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种的拉缆,虽然很细的,但是它力量很大,不容易断。这个譬如魔那种网,就用这种不容易断的东西来织成的。那么织成的这个网,把我们每一个人,卷入到这个网里头,就不容易出来,就做魔王的眷属,做阿修罗的眷属。
我们每一个人,如果常常有脾气,常常发大无明火,这都是在这个魔的罥网里头。我们人去打鱼,把鱼打到网里,我们就很高兴:“哦!可得到一条大鱼,可以吃。”魔把我们人,卷到他那个网里,他也很高兴的,他说:“我又得到一个人来受用了!”也就好像我们人打到鱼那么欢喜。出魔罥网,怎么样出去这个魔的罥网呢?这个方法很简单,就是要没有脾气、不发火,没有无明火,没有脾气,那就是出魔的罥网了。魔他就是用这种邪术,来控制着我们人的知见,令我们不起正知正见,尽生这邪知邪见,所以呀,这是很不容易摆脱魔的罗网的。那么现在藉着药师琉璃光如来这个愿力,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出魔的罥网,就跑出去了!
“解脱一切外道缠缚”:这个外道也是天魔外道,外道都是以天魔为眷属。外道他总想控制人,不给人自由,用种种的邪术,来控制着人。甚至于他教你发毒咒、发恶誓,你不能违背他这个道,你不能背叛他这个道;你若背叛他这个道,就要怎么样子啊?五雷轰顶,得到一切的灾难;令你就怕了,也不敢违背他,明明知道他不对,也不敢违背他,这就叫缠缚。就好像用绳子把你捆住了,用那种丝把你缠住了,你想摆脱,是摆脱不开的。
“若堕种种恶见稠林”:堕,就是堕落到那里边去了;种种恶见,这包括种种的邪知邪见;稠林,就好像树林子那么很稠密的。很多这种邪知邪见的邪法,来控制着你,令你一点自由也没有。
所以在佛教里,不控制人,以前我对于斌曾经讲过,我那时候告诉所有的佛教徒,我说:“你们信佛,若觉得佛教很古老了,不愿意在佛教这个小范围里头来转了,想要找一个新鲜的宗教、时髦的宗教,你们现在是机会了!你可以随便改变你们的信仰,因为佛教不是监狱,佛教不能把人来管得严严的,控制得紧紧的,不这样子。随便你愿意选择你所欢喜的、信仰的宗教,可以随便。”然后我就问,我说:“于枢机,你敢不敢讲这话?”他晃头,说他不敢讲。
那么为什么他不敢讲呢?就因为他们那里头,就是要控制人,你不能摆脱他;你一摆脱啊,那这就犯了弥天大罪了!这是恶见稠林,就是见不得光,邪知邪见,不值得研究,不能摆出来,公开来讨论,这都叫“恶见稠林”。
那么遇着这一种邪知邪见的人,“皆当引摄”:引摄,就好像用吸铁石吸那个铁似的,把他“置于正见”:给他说明了正知正见。“渐令修习诸菩萨行”:慢慢地令他修习这一切诸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行菩萨道。“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很快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个佛果。
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缚录鞭挞。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这一段经文,是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所发的十二大愿其中的第十愿。这一个愿力,他发愿解除一切众生的王难苦。所以他的愿文才说“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愿我来世得到菩提的时候,“若诸有情”:这个诸有情,就是所有一切的众生。“王法所加”:或者你没有做犯法的事情,被人诬告;或者被人挟嫌来冤枉;或者你自己在无心的时候,所造的犯法的罪,不是故意去造的。王法所加,王法加到你的身上了,把你抓去,惩罚你,放到监狱里了,所以它说“缚录鞭挞”:缚,就是把你绑上了,用这个手铐子,或者脚镣子,把你绑上了。录,就录取你的口供,给你存一个记录,说明白你是犯过法的人。鞭,用那个鞭子来,鞭挞,来打你这个身体,或者用板子打,就是惩罚你。
“系闭牢狱”:系,就三大件都戴上了,脖锁子、手捧子、脚镣子都戴上了,为什么戴上呢?就怕你跑。因为怕你逃跑了,所以教你不自由,把你绑住,还放到监狱里头,关闭起来,内外不通消息,这是系闭牢狱。“或当刑戮”:或者被处罚死刑,那么要去杀头,斩首示众,这叫或当刑戮;戮就是杀了。受这个刑戮,就是把头给斩下了,或者用枪毙,或者坐电椅,总而言之,是不能活着了,要死了。
“及余无量灾难陵辱”:及,当个“到”字讲。乃至于,其余种种犯罪的行为,种种的惩罚。无量灾难,至于其余的,或者天灾、人祸、种种的意外。陵,就是被人家来欺凌。辱,就是污辱、羞辱,令你没有面子,这种凌辱。“悲愁煎逼”:又悲哀忧愁,就好像在那个火锅里头那么煎,来逼迫,那么样子,很难受的。“身心受苦”:身也受苦了,心也受苦了,身心都得不到自在了。
那么这时候,“若闻我名”:药师琉璃光如来发愿说,在这个困苦艰难,危险万状的时候,他若能听见我这佛的名号,“以我福德”:以我过去生中所修的福德,和“威神力故”:和这个大威神的力量,“皆得解脱”:这一切前边所说的种种灾难,都能解决问题,没有问题了。“一切忧苦”:那么一切忧苦也都没有了,就离苦得乐了。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药师琉璃光如来在因地,还没有开悟,没有证果,而他发大菩提心,发大愿力。这愿力有十二条大愿,现在这个文当第十一条。这一条“第十一大愿”他说,“愿我来世”:等到我来世,“得菩提时”:就是成佛的时候。“若诸有情”:假设这个世间上所有一切的众生、一切的有情。有血有气的众生,都叫有情。那么这一切众生,“饥渴所恼”:他们或者没有饭吃,或者没有水喝,或者有饭他们也不能吃,或者有水他们也不能喝。
“为求食故”:他为着想满足他的食欲,想要找饭吃,想要找水喝,所以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因为他自己饿得没有东西吃,没有水喝,他就发狂了。于是乎,就不择手段去,或者抢、或者偷、或者杀人,夺取人的财物,饱足自己的饥渴。所以造诸恶业,就不择手段造出种种的恶业。那怎么办呢?
