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P8

  ..续本文上一页色了,意识里头就知道:“我早先看见红色的。啊!我又看见黄色的,又看见绿色的。”这个色尘过去以后,但是这个影子还会落在你的意识里边。你说没有吧,他又记得这么一回事;你说有吧,这个境界又过去了。这叫前五尘落谢的影子。色尘是这样,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都是这样。虽然事过境迁,可是在意识里边还存留下一个影子,这就叫法尘。

  这个法尘也属于色法,但它是不可对不可见色。它不可对,一对,它已经过去了;又不可见,见不着。但你若说没有,在意识里边又明明有这么一回事,好像刻的一个板似的,在那儿存住了。虽然存住了,但你没有法子看见它,没有法子听见它,也没有法子找到它的真正相貌,它只是前五尘的印象,落到第六识里边的一些影子,所以它是不可对不可见色。 

  受想行识如空色。经文上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蕴是这样,其余的受想行识也是一个样的。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就和这个色与空的关系是一样的,所以说“受想行识如空色”。

  那么,讲这个色受想行识已经讲了很多次,究竟什么叫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又到什么地方去呢?我们若能把色受想行识的体弄明白了,就知道它的作用;知道它的作用,就知道怎么样降伏它。我现在就用很浅显的道理,来讲一讲色受想行识。 

  一、色。什么叫“色”呢?我们这个身体就属于色法,就是个色,所谓色身。虽然这个色身是有形象的,可是溯本穷源,追求它的根本是空的。怎么说呢?以前讲过好多次,这个身体是四大和合而成的,是由地水火风共同合作成立的一个有限公司。换句话说,这个有限公司是由四种的因缘合成的,由地的坚固缘,火的热缘,水的湿缘,风的动缘,由这四种缘合成一个有形色的身体。这四种的缘若分开,就都各有所还,这个身体就又归于空了,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不异空”,是个真空;“空不异色”,是个妙有。真空也就是妙有,妙有也就是真空。不是离开真空而另外有一个妙有,也不是把妙有搬到一边去,才现出一个真空。这个真空就是那个妙有,这个妙有也就是那个真空。这个就是天地没有开辟以前,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也就是佛和众生没有分别的那个本体,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二、受。四大和合变出我们这个色身,有形色可见。有了这个身体,它就欢喜享受。受有三种的受,三种受也就是三种苦。这三种受就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一)苦受。你怕苦吗?你越怕苦,苦就越多。那么说:“我不怕苦”,苦就少了吗?虽然苦没有少,可是苦会没有的,因为你不怕苦,就根本没有苦嘛!你若怕苦,越怕就越觉得苦,越觉得苦就越苦,甚至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苦的人,对所有一切都觉得苦。好像我有一个皈依弟子,他觉得一切都是苦,他讲 lecture 都是讲苦,吃东西也欢喜吃苦的,但是做工就不欢喜做苦的工,欢喜做乐的工。可是世间很少乐的工,乐的工也就是苦的因,结果还是苦。 

  (二)乐受。乐受就是快乐、享受。觉得有一辆汽车是快乐,但是汽车买了之后,又想要一架飞机,有了飞机又想买一艘汽船,到海上去玩一玩,有了汽船又想坐火箭,到月宫去旅行去。你说这种妄想怎么会停止呢?虽然说享受是快乐,但是把你那个心越撑越大、越撑越大,撑到月宫里头去了。结果,哈!到了月宫,不服水土,就得了病了;得了病,在月宫又没有医生,结果就死在月宫里,做一个月鬼。你说这是乐?是苦?所以乐受也是苦的因。 

  (三)不苦不乐受。有人说:“我不想吃苦,也不想太快乐,就平平常常过这一生就算了!”不错,你这一生可以说是够本了,广东话叫“够数”。作生意没有赚钱也没有赔钱,本钱是五千万,现在你还有五千万,也没有赚、也没有赊,但是赚一个白忙,这叫够本。你到这个世界上,迷迷糊糊来了,又迷迷糊糊走了,所有的财产也没有处理好,帐目也没有安排好,糊涂来糊涂去,这叫不苦不乐受,但是赚了一个糊涂,没有什么大意思。 

  三、想。想要享受就不得不打妄想:“我怎么样想法子才能买一辆汽车呢?怎么样子才能买一栋洋房呢?怎么样才能买一艘汽船呢?买一架飞机呢?”想来想去,打妄想打得头发都白了。啊!怎么白的?就是打妄想打的。我以前不是讲过,晚上躺在床上想了千条计,一早又不愿意起身去实行这一千个计划,还是睡觉最好了。这都是妄“想”。 

