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没有这种业果的因缘了,那么它也就灭了、没有了。
“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你这所造的业,无论是善业、是恶业,它集聚到一起,是随心而现出的,不出现前的一念心;由这个业相现出来了,那么受这种果报也就发现了。先有这个业相现,然后就要受这种果报。“不失不坏,相应不差”:业缘报果到你自己受的时候,它不会丢了,也不会坏的;如影随形、如响应声,永远都会跟着你,一点都不会错的。
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你那个影子,总跟着你的身体走;这个业和缘也是这样的,总是跟着你,不会坏的。就好像你这么在山里头叫一声,这山里头也叫一声,这叫“如响应声”。不差,就一点都不会错的;也就是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你尽去杀人、放火、偷抢,将来也要受这种果报的。那么这是第二科,讲因缘果报这种道理。
G3. 示能除疑
如是谛占善恶业报,晓喻自心;于所疑事,以取决了。
这是第三科,指示能除众生的疑惑。
“如是谛占善恶业报,晓喻自心”:你像前边用这种方法来审察,而占验这种善恶的业报,善就得善报,恶就得恶报,你自己就明白这种道理。“于所疑事,以取决了”:在你所怀疑的事相,你决定明了;你明白了,然后就知道怎么样做了。
E2. 略示劝诫(分二)
F1. 劝学习 F2. 诫学他
今F1
若佛弟子,但当学习如此相法,至心归依,所观之事,无不成者。
这是略示劝诫,这又分出两科:第一科,劝学习这种方法;第二,就是诫止你不要学其他的法。现在第一科,劝你要学习。
“若佛弟子,但当学习如此相法,至心归依”:假设有佛子,你只可以学习这种的木轮相法,你至心来学习。归依,就是你注意学习;至心,就非常地诚心来学习,学习这种占察善恶的方法。“所观之事,无不成者”:所观,也就是你所怀疑的事,你所想要明白的事。所观之事,没有不成就的,一定会明白的。这个观,也可以当求字讲。就是你求明白什么事,什么事你就会明白了。
F2. 诫学他
不应弃舍如是之法,而返随逐世间卜筮种种占相吉凶等事,贪着乐习;若乐习者,深障圣道。
这是诫学他,就禁止你不要学习其他的法。他,就是指世间卜筮的这种法。所以修道的人,你真若明白,就不能又是问〈易经〉,又是去求 卜筮。所谓:“你占什么卦?问什么卜?欺人就是祸,饶人就是福。”你不必算,你若尽欺骗人,一定就不好;你若是对人好呢?就一定会好的。
“不应弃舍如是之法”:你不应弃舍了这种的占察善恶的木轮相法,“而返随逐世间卜筮种种占相吉凶等事”:你不依照佛法去占察善恶业报,你反而退回去随着这个世间法跑,又是爻卦、又是筮龟,用很多占相方法,来问事情或者是吉祥、或者不吉祥这些事。随逐世间,就是跟着世间法。
世间什么法呢?就是卜筮种种占相吉凶等事。卜,就是爻卦。爻卦的方法很多,有的用三个铜钱来爻卦,爻完了看是几个字啊、几个镘呢?(编注:古代钱币之背面,俗称“镘儿”)然后决定吉凶。筮,是用一种筮草。在古来中国人 卜筮,用一个乌龟的壳来卜事情的吉凶;又有用一种筮草来卜筮,问事情,所以这叫筮龟。种种占相,那就不单单卜筮这一门,还有其他的种种占相方法。
“贪着乐习,若乐习者,深障圣道”:你贪求、执着这种的卜筮的方法,你欢喜学习这种方法;假设你愿意学这世间的 卜筮的这种法门,这个对于修圣人之道上,就发生一种大障碍。圣道,也就是佛道;你修佛道法的人,就不应该学世间卜筮这种种的技能。
E3. 正示轮相(分二)
F1. 总示 F2. 别示 F1(分三)
G1. 示相 G2. 示义 G3. 示用
今G1
善男子!欲学木轮相者,先当刻木如小指许,使长短减于一寸;正中令其四面方平,自余向两头斜渐去之。仰手旁掷,令使易转;因是义故,说名为轮。
这一段文是前边的第三科,正示轮相;指示出来轮的样子。在这一科里边,又分出两科:第一科,是总示轮相;第二科,是别示轮相。在总示轮相这一科里边,又分出三科:第一科,是指示轮相;第二科,是指示轮义;第三科,指示轮用。现在这是第一科,指示这个轮的相。
“善男子!欲学木轮相者”:地藏菩萨说,善男子!你想学木轮相这种方法的话,“先当刻木如小指许,使长短减于一寸”:先应该做一个木头的轮相,这木头像小指头这么大,使令长短不到一寸。减于一寸,就不是一寸,或者九分、或者八分这么长。
“正中令其四面方平”:在好像小指头这么大,不够一寸长的这个木头,在它中间又四方又平的。四面,就是中间,其余的地方就不是四面。“自余向两头斜渐去之”:从中间往两头斜去,渐渐的就变成圆的。中间四方的,斜渐去之,这么到这两头,就很小很小、尖尖的。
“仰手旁掷,令使易转”:仰起来手,就这么拿着往旁边去掷。这个东西掉到地下就滚,一滚就转,使令它容易这么转动。掷,就是掉到旁边去。转,它在地下这么滚,好像你们压胶布那个东西,就转。“因是义故,说名为轮”:以它转动这种道理的缘故,所以说叫轮,因为它像那个车轮这么转。这是第一,指示轮的相;下面是第二,指示轮的义理。
G2. 示义
又依此相,能破坏众生邪见疑网,转向正道,到安隐处,是故名轮。
“又依此相,能破坏众生邪见疑网”:又依照这个轮相的方法去做,这个轮相可以把众生的邪知邪见给破坏得了,可以把怀疑的这种魔网也给破坏了。“转向正道,到安隐处,是故名轮”:由这个邪见疑网转向正道,到最平安的地方;因为这个,所以给它起个名字,就叫木轮。
G3. 示用
其轮相者,有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轮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恶业种差别,其轮有十。二者,轮相能示宿世集业久近,所作强弱、大小差别,其轮有三。三者,轮相能示三世中受报差别,其轮有六。
“其轮相者,有三种差别”:这个轮相分出来有三种的差别。差别,就是分别不同的。“何等为三”:什么是这三种轮相呢?这是第三科,是指示这个轮的用。它有什么用?
