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念佛,我现在也要念佛了!”于是乎他就念了一声:“南无佛!”这么一声南无佛, 把这个老虎就给吓跑了,也不咬这棵树了。以后他又忘了念佛了,在八万大劫以内也没有再种善根。但是他在八万大劫以外,念了这一声“南无佛”,这个善根种子现在是成熟了,所以他出家就证了初果。这是这个老人出家的一个因缘。”
由这一个因缘看来,出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得到的。有的人,天天念说:“我出家,我出家,我出家 ……! ”说了一辈子,还是在这家里,没有出去这个家。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善根没有成熟呢。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今天来几个,我也不知道她是美国人?是英国人?是个出家的。一个日本的,跟着一个中国人出家。在马六甲那儿有一个金星法师,她跟他出家,但是到日本去受戒。究竟在日本受得什么戒?我也不懂日本的戒。说是受十六条戒?是十八条戒?我也不懂。回来,各处收了很多徒弟,有四百多徒弟。据今天的情形来看,我相信收了很多男徒弟,很少女徒弟。她本人是个女人,但是收了一些个男徒弟,都是前呼后拥的。
今天来的,连她本人有四个,都是剃光光的头。嘿!但是有两个男的,两个女的。在中国来讲,在家的居士要皈依,都是皈依男法师,没有皈依女法师的。在西方,和中国的情形很不同的,所以我相信我们这几个,有三个比丘、两个比丘尼,受戒回来,这比丘一定会收很多女徒弟,比丘尼一定会收很多男徒弟。看今天来这个比丘尼的情形,会是这样子。
有人问:“这五个人,你不知道在八万大劫以内,他们种没种善根呢,为什么就许可他们出家了呢?”我告诉你,因为他在我这儿一年,已经种了很多善根了,天天都念〈楞严咒〉,天天又拜忏,又干什么的,这已经种了很多善根在这儿。我相信就是成佛都有余了,所以我就答应他们出家了。可是他们种善根,谁种谁都保留下来,不是谁种善根谁又把它掉了──种了善根,又把它掉了,掉出去了。这五个人,或者不会和今天来的这个比丘尼一样,也不一定。但是这个比丘尼,很奇怪的,她说她和我一样,她说我怎么样,她就怎么样。我说:“我是鬼,你也是个鬼?” 哈哈! 不要说那么多了。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阿弥陀经》是佛不问自说的,为什么不问自说呢?因为没有人懂这个法门,所以就没有人问。大智舍利弗虽然当机,但是他也不知道怎么样问。那么佛可以说是忍不住了,在忍不住之中,把这个念佛最方便、最直接、最了当、最省事、又省钱这个法门说给大家。只要你每一个人,能专心念佛,念得“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就来接引。所以这个法门,是一般人所不能相信的。可是,这还是最直接、最了当的法门。
一句弥陀万法王,五时八教尽含藏;
行人但能专持念,定入如来不动堂。
“一句弥陀万法王”,这一句弥陀就是万法之王。“五时八教尽含藏”,八教──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五时,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五时八教合起来,都在这一句弥陀里头就包含了。“行人但能专持念”,我们无论哪一个人,能专心念佛,“定入如来不动堂”,一定到常寂光净土,到极乐世界去。那么我们末法众生,也就是以念佛得度。我们谁要想得度嘛,谁就念佛,你“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我们大家不要忽略这个念佛法门。
解释经典的,有贤首宗,有天台宗。现在很盛行的就是天台宗,所以现在我依照天台解释经的道理,在讲完七种立题之后,然后讲五重玄义。五重就是五层,因为有五层玄妙的意思。五重玄义,就是释名、显体、明宗、论用、判教相。
