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P6

  ..續本文上一頁湖北的話,你問他:“有沒有?”他說:“莫得!莫得!”就是“沒有”。湖北、湖南和廣東這個音有點相近,所以它那個“指授即無”,就是“他指示我、傳授我莫得”!莫得,就是這個意思。

  那麼法海禅師不能用廣東音來寫上那個“莫得”(編注:現在廣東已新發明此字,去掉“有”字裏面那兩橫,就是“沒有”),那個時候他寫“即無”,即無就是莫得。這因爲我們這位六祖大師是個廣東佬,就說“莫得”,一定是這麼回事!你可以聽當時的錄音,就是這麼錄的!我以前沒跟你們講過唐朝的錄音?你可以把唐朝的錄音打開給他聽聽!所以沒有那麼多問題,這就是“莫得”!

  這個“經”字是半梵語,具足就是“契經”,“經”是翻了一半。契經,就是上契諸佛之理,下契衆生之機。好像你們現在英文的 sutra這個音,也和這個“契經”差不多的。你拼一拼這個音,試一試這有多少相近的地方。

  那麼這個經,又可以翻成個“線”字,就好像一條線似的;又可以翻成“繩墨”,就好像做木匠拉那條線,然後用手拎起來打一下,來定出直線,那叫繩墨。這個經又有一個“湧泉”義,好像從地裏頭湧出水泉子。又有“貫、攝、常、法”:貫,是“貫穿所說義”,把所說的義從開始到最後,就好像用一條線穿起來。攝,是“攝持所化機”;你這一講經,就很多人來聽經了。“古今不變曰常,叁世同遵曰法”,常,就是永遠都不會變的;法,就是一切人都要遵守的。

  現在講經在西方還不盛行。你若講經,他說:“人家修行都不講經,人家修行就是坐禅,講經有什麼用?”那麼佛爲什麼要說叁藏十二部?要是坐禅就是修行,佛就在那兒坐禅了,他爲什麼要說經呢?這個經什麼意思?什麼用處?他完全都不懂的,就說他是佛教徒了,你說這真是可憐!這比方小孩子還不懂事情,就想做爸爸了!叁歲小孩子怎麼可以做爸爸?叁歲小孩也不可以做媽媽的。是不是啊?爲什麼呢?他就不懂嘛;根本就不懂,你怎麼可以叫他做?

  所以中國那個康得--就是那個宣統,叁歲做皇帝,這簡直的不是開玩笑嘛?叁歲,他懂什麼東西,你叫他做皇帝?所以這就是愚癡人幹這個愚癡的事情。當時可見清朝那些個做官的,都是木雕泥塑的,用木頭做的、用泥巴來做的;所以用那個小孩子,就可以做皇帝了。若是有一個人,就不會用一個叁歲小孩子來做皇帝。說是有大人抱著;有大人抱著他也不行的,他自己不懂嘛!

  他那個叔叔抱著他上朝,宣統就哭,這個王爺就說了:“一會兒就完了!一會兒就完了!”這真是一個預兆!一會兒,就是 wait a minute;完了,就是 finish了。就是說,等一等就完了。他說等一等就完了,果然就完了,清朝就完了、沒有了!他都有點修行,都有先見之明!

  所以這懂佛法和不懂佛法,一聽他說話就知道了。他若說不要經;不錯,可以不要經,但是你到沒有到那個程度上?我對你們講過,“迷時千卷少,悟後一字多”,迷時你念一千卷經也是少的,你若開悟了,一個字都是多的,一個字也不能講的。好像某某人說“不說話”,你還寫字,那還是不行的,那沒開悟;開悟,一個字也不能寫,一個字也不能說,簡直地什麼也沒有了──也沒有佛法,也沒有魔法,也沒有人法,也沒有我法,也沒有是法,也沒有非法,那才可以!

  喔!你還要不念經,“我們這是就參禅!”一講,這已經就完全知道他是什麼也不懂了。這就是小孩子講話,小孩子就是“哒哒哒、哒哒哒”,什麼意思?沒有意思!就是這樣子。

  這經就有這麼多意思,所以這是我們應該遵守的。因爲什麼他說不要講經、不要說法?就因爲他不會講,他不會說,所以就不要講;他若會講,比你講得更歡,他到所有的公園、所有的 street(街)去講去,比那個 Halley(譯音。小孩子的名字)他們蹦得還厲害!

  有一個人他心裏就想:這個法師講的不錯,叁歲小孩不能做爸爸,叁歲小孩也不能做媽媽。這你又錯了!叁歲小孩可以做你的爸爸,也可以做你的媽媽--不是現在,是將來末法的時候。這科學進步了,用這科學的方法,很快就生出一個小孩子,很快就可以結婚,很快就可以做爸爸了。只是末法時候,人壽到了十歲,那時候叁歲如果不做爸爸,你說活到十歲有什麼意思呢?所以那個時候就因爲科學進步,叁歲就可以做爸爸,也可以做媽媽了。但是到十歲就死了,不能超過十歲;因爲太快了,你生得快,死得也快!就這樣子,因爲太科學了!你們各位要認識這科學的“好處”!

