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湖北的话,你问他:“有没有?”他说:“莫得!莫得!”就是“没有”。湖北、湖南和广东这个音有点相近,所以它那个“指授即无”,就是“他指示我、传授我莫得”!莫得,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法海禅师不能用广东音来写上那个“莫得”(编注:现在广东已新发明此字,去掉“有”字里面那两横,就是“没有”),那个时候他写“即无”,即无就是莫得。这因为我们这位六祖大师是个广东佬,就说“莫得”,一定是这么回事!你可以听当时的录音,就是这么录的!我以前没跟你们讲过唐朝的录音?你可以把唐朝的录音打开给他听听!所以没有那么多问题,这就是“莫得”!
这个“经”字是半梵语,具足就是“契经”,“经”是翻了一半。契经,就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好像你们现在英文的 sutra这个音,也和这个“契经”差不多的。你拼一拼这个音,试一试这有多少相近的地方。
那么这个经,又可以翻成个“线”字,就好像一条线似的;又可以翻成“绳墨”,就好像做木匠拉那条线,然后用手拎起来打一下,来定出直线,那叫绳墨。这个经又有一个“涌泉”义,好像从地里头涌出水泉子。又有“贯、摄、常、法”:贯,是“贯穿所说义”,把所说的义从开始到最后,就好像用一条线穿起来。摄,是“摄持所化机”;你这一讲经,就很多人来听经了。“古今不变曰常,三世同遵曰法”,常,就是永远都不会变的;法,就是一切人都要遵守的。
现在讲经在西方还不盛行。你若讲经,他说:“人家修行都不讲经,人家修行就是坐禅,讲经有什么用?”那么佛为什么要说三藏十二部?要是坐禅就是修行,佛就在那儿坐禅了,他为什么要说经呢?这个经什么意思?什么用处?他完全都不懂的,就说他是佛教徒了,你说这真是可怜!这比方小孩子还不懂事情,就想做爸爸了!三岁小孩子怎么可以做爸爸?三岁小孩也不可以做妈妈的。是不是啊?为什么呢?他就不懂嘛;根本就不懂,你怎么可以叫他做?
所以中国那个康得--就是那个宣统,三岁做皇帝,这简直的不是开玩笑嘛?三岁,他懂什么东西,你叫他做皇帝?所以这就是愚痴人干这个愚痴的事情。当时可见清朝那些个做官的,都是木雕泥塑的,用木头做的、用泥巴来做的;所以用那个小孩子,就可以做皇帝了。若是有一个人,就不会用一个三岁小孩子来做皇帝。说是有大人抱着;有大人抱着他也不行的,他自己不懂嘛!
他那个叔叔抱着他上朝,宣统就哭,这个王爷就说了:“一会儿就完了!一会儿就完了!”这真是一个预兆!一会儿,就是 wait a minute;完了,就是 finish了。就是说,等一等就完了。他说等一等就完了,果然就完了,清朝就完了、没有了!他都有点修行,都有先见之明!
所以这懂佛法和不懂佛法,一听他说话就知道了。他若说不要经;不错,可以不要经,但是你到没有到那个程度上?我对你们讲过,“迷时千卷少,悟后一字多”,迷时你念一千卷经也是少的,你若开悟了,一个字都是多的,一个字也不能讲的。好像某某人说“不说话”,你还写字,那还是不行的,那没开悟;开悟,一个字也不能写,一个字也不能说,简直地什么也没有了──也没有佛法,也没有魔法,也没有人法,也没有我法,也没有是法,也没有非法,那才可以!
喔!你还要不念经,“我们这是就参禅!”一讲,这已经就完全知道他是什么也不懂了。这就是小孩子讲话,小孩子就是“哒哒哒、哒哒哒”,什么意思?没有意思!就是这样子。
这经就有这么多意思,所以这是我们应该遵守的。因为什么他说不要讲经、不要说法?就因为他不会讲,他不会说,所以就不要讲;他若会讲,比你讲得更欢,他到所有的公园、所有的 street(街)去讲去,比那个 Halley(译音。小孩子的名字)他们蹦得还厉害!
有一个人他心里就想:这个法师讲的不错,三岁小孩不能做爸爸,三岁小孩也不能做妈妈。这你又错了!三岁小孩可以做你的爸爸,也可以做你的妈妈--不是现在,是将来末法的时候。这科学进步了,用这科学的方法,很快就生出一个小孩子,很快就可以结婚,很快就可以做爸爸了。只是末法时候,人寿到了十岁,那时候三岁如果不做爸爸,你说活到十岁有什么意思呢?所以那个时候就因为科学进步,三岁就可以做爸爸,也可以做妈妈了。但是到十岁就死了,不能超过十岁;因为太快了,你生得快,死得也快!就这样子,因为太科学了!你们各位要认识这科学的“好处”!
