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参.前言 肆.释文▪P6

  ..续本文上一页和他舅父辩论道理,是屡辩屡北,就是辩一次,败一次,得不到胜利。自从她怀孕了之后,可就不同了,再和她哥哥辩论的时候,她哥哥就讲道理讲得没有她那么圆满了,就被她胜了。他母亲的哥哥也非常聪明,说:“哦!这不是你自己的力量,一定是你肚里这个小孩子聪明不得了,所以他帮着你来和我辩论,所以我辩不赢你。”于是乎,他就发了一种心。发什么心呢?“我一定去学辩论的这个论学,学这个论。”

  

于是乎,他就到南印度去学论议;一学,学了很多年。那时候也没有电灯,他白天、晚间都是读书,读这个论学,读这《四韦陀典》四种的论学,甚至有一分钟、一秒钟,他都不肯把它空放过去了。那么,学了几年,他衣服破了也不缝,脸也不洗,手指甲也不剪;因为手指甲也不剪,所以手指甲长出来很长,他也在手指头上这么带着,所以一般人给他起名,就叫“长爪梵志”。

  

他把所有的论学都学完了,回来了,预备和他这个外甥,和他妹妹这个儿子来辩论一下。因为他自己这么想,他是一个大论师,如果不充实自己的学问,将来这个外甥出世了,和他辩论,他胜不了外甥,这好像很没有面子似的。所以他发心去学论议。那么学论议回来了,见他的妹妹,就问:“你生的儿子到什么地方去了?”他妹妹说:“喔!他呀,舍利弗跟佛去出家去了。”

  

这个长爪梵志一听,就不高兴了:“这是胡闹!怎么跟着佛去出家?佛,他有什么道德?他只是一个沙门,没有什么意思!跟他出家干什么?我去把我这个外甥要回来。”就去和佛来交涉,想把他的外甥要回来。但是,要有一个理由才可以的,若没有理由,不可以就这么随便的就要回来。

  

佛就问他:“你凭什么理由,想把你的外甥叫他回去呢?你立一个宗来看一看。”他的舅父,他的舅父叫什么名字,现在先不要讲他,后边会讲的。你现在就知道他有这么个舅父,就得了。他说:“我以什么为宗啊?我以“不受”为宗。”

  

佛说:“好啦!你以“不受”为宗。那么你还受不受你这个见呢?你立宗这个见,你受不受呢?”

  

他本来说什么也不受,那么佛问他受不受这个见。他自己想──若说受吧,自己是以“不受”为宗,自己这个宗倒了,立不住了,因为有了受了。嘿!受这个见,就有了受了;若说是“不受”,连这个见都不受。根本立这个宗就是个见,你怎么可以不受这个见呢?所以说受,自己的宗也立不住,不受也立不住了。于是乎,自己就认为败了。

  

但是没有立这个宗以前,他和佛立下一个条约、一个条件,就是立下一个好像signlease这个契约似的。他说:“我立个宗,我要是胜了,你就把我的外甥舍利弗给我。我带他回去,不跟着你出家。如果我是输了,我把我这个头割下来送给你。”送给释迦牟尼佛。你看!今天方小姐说:“棒!”这才叫棒呢!你看这棒、不棒?以头做打赌,用自己的脑袋来打赌。赌就是赌博的赌。输睹这个头!啊!他这回把自己这个宗立不住了,败了!你说怎么样呢?他就跑了,呵!撒脚就跑。跑了大约有三mile(哩)或者五mile(哩)这么远,他一想:“噢!这不对呀!我跑了,我和佛打赌输了,要给我这个头?那么现在我跑了,我是个男人呢?说了割我这个头就应该割下来才对啊?那么我现在跑了,这岂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所为呢!”

  

他想到这地方就又回来了。回来就和释迦牟尼佛要这个刀,说:“你给我一把刀。”释迦牟尼佛说:“你要刀干什么?”“我输给你了,我要把我的头割下来给你嘛!”释迦牟尼佛说:“我法里头没有这个法。你若赢了,就把你外甥拿回去;现在你输了,你就不要走了,你也在这儿出家了。”他说:“佛!你肯收我吗?”佛说:“可以的!”他来找外甥,不单外甥没找回去,连舅舅都搭上了,也跟着出家做比丘了。出家之后,随时就得法眼净,就证果了。

  

这是舍利弗,在他母亲的肚子里头,就有这么样的大智慧,帮着他母亲来欺负他舅舅,把他的舅舅给气得就去学论议。那么,舍利弗在七天之中,就通达一切佛法,通达诸法实相;在八岁的时候,就论胜印度一切的论师。这是大智舍利弗。

  

释迦牟尼佛说《弥陀经》,不问自说,那么当机众呢,就是舍利弗为首。因为有舍利弗这样的智慧,才可以接受净土法门深妙的道理。所以这长老舍利弗。那么舍利弗他智慧第一,可是他不仅仅智慧第一,他的神通也不落第二,也是第一。

