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参.前言 肆.释文▪P15

  ..续本文上一页到那地方想要拿一点七宝?你到那地方,恐怕用的路费比那个七宝还值钱了,所以不要打这个妄想。

  

第四,神开伏穴。神是藏主,转轮圣王有七宝,其中之一是“藏主宝”。藏主宝,就是管宝藏的神。那么地涌七珍,是从地涌出来,而这些宝藏是以前人埋到那个地方,人都忘了,这时候守藏的神把这个财宝都打开了,这个地好像就有人把它刨开了,那么这种宝贝也就都可以得到了。

  

第五,鸡生凤凰。这个鸡本来是生鸡,但是这个鸡菢出来的鸡,就不是鸡,是什么呢?是凤凰。凤凰是一种吉祥的鸟,很吉祥的;人若看见这个凤凰,就一定会得到一种的很幸运的事情。在古来讲,孔子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说这凤凰的鸟也不来了,这河也没有河图洛书出现了。伏羲氏画卦,有河图洛书那种情形出现,现在也没有了。我呀,停止啰!我不需要再宣扬这个道德了,所以吾已矣夫──我停止了,我不做什么了。

  

第六,猪产龙豚。这个鸡生凤子,这还不算出奇。这个龙,本来是龙生龙,凤生凤,但是现在这个猪,他家里养的猪,生出一条龙来。猪产龙豚,好像龙似的这么一个猪。怎么像龙似的?这个身上有鳞,就像那个龙鳞似的,那个龙身上都有鳞。这猪生出的小猪,有鳞,这叫猪产龙豚。

  

第七,马生麒麟。这个马,本来都生马,现在生出个麒麟。这个麒麟,也是兽类之中的一个兽中之王。老虎是兽中王,麒麟和狮子也都是兽中之王。但是在这儿,这个麒麟是由马生出来的。这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兽,也是在中国唐尧那时候,这凤凰、麒麟,很多很多的,人人都看得见的。以后,因为这个众生的业报重了,罪业深重了,所以这一些吉祥的鸟兽也都不出现了。

  

在孔子那个〈获麟歌〉上说:

  

唐虞世兮麟凤游,

  今非其时来何求?

  麟兮麟兮吾心忧!

  

“唐虞世兮麟凤游”,说在唐尧虞舜的时候,麒麟和凤凰常常到这个世界上来游,人人都看得见。“今非其时来何求?”现在不是唐虞那个时候,你来干什么呢?你来有什么所求呢?“麟兮麟兮吾心忧!”孔子说:“麒麟哪!麒麟哪!我心里呀,真为你很忧愁的。”

  

这是因为在那时候,孔子见着打猎的人,打着一只麒麟。他一看,他认识这只麒麟。因为孔子出生的时候,“麟吐玉书”,有一只麒麟来吐玉书,吐这个字,那么孔子的母亲,就把一条绳拴到这个麒麟脖子上。等孔子看见打猎的人所打住的这个麒麟,一看!他妈妈系的这条绳子,还在这个麒麟脖子上系着。所以,他知道这个麒麟被打猎人打住了,给打来了。孔子知道自己也不久就要圆寂了,所以他很伤叹的,才说这么几句话,说:“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吾心忧!”

  

第八,牛生白泽。白泽,是白色的。这种白色兽类是很少有的,它也不像牛,也不像马,也不像驴,也不像骡子,所谓四不像。它身是马的样子,但长着牛蹄子,那个脚,长得牛脚。虽然是牛脚,却又是马的样子。它也不像个驴,也不像个马,也不像个牛,也不像骡子,所以叫白泽。这种的兽类也是一种祥瑞的兽。

  

第九,仓变金粟。我头先问果地:“金粟有什么用呢?可以拿来吃吗?这榖子本来可以做饭、做米来吃饭用的。现在变成金子了,这怎么吃啊?”他就很聪明,他说:“你若拿一些去,就可以卖了换钱,可以买很多米。”我一想,也是这样子。这个金粟,你拿一些去卖了,就很值钱的了,所以这是很对的。可惜我对这种情形还不太了解,那么果地这么一说,我才豁然大悟。他问:“谁有贪心?”我说:“我有!”我贪什么呢?我这个贪心,想要贪你们大家快点成佛,这是我的贪心。所以,不要把这个徒弟给饿坏了,还希望他快一点成佛呢!这是第九,仓变金粟。

  

第十,象具六牙。本来象是生两个牙的。文殊菩萨出世这时候,他家里养的象生了六个牙。

  

有这十种的吉祥,这代表大智文殊菩萨十种的十度波罗蜜,所以和其他的菩萨不同。这是文殊师利菩萨有十种的吉祥如意的事情。

  

