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对于僧伽, 让我奉献此身心。
对于僧伽之"良好修持"我将恭敬地奉行。
于我并无其它皈依处,
卓越的僧伽是我真正的皈依处。
以此虔诚的真实语,
愿我在导师的正道中成长。
以此礼敬僧伽的一切功德,
愿一切险难都不生起。
[一顶礼并俯首诵]
从我的身、口、意,
对于僧伽,我所造的任何恶业,
请求僧伽容受及原谅一切过失,
在将来,对于僧伽,我会更谨慎。
(现在让我们来诵念四梵住):
(慈)
一切众生;
愿他们无仇怨之心,
愿他们都不互相侵犯残害,
愿他们都安乐,没有身心的苦恼,
愿他们善于保护自己,远离一切
灾难与苦痛。
(悲)
一切众生;愿他们脱离众苦。
(喜)
一切众生;
愿他们不失去所获得的利益,
(舍)
一切众生;
是自己业的主人;
是自己业的继承人;
由自己的业而生;
是自己业的亲族;
依自己的业支撑而活;
不论他们造的是何种业,
善的或恶的,
他们必将去承担。
五蕴重荷
五蕴是难以背负的啊!
人们背着这极重的东西,
背起这幺重的东西是世间的苦,
把它放下或舍去是安乐,
诸位圣者已将这重东西放下, 舍掉了,
也不再抓取其它重东西上来,
他已将欲望连根拔除了,
已完全结束了欲望, 完全地 熄灭了,
一点也不余留。
世尊最后的教诲
诸位比丘! 我要提醒各位:
一切因缘和合法必将会败坏的,
各位不要放逸,
应当努力求进步,
这就是世尊最后的教诲。
回向功德
愿以此功德, 回向给于对我有大恩德的戒师,
善于扶助及教导的师长们,
父母亲及一切亲属,英明勇敢的统治者,具足崇高德行的人;
梵天, 帝释及魔罗; 诸天神众及护法; 阎罗及一切人类;
怨亲债主或不相识的人;
愿他们都得到和平与安乐,
并带来吉祥与幸福, 盈溢着三种乐(现世, 来生及涅槃),
直到圆证于涅槃。
愿以此功德, 回向给于一切众生,
使我(们)能立即断除欲望及执取,
以及心中的污秽,
在我(们)还未达到证悟涅槃之前,
必须摧毁一切的障碍, 每一生每一世,
以殊胜的正念及智慧, 及无比的精进,
铲除一切的烦恼, 恶魔将不再有任何机会,
乘隙破坏我(们)的精进了。
佛陀是我卓越的皈依处, 佛法是我至上的皈依处, 辟支佛及僧伽是我(们)殊胜的皈依处,
以此无比的威力,不再给予魔罗任何机会。
正等觉者是众生的皈依,已降服五欲魔患,自证最高智慧,
已宣示无上的四真谛,我愿礼敬摧服众魔军的十方诸佛。
愿以此真实语, 普愿众魔患皆消失,
愿我往生的亲戚获得我(们)所回向的功德,
愿他们离苦得安乐。
诵经
慈爱经
(南传大藏经, 《经集》第一品,法增译)
(这是佛向五百位比丘开示的《慈爱经》。因为比丘众在树林修禅时,树神来捣乱,令比丘众无法住下去,他们回去向佛报告后,佛为他们开示此经,比丘众再回原地时先修慈爱,树神因而为慈心所感化。)
如是修习之贤善,以此亲证寂清凉,常养勤快与真诚,正直言语意和婉,
待人和蔼不骄慢。知足易养俗务少,检朴六根悉平静,谨慎谦虚不俗攀。
慎勿违犯纤细罪,以免将来智者诃,应常散发慈爱心,惟愿众生得福安。
普愿一切诸众生,心常喜悦住安乐。凡有生命强或弱,高壮中等矮粗细,
可见或是不可见,居于邻近或远方,已生或是将生者,一切众生常安乐。
愿彼恒于一切处,不鄙视亦不欺瞒,假使忿怒怨恨时,心亦不念彼得苦。
犹如母亲以生命,护卫自己独生子,愿能如此于众生,施放无限慈爱心。
慈爱遍及全世界,上下地平四维处,遍满十方无障碍,无有仇恨或敌意。
无论行住或坐卧,若是心中觉醒时,应常培育此正念,此乃最高之德行。
心中不落于邪见,具足戒德与慧观,去除欲乐之贪恋,必定不再生于胎。
注:( )括号内原文无
慈心功德经
