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P32

  ..續本文上一頁過去果報 M3. 有十八數明未來果報

  今M1

  一者,求上乘得不退。二者,所求果現當證。叁者,求中乘得不退。四者,求下乘得不退。五者,求神通得成就。六者,修四梵得成就。

  這就是第二科,詳列;詳細列明這數目的善惡果報。這詳列裏面,又分出來叁小科:第一,有百六十數目;這是指示明白現世的果報。第二,有十一個數目;是指示明白過去的果報。第叁科,有十八個數目;是將來的果報。所以這合起來,就是一百八十九種的果報。現在講第一科,有一百六十數目。

  “一者,求上乘得不退”:得第一個數目,這個人想求得修上乘,可不可以?這是問現在世的事情。那麼怎麼會得第一個數目?因爲你擲叁次只得到一個數目。那麼叁次怎麼只得一個數目呢?因爲這個輪有一面沒有數目字。你若前二次都一個字沒有,最後那一次得到一這個字,就得到一個字。或者最先那個得到一這個字,以後擲兩次也都沒有數字;或者是最先沒有字,中間只有一個數目字,那麼以後也沒有,所以這叫第一。

  什麼叫上乘呢?上乘也就是佛乘,佛乘是最上乘。就想求成佛,問一問我現在修行能不能成佛呢?你若得到這一個數目字,你一定會成佛的,一定會得到叁不退:住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你這個地位不會退于二乘,你是在大乘上;你這個念,念念是菩提覺法樂,得到這種智慧,念念不退;行不退,行是修行,修行只有精進沒有退。那麼這第一個數目是最好的。

  說是:“我想試試我得到這個第一,我占察一下看看!”這就妄想。你想得第一,那是你想的,不是你占的。你要是得到第一,你占也會得到第一;不占也是得第一,就不必打妄想。人呢,就是在這個地方很不容易明白,被境界轉,不能轉境界。遇到一個好境界,就生歡喜心;遇到一個壞境界,就生了憂愁。這都是被動的,就好像那個牛似的;那個牛有一個缰繩,被人牽著缰繩走,牽著往東去就跟著往東去,牽著往西去就跟著往西去。你不能轉境界的人,也好像有一個繩子,牽著你跑似的;說這個,你打這種妄想;說那個,你打那種妄想。

  說:“天上有一條龍!”你就往天上看了。說:“喔!那水裏有一只虎!”你又往水裏看去。你要是有定力,天上龍它就飛它的,“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很平常的事情。說:“水裏有只老虎!”這根本就沒有的事情;爲什麼呢?虎不是在水裏,虎都是在山上。說是:“那個老虎熱得太厲害了,它跑到水裏去沖涼、去洗澡了!”那它也不是在水裏,它洗完了還要出去的。所以你若有定力,你明白這個道理了,就不會被人家牽著鼻子來跑。我們人這個業力,就好像牛的一個缰繩一樣,我們被業力牽著那麼來各處跑。你若能以有定力了,把這個業力勝了,就可以轉變這種境界;若能轉變境界,那就是真正自由了。

  “二者,所求果現當證”:這第二個數目,你所要求的果位,現在應該證得。“叁者,求中乘得不退”:第叁個數目,求菩薩道,也得到不退轉菩薩行。“四者,求下乘得不退”:下乘,就是小乘;小乘就是聲聞、緣覺二乘。那麼你若願意做一個自了漢,說我不能發菩薩心,菩薩要利益他人,不是利益自己;我這個性情,只知道利益自己,不願意利益他人。那麼,得到這第四個數目,要求這聲聞、緣覺二乘,就可以得到不退二乘的果位。

  “五者,求神通得成就”:第五個數目,是你願意求種種神通,飛行變化,在空中現十八變:身上出水、身下就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又出火,在空中可以躺著、可以坐著,可以頭下腳上,練這個 yoga(瑜伽)。那麼練 yoga是在地上,要藉著地的力量,才能頭下腳上豎起來;若得到羅漢十八變,就在虛空中也可以頭下腳上倒豎起來。在虛空願意飛就飛,願意走路也可以走路,這個叫神通。

  這神通,就是在什麼事情沒有來以前他就知道了,所謂“未蔔先知”;不用像那個《易經》似的算一算,“乾爲天,天風姤,天山遯,天地否,風地觀”,看看是哪一卦?不用的!也不用算這個“坎爲水,水澤節,水雷屯,水火既濟”,不用算都知道;這叫“未蔔先知”,不要蔔、不要占察。若等占察再知道,那就是凡夫的境界。

  若不占察就知道,怎麼樣子呢?你在觀察;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這個萬物的道理,靜坐這一觀察,就都得著了、知道了。爲什麼木就是直的?爲什麼荊棘是彎的?爲什麼這烏鴉就是黑的?爲什麼這白鹄就是白的?這種種的道理他都知道,這叫“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四時,就春、夏、秋、冬;四時很高興的,這種快樂和人人都是一樣的。

  “六者,修四梵得成就”:四梵,就是四種清淨的梵行,也可以說是修大梵天、梵衆天、梵福天,這些梵天的行;梵天的行,就是清淨行。第六,若修清淨行,也會得成就。四梵行也可以說修慈、悲、喜、舍這四無量心;慈、悲、喜、舍這四無量心也叫四梵行。