我们要想认识文殊师利菩萨,要想见一见文殊师利菩萨,你就要先记得这十种吉祥的事情。你知道这十种吉祥的事情,你见着文殊师利菩萨时,你可以对他讲:“您老人家呀,是我一个老朋友了,最知己的善知识。”他说:“为什么你这样讲?”你说:“我知道您出生的时候,有这十种的吉祥事情。”你一念,喔,文殊师利菩萨一定也就会很欢喜的:“哦,是的。你是我的老朋友,我不否认,因为你知道我。”这叫知己的朋友。

  

你若不知道他呢,文殊师利菩萨虽然没有分别心,但是你对他不认识,他对你也就不会接近;你认识他多一点,他和你就近一点。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知道每一个菩萨的这种境界呢?也就是想要每一个菩萨都和我们做朋友、做兄弟,每一个菩萨都是我们的善知识。你们各位,将来都是菩萨的善知识,所以自己不要把自己看轻了。

  

阿逸多菩萨。

  

阿逸多,就是弥勒菩萨。梵语“阿逸多”,此云“无能胜”,又叫“慈氏”。这一位菩萨,他专修慈心三昧,对任何人都存一种慈悲心。你骂他,他也对你慈悲;你打他,他也对你慈悲。一般人对他无论怎么样子不好,他都是慈悲──你欺骗他,他也是慈悲对你;你侮辱他,他对你也是慈悲;你对他发脾气,他对你也是慈悲;你对他生无明,他对你也是慈悲:一切一切都是对人慈悲。

  

不但对人慈悲,而且还爱护一切众生。他看一切众生,都好像他自己的子女一样,甚至比自己的子女更亲。他爱护一切众生,所谓“无微不至”。对于众生那种的慈悲、那种的爱护,无量无边。他就修这个慈心三昧;修慈心三昧,就是先要修忍辱,所以他才有几句偈颂。这个偈颂,你们都听过好几次了,不过有的人还没听过,我今天再给你们讲一讲。他说: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

  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唾在我面上,凭它自乾了;

  我也省力气,你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

  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你看,这一位菩萨,他说“老拙”,就是一个很愚痴的老年人。他没有说小拙,他说老拙,这个老拙就拙得很厉害。衲袄,就是一个破衣服,用针线把它衲住。“淡饭腹中饱”,什么叫淡饭?就是没有油、也没有盐,不是说,哦!又要放点香油,又要放点芝麻酱,又要放点麻油,又要放一点酱油,这个味道调得它好好的,那就不是淡饭了。这个淡饭,淡而无味,一点味道都没有。腹中饱,可是把这个肚子装满了,已经饱了。

  

“补破好遮寒”,补我这个破衣服可以遮寒。“万事随缘了”,什么事情随随便便,事来则应,事去则静,安份随缘度岁月──到处随缘度岁月,安份守己过时光。这样子,万事随缘了,来了就来,去了就没有了,这就随缘了。这就是随缘不变,也就是不变随缘;也就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亦动亦静,亦静亦动。这个不要讲太深,讲太深了,没有人知道。

  

那么“有人骂老拙”,有人骂我,骂这个老愚痴的人,“老拙只说好”,你越骂,我就:“哦,好!verygood,verygood!”就说好。“有人打老拙”,有人打这个老愚痴,没有智慧这个老人,怎样呢?“老拙自睡倒”,你打我一下,我躺那地方就睡着了。你看,这真是愚痴!人家打他,你要是一般人哪,你这么打他一下,他就和你瞪眼睛了:“你为什么打我啊?”但是他不单不瞪眼睛,还把眼睛闭上,躺那儿睡着了。你说,这妙不妙?你们谁要能会这个方法,那就是不错了,那就是真有修行了。果前,你要有这个能力,那就真是向前了。

  

“唾在我面上”,你一口唾沫吐到我的脸上,有人吐到你脸上一口唾沫,啊!那无明火发起来三千丈了:“你为什么这样子侮辱我?”那不得了!“凭它自乾了”,叫它自己乾了。我不用手来擦它,“我也省力气”,我省举手来擦面上的这个力量。你虽然力气不大,但是你这么一擦,这也要用一股力量。但是我不擦它,把这个力气省了。“你也无烦恼”,你一看见,哦,这个人,我吐到他脸上,他都像没有这么回事似的!这个人,我不要和他一般见识的了。“你也无烦恼”,你烦恼就没有了。

  

“这样波罗蜜”,这个就是波罗蜜。什么是波罗蜜呢?就是人家打你,你能睡着;人家唾在你面上,你能让它自乾了,这就是波罗蜜。什么波罗蜜?这就是忍辱波罗蜜。这个波罗蜜,你若再不认识,那你学什么…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参.前言 肆.释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