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天言”:告诉大梵天王,“诵此咒五遍”:你念诵〈大悲咒〉五遍;为什么要念五遍呢?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五大部:东方是阿閦部,又叫金刚部;南方,是宝生部;西方,是莲华部;北方,是羯摩部;中央,是佛部。这五遍咒,就代表这五部;这五部管理世界东、西、南、北、中五大魔军。魔也有东、西、南、北、中,以五部来统摄这五大魔。
所以你念五遍〈大悲咒〉,然后“取五色线作索”:五色线,青、黄、赤、白、黑。东方是青色,南方是红色,西方是白色,北方是黑色,中央是黄色,这代表五方五部。作索,就做一条绳;“咒二十一遍”:再念二十一遍〈大悲咒〉,“结作二十一结”:把它结成二十一个结,“系项”:系到自己的脖项上。“此陀罗尼”:这个〈大悲心陀罗尼〉,“是过去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所说”: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佛所说的。
彼等诸佛。为诸行人修行六度未满足者。速令满足故。未发菩提心者。速令发心故。若声闻人未证果者。速令证故。若三千大千世界内。诸神仙人未发无上菩提心者。速令发心故。若诸众生未得大乘信根者。以此陀罗尼威神力故。令其大乘种子法芽增长。以我方便慈悲力故。令其所须。皆得成办。
“彼等诸佛”:这一切的诸佛,“为诸行人”:为所有的一切行人,“修行六度”:六度,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瞋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
布施度悭贪:人要是有悭贪,就要行布施。那么,没有悭贪的心,要不要行布施呢?更要行布施!所以说,你能行布施,就没有悭贪。
持戒度毁犯:持戒就会守规矩,不守规矩的人,就是不持戒;不持戒的人,就是不信仰佛法。佛灭度之后,戒律就是佛教徒的师父。
忍辱度瞋恚:你要是脾气大的人,就要修忍辱行。不要一点点的事情,就发起脾气来,不要有一种自私的心。不要有自私的心,就不会发那么大脾气;不会发那么大脾气,就是忍辱了!
精进度懈怠:你若懒惰吗?你就要修精进。
禅定度散乱:你尽欢喜打妄想,欢喜生一种攀缘心,就要修禅定的功夫;禅定生出来了,你的散乱就度了。
般若度愚痴:愚痴,就因为没有智慧;若修智慧,就把愚痴度了。
在菩萨行六度的时候,“没有满足者”:还没有圆满的,“速令满足故”:修大悲法,六度也很快就圆满了。
“未发菩提心者”:没有发无上菩提心的,“速令发心故”:念〈大悲咒〉,令你很快就发菩提心了。
“若声闻人”:若二乘的声闻人,“未证果者”:没有证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速令证故”:念〈大悲咒〉,很快就令他得到证果。
“若三千大千世界内”:这三千大千世界,“诸神仙人”:所有一切的神仙、一切的人,“未发无上菩提心者”:没有发无上菩提心的,能念〈大悲咒〉,“速令发心故”:能很快就发无上菩提心啦!
“若诸众生”:所有一切众生,“未得大乘信根者”:没有得到大乘法的信根,不信大乘法的;“以此陀罗尼威神力故”:能念大悲陀罗尼总持神咒,由咒的威神力量,“令其大乘种子法芽增长”:令大乘善根、大乘种子的菩提法芽能增长。
“以我方便慈悲力故”:观音菩萨说,用我方便慈悲的力量,“令其所须”:令所有一切众生,他们需要什么,“皆得成办”:就得到什么。所求满愿,遂心如意,这叫成办;就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到。只要你念〈大悲咒〉,就能所求如意,所愿遂心。
又三千大千世界。幽隐闇处。三涂众生。闻我此咒。皆得离苦。有诸菩萨未阶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十住地故。又令得到佛地故。自然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若声闻人。闻此陀罗尼。一经耳者。修行书写此陀罗尼者。以质直心如法而住者。四沙门果。不求自得。若三千大千世界内。山河石壁。四大海水。能令涌沸。须弥山及铁围山。能令摇动。又令碎如微尘。其中众生。悉令发无上菩提心。
“又”:就是再说一说。“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以前讲经的时候讲得很多,恐怕还有人没有记得,所以再讲一讲。一个日月,一个须弥山,一个四天下,这叫一个世界。一千个须弥山,一千个日月,一千个四天下,这叫一个小千世界。聚集一千个小千世界,这叫中千世界。再聚集一千个中千世界,这叫一个大千世界。因为三次都说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幽隐闇处,三涂众生”:这个三千大千世界,虽然有这么多的日月,这么多的须弥山,但是也有很多黑暗的地方。幽,就是黑暗;隐,就是人所看不见的;闇处,就是没有光明,就是人所看不见、听不见的地方,这是黑暗。黑暗是什么地方呢?就是三涂。三涂,就是地狱、饿鬼、畜生;又有的说,血涂、刀涂、火涂。总而言之,这三种,都是不好住的地方;虽然不好住,但是还有这一类的众生,因为自己的业报所现,一定要住在这种地方。
