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八万四千的法门不出现前的一念心,一念心而生出八万四千的法门,所以叫法无碍辩。又有乐说无碍辩,法师要具足乐说的辩才,就是愿意讲话,没有话,也会说出来很多的话,那么这是乐说无碍辩。“广宣法要”:到处都宣讲佛法的要理,这种最要紧的道理。
“从舍出时”:从舍出就是从家里到外边去,或者旅行,或者是去办什么事。这时候又发愿了,“当愿众生”,“深入佛智”:能深深地入一切佛的智慧。“永出三界”:永远出离这个三界--欲界就是我们由欲爱而生的众生,这是在欲界里头。色界,它是有形相,而没有那么重的欲念了,由色相而生的、由色识而生的。那么无色界,连一个色相也没有了,只有一个识,那叫四空处天。这四空处天,是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四禅是色界天,四空就是无色界天了,这叫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那么出离这个三界,永出三界。
“若入水时”:要到水里的时候,要去游泳去,“当愿众生”,“入一切智”:在一切的智慧海里头来游泳。“知三世等”:三世就是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知三世都平等平等。你要明白也没有过去、也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无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已经过去了,所以没有过去;未来的还没来,所以也没有个未来;现在的不停,现在的也没有了。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三世是平等平等的,没有什么分别。
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内外光洁。
盛暑炎毒。当愿众生。舍离众恼。一切皆尽。
暑退凉初。当愿众生。证无上法。究竟清净。
“洗浴身体”:我们人这个身体,你拿它当个宝贝,又怕它饿着,又怕它渴着,又怕它冷着,是又怕它热着。本来这个身体里边所装的,不是脓就是血,不是屎就是尿,在里边这么邋遢,那你还有什么可宝贵它?我们人几天不沐浴的时候,身上这个味道,就臭气熏天,把那个天人都熏得不敢下来了。天人为什么不到我们人间来?就因为我们人间这个臭气太厉害了,他受不了。所以我们一天叫天主、地主,他也不来;怎么叫,把你喉咙也叫干了,他也不理你。为什么呢?他觉得这儿太臭了,他不敢来,一来这儿,啊!他也受不了了。所以人间这五浊恶世臭气熏天,你看现在不是都说法露出来了,说:“染污、空气染污。”空气染污,怎么染污呢?就是臭气嘛!就是这种不干净的东西所染污的嘛!
我们人,吃什么就有什么味道,吃洋葱就有洋葱的味道,吃蒜就有股蒜味,吃葱就有股葱味,喝牛奶就有股牛味,吃羊肉就有股羊味,中国人尽吃猪就有股猪的味道。总而言之,你因为都和这些个常常在一起,做一个合股有限公司,所以也不觉得它臭了。你要是和它们不接近一个时期,再到这个世间里头来,简直受不了。所以在万佛城的人一搭巴士,或者坐车,就觉得这股烟味受不了了,把鼻子堵上,赶快走,赶快跑过去;坐飞机也要坐到不抽烟的那个区域。所以由这个上面就比较出来,天人他不在我们人间,也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万佛城的人都不愿意到这个人间来,一到人间就觉得臭不可闻。那么在这个佛教道场,这儿还好一点;但是有的佛教道场还是照常抽烟、照常打麻将、照常娱乐,在那儿跳舞,弄得乱七八糟,和世间是一样的。
那么你时间久了,一不沐浴,这个身体就臭不可闻了,所以比丘也要洗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身心都没有邋遢东西,身上也没有邋遢东西,心里也没有邋遢东西。你心里尽打妄想,尽生这种的邪念、不正当的念、这个欲念,这都叫邋遢。“内外光洁”:内里边也是清净的,外边也是清净的,清净光明,很干净的。
“盛暑炎毒”:盛暑就是在夏天热的时候,这个太阳热得好像一股毒似的。“当愿众生”,“舍离众恼”:我们人身上也有这种的毒,什么是我们人身上的毒呢?就是烦恼。这个烦恼就是我们人身上的一种毒,这个炎毒就是那个热毒。“一切皆尽”:我们愿意这一切热毒都没有了,一切烦恼都断了,所以说断烦恼就是菩提。也不是断烦恼,就是把烦恼一变过来,它就是菩提了,所以一切皆尽。
“暑退凉初”:这个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这凉初了。又“当愿众生”,“证无上法”:证无上佛果涅槃的这种法,得到常乐我净这个涅槃的妙德。“究竟清净”:究竟得到清净光明这种的果位。
讽诵经时。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总持不忘。
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谛观佛时。当愿众生。皆如普贤。端正严好。
