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畜生有畜生的快乐。
我举出几个很浅显的例子,你们就知道了。在最下的这种众生,它这个快乐就最不好。就举出在粪坑里的虫子,那种虫子在厕所里边--这个讲的不是用水冲的厕所,有粪在那儿存着--生出来,它觉得它这个家庭非常好,又有吃、又有喝、又有地方住,多快乐!所以在里面蹦蹦跳跳的,一天到晚在那个粪坑里边跳舞。真的!为什么它在那儿跳舞?它觉得很快乐。
你看你人在这个人世间,总愿意去跳舞,也就因为觉得这个跳舞是不错的。那么苍蝇呢?什么地方臭,它就往什么地方飞,香的地方它不去;飞到那臭的地方,它就不走了,在那个地方转来转去,也舍不得走,它认为那个味道是一个最好的。
那个扑灯蛾,也是一种飞的虫子。它看见那灯光──现在我们这电灯是烧不死它,要是油灯,它就往那个地方飞;它为什么往那地方飞?它就以为那个地方有它所需要的最好的东西。好像那李太白跑到水里去捞月一样,它就好像到灯那里去捞月一样;大约李太白就是这扑灯蛾的化身,他在前生做扑灯蛾去找灯,现在他到水里去找月亮,这都有前因后果的关系。那么这是小的虫子。
大的动物,那个狗它就欢喜吃人粪和其他的粪,你给它再好的饭啊、菜啊,它不愿意吃的。或者它吃,吃饱了,它又看见粪,还要吃!为什么呢?它认为那是最香甜、最好吃的东西。所以就好像人吃饱了,要吃一点水果一样,帮助一下。这是狗的境界,它就觉得那个是快乐的。在人看来:“唉!这真邋遢!这怎么吃呢?”你没有变狗,你变狗一样去吃去。为什么呢?因为你到那时候就忘了它是不好。你现在在人的境界上,你认为那是最肮脏的;做得再好的菜饭,你放上一点人粪,也没有人吃了!就不要多,甚至于 penny(一分钱)那么多,人也不愿意吃。为什么呢?觉得那是不干净的。
所以人看见这一类的众生,处在这么一个环境里,这最苦了;但是他自己呢?“我在这儿非常快乐啊!非常好!”你看!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上,着住这种又粗又坏的五尘世界;这色、声、香、味、触五尘的境界,人们就欢喜,醉倒在那个色、声、香、味、触里头,也不知道觉悟。
本来在天人来看,我们吃那个东西,这种色、声、香、味、触太邋遢了,就好像那个粪里的虫子一个样子,也就好像我们人看那狗吃粪一样的。我们现在在天人的眼里,就像在粪坑里这么邋遢;但是我们自己觉得不错,色也很好、香也很好、味也不错啊!这五尘的境界很好的,也在这里边跳舞;也就好像那个粪坑里的虫子,在粪里跳舞一样的。你不相信?不相信你可以试试看!我也不希望你相信,等你到那时候你就知道是这么回事,因为有经验了;现在你没有经验,当然不相信。
天人看见我们人,就好像在粪坑里一样的。你看这个欲界天,他这种的境界也是色、声、香、味、触五尘;但是他比人间就胜妙得多了、好得多了!那根本就不能比了。可是在这个色界天,看见欲界天的天人,就好像喝毒酒似的,毒酒一喝了就死了;但是欲界天的天人,他认为很快乐的,很不错的。啊!我比人间那些个在粪坑里的人好,清净得多了!
那个大梵天天人,身上有光明,以为这是不错了,以为这是很好了,但是在这个四空天,看见他们就好像生恶疮似的,在身上生那个痈肿、疙瘩,流脓淌血那么样地邋遢。
这个四空天他们觉得自己是什么都没有了,这是最妙了!最好了!在二乘人看见他们,就说他们是愚痴而昏暗,没有眼睛,也看不见光明。这二乘声闻得到三昧了,觉得自己是得到无漏,也无为了,不受生死了,这比诸天都快乐了。在菩萨看他,骂他是败种。败种,就是坏种子,没有用的;你这个种子不会出了,菩萨就骂他。
在菩萨自己有神通变化,来去自在,妙用无穷,认为这是最高的境界,这个最妙;在佛来看,他这种境界好像入童子戏,好像那小孩子玩似的,在那作戏呢!所以你现在觉得你懂得佛法了,不错!你和一般人比,你懂佛法;你若真和懂佛法的人来一比,你又相差得很远了!那么没有学佛法的,他就以为懂佛法,和这已经学佛法的人一比较,根本他就什么也不懂;一个名相他也不知道,叫他讲出这么多道理试一试!