  七者,修世禅得成就。八者,所欲受得妙戒。九者,所曾受得戒具。十者,求上乘未住信。十一者,求中乘未住信。十二者,求下乘未住信。十叁者,所觀人爲善友。十四者,隨所聞是正法。

  “七者,修世禅得成就”:第七,修世間這個禅,也得成就了。世禅,就是根本四禅;初禅、二禅、叁禅、四禅這四禅天,叫世間禅。“八者,所欲受得妙戒”:第八者,想要受戒,就得受圓滿的妙戒。“九者,所曾受得戒具”:你要是問一問我受的戒不知得不得戒呢?那麼得到第九的數目,所受的戒得具足戒了。

  “十者,求上乘未住信”:第十者,想要求上乘,可以到十信的位子。“第十一者,求中乘未住信。十二者,求下乘未住信”:第十一,想要求中乘,也可以到十信的位子。第十二,想要求小乘,也可以到十信的位子。上乘有十信,中乘也有十信,下乘也有十信;這是修行的果位,你若想詳細知道,就看看《楞嚴經》,或者看看佛學辭典。

  “十叁者,所觀人爲善友”:第十叁,你所想要知道的這個人,他是你一個最好的善友。“十四者,隨所聞是正法”:十四,隨所聽的,它都是個正法。

  十五者,所觀人爲惡友。十六者,隨所聞非正教;十七者,所觀人有實德;十八者,所觀人無實德;十九,所觀義不錯謬。二十者,所觀義是錯謬;二十一者,有所誦不錯謬;二十二者,有所誦是錯謬。

  “十五者,所觀人爲惡友”:你若得到第十五數目,你所觀察的這個人,他是惡友。你若是有這種朋友,應該離他遠一點。“十六者,隨所聞非正教”:十六者,隨所聞的這個法,也不是正教。“十七者,所觀人有實德”:第十七者,所觀的人,他有真正的德行。“十八者,所觀人無實德”:所觀察的人,沒有實在的德。

  “十九者,所觀義不錯謬”:十九這個數目,所觀的這個道理,是不錯謬的。“二十者,所觀義是錯謬”:二十這個數目,所觀察這個義理,是不對的、是錯的。“二十一者,有所誦不錯謬”:若在二十一這數目,你要是念什麼經、誦什麼咒,這是對的,不是錯的。“二十二者,有所誦是錯謬”:若在二十二這數目,你所念的經典,都有念錯的;所持的咒,這個字都有不清楚的。

  二十叁者,所修行不錯謬。二十四者,所見聞是善相。二十五者,有所證爲真實。二十六者,有所學是錯謬。二十七者,所見聞非善相。

  “二十叁者,所修行不錯謬”:二十叁這個數目,你有所修行,是對的,就依照這個方法去修行。“二十四者,所見聞是善相”:二十四這個數目,你所見所聞,都是好的現象。“二十五者,有所證爲真實”:第二十五的數目,你有所證得,這是真實的一種證得。“二十六者,有所學是錯謬”:若得到第二十六的數目,你無論學什麼,是錯謬的,你就應該再詳細學一學你所學習的。“二十七者,所見聞非善相”:二十七這個數目,你所看見、所聞見的,不是一種善相;不是善相,就是惡相。

  二十八者,有所證非正法。二十九者,有所獲邪神持。叁十者,所能說邪智辯。叁十一者,所玄知非人力;叁十二者,應先習觀智道。

  “二十八者,有所證非正法”:這二十八個數目,你覺得自己有所證,這不是正法。好像有一些個外道、婆羅門教,他也說他證果了,但是他所證的不是一種正法。在中國有一種混元門教,他講這八百大典;他那一坐,今天有什麼樣人來,這個人是在東方來的、是在西方來的、南方來的、北方來的,他都知道;這個人是男的、是個女的、是個老的、是個少的、是個黑的、是個白的,啊!什麼他都知道。這種知道不是正知正見、不是正法;但是他認爲這是寶貝了,認爲這是他知道了。

  “二十九者,有所獲邪神持”:獲,也就是得到;得到什麼呢?得到靈感,他以爲是神通了。這二十八個數目,若得到靈感了,這是邪神來幫著你做這個事,不是你自己的能力。好像他自己本來不能治病,但是有一個神來幫著他,他就會給人治病了,這就叫有所獲邪神持。

  叁十叁者,應先習禅定道。叁十四者,觀所學無障礙。叁十五者,觀所學是所宜。叁十六者,觀所學非所宜。叁十七者,觀所學是宿習。叁十八者,觀所學非宿習。叁十九者,觀所學善增長。四十者,觀所學方便少。四十一者,觀所學無進趣。四十二者,所求果現未得。四十叁者,求出家當得去。四十四者,求聞法得教示。

  “叁十叁者,應先習禅定道”:得到這叁十叁這個數目,你就應該先修習這個禅定道。禅定是修行很要緊的一種行門。禅,是梵語,翻譯過來叫“思惟修”;定,是一種定力,梵語叫“叁昧”,又叫“叁摩地”。那麼這個思惟,叫“入定”;入定才能開智慧,開智慧這就得道了,所以這叫禅定道。

  “叁十四者,觀所學無障礙”:得到叁十四這個數目字,是觀察你自己所學的,不會發生魔障。你人想要學好,這冤孽就來找你…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