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沒有這種業果的因緣了,那麼它也就滅了、沒有了。
“業集隨心,相現果起”:你這所造的業,無論是善業、是惡業,它集聚到一起,是隨心而現出的,不出現前的一念心;由這個業相現出來了,那麼受這種果報也就發現了。先有這個業相現,然後就要受這種果報。“不失不壞,相應不差”:業緣報果到你自己受的時候,它不會丟了,也不會壞的;如影隨形、如響應聲,永遠都會跟著你,一點都不會錯的。
就好像什麼呢?就好像你那個影子,總跟著你的身體走;這個業和緣也是這樣的,總是跟著你,不會壞的。就好像你這麼在山裏頭叫一聲,這山裏頭也叫一聲,這叫“如響應聲”。不差,就一點都不會錯的;也就是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你盡去殺人、放火、偷搶,將來也要受這種果報的。那麼這是第二科,講因緣果報這種道理。
G3. 示能除疑
如是谛占善惡業報,曉喻自心;于所疑事,以取決了。
這是第叁科,指示能除衆生的疑惑。
“如是谛占善惡業報,曉喻自心”:你像前邊用這種方法來審察,而占驗這種善惡的業報,善就得善報,惡就得惡報,你自己就明白這種道理。“于所疑事,以取決了”:在你所懷疑的事相,你決定明了;你明白了,然後就知道怎麼樣做了。
E2. 略示勸誡(分二)
F1. 勸學習 F2. 誡學他
今F1
若佛弟子,但當學習如此相法,至心歸依,所觀之事,無不成者。
這是略示勸誡,這又分出兩科:第一科,勸學習這種方法;第二,就是誡止你不要學其他的法。現在第一科,勸你要學習。
“若佛弟子,但當學習如此相法,至心歸依”:假設有佛子,你只可以學習這種的木輪相法,你至心來學習。歸依,就是你注意學習;至心,就非常地誠心來學習,學習這種占察善惡的方法。“所觀之事,無不成者”:所觀,也就是你所懷疑的事,你所想要明白的事。所觀之事,沒有不成就的,一定會明白的。這個觀,也可以當求字講。就是你求明白什麼事,什麼事你就會明白了。
F2. 誡學他
不應棄舍如是之法,而返隨逐世間蔔筮種種占相吉凶等事,貪著樂習;若樂習者,深障聖道。
這是誡學他,就禁止你不要學習其他的法。他,就是指世間蔔筮的這種法。所以修道的人,你真若明白,就不能又是問〈易經〉,又是去求 蔔筮。所謂:“你占什麼卦?問什麼蔔?欺人就是禍,饒人就是福。”你不必算,你若盡欺騙人,一定就不好;你若是對人好呢?就一定會好的。
“不應棄舍如是之法”:你不應棄舍了這種的占察善惡的木輪相法,“而返隨逐世間蔔筮種種占相吉凶等事”:你不依照佛法去占察善惡業報,你反而退回去隨著這個世間法跑,又是爻卦、又是筮龜,用很多占相方法,來問事情或者是吉祥、或者不吉祥這些事。隨逐世間,就是跟著世間法。
世間什麼法呢?就是蔔筮種種占相吉凶等事。蔔,就是爻卦。爻卦的方法很多,有的用叁個銅錢來爻卦,爻完了看是幾個字啊、幾個镘呢?(編注:古代錢幣之背面,俗稱“镘兒”)然後決定吉凶。筮,是用一種筮草。在古來中國人 蔔筮,用一個烏龜的殼來蔔事情的吉凶;又有用一種筮草來蔔筮,問事情,所以這叫筮龜。種種占相,那就不單單蔔筮這一門,還有其他的種種占相方法。
“貪著樂習,若樂習者,深障聖道”:你貪求、執著這種的蔔筮的方法,你歡喜學習這種方法;假設你願意學這世間的 蔔筮的這種法門,這個對于修聖人之道上,就發生一種大障礙。聖道,也就是佛道;你修佛道法的人,就不應該學世間蔔筮這種種的技能。
E3. 正示輪相(分二)
F1. 總示 F2. 別示 F1(分叁)
G1. 示相 G2. 示義 G3. 示用
今G1
善男子!欲學木輪相者,先當刻木如小指許,使長短減于一寸;正中令其四面方平,自余向兩頭斜漸去之。仰手旁擲,令使易轉;因是義故,說名爲輪。
這一段文是前邊的第叁科,正示輪相;指示出來輪的樣子。在這一科裏邊,又分出兩科:第一科,是總示輪相;第二科,是別示輪相。在總示輪相這一科裏邊,又分出叁科:第一科,是指示輪相;第二科,是指示輪義;第叁科,指示輪用。現在這是第一科,指示這個輪的相。
“善男子!欲學木輪相者”:地藏菩薩說,善男子!你想學木輪相這種方法的話,“先當刻木如小指許,使長短減于一寸”:先應該做一個木頭的輪相,這木頭像小指頭這麼大,使令長短不到一寸。減于一寸,就不是一寸,或者九分、或者八分這麼長。
“正中令其四面方平”:在好像小指頭這麼大,不夠一寸長的這個木頭,在它中間又四方又平的。四面,就是中間,其余的地方就不是四面。“自余向兩頭斜漸去之”:從中間往兩頭斜去,漸漸的就變成圓的。中間四方的,斜漸去之,這麼到這兩頭,就很小很小、尖尖的。
“仰手旁擲,令使易轉”:仰起來手,就這麼拿著往旁邊去擲。這個東西掉到地下就滾,一滾就轉,使令它容易這麼轉動。擲,就是掉到旁邊去。轉,它在地下這麼滾,好像你們壓膠布那個東西,就轉。“因是義故,說名爲輪”:以它轉動這種道理的緣故,所以說叫輪,因爲它像那個車輪這麼轉。這是第一,指示輪的相;下面是第二,指示輪的義理。
G2. 示義
又依此相,能破壞衆生邪見疑網,轉向正道,到安隱處,是故名輪。
“又依此相,能破壞衆生邪見疑網”:又依照這個輪相的方法去做,這個輪相可以把衆生的邪知邪見給破壞得了,可以把懷疑的這種魔網也給破壞了。“轉向正道,到安隱處,是故名輪”:由這個邪見疑網轉向正道,到最平安的地方;因爲這個,所以給它起個名字,就叫木輪。
G3. 示用
其輪相者,有叁種差別。何等爲叁?一者,輪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惡業種差別,其輪有十。二者,輪相能示宿世集業久近,所作強弱、大小差別,其輪有叁。叁者,輪相能示叁世中受報差別,其輪有六。
“其輪相者,有叁種差別”:這個輪相分出來有叁種的差別。差別,就是分別不同的。“何等爲叁”:什麼是這叁種輪相呢?這是第叁科,是指示這個輪的用。它有什麼用?