(南传大藏经,《增支部》十一支,法增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给孤独长者的祗树园精舍。世尊召集比丘们,然后对他们说:
比丘们,熟悉慈心观的行者将能证得心解脱。经常修习培育慈心的行者,长养慈心渐次掌握它,以慈心为方便并常珍惜它,心住于慈,身行于慈,该行者经过培育慈心后将能获得十一种利益。这些利益是:
(一) 他睡时安稳;
(二) 醒时精神舒畅;
(三) 不做恶梦;
(四) 人所敬爱;
(五) 非人也敬爱;
(六) 天神护卫;
(七) 刀兵火毒不能侵害;
(八) 心易入定;
(九) 仪态安祥;
(十) 死时心不颠倒;
(十一) 今生若未证得罗汉果也将能生到梵天界。
比丘们,熟悉慈心观的行者将能证得心解脱。经常修习培育慈心的行者,长养慈心渐次掌握它,
以慈心为方便并常珍惜它,心住于慈,身行于慈,该行者经过培育慈心后将能获得这十一种利益。佛陀说完已,众比丘皆欢喜信受。
守护六根
(大正大藏经《杂阿含卷十一,二七九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此六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执持、不修习。于未来世必受苦报。
何等为六根
眼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修习、不执持。于未来世必受苦报。
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愚痴无闻凡夫眼根见色,执受相,执受随形好,任彼眼根趣向不律仪。执受住,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以漏其心。
此等不能执持律仪。防护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
如是于六根不调伏、不关闭、不守护、不执持、不修习;于未来世必受苦报。
云何六根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执持、善修习。于未来世必受乐报。
多闻圣弟子眼见色,不取色相,不取随形好,任其眼根之所趣向,常住律仪;
世间贪、忧、恶不善法,不漏其心,能生律仪。
善护眼根、耳、鼻、舌、身、意根;亦复如是。
如是六根善调伏、善关闭、善守护、善执持、善修习;于未来世必受乐报。
即说偈言:
于六触入处 住于不律仪 是等诸比丘 长夜受大苦
斯等于律仪 常当勤修习 正信心不二 诸漏不漏心
眼见于彼色 可意不可意 可意不生欲 不可不憎恶
耳闻彼诸声 亦有念不念 于念不乐着 不念不起恶
鼻根之所嗅 若香若臭物 等心于香臭 无欲亦无违
所食于众味 彼亦有美恶 美味不起贪 恶味亦不择
乐触以触身 不生于放逸 为苦触所触 不生过恶想
平等舍苦乐 不灭者令灭 心意所观察 彼种彼种相
虚伪而分别 欲贪转增广 觉悟彼诸恶 安住离欲心
善摄此六根 六境触不动 摧伏众魔怨 度生死彼岸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现在让我们做功德回向):
愿我所作之功德,
现在或是过去者,
回向给于诸有情,
无量无边无穷尽,
我所敬爱有德者,
父亲母亲如斯等,
能见或是不见者,
中立或是敌对者,
世间一切的众生,
三界四生诸有情,
五蕴一蕴或四蕴,
轮回大小世界中,
在此回向之功德,
愿诸有情皆随喜,
尚未知此回向者,
惟愿天人代传报,
由此随喜所作因,
及我回向之功德,
愿诸有情常安乐,
远离一切仇与怨,
愿诸众生获安乐,
一切愿望皆成就。
《南传佛法朝暮课诵》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