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么说,说这一个河就在这个城的旁边,所以也可以说是城,也可以说是河。这个讲,你依照说它是城也可以,说是河也可以,有两个意思,这是那提迦叶。这个三兄弟,统统的有一千个徒弟。
佛最初教化众生,先度的五比丘。度完五比丘,一看,我现在应该度谁去呢?他一看摩竭提国这个三迦叶,机缘成熟了,应该去度他们三个去。于是乎,他就走到优楼频罗迦叶所在的地方去。去做什么呢?你度人,不能到这个地方就说:“哦!我来度你来了。你信不信呢?”不能这样讲;就是佛,也有方便权巧的方法。佛到这儿了,说:“哦!现在天黑了,我不能走了,我想在你这儿借一宿住,可不可以啊?”这个老迦叶,那时候已经都一百六十岁了,他看佛,“哦!这个人与众不同。喔!是有点来历的。”他想要看看这个人究竟是什么来历?怎么个因缘?可是就找不出来,看不出来!看这个人是普通人一样,但是又知道这个人是个特别的人,不是普通人。“啊,奇怪了!什么人的因缘,我都可以观察,一看就知道,怎么就不知道这个人了呢?”于是乎,他说:“你要在这边住,好!”就留他在这儿住吧!
他住到什么地方去呢?住到这个火龙洞里头去。那有一条火龙,在那儿给优楼频罗迦叶当护法。当护法,但是这条火龙,可非常的恶,谁若到它那地方去,就是死的!它就用火给烧死。晚间到半夜了,这火龙出来了,看见佛在这儿,就用这个邪火来烧佛。佛就入这个“火光三昧”,在这火里,无论它怎么样用火来烧佛,也一点都烧不着佛。然后,佛就把这条火龙收到钵里了。但是这个佛当初,我相信不会像六祖那么样说:“你呀,只会放火,你不会到我这钵里来呀!”佛不用这么讲,那么自自然然地用法,就把这条火龙给收到这钵里了;收到钵里,就给这火龙说法。这火龙先皈依佛了。然后佛又用种种的神通变化,这个老迦叶一看,自己是没有这么大的道德了,是要皈依佛了,于是乎就皈依佛。他皈依佛之后,他这五百个弟子,他统统都叫他们都皈依佛,出家了。他出家没有好久,就证圣果了。
那么,他两个兄弟一看这老大哥已经出家做和尚了,原来他们都是事火外道,都是同事的。现在这哥哥出家了,弟弟也要跟着出家了。于是乎,这个伽耶迦叶、那提迦叶带着五百个弟子也都来出家了。出家之后,没有好久就证圣果。
这是已经一千个。那么统统合起来,这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因为感谢佛的深恩、慈悲教化这种的恩,所以作佛的常随众。无论佛在任何的地方讲经说法,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一定来护持这个法会。好像,现在我们这个讲经,所有来听经的人,都是拥护这个法会的人;拥护这个法会,所以有一些个已经明白这个经典的道理,但是仍然在忙里偷闲来听经闻法,这都是拥护法会的人。当初佛,拥护他的法会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个人这么多。
好像果遵到很远的地方去教书,礼拜六回来,他一定要随喜这个法会,来拥护这个法会。在这个两天假期之中来作佛事,这就是见出他的一种真诚的护法心。还有这个果循,天天去读书,还去做工,也非常的忙;在这么忙的时候,也能来听经,这也是见出一种真诚的心。还有,各位白天都去做工,本来很忙的,很疲倦的,放工之后还到这儿来听经。像果许、果在、果圆、果进,这一些人;尤其这个果地,在这么忙的时候,不避风雨,都来听经。这都是拥护法会的,有一种真心才能这样子。
“一千二百五十人俱”,现在就说这个“俱”。俱,就是大家统统聚会在一起,聚会在一起都有什么样的人呢?
