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P15

  ..续本文上一页这么矮、这么矬,他为什么声音这么大呢?他横着有七、八尺那么宽,高只有三尺多高呢?这真是一个奇怪的怪人。”

  佛就笑一笑,说:这个人哪!当初人家造一个宝塔,造有七由旬那么高。他一看,他就说了,说:“那个宝塔造那么高干什么?造一个塔就得了嘛!造那么高有什么用啊?”因为他不愿意那个宝塔高,所以他受果报就矮了,就给割去一截,高只有三、四尺高,宽就有七、八尺那么宽,好像一个人怪似的。

  为什么他声音那么好呢?因为他说:“我不管你们造佛塔高矮了,我送一个铃铛。”在宝塔的转圈挂的那个铃铛,风一吹它就响,铃铃琅地响。那么他因为送这么一个铃铛挂到那个宝塔上了,所以他得到的果报,声音就非常响亮、非常大,一唱起来什么,哦!他这个声音是很宏亮的。但是那个身量的高度很矮的,是个矬子。因为他说这个宝塔太高了,所以他受矬子的果报;因为他挂一个铃铛在那个宝塔上边,所以他声音就响亮了。

  由这两种的因果,你们各位想一想,凡是有人要造宝塔,无论造多高,你若不想做矬子的话,你就不要说:“哦!你造这么高干什么?”不要说这个话,一说这个话,将来你也矬了,也像那个矬子那么样子,横着七、八尺宽,竖着到头顶上就只有三、四尺那么高。你们各位想一想,你们没有看见这么个人,你想一想这是不是很奇怪的一个人?他因为送个bell、送个铃铛,送个铃子,所以那个声音就响亮。

  所以说见佛塔时,“当愿众生”:又发愿了。“尊重如塔”:尊重佛,也好像塔似的。“受天人供”:受这个天和人间的供,来供养。凡是有塔,这个天人都来送供,人间的人也来送供。

  “敬心观塔”:观看佛塔,这要有一种恭敬心来观看这个佛塔,所以说敬心观塔。这时候又应该发愿,所以出家人时时刻刻都不应该打妄想,只应该为法界一切众生来发愿,所以说“当愿众生”,“诸天及人”:一切的诸天和人,“所共瞻仰”:大家共同来瞻仰,就好像恭敬佛、瞻仰于佛那么样子。

  “顶礼于塔”:我们佛教徒见到塔一定要礼拜的,因为塔里边,十方常住三宝都具足,所以必须要礼塔。那么礼塔,然后又要发愿,所以“当愿众生”,“一切天人”:一切,就是在这六道众生都包括了,有天上的天人,有人间的人,就包括六道众生。“无能见顶”:没有能看见这个宝塔顶的,因为它是高显处,那么顶不容易看见。

  所以我们人做功德,不要怕功德大,不要有一种悭吝舍不得这种思想,我们做什么事情要往大的做,所以将来也长高一点。好像果芝,这一定她是障碍人家造宝塔来着。(众人笑)

  右绕于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智。

  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

  赞佛功德。当愿众生。众德悉具。称叹无尽。

  “右绕于塔”:所有的塔寺,有寺多数有塔,有塔也会有寺。那么塔是高显处,我们人见着这个宝塔,多数要礼拜、供养。在礼塔的时候,先要右绕三匝,就好像我们这儿说法之前,也是右绕三匝来请法。这也就是根据佛教的一种仪式,一种礼,所以向右绕。向右绕宝塔,这表示身心恭敬,身右绕,这身消灭杀盗淫;专一其心来称念佛号,这意里头没有贪瞋痴;口也不说绮语、妄言、恶口、两舌,这三业清净了。这右绕佛塔,表示三业清净来绕塔,这时候又要发愿,说“当愿众生”,“所行无逆”:他所行所做都是很顺利的、很顺理成章的,没有一种逆境。“成一切智”:成就一切佛的智慧。

  “绕塔三匝”:绕塔为什么要三匝呢?多,这是有贪心;少,就有悭心,“多者为贪,少者为悭”。你吃东西也是,你吃多了,这就有贪心;吃得不够,你又舍不得,这就是悭心。所以向右绕塔绕三匝,这是功德圆满。那么又发愿了,说“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右绕于塔也就表示勤求佛道。我们为什么要绕塔呢?为的要求佛道。“心无懈歇”:在我们修行,我们的心什么时候也不要有一种懈怠心,有一种懒惰停止的心。歇就是停止了,不修行了,间断了。