  

为什么?有一次,有个居士来供佛请斋,请佛去应供。请佛应供啊,舍利弗入了定了,人家叫他,他也不出定──不是说装模作样的,说是我坐着,我明明知道,我也不起身,我装模作样,这是好像入定了似的。不是那样,他真入定了──入了定,他们给开静,他也不出定。于是乎,这个目犍连就用起来神通了;他神通第一,就想用神通把舍利弗叫出定来,可是把他所有的神通都使用出来了,想把舍利弗,叫他出定;但是,他这个神通,连舍利弗衣服的衣角,丝毫都不能动。所以,由这一点证明,这舍利弗不单智慧第一,神通也是第一。因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都没有法子他。不是说像我们这个人,就说打坐入定了,人家碰一下也知道,怎么样都知道。你看!舍利弗那样才真入定。

  

那么,我们现在要研究研究这舍利弗,他怎么智慧第一呢?他怎么叫大智舍利弗呢?这就要讲到因果上了。舍利弗,在因地的时候,最初他发心学佛,遇着一个师父。这个师父就教他,说是:“你要不要聪明呢?”他说:“我想要聪明,我想要有智慧。”那么他的师父就告诉他说:“你想要聪明、有智慧,你就要学习这个般若法门,诵持〈大悲咒〉、〈楞严咒〉,乃至于〈十小咒〉、《心经》。你天天诵持它,就会开智慧了。”舍利弗听了师父这样讲,于是就这样去做。白天,行住坐卧来诵《心经》、〈大悲咒〉、〈楞严咒〉,晚间也是背诵。那么不单日夜这样去诵,他还发愿:“生生世世都要拜这个师父,来跟这个师父学般若法门,学佛法。”那么,一生一生的学习这个般若法门,一生一生的增加这个智慧,于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这一生,他就有这样的成就──七日之中能通达诸法实相。那么教他这个师父是谁呢?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他也变成阿罗汉了。这是舍利弗所以有大智慧的原因。为什么?就因为听这个善知识的教化;善知识所说的道理,他是时时刻刻不忘,所以所学的法在七天之中能通达。

  

为什么他能通达?就因为他在前生都读过,都学习过。我们念经、念咒,念得很慢,有的时候,念几个月〈楞严咒〉也背不出来。为什么?就因为我们以前,没有学过那么多佛法,现在才开始学佛法。那么学佛法,可不要懒惰,这是最要紧的!要学舍利弗那么勤勉,日夜都不懈怠来学佛法。所以现在你们记不住这个经和咒的人,应该更用功去学习;若能记得清楚的,也更应该用功去增加你的智慧。我的智慧为什么比人家小呢?有一个人智慧那么高那么大,我的智慧就这么样子不清楚,遇着事也不懂,就因为没有学佛法。现在我们遇着佛法了,应该发愿学佛法。将来追过去、赶过去这个舍利弗,要学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的智慧比舍利弗,那可就大得多了!所以,我们现在知道舍利弗这个因果、这个情形,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我相信都很有用的。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到台湾去的三个沙弥、两个沙弥尼,已经受比丘戒、菩萨戒,受戒受完了。这可以说是,新的比丘在美国;也可以说是,新的菩萨回到美国来了。那么受菩萨戒的人要行菩萨道,受比丘戒的人就执持佛法来教化众生。他们五个人回来,美国人新产生这五个宝贝,你们大家应该拥护,来做护法,护持这三个比丘、两个比丘尼,要来护持他们。大约在十三号,或者十四号,就会回来了。他们七号到香港去,到香港一个礼拜。在台湾,他们各处去参观参观有一个礼拜,到香港也是各处去参观学校、佛教的寺院,佛堂,各处都去看一看。等到回到美国来,好提倡佛教,发扬光大。我希望美国人将来个个都成佛,要个个都修行,这是我的希望。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卍卍卍

  

摩诃目犍连。

  

“摩诃”是梵语,有三种的意思,就是大、多、胜。因为这个长老是国王大臣所恭敬,所以就是大。他学习三藏十二部一切的经典,所以谓之多。他和其他的旁门外道不同,超胜过他们,所以叫胜。“目犍连”是梵语,翻译成“采菽氏”。采,就是去采取;菽,就是一种豆类。采菽氏是他的姓氏。又译为“萝菔根”,就是一种的菜的名字,萝卜。因为他的先人修道的时候,吃这种的东西,所以也就以这个萝菔作为姓氏。他的名字叫“拘律陀”,拘律陀,是一种树的名字;因为他父亲、母亲,在这种树神这儿祈祷,而生了目犍连,所以他名字就叫拘律陀。

  

这位目犍连尊者,他的神通第一,神通最大。在他修道最初证得阿罗汉的时候,得到六种神通。六种神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

  

一、天眼通:…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参.前言 肆.释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