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天言”:告訴大梵天王,“誦此咒五遍”:你念誦〈大悲咒〉五遍;爲什麼要念五遍呢?因爲這個世界上有五大部:東方是阿閦部,又叫金剛部;南方,是寶生部;西方,是蓮華部;北方,是羯摩部;中央,是佛部。這五遍咒,就代表這五部;這五部管理世界東、西、南、北、中五大魔軍。魔也有東、西、南、北、中,以五部來統攝這五大魔。
所以你念五遍〈大悲咒〉,然後“取五色線作索”:五色線,青、黃、赤、白、黑。東方是青色,南方是紅色,西方是白色,北方是黑色,中央是黃色,這代表五方五部。作索,就做一條繩;“咒二十一遍”:再念二十一遍〈大悲咒〉,“結作二十一結”:把它結成二十一個結,“系項”:系到自己的脖項上。“此陀羅尼”:這個〈大悲心陀羅尼〉,“是過去九十九億恒河沙諸佛所說”:恒河沙數那麼多的佛所說的。
彼等諸佛。爲諸行人修行六度未滿足者。速令滿足故。未發菩提心者。速令發心故。若聲聞人未證果者。速令證故。若叁千大千世界內。諸神仙人未發無上菩提心者。速令發心故。若諸衆生未得大乘信根者。以此陀羅尼威神力故。令其大乘種子法芽增長。以我方便慈悲力故。令其所須。皆得成辦。
“彼等諸佛”:這一切的諸佛,“爲諸行人”:爲所有的一切行人,“修行六度”:六度,布施度悭貪、持戒度毀犯、忍辱度瞋恚、精進度懈怠、禅定度散亂、般若度愚癡。
布施度悭貪:人要是有悭貪,就要行布施。那麼,沒有悭貪的心,要不要行布施呢?更要行布施!所以說,你能行布施,就沒有悭貪。
持戒度毀犯:持戒就會守規矩,不守規矩的人,就是不持戒;不持戒的人,就是不信仰佛法。佛滅度之後,戒律就是佛教徒的師父。
忍辱度瞋恚:你要是脾氣大的人,就要修忍辱行。不要一點點的事情,就發起脾氣來,不要有一種自私的心。不要有自私的心,就不會發那麼大脾氣;不會發那麼大脾氣,就是忍辱了!
精進度懈怠:你若懶惰嗎?你就要修精進。
禅定度散亂:你盡歡喜打妄想,歡喜生一種攀緣心,就要修禅定的功夫;禅定生出來了,你的散亂就度了。
般若度愚癡:愚癡,就因爲沒有智慧;若修智慧,就把愚癡度了。
在菩薩行六度的時候,“沒有滿足者”:還沒有圓滿的,“速令滿足故”:修大悲法,六度也很快就圓滿了。
“未發菩提心者”:沒有發無上菩提心的,“速令發心故”:念〈大悲咒〉,令你很快就發菩提心了。
“若聲聞人”:若二乘的聲聞人,“未證果者”:沒有證到初果、二果、叁果、四果阿羅漢,“速令證故”:念〈大悲咒〉,很快就令他得到證果。
“若叁千大千世界內”:這叁千大千世界,“諸神仙人”:所有一切的神仙、一切的人,“未發無上菩提心者”:沒有發無上菩提心的,能念〈大悲咒〉,“速令發心故”:能很快就發無上菩提心啦!
“若諸衆生”:所有一切衆生,“未得大乘信根者”:沒有得到大乘法的信根,不信大乘法的;“以此陀羅尼威神力故”:能念大悲陀羅尼總持神咒,由咒的威神力量,“令其大乘種子法芽增長”:令大乘善根、大乘種子的菩提法芽能增長。
“以我方便慈悲力故”:觀音菩薩說,用我方便慈悲的力量,“令其所須”:令所有一切衆生,他們需要什麼,“皆得成辦”:就得到什麼。所求滿願,遂心如意,這叫成辦;就是什麼事情都做得到。只要你念〈大悲咒〉,就能所求如意,所願遂心。
又叁千大千世界。幽隱闇處。叁塗衆生。聞我此咒。皆得離苦。有諸菩薩未階初住者。速令得故。乃至令得十住地故。又令得到佛地故。自然成就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若聲聞人。聞此陀羅尼。一經耳者。修行書寫此陀羅尼者。以質直心如法而住者。四沙門果。不求自得。若叁千大千世界內。山河石壁。四大海水。能令湧沸。須彌山及鐵圍山。能令搖動。又令碎如微塵。其中衆生。悉令發無上菩提心。
“又”:就是再說一說。“叁千大千世界”:叁千大千世界,以前講經的時候講得很多,恐怕還有人沒有記得,所以再講一講。一個日月,一個須彌山,一個四天下,這叫一個世界。一千個須彌山,一千個日月,一千個四天下,這叫一個小千世界。聚集一千個小千世界,這叫中千世界。再聚集一千個中千世界,這叫一個大千世界。因爲叁次都說千,所以叫叁千大千世界。
“幽隱闇處,叁塗衆生”:這個叁千大千世界,雖然有這麼多的日月,這麼多的須彌山,但是也有很多黑暗的地方。幽,就是黑暗;隱,就是人所看不見的;闇處,就是沒有光明,就是人所看不見、聽不見的地方,這是黑暗。黑暗是什麼地方呢?就是叁塗。叁塗,就是地獄、餓鬼、畜生;又有的說,血塗、刀塗、火塗。總而言之,這叁種,都是不好住的地方;雖然不好住,但是還有這一類的衆生,因爲自己的業報所現,一定要住在這種地方。