“讽诵经时”:修道的人,这是包括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优婆塞、优婆夷,这都叫修道的人。修道就会诵持经典,经典有受持、读诵、书写。受,受之于心;持,持之于身。那么受持的意思,就是恒常不变的。你天天穿衣服、吃饭、睡觉,有呼吸气,这些个事情都可以不做。衣服一定要穿,那么可以不穿,不诵持经典不可以的;饭一定要吃,那么可以不吃饭,不可以不诵持经典;觉是不可以不睡的,那么还可以不睡,唯独你受持经典,是不可以不受持。这就是说的诵持经典比穿衣服、吃饭、睡觉更重要!你能朝于斯、夕于斯,天天这样子,不间断,这就叫受持。
你受持,受持一遍,你自性上就露出一分的光明;你受持十遍,在你自性上就能露出十分的光明;百遍、千遍、万遍,那你就有万道的光明现出来。所以我们人念经、持咒、念佛,都是有它的功能的,不是说:“念念,我也没看见什么。”等你看见的,那都是假的;你看不见的,那才是真的。所以讽诵经的时候,这修道的人又要发愿,说“当愿众生”,“顺佛所说”:愿意顺着佛所说这个道理。“总持不忘”:总是总一切法,持是持无量义,不忘是永远都记得,不忘这个经典的道理,把经典的道理时时都在心里头来想着它。
“若得见佛”:佛是不容易见的,好像我们都是佛前佛后难,是八难之中的。那么若能见着佛,这时候又要发愿,说“当愿众生”,“得无碍眼”:得到无所障碍的眼。这个无碍眼是无所障碍了,就是一切有形有相的、有质碍的东西,都障碍不住你这个眼。这个眼并不是我们这一对肉眼,是另外有五眼。五眼,有佛眼、有慧眼、有法眼、有天眼、有肉眼,这是五眼。所谓肉眼并不是我们这一对肉眼,是另外有这种眼。
在报纸上你们各位都看见,说是大陆有一些个小孩子都有异能,说耳朵能认字,能知道这个字是个什么。这不是耳朵认的,这就是他有天眼。有天眼,不单你在手里拿着的字他能知道,你就隔着几千万里,他都能看见。天上的事情、人间的事情、地狱的事情,他都能看得见的,无障碍的。那么可惜现在对佛法懂得的人是很少,所以就以为这个小孩子是有异能了,用科学来研究。这种的功能,不是科学所能明白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这是人一种与生俱来的这种佛性所具有的五眼。这五眼在童贞的时候,无论童男、童女,都容易开五眼;要不是童男、童女,就不容易开这五眼。所以那些小孩子,或者每一个小孩子都能见着佛,能见着菩萨,能见着鬼神,不过他因为年纪小也不懂,那么大人也不懂,所以这个事情就没有人把它真正明白了。没有人真正明白,所以就用科学来研究,这越研究是越远的,唯独你若修行、修道,对这个问题就能明白了、能解决了。所以这就叫无碍眼。
这无碍眼有这么一首偈颂,说:“天眼通非碍”,这个天眼通的人,他能看见天上人间人所看不见的,他都能看见,通非碍,它没有障碍的。“肉眼碍非通”,这个肉眼它能看见有形有相的东西,无论是鬼神、菩萨、佛,它都能看得见的。“法眼唯观俗”,这个法眼是观俗谛理的,观这个世间一切的俗谛理。“慧眼了真空”,这个慧眼是观这个真谛理的,是观出世法的。“佛眼如千日”,佛的眼若开了,就像一千个太阳似的。“照异体还同”,它照的是不同,但是它那个本体是一样的。所以若开这五眼,他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所不听、无所不闻、无所不明了,有真正的大智慧,这叫无碍眼。得无碍眼,“见一切佛”:你既然得到无碍眼了,就能见着一切十方诸佛,能见着无量无边那么多的佛。
“谛观佛时”:那么审谛而观,就是细细地看,瞻仰佛相,谛观佛时。“当愿众生”:这时候又当愿众生。“皆如普贤”:都像普贤菩萨似的,“端正严好”:那个相貌端正严好,端严毕备,无与伦比,没有哪一位菩萨可以比普贤这个相貌更圆满的。
见佛塔时。当愿众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
敬心观塔。当愿众生。诸天及人。所共瞻仰。
顶礼于塔。当愿众生。一切天人。无能见顶。
“见佛塔时”:在佛教里边常常建立宝塔,这宝塔叫高显处,又叫方坟。那么这里边供养佛、法、僧这个舍利,所以把它造得很高的,令人有所恭敬。这个佛塔,有的七层,有的九层,有的十一层,有的十三层,多数都是单数。有的用七宝造的,就是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来造这个宝塔。有的用木石造的,有的用砖瓦造的,种种的不同。总而言之,这个塔越大越好、越高越好。这个塔越大,那么它荫覆的的范围就越大,凡是见着这个塔的形相这个地方,都会得到佛光普照;那么见不到这个塔的地方,那个佛光也是一样照,不过照得慢一点。
以前在佛住世的时候,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粗就有七尺多宽那么粗,高有多高呢?谁也猜不着,只有三、四尺那么高。打横有七、八尺那么粗,高只有三、四尺那么高,你说这个人像一个磨盘似的,那么两条腿在地下走路也那么唼巴唼巴的,头在这个磨盘上边,就好像那个磨棋子似的。他若唱起来歌,唱得非常响亮,声音犹如洪钟一样,中气十足。有人就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矮一个人,他声音这么大、这么响亮?”就问佛说:“这个人…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