“一者,輪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惡業種差別”:第一個輪,它能指示出來你前生或過去所造的善業、惡業這種果報,能指示你它那個分別。你造什麼業受什麼報,可以指示你。“其輪有十”:這個有多少種?有十種這麼多。
“二者,輪相能示宿世集業久近、所作強弱、大小差別”:能指示你過去所生的煩惱而造出的種種的業,或者是時間很久,或者是時間很近的,你所做這種的業或者很強、很大的,或者很軟弱、很小的。強,就是大;弱,就是小。“其輪有叁”:這個輪相有叁種。
“叁者,輪相能示叁世中受報差別”:第叁個輪相能指示你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所造的什麼業,受什麼果報的分別。它能明白地指示你,告訴你。“其輪有六”:這種的輪相有六種。
輪相,在中國有一種叫問杯。這種問杯不是這麼多個,只有兩個,好像做的一邊扁、一邊圓;兩個合在一起是圓的,單單一個就半圓半扁。有很多的女人專門就歡喜問這個東西,她拿起來就禱告禱告,向下一掉;掉下來,看它朝上的是圓的、是扁的?圓的叫陰,扁平的就叫陽。這叫問陰陽杯,還很多種方法;大約就是從這個地方來的,但是不一樣。
F2. 別示(分叁)
G1. 示第一輪相 G2. 示第二輪相 G3. 示第叁輪相 G1(分叁)
H1. 正示輪相 H2. 詳示占法 H3. 占後誡勸 H1(分二)
I1. 直明輪相 I2. 明輪相所以
今I1
若欲觀宿世作善惡業差別者,當刻木爲十輪。依此十輪,書記十善之名,一善主在一輪,于一面記;次以十惡,書對十善,令使相當,亦各記在一面。
這是第二科,別示。在別示裏邊,又分出來叁小科:第一科,是第一輪相;第二科,是第二輪相;第叁科,是第叁輪相。在這第一,指示第一輪相的時候,又分出來有叁:第一,正示輪相;第二,詳示占法;第叁,占後誡勸。現在這是第一科,第一科又分出來兩科:第一,是直明輪相;直接地說明這個輪的樣子。第二,明輪相的所以然;說明爲什麼它就這樣子。這現在是講明示這輪相。
“若欲觀宿世作善惡業差別者”:假設有衆生想要知道在過去所作的善業、惡業這種分別,是善業多?是惡業多?“當刻木爲十輪”:應該用木頭刻出來十個輪相。
“依此十輪,書記十善之名”:依照這十種輪相,分別在每一個輪相寫上十善的名稱。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五戒;就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但是裏面也就包括了戒止其他的惡事。加上不绮語、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這是七個;再加不貪、不瞋、不癡,這十個。這十個,你轉過來就是十善;你要是去做,就是十惡。“一善主在一輪,于一面記”:這每一個善法,代表一個輪相;每一個輪有四面,把這一善的名字寫到一面上。
“次以十惡,書對十善”:接著在相對的另一面上,就寫的十惡。寫上殺、盜、淫、貪、瞋、癡、妄語、惡口、兩舌、绮語;寫上這十惡,正對著十善。“令使相當,亦各記在一面”:令它和這個十善正相對著,每一惡也是記在一面。那邊有十個,是十個善;這邊有十個,就十個惡。
I2. 明輪相所以
言十善者,則爲一切衆善根本,能攝一切諸余善法;言十惡者,亦爲一切衆惡根本,能攝一切諸余惡法。
這是第二,說明這個輪相的所以然。
“言十善者,則爲一切衆善根本”:所說的這十種的善法,就是一切善的根本。你想做一切的善事,都應該從這根本的十種善法去做去。“能攝一切諸余善法”:它能以攝持其他一切善法。攝,就…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