  四、行。行也就是去实行去。实行什么呢?实行你的妄想。现在我给你们讲,五蕴就是我们人的身心。我们这个身体就是色蕴,由这个色蕴,然后就有了享受的这种思想,这是受蕴。想享受就要打妄想:“我怎么样才能实践我这个享受?才能达到我的目的?”这是想蕴。想了以后就要去做去,这是行蕴。 

  五、识。去做去就多少要有点智慧。这个识就是一种小聪明,大约像头发这么多的聪明。小智慧就住小智慧楼,办小智慧事。这小小的智慧在小小的楼里边,会有什么大发展呢?没有什么大发展。小小的公司成不了大事业,所以你要有智慧,才能帮着你实行你的计划。你的计划实行了,才能达到你的妄想;达到你的妄想之后,才能得到享受;得到享受了,才满足你这个身体的需要。这一享受大约有五分钟,因为操劳过度,得了暴血管就死了。这个享受也不久,有什么意思? 

  这五蕴和合,共同合作来开这么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开了又开、开了又开,昨天讲《地藏经》不是说“因蔓不断”吗?就是说这个五蕴的公司,开了总也不停止,总觉得有这样一个希望。什么希望?今生没有赚钱,等到来生一定会赚多一点。谁不知来生更赊本,就好像赌钱似的,以为是赢钱,结果到那儿一扳 machine(吃角子老虎),美金就掉到下边去给人家了,没有流出来。本来以为会赢钱,结果输了。我们这个身体也是这样的,也是在赌钱。为什么你要赌钱呢?就因为你没有看破,不知道天地间有这么多微妙不可思议的境界。你不可以这样往前去左一步、右一步地越陷越深,要怎么办呢?要把你这贪心没有了,这就不会赚钱也不会赔钱,你再能守一点本分去修行,这叫返本还原,才可以回家。 

  前边讲了三种的色法:第一,可对可见色;第二,可对不可见色;第三、不可对不可见色。又有十一种的色法。什么是十一种的色法?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的色法,再加上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六根所对的六尘,合起来共有十一种。把这十一种的色法分门别类,就归纳出可对可见色、可对不可见色、不可对不可见色这三种的色法,前边也已经讲过了。 

  前边又说色即是空,现在说受想行识和色蕴一样,也是空的。色蕴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六根对着六尘就生出六识,就生出一种色蕴。但是六识──见、闻、嗅、尝、觉、知──的性是空的。色是由性而显色,性既然是空,色当然也是空的。而且在这个色上就是空的,不要离开这个色才能取空。就拿色和见性来讲,你说是先有色?还是先有见性?若先有色,但没有见,又怎么能显出色呢?若说先有见,那么没有色的时候,这个见性又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没有色,见性也没有用了。所以见性本来就是空的,色也是空的。你不要生一种偏计执性,执着有的就是有的、空的就是空的,这空有本来不二。空有不二就是真空妙有的作用。没有明白佛法的人,见到空就一定是空,见着有就一定是有,他没了解这空有不二的道理,所以就向外驰求、头上安头,跟着妄想跑。因此佛才说这一部《心经》,说这个空有不二的道理,色空不二的妙法。 

  再呼舍利汝谛听。再叫一声舍利子,你注意听一听。

  是诸法空相无性。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法都是空的,它没有自性,当体就是空的。这五蕴的法,是诸法的一个总法。受、想这两蕴,是属于五十一个心所法。所谓“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个心所法,二十四个不相应,六个无为成百法。”

  色法十一,就是五根对着六尘,五根和六尘都是色法,共是十一种的色法。心法八,心法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这是八种心法。五十一个心所法,受、想这两蕴详细分析,就有五十一个心所法。行,就是二十四个不相应法。识,就是前边说的八个心法。那再加上六个无为法,总合起来就成为百法。这百法是天亲、无着两位菩萨整理出来的。弥勒菩萨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代时教,编成六百六十种法。六百六十种法也太多了,所以后来天亲菩萨和无著菩萨,才把弥勒菩萨的六百六十法,总括成为百法。 

  不生不灭寂然通。对于不生不灭这种的理论“寂然通”,寂然就通达无碍了。龙树菩萨有几句偈颂,把生灭法说得很详细。他说:“已生无有生,未生已无生,离已生未生,生时即无生”。怎么叫“已生无有生”呢?它已经生了嘛,既然已经生了,怎么还会有生呢?就拿一棵树来讲,这树已经生出来了,你就不能说它在生了。“未生已无生”,没有生的呢?没有生的,它还没有生嘛,怎么能说它生呢?所以还未生的也没有生。“离已生未生”,离开已生和未生。“生时即无生”,那么生的时候就是没有生,这就好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一样的道理。

  龙树菩萨这首偈颂,把不生不灭的道理,说得很彻底。佛说法有八种相,就是“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龙树菩萨再用这四句偈颂来形容无生。生是这样子了,那么灭呢?也可以这么说:“已灭无有灭”,已…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非台颂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