進一步,第六意識不執著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如果執著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它有兩方面:一個善,一個惡。善的是生人天,惡的是下叁塗。還在六道輪回裏頭,不得解脫。第六識要是一解脫,前五識無罪,第七識不執著我,第八識沒有染分,那叫解脫。所以,不執著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不起貪瞋癡,稱之爲解脫,實在沒有解脫可得。妄想不起的時候叫見性,實在無性可見,假名見性。你要是說見性,我請問你,那裏是性?你說不見性,那裏不是性?記住,不起貪瞋癡,就是不用第六意識了。

  《問》住著了,就是用第六意識,不住著,就是第八識?

  《答》第八識有沒有貪瞋癡?第七識光執我,我見、我愛、我慢、我癡,有沒有貪瞋癡?沒有。前五識光管看聽聞嘗觸,有沒有貪瞋癡?沒有。貪瞋癡從第六識起。第六意識要是不起貪瞋癡,是你的性;沒有貪瞋癡,是你性的用,性體起大用。要是起貪瞋癡,它起的染用,已經離開體了。記住大原則:不起貪瞋癡,第六意識不要它染。怎麼叫染呢?沒有貪瞋癡叫不染。一有貪瞋癡叫打妄想。沒有貪瞋癡,不妨礙你想其它事情,不是妄想。要是沒有貪瞋癡,何妨六塵常圍繞!剛才講不著叁相,第八識著不著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第七識著不著?它不著,它沒有分別性,分別性弱嘛!前五識著不著?有一分第六意識在裏頭,前五識才著。要是介爾心的話,它不著。要是尋求心,它著了;決定心,它著了;等流心,它著了。著叁相的,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要是不著的話,前五識是成所作智,第六意識本身就是妙觀察智,第七識就轉成平等性智,第八識叫大圓鏡智,就是這麼修嘛!念佛法門也是這麼修!

  《問》不知怎樣把握把七天萬緣放下的心用到平常日用?

  《答》念佛,無時不念。不能說打佛七念佛,不打佛七不念佛。你想想,那兒沒有佛?現在就有佛。我試問大家:現在你沒講話,心中念佛了沒有?沒有!這不是佛離開你,是你離開佛啊!佛七七天勇猛精進,把你平時用的功勇猛精進,平時要使佛七的精神延續才行。大家心中沒有佛時,保證你是凡夫想。凡夫想給你什麼東西呢?煩惱、生死。

  《問》以前有不如意,就想,自己怎麼業障這麼重,遇到這麼不順心的人。這次佛七打下來,我知道以後要萬般隨緣,好的也好,壞的也好。……我現在想,一切不順心都是自己的不對。會覺得別人不對,都是自己的我見。我想,師父說要破見思惑的話,大概就是從這裏下來。不知道是不是這樣?

  《答》見思惑,破見思惑,迷惑!見思惑有沒有啊?見思惑虛妄,你破什麼去?破惑就是惑啊!你問問:誰起見思惑?見思惑誰起的?這你近似破見思惑了。再提醒大家,大家留神聽。仔細善思惟。佛七前、佛七後,佛七後還是佛七前那個人。有的去年打過佛七,今年又打佛七,今年打佛七的還是去年打佛七那個人。你仔細想,今生還是前生那個人。懂不懂?……打佛七以前,打佛七以後--現在是以後了,你以後是不是還是你呀?還是打佛七以前那個你呀!去年打過佛七,今年又打佛七,今年打佛七還是去年打佛七的那個你呀!今生的你就是前生的你呀!實在說,按照你講起來,沒有佛七前佛七後,沒有去年沒有今年,沒有前生沒有今生,仔細想,仔細善思惟!

  《問》老太婆念佛,一直念,他沒看經典,可是他也往生了。是不是有須要看經典?

  《答》老太婆念佛,不要小瞧,她念對了。你說你好,我說我好,不管誰好,能往生就是好!……你學術最好,不得往生,不得受用。我看見很多好學術的人,臨命終時大哭小叫。

  《問》念佛是不是要看經典?

  《答》經典是助緣。經典可以幫助你開智慧。可是它也能亂你心。佛告訴菩薩,修定的時候,要是凝滯,趕緊修慧;修慧散亂,趕緊修定。叫定慧等持。要這樣修。看經典要是看到心慌意亂的時候,趕緊停止,念佛修定。經典不是智慧。有一般人把經典當成智慧,完全錯誤了。智慧好比火,經典好比油,幫助那個智慧火燒的。……所以古德講,如膏助火,膏就是油。

  《問》剛開始叁天的時候,我覺得很不想再打下去了,這邊的方法打得很慢,或許是我的急躁性吧,我喜歡那種快板的追頂念,覺得這邊唱六字佛號好慢喔!會覺得一直起妄念。再一點,感覺師父很多開示很受用,一些觀念都茅塞頓開。現有一點要請問師父:假如打妄想的話,我就以——去西方就不用管吃呀,睡呀,或穿衣服這些煩惱,這種對治,可以嗎?

  《答》那還是妄想啊!什麼叫西方?放下一切妄想叫西方。你所想的完全是六塵。你的心是六塵緣影,不是你真正的性。六塵緣影不幹染才是你真正的性。真正的性一現,不分別好不分別壞,不分別長不分別短,不分別快不分別慢,一切不分別,叫不生不滅,無量壽;橫遍豎窮,無量光。念的是它呀!不是念六塵!你知道這個道理,往生西方還有這些吃得好吃得壞沒有?還有有憂愁不憂愁?一概沒有!所以叫極樂。什麼叫極樂?我們所說的樂是對苦而言,苦輕叫樂;極樂是不對苦,所謂不受諸苦,但受衆樂。

  

  

《佛七講話 智谕法師疑問解答 一 (檢討會摘錄)》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