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楞嚴經上說,如果淫欲不除的話,要想成佛,如煮沙成飯。以一個在家學佛人來講,要念佛求生西方,不知該怎麼辦?請和尚慈悲開示。
《答》念佛法門,正淫不戒,夫婦之間不戒。雖然說不戒,但應該節欲,如此必定蒙佛接引。
《問》平常在家裏念阿(ㄨㄛ)彌陀佛,來到這裏,法師們教我們念阿(ㄚ)彌陀佛,正確的讀音不曉得是什麼?
《答》都沒有關系--你念(ㄚ)阿彌陀佛或念阿(ㄨㄛ)彌陀佛,阿彌陀佛都知道。什麼原因呢?你想想看,你念阿(ㄨㄛ)彌陀佛,我念阿(ㄚ)彌陀佛,美國人怎麼念呢?再說,地球上的人這麼念,其它星球的人又是怎麼念的呢?佛具一切語言叁昧,一切語言都通達。衆生一起心動念,他都知道。佛知道衆生心心所法,所以你念什麼都好,只要誠心,阿彌陀佛都知道。
《問》什麼是真正的孝道?
《答》子女得道,是對父母真正的孝道。買東西給父母吃,殺雞、殺豬,不能算是孝道。因爲人死後可以投生爲雞,雞死後可以投生爲人,說不定你殺的這只雞,是你的前生父母去投生的。你殺你前生父母給你今生父母吃,不能算是孝道。勸父母念佛,是最大的孝道。還有一點要注意到:你的父母,如果年老的關系、因緣的關系,不能念佛,那麼你有道,使你的父母得度,這也是孝順父母。
《問》見佛像、聽佛號而掉眼淚,這到底是感應,還是定力不夠?
《答》那是你的心誠,你的心現佛像,但,不要執著。重點在你的誠心,不在像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如果執著其相,舍其真而取假,那就不對了!念佛時悲泣,這有兩種情形,一種是道念所生,一種是情念所生。須菩提聽佛說金剛經而悲泣,那是道念所生;情念所生者是有所感觸而生。道念所生固然很好,情念所生也不錯。如果心不誠,情念不生。不過,大家要注意一點:不要總叫它悲泣。長久悲泣,悲魔入心,那就不好了!那時看到小貓、小狗都想哭,那就不好了。
《問》助念要注意些什麼?
《答》助念叫中陰身救度法。助念時不能用木魚,因爲木魚的聲音很濁。假使人多,可用引磬帶領。如果念六字洪名,就一直念六字;念四字,就一直念四字。聲音不可太高,不可太低。太高,會吵到病人,使病者聽了,感到心煩。還有,幫人助念時,不可吃肉、不可喝酒。吃肉、喝酒,到病者面前,他會狂死。再者,幫人助念時,最好不要接受供養,因爲,那是債呀!你保證你助念能超度人家嗎?超度不了,接受人家供養,那你不是欠一筆債嗎?
《問》打坐的時候,有時覺得念阿彌陀佛很辛苦,改成念觀世音菩薩就很清楚,不曉得這是什麼原因?請師父慈悲開示。
《答》這完全是妄想,是你的心動了!念佛時,心不動,就是阿彌陀;打坐時,心不動,就是阿彌陀;拜佛時,心不動,就是阿彌陀;吃飯時,心不動,就是阿彌陀;睡覺時,心不動,就是阿彌陀。這就是般若波羅蜜。心如果不動,怎麼會起觀世音菩薩聖號呢?起觀世音菩薩聖號,表示你的心動了!
《問》剛開始,我是用聽佛號的方式來打,後來聽師父的開示以後,就張口大聲念,一枝香下來,覺得效果很好。
《答》出聲念佛真正的好處,淺顯地說,我們的功德從六根門頭跑掉,出聲念佛,可以攝叁根--舌根、耳根、意根;深刻地說,出聲念佛,可以攝六根,耳根一攝,六根都攝。不信大家可以試一試,念阿彌陀佛四字,一字不漏、聽得清楚時,耳朵聽佛號,睜著眼睛看不見,鼻子有香味聞不到,嘴巴只能念佛號,身體沒有感觸,意根不動,不相信大家可以試一試。所以出聲念佛,可以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叫坐斷六根。這個境界,禅宗叫它爲禅定,念佛法門稱它爲念佛定,其實是一個。
《問》念六字佛號時,感覺好象拉得很長,因此容易打妄想。轉四字時,覺得好象催得很緊,較不容易打妄想。腿麻時,就把腿放下來念,反而 覺得佛號念得很好,請問師父,這要怎麼對治?
《答》佛號太長,有些人起妄想;太緊促,有些人心動。回家念佛的時候,把佛號念得不長不短,隨自己的心意,調心爲上。行住坐臥四威儀中,以坐最爲不昏沈、不散亂、不勞累,所以采取坐。其實坐是一種方法,不是一種目的。所以,參禅不在腿上,念佛不在嘴上,以調心爲上。
《問》打佛七七天下來,覺得很苦。……
《答》打佛七很苦,不是的。因爲你在家裏平時放逸慣了,突然間收束起來,你感覺很受拘束、很苦。一收束身心,教它不放逸,妄想不起,你感覺不習慣,所以叫它爲苦。不相信,大家想一想,順你的妄想,它就不苦了。有人打麻將,坐在那兒,叁天叁夜不動,他一點都不感覺苦。如果不是打麻將,叫他坐在那兒一天一夜,可能就覺得苦得不得了了,是不是呢?
