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淺釋▪P14

  ..續本文上一頁,一爲無量,無量爲一,八萬四千的法門不出現前的一念心,一念心而生出八萬四千的法門,所以叫法無礙辯。又有樂說無礙辯,法師要具足樂說的辯才,就是願意講話,沒有話,也會說出來很多的話,那麼這是樂說無礙辯。“廣宣法要”:到處都宣講佛法的要理,這種最要緊的道理。

  “從舍出時”:從舍出就是從家裏到外邊去,或者旅行,或者是去辦什麼事。這時候又發願了,“當願衆生”,“深入佛智”:能深深地入一切佛的智慧。“永出叁界”:永遠出離這個叁界--欲界就是我們由欲愛而生的衆生,這是在欲界裏頭。色界,它是有形相,而沒有那麼重的欲念了,由色相而生的、由色識而生的。那麼無色界,連一個色相也沒有了,只有一個識,那叫四空處天。這四空處天,是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非想處天。四禅是色界天,四空就是無色界天了,這叫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那麼出離這個叁界,永出叁界。

  “若入水時”:要到水裏的時候,要去遊泳去,“當願衆生”,“入一切智”:在一切的智慧海裏頭來遊泳。“知叁世等”:叁世就是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知叁世都平等平等。你要明白也沒有過去、也沒有現在、也沒有未來,無過去、現在、未來。過去已經過去了,所以沒有過去;未來的還沒來,所以也沒有個未來;現在的不停,現在的也沒有了。所以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叁世是平等平等的,沒有什麼分別。

  洗浴身體。當願衆生。身心無垢。內外光潔。

  盛暑炎毒。當願衆生。舍離衆惱。一切皆盡。

  暑退涼初。當願衆生。證無上法。究竟清淨。

  “洗浴身體”:我們人這個身體,你拿它當個寶貝,又怕它餓著,又怕它渴著,又怕它冷著,是又怕它熱著。本來這個身體裏邊所裝的,不是膿就是血,不是屎就是尿,在裏邊這麼邋遢,那你還有什麼可寶貴它?我們人幾天不沐浴的時候,身上這個味道,就臭氣熏天,把那個天人都熏得不敢下來了。天人爲什麼不到我們人間來?就因爲我們人間這個臭氣太厲害了,他受不了。所以我們一天叫天主、地主,他也不來;怎麼叫,把你喉嚨也叫幹了,他也不理你。爲什麼呢?他覺得這兒太臭了,他不敢來,一來這兒,啊!他也受不了了。所以人間這五濁惡世臭氣熏天,你看現在不是都說法露出來了,說:“染汙、空氣染汙。”空氣染汙,怎麼染汙呢?就是臭氣嘛!就是這種不幹淨的東西所染汙的嘛!

  我們人,吃什麼就有什麼味道,吃洋蔥就有洋蔥的味道,吃蒜就有股蒜味,吃蔥就有股蔥味,喝牛奶就有股牛味,吃羊肉就有股羊味,中國人盡吃豬就有股豬的味道。總而言之,你因爲都和這些個常常在一起,做一個合股有限公司,所以也不覺得它臭了。你要是和它們不接近一個時期,再到這個世間裏頭來,簡直受不了。所以在萬佛城的人一搭巴士,或者坐車,就覺得這股煙味受不了了,把鼻子堵上,趕快走,趕快跑過去;坐飛機也要坐到不抽煙的那個區域。所以由這個上面就比較出來,天人他不在我們人間,也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萬佛城的人都不願意到這個人間來,一到人間就覺得臭不可聞。那麼在這個佛教道場,這兒還好一點;但是有的佛教道場還是照常抽煙、照常打麻將、照常娛樂,在那兒跳舞,弄得亂七八糟,和世間是一樣的。

  那麼你時間久了,一不沐浴,這個身體就臭不可聞了,所以比丘也要洗浴身體,“當願衆生”,“身心無垢”:身心都沒有邋遢東西,身上也沒有邋遢東西,心裏也沒有邋遢東西。你心裏盡打妄想,盡生這種的邪念、不正當的念、這個欲念,這都叫邋遢。“內外光潔”:內裏邊也是清淨的,外邊也是清淨的,清淨光明,很幹淨的。

  “盛暑炎毒”:盛暑就是在夏天熱的時候,這個太陽熱得好像一股毒似的。“當願衆生”,“舍離衆惱”:我們人身上也有這種的毒,什麼是我們人身上的毒呢?就是煩惱。這個煩惱就是我們人身上的一種毒,這個炎毒就是那個熱毒。“一切皆盡”:我們願意這一切熱毒都沒有了,一切煩惱都斷了,所以說斷煩惱就是菩提。也不是斷煩惱,就是把煩惱一變過來,它就是菩提了,所以一切皆盡。

  “暑退涼初”:這個夏天過去了,秋天來了,這涼初了。又“當願衆生”,“證無上法”:證無上佛果涅槃的這種法,得到常樂我淨這個涅槃的妙德。“究竟清淨”:究竟得到清淨光明這種的果位。

  諷誦經時。當願衆生。順佛所說。總持不忘。

  若得見佛。當願衆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

  谛觀佛時。當願衆生。皆如普賢。端正嚴好。

  “諷誦經時”:修道的人,這是包括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優婆塞、優婆夷,這都叫修道的人。修道就會誦持經典,經典有受持、讀誦、書寫。受,受之于心;持,持之于身。那麼受持的意思,就是恒常不變的。你天天穿衣服、吃飯、睡覺,有呼吸氣,這些個事情都可以不做。衣服一定要穿,那麼可以不穿,不誦持經典不可以的;飯一定要吃,那麼可以不吃飯,不可以不誦持經典;覺是不可以不睡的,那麼還可以不睡,唯獨你受持經典,是不可以不受持。這就是說的誦持經典比穿衣服、吃飯、睡覺更重要!你能朝于斯、夕于斯,天天這樣子,不間斷,這就叫受持。