那麼在這個黑暗的地方,永遠也看不見天日,“聞我此咒”:若聽我這個咒;這個咒是什麼咒呢?就是大悲心陀羅尼──〈大悲咒〉。“皆得離苦”:他們就都離苦得樂了。他爲什麼離苦呢?就因爲聽見〈大悲咒〉,所以就離苦了。這是叁惡道的衆生,聞到〈大悲咒〉,所以就得到利益。
“有諸菩薩”:還有這一切的菩薩;這個菩薩大約是初發心的菩薩,“未階初住者”:沒有得到初住的果位上。你們各位知道什麼叫初住嗎?沒有人知道?黑板上現在頭一個,寫得明明白白的;果修跟你們講過,你們都忘了?十信,這個發心住,就是初住。
你若一念〈大悲咒〉,這位菩薩沒有得到發心住的果位上,“速令得故”:能很快就得到發心住,發心了。“乃至令得十住地故”:乃至于十住和十地,都可以得到。
第十住是什麼呢?就是灌頂住。十地,頭一個就是歡喜地,第二個叫發光地,乃至于第十,叫法雲地。爲什麼知道“十住地故”?十住,就由發心住到第十灌頂住;這個“地”,就講的十地,由歡喜地到法雲地。“又令得到佛地故”:又令這個菩薩得到佛地;佛地就是妙覺。“自然成就叁十二相”:自然而然的,他就會成就叁十二種的大人相,“八十隨形好”:八十種的隨形好。
“若聲聞人”,假設二乘的聲聞人,“聞此陀羅尼”:聽見這個《大悲陀羅尼經》,“一經耳者”:就由耳朵上,這麼一經過,由耳朵這麼一聽。“修行書寫”:或者他修行,或者用筆來書寫“此陀羅尼者”:這個陀羅尼咒。“以質直心”:質直心,就是直心,沒有彎曲心。直心是道場,你用質直心,就可以達到你所希望的果位了。“如法而住者”:就依照大悲法而住者;住,也就是修行,依這法來修行。“四沙門果”:就是初果、二果、叁果、四果;這四沙門果,也就是阿羅漢果。“不求自得”:你就自己不求,也得到四沙門果。
“若叁千大千世界內”:于叁千大千世界內,“山河、石壁”、“四大海水”:四大海的大海水。“能令湧沸”:你念〈大悲咒〉,能令大海的海水湧沸。湧,就向上湧;沸,就熱。“須彌山及鐵圍山”:須彌山,就是妙高山;鐵圍山,就是在地獄四周圍的山。“能令搖動”:能令鐵圍山也搖動,須彌山也搖動。“又令碎如微塵”:又能令鐵圍山和須彌山山上的石頭和鐵,碎如微塵那麼樣細。“其中衆生”:在須彌山和鐵圍山其中的衆生:“悉令發無上菩提心”:都令他們發無上菩提的大道心。
若諸衆生現世求願者。于叁七日。淨持齋戒。誦此陀羅尼。必果所願。從生死際。至生死際。一切惡業。並皆滅盡。叁千大千世界內。一切諸佛菩薩。梵釋四天王。神仙龍王。悉皆證知。
“若諸衆生”:若有一切的衆生,“現世求願者”:現在生中,有所期望,有所要求,願意圓滿這種願望。“于叁七日”:在這叁七二十一天之內,“淨持齋戒”:淨,清淨;持,就是受持〈大悲咒〉;齋,就是吃齋,不吃一切的葷腥;戒,要嚴守戒律。“誦此陀羅尼”:念誦這個大悲陀羅尼,“必果所願”:就必定滿你所希望的願力。
“從生死際”:從生死這個地方,“至生死際”:到生死那個地方;就是從生死的邊際,到生死的邊際。“一切惡業”:所有一切你在過去生中所造的惡業,“並皆滅盡”:一起銷盡了。“叁千大千世界內”,“一切諸佛菩薩”:所有一切的佛,一切的菩薩,“梵釋四天王”:一切的大梵天王、帝釋和四大天王,“神仙龍王”:和一切神、仙、龍王,“悉皆證知”:都給你作證,說你是消滅了你的罪業了。
若諸天人誦持此陀羅尼者。其人若在江河大海中沐浴。其中衆生。得此人沐身之水。沾著其身。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消滅。即得轉生他方淨土。蓮華化生。不受胎身濕卵之身。何況受持讀誦者。若誦持者。行于道路。大風時來。吹此人身毛發衣服。余風下過。諸類衆生。得其人飄身風吹著衣者。一切重障惡業。並皆滅盡。更不受叁惡道報。常生佛前。當知受持者。福德果報不可思議。
“若諸天人誦持此陀羅尼者”:一切的天人,念〈大悲咒〉的,“其人若在江河大海中沐浴”:假設在江上,或者河裏邊,或者大海裏邊沐浴。“其中衆生,得此人沐身之水”:所有江裏、海裏、河裏,這一切的衆生,得到你沐浴身體的水,“沾著其身”:沾到衆生的身上,“一切惡業重罪,悉皆消滅”:你沐浴身體的這個水,沾到他身上,他的一切惡業也都消滅啦!“即得轉生他方淨土”:就可以轉生到其他的淨土裏邊去了。“蓮華化生”:生到其他淨土,從蓮花生出來。“不受胎身濕卵之身”:不從胎裏受生,也不從濕受生,也不從卵受生。“何況受持讀誦者”:何況你這個受持讀誦的人!
“若誦持者”:若能念〈大悲咒〉的人,“行于道路”:在路上念〈大悲…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