“一者,轮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恶业种差别”:第一个轮,它能指示出来你前生或过去所造的善业、恶业这种果报,能指示你它那个分别。你造什么业受什么报,可以指示你。“其轮有十”:这个有多少种?有十种这么多。
“二者,轮相能示宿世集业久近、所作强弱、大小差别”:能指示你过去所生的烦恼而造出的种种的业,或者是时间很久,或者是时间很近的,你所做这种的业或者很强、很大的,或者很软弱、很小的。强,就是大;弱,就是小。“其轮有三”:这个轮相有三种。
“三者,轮相能示三世中受报差别”:第三个轮相能指示你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所造的什么业,受什么果报的分别。它能明白地指示你,告诉你。“其轮有六”:这种的轮相有六种。
轮相,在中国有一种叫问杯。这种问杯不是这么多个,只有两个,好像做的一边扁、一边圆;两个合在一起是圆的,单单一个就半圆半扁。有很多的女人专门就欢喜问这个东西,她拿起来就祷告祷告,向下一掉;掉下来,看它朝上的是圆的、是扁的?圆的叫阴,扁平的就叫阳。这叫问阴阳杯,还很多种方法;大约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的,但是不一样。
F2. 别示(分三)
G1. 示第一轮相 G2. 示第二轮相 G3. 示第三轮相 G1(分三)
H1. 正示轮相 H2. 详示占法 H3. 占后诫劝 H1(分二)
I1. 直明轮相 I2. 明轮相所以
今I1
若欲观宿世作善恶业差别者,当刻木为十轮。依此十轮,书记十善之名,一善主在一轮,于一面记;次以十恶,书对十善,令使相当,亦各记在一面。
这是第二科,别示。在别示里边,又分出来三小科:第一科,是第一轮相;第二科,是第二轮相;第三科,是第三轮相。在这第一,指示第一轮相的时候,又分出来有三:第一,正示轮相;第二,详示占法;第三,占后诫劝。现在这是第一科,第一科又分出来两科:第一,是直明轮相;直接地说明这个轮的样子。第二,明轮相的所以然;说明为什么它就这样子。这现在是讲明示这轮相。
“若欲观宿世作善恶业差别者”:假设有众生想要知道在过去所作的善业、恶业这种分别,是善业多?是恶业多?“当刻木为十轮”:应该用木头刻出来十个轮相。
“依此十轮,书记十善之名”:依照这十种轮相,分别在每一个轮相写上十善的名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五戒;就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但是里面也就包括了戒止其他的恶事。加上不绮语、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这是七个;再加不贪、不瞋、不痴,这十个。这十个,你转过来就是十善;你要是去做,就是十恶。“一善主在一轮,于一面记”:这每一个善法,代表一个轮相;每一个轮有四面,把这一善的名字写到一面上。
“次以十恶,书对十善”:接着在相对的另一面上,就写的十恶。写上杀、盗、淫、贪、瞋、痴、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写上这十恶,正对着十善。“令使相当,亦各记在一面”:令它和这个十善正相对着,每一恶也是记在一面。那边有十个,是十个善;这边有十个,就十个恶。
I2. 明轮相所以
言十善者,则为一切众善根本,能摄一切诸余善法;言十恶者,亦为一切众恶根本,能摄一切诸余恶法。
这是第二,说明这个轮相的所以然。
“言十善者,则为一切众善根本”:所说的这十种的善法,就是一切善的根本。你想做一切的善事,都应该从这根本的十种善法去做去。“能摄一切诸余善法”:它能以摄持其他一切善法。摄,就…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