“皆是大阿罗汉”:皆是,统统都是。大阿罗汉,“阿罗汉”也是梵语,翻译有三种意思,和“比丘”的意思是相同。比丘是罗汉之因,罗汉是比丘之果。“阿罗汉”有三种意思:
一、应供。因中叫乞士,果上就叫应供,应该受人天的供养。
二、无生。因中叫怖魔,果上就叫无生。
三、杀贼。因中叫破恶,果上就叫杀贼。杀什么贼?杀无明贼,杀烦恼贼。
因中那个怖魔,怖的五阴魔,怖的烦恼魔,怖的死魔。死,这死也是一个,好像修道的人,修修有了病了,病得要死。这个人就恐惧起来了,说“这要死,不得了了!”这是被这个死魔魔动了。修道的人,什么也不怕,死也不怕,活也不怕;活和死是一样,死和活也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分别。在活的时候也就像死了一样;你在活的时候像死了一样,就什么欲念心也没有了,你已经像死了嘛!死了,怎么还会有这种的欲念呢?没有了!淫欲心呀、贪心呀、痴心呀、瞋心呀,慢心、疑心呀,都没有了。所以你到这个境界上,啊!一切的烦恼都没有了,什么麻烦也没有了。你说,这是多快乐,这个境界!但是,这可不是很容易就得到的。但也不是很困难,只要你肯去做去,就可以。
我记得在去年的时候,果宁有一次有病了,病得很辛苦,告诉我好几次,说:“师父啊!好辛苦喔!”我说:“越辛苦越好,哎!辛苦多一点哪,那你就明白多一点。”有一天,他就觉得自己死了,到这么一个地方,很多人非常快乐。他就问:“这地方快乐是很快乐,但是我想见见我师父。”这一些个人说:“你师父是谁啊?”他说:“我师父是谁谁,某某。”那么这些个人,一听见他师父这个臭名,就都不高兴了,说:“那你在这地方不能见你师父。”说:“不能见我师父,那我就走!”于是乎他就走了。走了就又跑回来了;那么又跑回来,就没有死。这也可以说是死魔之一。那么他由这一关过来了,以后他的功夫就很有进步了。接着就开了三关,现在他也有小小的境界。
那么这个“大阿罗汉”,还有“众所知识”:这一些个大阿罗汉,都是有名望的,都是道德也高超,国人所恭敬,人人都知道这一些大阿罗汉的名字,所以是“众所知识”,大众都认识,都知道。这个“闻名曰知,见面曰识”,闻着他这个名字,没有见面,这是“知”;等见着面了,这叫“识”。这一些大阿罗汉,一般人又听见过他的名字,又认识他,所以这叫“众所知识”,在英文大约叫什么?famous?这些大阿罗汉。那么,现在佛教讲堂就有五个到台湾受戒,等这三个比丘、两个比丘尼,他们回来,也变成了“众所知识”。
长老舍利弗。
“长老”:这是一个尊称,尊敬的称呼。长老有三种:
>第一,年耆的长老。这怎么叫年耆长老呢?这个“耆”,就是年纪很大的,“老”字底下加一个“日”字,这个“耆”就是一个老年的人,就是年纪活得很大的,这叫年耆长老。
第二,法性长老。法性,“法”就是明白佛法,“性”就是自性的性。因为他明白佛法,通达自性,就不论他年纪是老呀,是少呀,都没关系了。就是他有智慧又聪明,虽然年纪轻,可是他会讲经说法,智慧无量,辩才无碍。他的智慧犹如大海一样;他的辩才,没有人可以辩胜他。好像舍利弗在八岁的时候,就把印度所有的论师都给战胜了;他在七天之内,就能把佛法都通达了。所以这说“长老”,这个法性长老舍利弗。
第三,福德长老。这个福德,就是他非常有福,有福报,人人都欢喜供养他,这是有福。那么能供养他,他接受人家的供养,也能给人家种福。为什么呢?因他自己有德行,有道德;因为他有道德的关系,所以就有人欢喜供养他。他又可以给人家种福德,所以这叫福德长老。
这个“长老”是谁呢?舍利弗、目犍连,这都是长老。
“舍利弗”是梵语,这是以父母作他的名字。他的父亲叫优婆提舍,所以得“舍”字。“利”是他母亲的名字,“弗”就是“子”,所以有的经上翻成“舍利子”。以他父母的名字合起来,作为他的名字,所以叫舍利弗。
这个“舍利弗”有好几种翻译的意思,有的翻译就叫“身子”,又有一个翻译叫“鹙子”,又有一个翻译叫“珠子”。怎么叫“身子”呢?这是因为他的母亲,身体非常的美丽,相貌也端严,她的身体也非常的美丽,所以叫身子──这是那个身体很好的女人的儿子。这是一个讲法。又有叫“鹙子”,就是鹙鹭之子。鹙鹭,是鸟的名字,鹙鹭鸟。这种鸟的眼睛,非常的美丽,非常好看。那么这种小鸟的眼睛非常好看。舍利弗的母亲,她的眼睛和这种鹙鹭鸟的眼睛是一样的,也像这鹙鹭鸟的眼睛这么美丽,所以就叫鹙子。又叫“珠子”,也是说的她的眼睛就像一粒宝珠那样好看,也是因为他母亲那个眼睛生得最美丽,那么生出儿子的这个眼珠子也就非常美丽,所以叫珠子。
舍利弗在声闻里边,智慧第一,他是最有智慧的。人人都知道,我以前讲过很多次了。舍利弗,他这个智慧没有人可以比的。因为他在他母亲肚里边的时候,就帮着他母亲来和人辩论,一辩论就胜了。和谁辩论呢?和他的舅父辩论。本来他的母亲在没有怀孕之前,…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参.前言 肆.释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