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过去果报 M3. 有十八数明未来果报
今M1
一者,求上乘得不退。二者,所求果现当证。三者,求中乘得不退。四者,求下乘得不退。五者,求神通得成就。六者,修四梵得成就。
这就是第二科,详列;详细列明这数目的善恶果报。这详列里面,又分出来三小科:第一,有百六十数目;这是指示明白现世的果报。第二,有十一个数目;是指示明白过去的果报。第三科,有十八个数目;是将来的果报。所以这合起来,就是一百八十九种的果报。现在讲第一科,有一百六十数目。
“一者,求上乘得不退”:得第一个数目,这个人想求得修上乘,可不可以?这是问现在世的事情。那么怎么会得第一个数目?因为你掷三次只得到一个数目。那么三次怎么只得一个数目呢?因为这个轮有一面没有数目字。你若前二次都一个字没有,最后那一次得到一这个字,就得到一个字。或者最先那个得到一这个字,以后掷两次也都没有数字;或者是最先没有字,中间只有一个数目字,那么以后也没有,所以这叫第一。
什么叫上乘呢?上乘也就是佛乘,佛乘是最上乘。就想求成佛,问一问我现在修行能不能成佛呢?你若得到这一个数目字,你一定会成佛的,一定会得到三不退:住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你这个地位不会退于二乘,你是在大乘上;你这个念,念念是菩提觉法乐,得到这种智慧,念念不退;行不退,行是修行,修行只有精进没有退。那么这第一个数目是最好的。
说是:“我想试试我得到这个第一,我占察一下看看!”这就妄想。你想得第一,那是你想的,不是你占的。你要是得到第一,你占也会得到第一;不占也是得第一,就不必打妄想。人呢,就是在这个地方很不容易明白,被境界转,不能转境界。遇到一个好境界,就生欢喜心;遇到一个坏境界,就生了忧愁。这都是被动的,就好像那个牛似的;那个牛有一个缰绳,被人牵着缰绳走,牵着往东去就跟着往东去,牵着往西去就跟着往西去。你不能转境界的人,也好像有一个绳子,牵着你跑似的;说这个,你打这种妄想;说那个,你打那种妄想。
说:“天上有一条龙!”你就往天上看了。说:“喔!那水里有一只虎!”你又往水里看去。你要是有定力,天上龙它就飞它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很平常的事情。说:“水里有只老虎!”这根本就没有的事情;为什么呢?虎不是在水里,虎都是在山上。说是:“那个老虎热得太厉害了,它跑到水里去冲凉、去洗澡了!”那它也不是在水里,它洗完了还要出去的。所以你若有定力,你明白这个道理了,就不会被人家牵着鼻子来跑。我们人这个业力,就好像牛的一个缰绳一样,我们被业力牵着那么来各处跑。你若能以有定力了,把这个业力胜了,就可以转变这种境界;若能转变境界,那就是真正自由了。
“二者,所求果现当证”:这第二个数目,你所要求的果位,现在应该证得。“三者,求中乘得不退”:第三个数目,求菩萨道,也得到不退转菩萨行。“四者,求下乘得不退”:下乘,就是小乘;小乘就是声闻、缘觉二乘。那么你若愿意做一个自了汉,说我不能发菩萨心,菩萨要利益他人,不是利益自己;我这个性情,只知道利益自己,不愿意利益他人。那么,得到这第四个数目,要求这声闻、缘觉二乘,就可以得到不退二乘的果位。
“五者,求神通得成就”:第五个数目,是你愿意求种种神通,飞行变化,在空中现十八变:身上出水、身下就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又出火,在空中可以躺着、可以坐着,可以头下脚上,练这个 yoga(瑜伽)。那么练 yoga是在地上,要藉着地的力量,才能头下脚上竖起来;若得到罗汉十八变,就在虚空中也可以头下脚上倒竖起来。在虚空愿意飞就飞,愿意走路也可以走路,这个叫神通。
这神通,就是在什么事情没有来以前他就知道了,所谓“未卜先知”;不用像那个《易经》似的算一算,“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遯,天地否,风地观”,看看是哪一卦?不用的!也不用算这个“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不用算都知道;这叫“未卜先知”,不要卜、不要占察。若等占察再知道,那就是凡夫的境界。
若不占察就知道,怎么样子呢?你在观察;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个万物的道理,静坐这一观察,就都得着了、知道了。为什么木就是直的?为什么荆棘是弯的?为什么这乌鸦就是黑的?为什么这白鹄就是白的?这种种的道理他都知道,这叫“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四时,就春、夏、秋、冬;四时很高兴的,这种快乐和人人都是一样的。