《占察善恶业报经》,在前边讲“释名”已尽,现在讲“显体”。显,把它显明出来、显露出来;显露出什么呢?显露出来这一部经的本体。每一部经先有一个名字,名字之后就是显体了;这是依照天台这个讲经的讲法,在现代一般讲经的法师,多数都依照天台这个的道理来讲。
天台五重玄义,第一就是释名。也就好像我们人,你认识这个人必须要知道他叫什么名字;经也是这个样子。那么人有人的身体、经有经的经体;这一部经它是以什么法做它的法体?我们人这个身体有高的、又有矮的,有肥的、又有瘦的,又有面孔是黄色、又有面孔是白色的、又有面孔是黑色的,脸面不同;这经也是这样,经的体样子也不同。那么这一部经以什么为体呢?也就是以这个“实相”为体。这个实相是这个经的本体,又叫“一实境界”,一个实在的境界。
这个实相有很多的名字,菩提也是它、涅槃也是它、真如也是它、如来藏性也是它,所以名字很多,但是都是这一个。一切的大乘经典都是以实相为体,这一部经也是属于大乘的经典;它在方等的时候说的,这是大乘的开始。所以这一部经,就是以一实境界做经的法体。
显体之后,就要明宗了,明白这个宗旨。你光念这个经、讲这个经,你若不认识这一部经的宗旨,那你还没有认识这一部经;不是单单念了一遍、看了两遍,这就是懂得经了。尤其有一些个人,连一遍他也没有看,他就说他明白佛法了。你说这个!他们想佛法是很容易明白的。不错,很容易明白,但是你要学;你不学,你就不明白。你没有学过,你就说你是明白佛法的,那是骗人的!
那么这一部经的宗旨是什么?以什么为宗呢?以两种的观法为宗。这两种观法,第一,就是“唯心识观”;第二个观法,叫“真如实观”。怎么叫唯心识观?这简简单单来讲一讲,不讲太多了!现在这一部经已经讲了五天了,连个题目还没有讲完,所以只可以简单一点的讲。
唯心识观,他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妄的、不真实的,没有一个真实的境界;就是我们人的这个念,也是前念生,后念就跟着来了。前念灭、后念又生;后念灭、后念又生。这生灭是无常的,你若想它暂时停止,也不可能的。所以你这样的观察来、观察去,觉得这个心是无常的了;你久而久之,就可以得到色寂三昧。色,就是色相;寂,就是寂然不动。一切的形形色色本来是动的、是有形有相的,也都寂然不动;得到这种三昧了,这叫唯心识观所得的。
真如实观,你要想--就是参禅,参这个“思惟修”修行。你思惟这个心性(这个真心、佛性),是不生不灭的,也不着住到见、闻、觉、知上,不着到见上、也不着到闻上、也不着到觉上、也不着到知上。再能断除一切的妄想,永远离开一切妄想;除非不想,想就是一个真,不是妄想。比如我想造个庙,就造个庙,这不是妄想,这是真的想;我想造个佛,我就造个佛,这不是妄想。怎么叫妄想呢?你只想想而已,不去实做去,这就是妄想。你像这样子这么思惟来、思惟去,这么辗转思惟;时间久了,就可以得到心寂三昧。
这个三昧的名字叫“心寂”,前面那个叫“色寂”。心寂三昧,这个心寂然不动了;寂然不动,可是了了常明,还是明明了了。不是寂然不动,就好像睡觉睡着了,什么也不知道了。动是不动了,但是什么境界都还明明了了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有一种感应的这个神通。得到了这种心寂三昧了,这是真如实观,这观法成就了。这是本经的宗旨,以二种观法做它的宗旨。
第四,讲到它有什么用处。这个经有什么用处呢?这个用处可大了,能以灭你的罪、除你的疑惑。以“灭罪除疑”为它的利用,它的力量就能消灭你的罪,又能除去你的这种疑惑,就有这个用处。
第五,是判教相。那这一部经讲来讲去,它的名字也有了、法体也有了、宗旨也有了、利用也有了,究竟它是属于哪一个时候、哪一种教理呢?这要知道!不是单单知道个名字,这就叫明白佛法了;也不是单单知道它一个体,我就又明白佛法了;也不是单单知道它一个宗旨,喔!我明白佛法了;不是单单知道它一个利用,这我明白佛法了!不是那么样简单,你还要知道是什么时候说的这部经。
这“五时”,是属于哪个时候?前边我不有讲嘛?这是属于方等时,是方等教。说这部经,是方等时候。按这个五味来讲,有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乳,就是牛奶;酪,不知是不是 cheese(乳酪)?生酥,大约就是牛油之类,不过还是生的,不是熟酥。那么它的教相就是属于生酥,在这个时候,是大乘佛法开始的时候;所以叫“大乘初门”,这就回小向大的时候。前边所讲这些个,这叫“五重玄义”;你明白这五重玄义了,这个经文就容易懂了。
我们现在有这么大一个道场,这个道场从什么地方来的?你们各位知道不知道?说:“我知道!我听法师讲过,说是菩萨送给我们的!”不错!这个虽然是菩萨送给我们的,也是护法的成就。我们这有护法,男居士就是男护法,女居士就是女护法,这男学生就是 boy护法,女学生就是 girl护法。我们这有这么多 boys,有这么girls护法,有这么多年的成就,由 Chinatown(中国城)搬到此地来,这都是…
《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