“得闻我名”:他如果能听到我这个成佛的名号,“专念受持”:他专心致志的、专一其心而诵念我的名号,受之于身,行之于心,持之于心,受持我这个名号。“我当先以上妙饮食”:我在这时候,就化出来种种的上妙饮食,最好吃的这个东西,“饱足其身”:令他的身体得到饱暖,没有痛苦了。“后以法味”:然后我再给他讲说佛法,给他吃这无上佛法的妙味,“毕竟安乐”:毕竟他得到安乐了,“而建立之”:而成就这种的功德,满足他所求的饮食。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得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药师琉璃光如来一定也经过这种贫穷困苦,所以他就发愿,愿意解除一切众生的贫穷困苦。所以他在“第十二大愿”就说,“愿我来世”:我发愿等到我来生,“得菩提时”:我成佛的那时候,“若诸有情”:所有世间一切有情,不论是哪一个国家的、哪一种民族,都包括在内。
“贫无衣服”:贫穷没有衣服穿,当然也就没有饭吃了。前边那是没有饭吃,还没到没有衣服穿的时候,现在连衣服穿也没有了。既没有饭吃,又没有衣服穿,所以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有蚊虫,又有这种其他咬人的虫蚁之类。寒热,天冷的时候,没有衣服御寒;天热的时候,没有衣服来遮暑。“昼夜逼恼”:白天晚间都是这样地煎逼苦恼,不能解决这个没有衣服穿的问题。
“得闻我名”:那么他若能听见我这个佛的名号的话,“专念受持”:主要是在这一句,要“专念受持”;不是光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你也不受持、不专念。专就是专一其心,念就是念念不忘,受是受之于心,持是持之于身,也就是念玆在玆的,朝于斯、夕于斯,常常专一其心来用功,持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
“如其所好”:那么如其所好,就是遂心满愿,遂心如意了,你想什么就得到什么。“即得种种”:就得到种种的,“上妙衣服”:最好的衣服。“亦得一切”:不单得到上妙衣服,也得到一切“宝庄严具”:用七宝所造成的这种种的玩具,你所欢喜的都得到了。那么这种东西是什么呢?就譬如“华鬘涂香”:华鬘,就是用花做的一个环──花环,是用来庄严的。这种花环是用七宝所造成的──金、银、琉璃、玻鑗、砗磲、赤珠、玛瑙来庄严的。涂香,就是最名贵的一种香,以它来供养佛。“鼓乐”:或者种种的音乐,“众伎”:种种的技能。“随心所玩”:心里所欢喜要玩的这种陈列品,或者一切的玩具,“皆令满足”:求什么得到什么,遂心满愿,不会求不到的。
曼殊室利。是为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道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释迦牟尼佛叫一声说“曼殊室利”:这曼殊室利翻译成中文,叫妙吉祥,也就是文殊师利。那么这一位菩萨,他是智慧最大的,他所住居的道场,是在中国山西五台山。五台山上终年积雪,那个地方非常地冷,大约是文殊师利菩萨他欢喜冷的地方,也欢喜修道的人在冷的地方修行,所以他选择这个五台山做为他的道场。中国五台山,在这《华严经》上,也读到过。
那么现在这《药师经》,因为药师琉璃光如来这种大的愿力,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必须要具足大智慧,然后才能了解药师如来的愿力和他这种智慧。那么释迦牟尼佛,就直呼其名,说:“文殊师利!”
“是为彼世尊”:彼就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世尊就是佛的十号之一。那么他的名号呢?就叫“药师琉璃光如来”:这是这位佛的名号。“应…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