那么所有九界众生都是以苦为乐,唯独佛,他也没有乐,也没有苦;他这苦的情也没有了,乐的情也没有了,苦乐情尽了。他证到这个苦法界和乐法界的唯一实相--就这一个实相,无苦无乐这种的境界;到这种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占察善恶业报经》,这个占察,就是以你的智慧来占察善恶这种的境界。以你能观之智,来观这所观之境;这善、恶业报都是一种境界,你若没有智慧,就不会占察。这个占察,不是说好像那个算易经,我算一算是好、不好。不是的!这个占察就是观察,也就是这么一个预先的测验,测验众生,你做善就得善的业报,做恶就得恶的业报,所以说善、恶业报这部经。
业,有善业、有恶业;报,就是酬还的意思;酬还,就是还给他。那么酬还,你借了才要还;若没有借,就不必还。所以你若不造恶业,就不受这种恶的果报;你若不造善业,也不受善的果报。
那么这一部经《占察善恶业报经》,按着七种立题来讲。你们各位听经也听得很多了,说一说看这一个经以什么为题?果宁,这个经是什么为题?占察是什么法?果逸大约是没有业报,所以什么都不知道了!你今天也要受业报了;昨天到普吉利(Berkeley)没有讲,今天要讲一讲!
他传法的时候什么情形?五祖用袈裟把六祖遮上来讲《金刚经》,这个可以说的;六祖他却不可以说我当时怎么接的法。我们现在可以说,我们说是说那个皮毛,是说当时的样子,五祖怎样用袈裟给六祖遮上头;但是究竟它里面讲的什么,我们也没有说。我们不是说五祖对他讲的什么、怎么样传给他的法;这是秘密法,不传六耳。有六个耳朵就不讲法了,这是真法,这叫“以心印心”的法门,以心印心,不传六耳;所以无论是任何人都不知道的,这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
我记得我以前讲这个“法不传六耳”,有一个三岁小孩就问我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他说:“不传六耳,五个耳朵传不传?”我说:“怎么会有五个耳朵呢?”他说:“可以把那一个耳朵堵上,不用它!这不就五个耳朵了吗?”我说那个耳朵堵上,有一个听,有一个不听,那他们两个应该打架了,所以这也不能传!五个耳朵也不能传。
那么我问你们是什么法?我已经讲过了,“占察善恶业报”这六个字,不错!都是法。什么法呢?般若法。我不是讲?这个占察,是能观之智;能观之智就是般若嘛!那个善恶业报,这是所观之境,这也可以说是法--所观的法。能观的法和所观的法,所观的这个法是世间法,能观的这个法是出世法。以出世法来观世间法,以世间法而明白出世法;这是既出世而入世,既入世而出世的法。
那么你们知道是法,但是没有说出来是什么法。外边有很多人专门来和你问难,你说是法,他就问说是什么法?你若说不出来,他就认为你不行的;你要是一说出来,他不懂了,他就认为你是学过佛法了,是个法师。好像你是一个什么 Professor(教授),要问你;你若不 Professional(专业),那就是名实不相副了!
这个佛经总起来有七种立题,这一部经就是单法立题。其他的,有单喻立题,就是《佛说梵网经》,单单一个比喻,比喻戒好像大梵天王面前那个网罗幢一样。单人立题,如《佛说阿弥陀经》;佛也是个人,阿弥陀佛又是个人。《阿弥陀经》就是人人的经,所以现在家家观世音,处处阿弥陀,就是因为他是人人的经--是“人人的经”,不是“人民的经”!不论你做主席也应该念这部经,你做什么大官也应该念这部经,做老百姓更应该念这部经;所以这是人人的经,不是人民的经,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人民,就是老百姓;这部经是国王、大臣、老百姓都应该念。
法喻立题,就是《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就是个譬喻,譬喻这一部经就好像是一朵莲华似的,出污泥而不染。人喻立题,就是《如来狮子吼经》;如来是个人,狮子吼是个比喻,比喻如来说法好像狮子吼似的。人法立题,就是《文殊问般若经》;文殊是人,般若是个法。
这有单三、复三。单三:单人、单法、单喻;复三:人法、人喻、法喻。这六种了,还有具足一。具足一,就是人、法、喻都有了。这是什么经呢?就是我们等到暑假的时候想要讲的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佛是个人,华严是个譬喻;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具足人、法、喻,这七种的立题。那么这一部经就是单法立题。
“经”:经,有很多种意思,这是佛所说经典的一个通名,所有佛说的经典都叫“经”。前边这六个字,是这一部经的别名;特别是这一部经专有,其他的经就不叫这个名字。也就好像我们人,张三是个人的名字,李四是个人的名字;你拿这张三就不能当李四,拿这李四你也不能说他是张三。为什么呢?因为他有自己的专名。这一部经也是这样的,它有自己的专名,就是“占察善恶业报”。
经,这一个字,梵语叫“修多罗”,又叫“修妒路”,又叫“素怛缆”。这个翻译,就是当初翻译经典的,有翻译这个音轻一点,有的翻译重一点。这么多译名,也不是另外有一个名字不同;就因为中国和印度语言不同,南方翻这个字,就有点广东音;西方翻译,就有点唐音──唐朝那个时候的语言。所以中国有五方原音,有五方的音不同。
好像头先说那个“指授即无,唯论见性”,我讲的时候已经讲得清清楚楚;他问你这个问题,你应该很快就 答复了,不要回来问我。为什么呢?本来那个就是广东话嘛!我没有跟你讲“莫得”(连读音)?“指授就莫得”,就是这一句话嘛!这…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