  《占察善惡業報經》,在前邊講“釋名”已盡,現在講“顯體”。顯,把它顯明出來、顯露出來;顯露出什麼呢?顯露出來這一部經的本體。每一部經先有一個名字,名字之後就是顯體了;這是依照天臺這個講經的講法,在現代一般講經的法師,多數都依照天臺這個的道理來講。

  天臺五重玄義,第一就是釋名。也就好像我們人,你認識這個人必須要知道他叫什麼名字;經也是這個樣子。那麼人有人的身體、經有經的經體;這一部經它是以什麼法做它的法體?我們人這個身體有高的、又有矮的,有肥的、又有瘦的,又有面孔是黃色、又有面孔是白色的、又有面孔是黑色的,臉面不同;這經也是這樣,經的體樣子也不同。那麼這一部經以什麼爲體呢?也就是以這個“實相”爲體。這個實相是這個經的本體,又叫“一實境界”,一個實在的境界。

  這個實相有很多的名字,菩提也是它、涅槃也是它、真如也是它、如來藏性也是它,所以名字很多,但是都是這一個。一切的大乘經典都是以實相爲體,這一部經也是屬于大乘的經典;它在方等的時候說的,這是大乘的開始。所以這一部經,就是以一實境界做經的法體。

  顯體之後,就要明宗了,明白這個宗旨。你光念這個經、講這個經,你若不認識這一部經的宗旨,那你還沒有認識這一部經;不是單單念了一遍、看了兩遍,這就是懂得經了。尤其有一些個人,連一遍他也沒有看,他就說他明白佛法了。你說這個!他們想佛法是很容易明白的。不錯,很容易明白,但是你要學;你不學,你就不明白。你沒有學過,你就說你是明白佛法的,那是騙人的!

  那麼這一部經的宗旨是什麼?以什麼爲宗呢?以兩種的觀法爲宗。這兩種觀法,第一,就是“唯心識觀”;第二個觀法,叫“真如實觀”。怎麼叫唯心識觀?這簡簡單單來講一講,不講太多了!現在這一部經已經講了五天了,連個題目還沒有講完,所以只可以簡單一點的講。

  唯心識觀,他知道這一切都是虛妄的、不真實的,沒有一個真實的境界;就是我們人的這個念,也是前念生,後念就跟著來了。前念滅、後念又生;後念滅、後念又生。這生滅是無常的,你若想它暫時停止,也不可能的。所以你這樣的觀察來、觀察去,覺得這個心是無常的了;你久而久之,就可以得到色寂叁昧。色,就是色相;寂,就是寂然不動。一切的形形色色本來是動的、是有形有相的,也都寂然不動;得到這種叁昧了,這叫唯心識觀所得的。

  真如實觀,你要想--就是參禅,參這個“思惟修”修行。你思惟這個心性(這個真心、佛性),是不生不滅的,也不著住到見、聞、覺、知上,不著到見上、也不著到聞上、也不著到覺上、也不著到知上。再能斷除一切的妄想,永遠離開一切妄想;除非不想,想就是一個真,不是妄想。比如我想造個廟,就造個廟,這不是妄想,這是真的想;我想造個佛,我就造個佛,這不是妄想。怎麼叫妄想呢?你只想想而已,不去實做去,這就是妄想。你像這樣子這麼思惟來、思惟去,這麼輾轉思惟;時間久了,就可以得到心寂叁昧。

  這個叁昧的名字叫“心寂”,前面那個叫“色寂”。心寂叁昧,這個心寂然不動了;寂然不動,可是了了常明,還是明明了了。不是寂然不動,就好像睡覺睡著了,什麼也不知道了。動是不動了,但是什麼境界都還明明了了的;“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有一種感應的這個神通。得到了這種心寂叁昧了,這是真如實觀,這觀法成就了。這是本經的宗旨,以二種觀法做它的宗旨。

  第四,講到它有什麼用處。這個經有什麼用處呢?這個用處可大了,能以滅你的罪、除你的疑惑。以“滅罪除疑”爲它的利用,它的力量就能消滅你的罪,又能除去你的這種疑惑,就有這個用處。

  第五,是判教相。那這一部經講來講去,它的名字也有了、法體也有了、宗旨也有了、利用也有了,究竟它是屬于哪一個時候、哪一種教理呢?這要知道!不是單單知道個名字,這就叫明白佛法了;也不是單單知道它一個體,我就又明白佛法了;也不是單單知道它一個宗旨,喔!我明白佛法了;不是單單知道它一個利用,這我明白佛法了!不是那麼樣簡單,你還要知道是什麼時候說的這部經。

  這“五時”,是屬于哪個時候?前邊我不有講嘛?這是屬于方等時,是方等教。說這部經,是方等時候。按這個五味來講,有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乳,就是牛奶;酪,不知是不是 cheese(乳酪)?生酥,大約就是牛油之類,不過還是生的,不是熟酥。那麼它的教相就是屬于生酥,在這個時候,是大乘佛法開始的時候;所以叫“大乘初門”,這就回小向大的時候。前邊所講這些個,這叫“五重玄義”;你明白這五重玄義了,這個經文就容易懂了。

  我們現在有這麼大一個道場,這個道場從什麼地方來的?你們各位知道不知道?說:“我知道!我聽法師講過,說是菩薩送給我們的!”不錯!這個雖然是菩薩送給我們的,也是護法的成就。我們這有護法,男居士就是男護法,女居士就是女護法,這男學生就是 boy護法,女學生就是 girl護法。我們這有這麼多 boys,有這麼girls護法,有這麼多年的成就,由 Chinatown(中國城)搬到此地來,這都是…

《占察善惡業報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