那么在这个黑暗的地方,永远也看不见天日,“闻我此咒”:若听我这个咒;这个咒是什么咒呢?就是大悲心陀罗尼──〈大悲咒〉。“皆得离苦”:他们就都离苦得乐了。他为什么离苦呢?就因为听见〈大悲咒〉,所以就离苦了。这是三恶道的众生,闻到〈大悲咒〉,所以就得到利益。
“有诸菩萨”:还有这一切的菩萨;这个菩萨大约是初发心的菩萨,“未阶初住者”:没有得到初住的果位上。你们各位知道什么叫初住吗?没有人知道?黑板上现在头一个,写得明明白白的;果修跟你们讲过,你们都忘了?十信,这个发心住,就是初住。
你若一念〈大悲咒〉,这位菩萨没有得到发心住的果位上,“速令得故”:能很快就得到发心住,发心了。“乃至令得十住地故”:乃至于十住和十地,都可以得到。
第十住是什么呢?就是灌顶住。十地,头一个就是欢喜地,第二个叫发光地,乃至于第十,叫法云地。为什么知道“十住地故”?十住,就由发心住到第十灌顶住;这个“地”,就讲的十地,由欢喜地到法云地。“又令得到佛地故”:又令这个菩萨得到佛地;佛地就是妙觉。“自然成就三十二相”:自然而然的,他就会成就三十二种的大人相,“八十随形好”:八十种的随形好。
“若声闻人”,假设二乘的声闻人,“闻此陀罗尼”:听见这个《大悲陀罗尼经》,“一经耳者”:就由耳朵上,这么一经过,由耳朵这么一听。“修行书写”:或者他修行,或者用笔来书写“此陀罗尼者”:这个陀罗尼咒。“以质直心”:质直心,就是直心,没有弯曲心。直心是道场,你用质直心,就可以达到你所希望的果位了。“如法而住者”:就依照大悲法而住者;住,也就是修行,依这法来修行。“四沙门果”: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这四沙门果,也就是阿罗汉果。“不求自得”:你就自己不求,也得到四沙门果。
“若三千大千世界内”: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山河、石壁”、“四大海水”:四大海的大海水。“能令涌沸”:你念〈大悲咒〉,能令大海的海水涌沸。涌,就向上涌;沸,就热。“须弥山及铁围山”:须弥山,就是妙高山;铁围山,就是在地狱四周围的山。“能令摇动”:能令铁围山也摇动,须弥山也摇动。“又令碎如微尘”:又能令铁围山和须弥山山上的石头和铁,碎如微尘那么样细。“其中众生”:在须弥山和铁围山其中的众生:“悉令发无上菩提心”:都令他们发无上菩提的大道心。
若诸众生现世求愿者。于三七日。净持斋戒。诵此陀罗尼。必果所愿。从生死际。至生死际。一切恶业。并皆灭尽。三千大千世界内。一切诸佛菩萨。梵释四天王。神仙龙王。悉皆证知。
“若诸众生”:若有一切的众生,“现世求愿者”:现在生中,有所期望,有所要求,愿意圆满这种愿望。“于三七日”:在这三七二十一天之内,“净持斋戒”:净,清净;持,就是受持〈大悲咒〉;斋,就是吃斋,不吃一切的荤腥;戒,要严守戒律。“诵此陀罗尼”:念诵这个大悲陀罗尼,“必果所愿”:就必定满你所希望的愿力。
“从生死际”:从生死这个地方,“至生死际”:到生死那个地方;就是从生死的边际,到生死的边际。“一切恶业”:所有一切你在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并皆灭尽”:一起销尽了。“三千大千世界内”,“一切诸佛菩萨”:所有一切的佛,一切的菩萨,“梵释四天王”:一切的大梵天王、帝释和四大天王,“神仙龙王”:和一切神、仙、龙王,“悉皆证知”:都给你作证,说你是消灭了你的罪业了。
若诸天人诵持此陀罗尼者。其人若在江河大海中沐浴。其中众生。得此人沐身之水。沾着其身。一切恶业重罪。悉皆消灭。即得转生他方净土。莲华化生。不受胎身湿卵之身。何况受持读诵者。若诵持者。行于道路。大风时来。吹此人身毛发衣服。余风下过。诸类众生。得其人飘身风吹着衣者。一切重障恶业。并皆灭尽。更不受三恶道报。常生佛前。当知受持者。福德果报不可思议。
“若诸天人诵持此陀罗尼者”:一切的天人,念〈大悲咒〉的,“其人若在江河大海中沐浴”:假设在江上,或者河里边,或者大海里边沐浴。“其中众生,得此人沐身之水”:所有江里、海里、河里,这一切的众生,得到你沐浴身体的水,“沾着其身”:沾到众生的身上,“一切恶业重罪,悉皆消灭”:你沐浴身体的这个水,沾到他身上,他的一切恶业也都消灭啦!“即得转生他方净土”:就可以转生到其他的净土里边去了。“莲华化生”:生到其他净土,从莲花生出来。“不受胎身湿卵之身”:不从胎里受生,也不从湿受生,也不从卵受生。“何况受持读诵者”:何况你这个受持读诵的人!
“若诵持者”:若能念〈大悲咒〉的人,“行于道路”:在路上念〈大悲…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