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left">“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阿弥陀,就是无量光,所以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照十方国土,都没有可以遮障住他这种光的。“是故号为阿弥陀”:所以叫阿弥陀佛。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又舍利弗”:又有一个意思,“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阿弥陀佛啊,他的寿命和他人民的寿命,有无量无边那么多的阿僧祇劫。“阿僧祇”是梵语,此云“无量数”,到无量数的时候。“故名阿弥陀”:所以叫无量寿佛。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阿弥陀佛,成佛到现在有十个大劫,已经活了十个大劫的寿命了。将来活多少个大劫的寿命呢?那是无量无边阿僧祇,也是无量无边的。
E2 约化伴显正报殊胜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阿弥陀佛这个极乐世界,他有很多很多的声闻的徒弟,“皆阿罗汉”:他们都证得无漏阿罗汉果,都是没有欲心了。“非是算数之所能知”:不是用算数来算一算能知道数量的。“诸菩萨众,亦复如是”:声闻是这样多,菩萨和声闻这个数目是一样的,也不是算数所能知道的。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个极乐世界,所成就的功德,像上边我所说的这么多。
B2. 特明净土殊胜劝令发愿(分二)
C1. 生处殊胜 C2. 劝当发愿
今C1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众生生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众生,都是阿鞞跋致。什么叫阿鞞跋致呢?“阿鞞跋致”是梵语,此云“不退转”。不退转的意思,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一)位不退。不退到二乘上,二乘也不退到凡夫上。
(二)念不退。这个念,一天比一天增加修行的念头。
(三)行不退。就是修行,一天比一天用功,一天比一天修行,总也不说:“哦!我修行这么多天了,休息休息了!”休息休息就是退回去了。阿鞞跋致就不退了,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在这个佛果上不退转。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生到极乐世界那儿,其中有很多众生,都一生就补处佛位,就可以成佛了。一生补处,就是在一生到这个莲华里边,就可以补处佛位了,就成佛了。“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这个数目有多少呢?说不出来那么多。不是算数譬喻所能知道的,“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只可以说是,有无量无边、无量数这么多的阿僧祇说。
C2 劝当发愿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舍利弗”:舍利弗啊!“众生闻者”:一切众生听见我所说这个道理呀,“应当发愿”:都应该发愿,“愿生彼国”:发愿生到极乐世界去。“所以者何”:这是什么道理呢?“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因为可以得到像上边所说的这些声闻、菩萨、众生,这一些都是上善人,来住在一起。
B3. 正示持名功德令知修证(分三)
C1. 善根福德因缘 C2. 持名念佛功德 C3. 结劝
今C1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舍利弗啊!讲是这样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如果没有善根,没有福德的人,他没有法子生到极乐世界去的。这都要有大善根,有大福德的人,都是生生世世修行诸波罗蜜门,才能生到极乐世界去。不然,他就没有机会遇着这种的妙法,所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C2. 持名念佛功德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舍利弗啊!假设若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子和女人,“闻说阿弥陀佛”:听见阿弥陀佛这个名字,“执持名号”:执,就像用手抓着东西,不放手似的;就是念“阿弥陀佛”名字,“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若一日”:这个“若”字,可以给它改成“苦”字,苦一日,苦二日,念两天也很辛苦的。“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苦三日,念三天更辛苦了!苦四日,由早晨五点钟到晚间九点钟,这是很辛苦的,苦四日了!苦五日。因为这个“若”字,你把那个撇,不撇出去,就是“苦”字。苦六日、苦七日。苦了七日,到这“一心不乱”的程度上了。
“其人临命终时”:这个人等到死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等到你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这个时候就想起来你了:“哦!娑婆世界这个众生,他念我的名字,念过七天,受过七天的苦,我答应他要把他接到极乐世界来。现在到时候了,啊!赶快去,去把他接来。”于是乎,带着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到这儿来,一手就把你托到极乐世界去了。你想往后退,都不可以的。
“是人终时”:这个人临命终的时候,“心不颠倒”:他心里也不生颠倒的念头,不会说:“我不要去极乐世界了,您不要来接我了,我不愿意到那个地方去,那个地方没有什么意思。”不会生这个颠倒想,不会阿弥陀佛来接你,你还总不去的,没有这个情形。“即得往生”:即刻…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参.前言 肆.释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