“六者,修四梵得成就”:四梵,就是四种清净的梵行,也可以说是修大梵天、梵众天、梵福天,这些梵天的行;梵天的行,就是清净行。第六,若修清净行,也会得成就。四梵行也可以说修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也叫四梵行。
七者,修世禅得成就。八者,所欲受得妙戒。九者,所曾受得戒具。十者,求上乘未住信。十一者,求中乘未住信。十二者,求下乘未住信。十三者,所观人为善友。十四者,随所闻是正法。
“七者,修世禅得成就”:第七,修世间这个禅,也得成就了。世禅,就是根本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四禅天,叫世间禅。“八者,所欲受得妙戒”:第八者,想要受戒,就得受圆满的妙戒。“九者,所曾受得戒具”:你要是问一问我受的戒不知得不得戒呢?那么得到第九的数目,所受的戒得具足戒了。
“十者,求上乘未住信”:第十者,想要求上乘,可以到十信的位子。“第十一者,求中乘未住信。十二者,求下乘未住信”:第十一,想要求中乘,也可以到十信的位子。第十二,想要求小乘,也可以到十信的位子。上乘有十信,中乘也有十信,下乘也有十信;这是修行的果位,你若想详细知道,就看看《楞严经》,或者看看佛学辞典。
“十三者,所观人为善友”:第十三,你所想要知道的这个人,他是你一个最好的善友。“十四者,随所闻是正法”:十四,随所听的,它都是个正法。
十五者,所观人为恶友。十六者,随所闻非正教;十七者,所观人有实德;十八者,所观人无实德;十九,所观义不错谬。二十者,所观义是错谬;二十一者,有所诵不错谬;二十二者,有所诵是错谬。
“十五者,所观人为恶友”:你若得到第十五数目,你所观察的这个人,他是恶友。你若是有这种朋友,应该离他远一点。“十六者,随所闻非正教”:十六者,随所闻的这个法,也不是正教。“十七者,所观人有实德”:第十七者,所观的人,他有真正的德行。“十八者,所观人无实德”:所观察的人,没有实在的德。
“十九者,所观义不错谬”:十九这个数目,所观的这个道理,是不错谬的。“二十者,所观义是错谬”:二十这个数目,所观察这个义理,是不对的、是错的。“二十一者,有所诵不错谬”:若在二十一这数目,你要是念什么经、诵什么咒,这是对的,不是错的。“二十二者,有所诵是错谬”:若在二十二这数目,你所念的经典,都有念错的;所持的咒,这个字都有不清楚的。
二十三者,所修行不错谬。二十四者,所见闻是善相。二十五者,有所证为真实。二十六者,有所学是错谬。二十七者,所见闻非善相。
“二十三者,所修行不错谬”:二十三这个数目,你有所修行,是对的,就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二十四者,所见闻是善相”:二十四这个数目,你所见所闻,都是好的现象。“二十五者,有所证为真实”:第二十五的数目,你有所证得,这是真实的一种证得。“二十六者,有所学是错谬”:若得到第二十六的数目,你无论学什么,是错谬的,你就应该再详细学一学你所学习的。“二十七者,所见闻非善相”:二十七这个数目,你所看见、所闻见的,不是一种善相;不是善相,就是恶相。
二十八者,有所证非正法。二十九者,有所获邪神持。三十者,所能说邪智辩。三十一者,所玄知非人力;三十二者,应先习观智道。
“二十八者,有所证非正法”:这二十八个数目,你觉得自己有所证,这不是正法。好像有一些个外道、婆罗门教,他也说他证果了,但是他所证的不是一种正法。在中国有一种混元门教,他讲这八百大典;他那一坐,今天有什么样人来,这个人是在东方来的、是在西方来的、南方来的、北方来的,他都知道;这个人是男的、是个女的、是个老的、是个少的、是个黑的、是个白的,啊!什么他都知道。这种知道不是正知正见、不是正法;但是他认为这是宝贝了,认为这是他知道了。
“二十九者,有所获邪神持”:获,也就是得到;得到什么呢?得到灵感,他以为是神通了。这二十八个数目,若得到灵感了,这是邪神来帮着你做这个事,不是你自己的能力。好像他自己本来不能治病,但是有一个神来帮着他,他就会给人治病了,这就叫有所获邪神持。
三十三者,应先习禅定道。三十四者,观所学无障碍。三十五者,观所学是所宜。三十六者,观所学非所宜。三十七者,观所学是宿习。三十八者,观所学非宿习。三十九者,观所学善增长。四十者,观所学方便少。四十一者,观所学无进趣。四十二者,所求果现未得。四十三者,求出家当得去。四十四者,求闻法得教示。
“三十三者,应先习禅定道”:得到这三十三这个数目,你就应该先修习这个禅定道。禅定是修行很要紧的一种行门。禅,是梵语,翻译过来叫“思惟修”;定,是一种定力,梵语叫“三昧”,又叫“三摩地”。那么这个思惟,叫“入定”;入定才能开智慧,开智慧这就得道了,所以这叫禅定道。
“三十四者,观所学无障碍”:得到三十四这个数目字,是观察你自己所学的,不会发生魔障。你人想要学好,这冤孽就来找你…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