  “赞佛功德”:赞叹诸佛功德的时候。“当愿众生”,“众德悉具”:众德,这一切德行悉具。“称叹无尽”:称扬赞叹无穷无尽的,这佛的功德是无穷无尽的。

  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证无相法。

  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

  以时寝息。当愿众生。身得安隐。心无动乱。

  “赞佛相好”:我读到这段文,有人就打了妄想,在那儿就想:“喔!赞佛相好,佛也欢喜人赞叹?佛也欢喜人给戴高帽子?要不然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赞叹佛呢?”有人打这个妄想。那么这个赞佛,不是佛欢喜我们赞叹,是我们自己愿意赞叹。你赞叹佛,增加自己的功德,增加自己的智慧。这不是因为佛欢喜,因为佛欢喜戴高帽子,我们来给赞叹赞叹佛。我们赞叹佛,于佛也不增什么光明;我们毁谤佛,佛也不会增加黑暗。佛是不增不减的、不垢不净的、不来不去的,毁之不见其怒,誉之不见其喜,你赞叹和毁谤,佛都是无动于衷的。不过你赞佛就有功德,你若毁谤佛就有罪业,这不是说佛给你的功德,佛给你的罪业,是你自己造出来的,自作自受。就像你自己用劳力去赚的钱是你自己的,你自己若去偷来的钱就是犯法的。

  所以我们赞叹佛,不要以为佛就欢喜我们赞叹,这不是佛欢喜,是我们自己要看佛相好,见着佛有三十二相--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丈夫的随形好--八十随形好,我们欢喜到极点了,所以要赞叹,这是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我们愿意一切众生,都成就和佛这个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是一样的。“证无相法”:证得无相无不相这种的法。

  “若洗足时”:我们人人常常要洗脚,在洗脚的时候,也要发愿,“当愿众生”,“具神足力”:具足神通的力量。“所行无碍”:无论到什么地方去,都神通变化,无所障碍。

  “以时寝息”:寝息就是睡觉了。人天天要有一个一定的时候去休息,那么以时寝息就是睡觉休息了。“当愿众生”,“身得安隐”:躺到那个地方,身得到身心舒泰、身心安稳。“心无动乱”:心里无动乱,心里就不造反。心里不造反是什么呢?就是不打妄想。心里不在那个地方打妄想,弄得自己翻过来也不舒服,翻过去也睡不着,由躺到床上乃至第二天早起,就是在那个床上尽做油煎饼了,在那儿翻过来翻过去、翻过去又翻过来,把这个饼都烙糊了,可是没吃着,弄得口也干了,舌头也苦了,所以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我们睡觉的时候,不要东想西想,不要尽打妄想,这就是安稳,这就是身心清净。能好好地睡一宿的好觉,心里不打那么多妄想就是心里平安了,内里头没有战争。

  你们看怎么样?听经完了之后,回去切记不要失眠了。为什么你失眠呢?就因为你在那儿尽打妄想。打什么妄想呢?就打张家长、李家短,三只蛤蟆有六只眼了,尽想这个,所以想得也睡不着觉了。

  睡眠始寤。当愿众生。一切智觉。周顾十方。

  穿衣服、吃饭、睡觉,和我们的行为,所谓衣食住行,和这个睡,这都是同样地重要。因为同样地重要,所以我们在穿衣服的时候也要发愿,吃饭的时候也要发愿,站着的时候也要发愿,坐的时候也要发愿,那么在睡觉的时候还要发愿。这个睡觉,究竟为什么人要睡觉呢?这个人,“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偏于阴,或者偏于阳,这就是有了病了;那么阴阳调和,这就没有病。在睡觉的时候,这属于静;在醒着的时候,这就属于动,动就属阳、静就属阴。所谓“动则变,静则生”,静极就生动,动极就又变静,这动静不二,所以醒着和睡着了,这都是必须的。

  因为我们在白天劳作了一天,晚间需要休息,精神休息,休息就恢复我们本有的气力。白天动把我们所有的能源,都消耗得没有了;等到晚间休息,又加上新的能源了,又生出来新的能源。也就好像我们用手电筒,那个手电筒插到插销上,把它装满了电,你用用用,这个电用了了;用了了,又要装电。那我们白天浪费了很多的能源,把能源都浪费没有了,所以晚间又要加上一点新的能源,因为这个,所以要睡觉,这个加能源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加。

  睡觉时这个能源从什么地方来呢?我告诉你们,白天动的时候,这个能源散到外边去了;那么晚间睡觉的时候,这能源又都收回来了。散到什么地方去?把这能源散到虚空里头去了;晚间收回来,从什么地方收回来的?还是在这个虚空又收回来了。一静,这个能源又回来了;一动,这个能源又出去了,所以它就有一种变化。因为这个,所以我们人必须要睡觉,因为把能源浪费得太多了。

  什么地方浪费得多呢?我告诉你们,浪费最多,就是由眼睛浪费的能源最多;还有耳朵浪费的能源也很多;这个鼻子也是浪费能源的;舌头都是浪费能源的;这个身上周身毛孔都是浪费能源的;你心里打妄想,这也是浪费能源的。那么在你动的时候,没有睡着觉,这各六根门头都浪费了很多能源。等到晚上睡觉,这能源又一点一点地偷偷地就回来了,又装满了能源,第二天又好消耗,就是这样子。那么就像那个电筒装电一样的,这是一个很粗浅的比喻,不过这大同小异。