《問》這七天下來,我不知道西方是不是有淨土?可是我知道我一直念佛的話,我的心中會有淨土。
《答》要知道,一切法唯心所造。要是問我西方有淨土嗎?那我也可以問你:你怎麼知道西方沒有淨土?
《問》這七天,大部分都在打妄想,不曉得那裏來的妄想!我想請教師父,這是什麼妄想?
《答》現在和大家講一講分別妄想和非妄想的要點,不要把妄想當作非妄想,把非妄想當作妄想。妄想有名無實,非妄想有名有實。大家看,念珠有沒有呢?如果有,應該離開這一百顆珠子和這一條線,還有念珠。可見念珠僅僅是個假名——說念珠,即非念珠,是名念珠。如果取著它實在有,那就是妄想。阿彌陀佛不是妄想,有名有實;清淨心不是妄想,有名有實;般若智慧不是妄想,有名有實;定不是妄想,有名有實;慧不是妄想,有名有實;佛不是妄想,有名有實。凡是有名有實的,不是妄想;有名無實的,是妄想。
《問》請問師父:要怎麼樣才能把佛號一句一句地持住,讓它持續不斷?
《答》心清淨,佛號就不斷;心不清淨,妄想一起,佛號就斷。
《問》這七天念佛,總覺得內心一直感到無比的忏悔。
《答》忏悔和念佛是一條路。一切法都是唯心所造,心起善,造善境;心起惡,造惡境;心起清淨,造淨土境。有什麼心,就造什麼境。知道這一點,忏悔過以後,要再不作;忏悔過以後,就放下。對佛發露忏悔,真誠心忏悔,再沒有這回事情。如果忏悔過以後,還放在心裏頭,這很不好,這叫悔箭入心。如果是悔箭入心,它一定也現境,忏悔的那個情景,將來一定也現。所以忏悔過以後,要放下,不可以再作。再作的話,就是對佛打妄語。要知道,唯心現一切境,決定心現決定境。所以,決定念佛,現阿彌陀佛相;決定求往生,現西方極樂的相。這個道理,和忏悔是一貫的!忏悔是妄想,妄想有名無實,所以要放下,一切不善,再不作,再不犯。念阿彌陀佛,不是妄想,是善法,所以,不能把這個也放下。有人把這個也放下,這叫顛倒。佛總在心裏頭,全佛是心,全心是佛。這樣,總有一天見阿彌陀佛。見阿彌陀,是見你自己的心。佛號一句不斷,全佛是心,全心是佛。念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從唯心所造,到唯心所現,到唯是一心。唯是一心,現法身佛;唯心所現,現報身佛;唯心所造,要是念到了,也現化身佛。這麼講起來,不現一切境,不現一切相,是最好的。見境見相,有生有滅,有來有去,有一有異,有常有斷。一切境不現,不一不異,不常不斷,不生不滅,那就是佛。念到那個地步,就知道:我不以佛取佛,不以心取心。這是對上根利智的人講的!大家,還是唯心所造好了——心念阿彌陀佛。
《問》請問師父:我四字佛號念下來以後,感覺身體好象沒有了,這不曉得是什麼道理?
《答》我問你:誰感覺身體沒有了?是你呀!有你,怎麼會沒有你的身體呢?有人說打坐參禅,把我都忘了,修忘我。那,誰忘我呢?還是我忘我呀!我見堅固嘛!要知道:有即非有,非有即有。經上不是說得很清楚嗎?色即空,空即色呀!你在色外找空,那不成了斷滅空嗎?
《問》在念佛時,我們說要一心不亂,不起任何觀想。如果采取記數念佛,也就是叁叁四念佛,就很容易對治妄念。但是這樣會不會違反這個原則?
《答》初學念佛,必須計數,叁叁四念佛可對治妄想,不能久用,久用以後一定腦筋疼。只要是把妄想伏下來,就隨念,隨著佛號念。要知道,妄想對治下去,妄想不起的時候,那一剎那是你的性,阿彌陀佛就是它!你不要認爲妄想無所謂,你的佛性就是被妄想障住了。不得定、不得開智慧,就是它害了你!一念不生的時候,一點妄想沒有的時候,就是你的性,那你已經見性了。大家用功修修看。
《問》師父講,一個人要盡職,做丈夫要盡丈夫的責任,做妻子要盡妻子的責任,做兒女要盡兒女的責任,但是現在這個社會相當地複雜,想要盡孝、盡母職,沒辦法做到,而不是本身的問題,是外在的因素,是否不孝?
《答》理不礙事,事不礙理。佛性是理,人之所爲是事。本來是理事無礙的。現在大家違反佛性,妄想多,亂想多,所以有很多事違背于理。你孝,其理應當,你慈,其理應當;不能盡孝,不能盡慈,那是現在社會的病態。我們想對治這個病態,不可順著這個病。正因爲這個原因,不能夠盡孝,不能夠盡慈,我們才修佛道、念佛,對治它,叫做對治悉檀。你說有什麼辦法呢?只可從你心上下功夫。現在這個社會,你不能孝,不能慈,是什麼原因呢?人心太壞了。所以這是病,應該治,不應該順著它走。現在這個社會病態固然是很重,我們一定要對治。什麼原因呢?好比父母有病,明明知道他不能活了,你不能不給他找醫生;知道他年老,一定要命終了,可是你還要給他找醫生吃藥看病。那是做人子應該盡的責任。我們雖然知道這個社會,孝不容易做到,忠不容易做到,我們還是要做,所以這是現在這個社會須要學佛的原因了。
《問》如果一個你至親至信的人,失掉本性,如何用簡單而且深刻的…
《佛七講話 智谕法師疑問解答 一 (檢討會摘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