  你受持,受持一遍,你自性上就露出一分的光明;你受持十遍,在你自性上就能露出十分的光明;百遍、千遍、萬遍,那你就有萬道的光明現出來。所以我們人念經、持咒、念佛,都是有它的功能的,不是說:“念念,我也沒看見什麼。”等你看見的,那都是假的;你看不見的,那才是真的。所以諷誦經的時候,這修道的人又要發願,說“當願衆生”,“順佛所說”:願意順著佛所說這個道理。“總持不忘”:總是總一切法,持是持無量義,不忘是永遠都記得,不忘這個經典的道理,把經典的道理時時都在心裏頭來想著它。

  “若得見佛”:佛是不容易見的,好像我們都是佛前佛後難,是八難之中的。那麼若能見著佛,這時候又要發願,說“當願衆生”,“得無礙眼”:得到無所障礙的眼。這個無礙眼是無所障礙了,就是一切有形有相的、有質礙的東西,都障礙不住你這個眼。這個眼並不是我們這一對肉眼,是另外有五眼。五眼,有佛眼、有慧眼、有法眼、有天眼、有肉眼,這是五眼。所謂肉眼並不是我們這一對肉眼,是另外有這種眼。

  在報紙上你們各位都看見,說是大陸有一些個小孩子都有異能,說耳朵能認字,能知道這個字是個什麼。這不是耳朵認的,這就是他有天眼。有天眼,不單你在手裏拿著的字他能知道,你就隔著幾千萬裏,他都能看見。天上的事情、人間的事情、地獄的事情,他都能看得見的,無障礙的。那麼可惜現在對佛法懂得的人是很少,所以就以爲這個小孩子是有異能了,用科學來研究。這種的功能,不是科學所能明白的。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這是人一種與生俱來的這種佛性所具有的五眼。這五眼在童貞的時候,無論童男、童女,都容易開五眼;要不是童男、童女,就不容易開這五眼。所以那些小孩子,或者每一個小孩子都能見著佛,能見著菩薩,能見著鬼神,不過他因爲年紀小也不懂,那麼大人也不懂,所以這個事情就沒有人把它真正明白了。沒有人真正明白,所以就用科學來研究,這越研究是越遠的,唯獨你若修行、修道,對這個問題就能明白了、能解決了。所以這就叫無礙眼。

  這無礙眼有這麼一首偈頌,說:“天眼通非礙”,這個天眼通的人,他能看見天上人間人所看不見的,他都能看見,通非礙,它沒有障礙的。“肉眼礙非通”,這個肉眼它能看見有形有相的東西,無論是鬼神、菩薩、佛,它都能看得見的。“法眼唯觀俗”,這個法眼是觀俗谛理的,觀這個世間一切的俗谛理。“慧眼了真空”,這個慧眼是觀這個真谛理的,是觀出世法的。“佛眼如千日”,佛的眼若開了,就像一千個太陽似的。“照異體還同”,它照的是不同,但是它那個本體是一樣的。所以若開這五眼,他才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無所不聽、無所不聞、無所不明了,有真正的大智慧,這叫無礙眼。得無礙眼,“見一切佛”:你既然得到無礙眼了,就能見著一切十方諸佛,能見著無量無邊那麼多的佛。

  “谛觀佛時”:那麼審谛而觀,就是細細地看,瞻仰佛相,谛觀佛時。“當願衆生”:這時候又當願衆生。“皆如普賢”:都像普賢菩薩似的,“端正嚴好”:那個相貌端正嚴好,端嚴畢備,無與倫比,沒有哪一位菩薩可以比普賢這個相貌更圓滿的。

  見佛塔時。當願衆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

  敬心觀塔。當願衆生。諸天及人。所共瞻仰。

  頂禮于塔。當願衆生。一切天人。無能見頂。

  “見佛塔時”:在佛教裏邊常常建立寶塔,這寶塔叫高顯處,又叫方墳。那麼這裏邊供養佛、法、僧這個舍利,所以把它造得很高的,令人有所恭敬。這個佛塔,有的七層,有的九層,有的十一層,有的十叁層,多數都是單數。有的用七寶造的,就是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來造這個寶塔。有的用木石造的,有的用磚瓦造的,種種的不同。總而言之,這個塔越大越好、越高越好。這個塔越大,那麼它蔭覆的的範圍就越大,凡是見著這個塔的形相這個地方,都會得到佛光普照;那麼見不到這個塔的地方,那個佛光也是一樣照,不過照得慢一點。

  以前在佛住世的時候,有這麼一個人,這個人粗就有七尺多寬那麼粗,高有多高呢?誰也猜不著,只有叁、四尺那麼高。打橫有七、八尺那麼粗,高只有叁、四尺那麼高,你說這個人像一個磨盤似的,那麼兩條腿在地下走路也那麼唼巴唼巴的,頭在這個磨盤上邊,就好像那個磨棋子似的。他若唱起來歌,唱得非常響亮,聲音猶如洪鍾一樣,中氣十足。有人就不明白:“爲什麼這麼矮一個人,他聲音這麼大、這麼響亮?”就問佛說:“這個人…

《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