  因为这个,我们必须要睡觉。睡觉,这个收摄能源,在我们每一个毫毛的孔里,都可以收摄这个能源,又收回来了,这叫“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因为这样子,你睡觉,说是养足精神、养养精神、休息休息。休息什么?就是不浪费能源了;养什么呢?就是把那个能源再收回来,这就养足精神了。

  那么睡觉,也不能常常睡,不能像阿菟楼驮--阿那律尊者。阿那律尊者,佛不讲经他睡不着觉;佛一讲经、佛那儿一开口,说:“须菩提…”,他那儿就入了迷了;入了迷,就睡着了。那么一睡着了,佛在那儿也听他打呼,啊!那个鼻息如雷。所以佛就叫一个弟子把他叫醒了,就骂他,说:“咄咄胡为寐,螺蛳蛤蚌类,一睡几千年,不闻佛名字。”咄咄,就是怪责之词,“嘿!哎呀!你这个人哪,真是!怎么搞的!”惊叹之词、叹息词。“咄咄胡为寐”,你为什么要这样地睡觉呢?胡为寐,Why you too much sleeping

  坐那儿跌倒了,或者从那凳子上听听睡着了,跌到地下,把头也会碰破了。“螺蛳蛤蚌类”,说你就像那个蛤蜊似的、海螺似的,蛤蚌类,蛤就是蛤蜊,那个蛤蜊瓢子。螺蛳蛤蚌类,说你和这个是一类的。“一睡几千年”,你这一睡,就会睡几千年。“不闻佛名字”,永远你也听不见佛的名字了,你就睡吧!

  阿那律尊者被佛这么一闹,就生大惭愧心:“哎呀!佛这么慈悲,都对我这么闹,我真是对不起佛了!”于是乎就七天七宿不睡觉,在那儿经行、站着。这七天七宿不睡觉,把能源都用了了,眼睛也瞎了,因为眼睛用的能源用太多了,把那个神都用没有了,就瞎了。瞎了,佛又可怜他,说:“啊!这个弟子真是太可怜了!”于是乎就教他修金刚照明三昧,那么修这种金刚照明三昧,他就得了天眼通。所以阿那律的天眼是第一,他能观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就好像看手里头一个苹果那么清楚。

  所以这个睡就是聚集我们消耗的能源,“睡眠始寤”:那么睡眠刚醒的时候,“当愿众生”:这时候又发愿,说我愿意一切众生。“一切智觉”:睡着了,什么也不知道了、糊糊涂涂了;那么醒了,就是又觉悟了。始寤,寤就是醒了,睡眠刚刚醒了,当愿众生,一切智慧的觉悟,“周顾十方”:顾是顾盼,这当“看”字讲。能周顾、周看十方的世界,就是我们眼光要放大了,不要尽看眼前这么一点点,要照遍十方。

  佛子。若诸菩萨如是用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干闼婆。阿修罗等。及以一切声闻缘觉。所不能动。

  文殊菩萨又称了一声智首菩萨,说“佛子”:你们各位佛的弟子。那么其实这个佛子就包括当时所有的菩萨了。“若诸菩萨”:所以他就说“若诸菩萨”,假设你们各位菩萨,有智慧的菩萨。“如是用心”:像前边所发的这个愿、这种行为,像这样来用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就能得到一切殊胜不可思议、微妙不可思议这种的功德,能增长你的法身慧命,早得不退转于正等正觉。所以一切胜妙功德就是德无不备;行无不周,德无不备,就是成就佛果了。

  怎么叫胜妙功德呢?就是“一切世间”国王、大臣,和“诸天”:这个天上一切的天王。“魔”:这个魔王。“梵”:大梵天王。“沙门”:沙门就是比丘。“婆罗门”:婆罗门就是印度修印度教这种清净行的。“干闼婆”:就是玉帝那儿作音乐的一个乐神。“阿修罗等”:所有一切无端正的阿修罗王和阿修罗民等。“及以一切声闻缘觉”:所有的声闻、缘觉,声闻和缘觉都是二乘人。这二乘人“所不能动”:你能得到这功德,就超过这一切的声闻、缘觉,二乘人他不能来摇动你的思想,你的定力。这个不能动,就是你定力已经超过他们了,他们没有办法来知道你。所谓“初地不知二地,十地不知等觉”,那么你这种境界就高过一切的二乘人了,因为你是菩萨,所以二乘人他的定力也就没有你这么深和厚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今天晚间已经讲完了。那么下个月我到亚洲去,本来胡医生说不许可我去,年纪也老了,病也多了,怕有危险。可是我这个做师父的也不愿意听徒弟的招呼,也不愿意听徒弟的话,已经答应了说到亚洲去,决定要去了,就无论是刀山剑树,也要去试一试。那么回来的时候,在明年第四个礼拜六,或者礼拜五,再到这儿来。那时候,你们大家研究研究,决定愿意再开始讲什么经,我们那时候再开始。所以十二月我不能来了,现在我因为就要到亚洲,明年才见了,我今天就预祝你们新年快乐!你们每一个人都是 Happy New Year!谁有什么问题没有啊?没有,我们回向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