第一,释名。为什么要有释名呢?因为你必须要知道这部经的名字,知道了它的名,你顾名思义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好像你是个人,可是你这个人有你一个特别的名字。叫什么名字呢?或者叫张三,或者叫李四, 总之都有个名字。 所以解释经的名字,就是释名。
第二是显体。显体就是你这一个人名字有了,那么你这个身体是怎么样子的?是个瘦的?还是一个肥的呢?还是一个高的?还是一个矮的呢?你要认识这个人, 不一定要看见他的面才认识这个人,你就看他这个背影,看他这个形,已经就知道他是谁了, “哦!这是某个人。”所以第二是显体。
第三要明宗。宗者,就是宗趣,以什么为宗旨。宗趣,这就好像人有一个职业似的,“哦,这个人以什么为他的职业呢?”这是第三,明宗。
第四要论用。用,就是力用。力就是力量的力,用就是用途的用。
第五,判教相。
那么这一部经,以单人立题,所以“佛说阿弥陀经”这是经的名字,这叫释名。那么这一部经以什么为体呢?因为这一部经,是属于大乘法,所以它是不问自说,就以实相为体。实相,什么叫实相?“实相者,无相也。”没有相,什么也没有。虽然它没有相,是个真空,可是又无所不相;无所不相,就是妙有。一切相都是实相,所以叫“实相,无相无不相。”没有相,也没有一个没有相;没有一个没有相,还是有相。那么有相,你也不要执着这个相。
这一部经,就是以实相为体。这个实相,真如也就是实相,一真法界也是个实相,如来藏性也都是讲实相,不过名称不同,意思是一个的。这一部经,就以实相为它的本体。这个本体有了,然后就要明宗。
那么,这一部经以什么为它的宗呢?你一定要知道它的宗旨。不知道它的宗旨,你就没有很了解这一部经的道理。也就好像你认识一个人,他叫什么名字你知道了,多高?多矮?是一个什么样的相貌?你认识了。认识他是个做什么的?他是以什么为职业的?这要知道。那么这一部经,就以“信、愿、持名”为宗。
“信、愿、行”,这是修行净土法门的三资粮。什么叫资粮呢?就好像你要旅行,到一个地方去,你要预备一点吃的东西,这叫粮;你又要预备一点钱,这叫资。这个资粮,也就是你所吃的,和你所需要用的钱。你想到极乐世界去,也要有三资粮,这三资粮就是信、愿、行。
首先,你一定要信。你若没有信心,那你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没有缘;你若有信心,就有缘了,所以首先要有信。你信,要信自己,又要信他;又要信因,又要信果;又要信事,又要信理。
怎么叫信自己呢?你要信你自己决定可以生极乐世界。你有资格生到极乐世界去,你自己不要把自己看轻了,说:“哦!我造了很多罪业,我不可以生极乐世界去!”你这就是没信自己。你造的罪业多,不是吗?这回你就遇着好机会了。什么好机会呢?可以带业往生。你造的什么罪业,都可以带到极乐世界去,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带业往生。
可是带业,你又要知道,是带宿业,不带新业。宿,就是宿世,前生的罪业可以带去;新业,就是将来的罪业。这个带业,就是带过去的罪业,不带将来的罪业。你以前所造、所行、所做,无论你造了什么罪业,现在你改过自新、改恶向善,那么以前你所造的罪业,可以带到极乐世界去,不带将来的业。
你知道念佛法门了,你知道不应该造罪业了,那么你还照常造罪业,和以前一点分别也没有,那么你再造的罪业,不单不能带去,而且你根本就不会生到极乐世界去。你就念佛呀,拜佛呀,这只可以远作菩提之因,作为将来成佛的一个本钱,你不能今生就生到极乐世界去。
为什么呢?你明知故犯。你知道造罪业是不对,你还仍然去造罪业。好像你没皈依三宝以前,随便你做种种不合法的事情,那可以的。你皈依三宝了之后,你还要去造种种不合法的事情,那不单你不能减轻你的罪,而且还增加!你知法犯法,你知道这有法律,为什么还要犯法律呢?以前你所犯的法律,因为你不知道,所谓“不知者,不作罪。”现在你已经知道了,你还去犯去,那就是罪上加罪了。所以你若信真了自己,能以改过自新,我决定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叫信──信你自己。
信他,你要信真了西方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离我们这个世界有十万亿佛土这么远,这是当初阿弥陀佛,在没成佛以前做法藏比丘的时候,他发愿将来造成一个极乐世界。十方的众生发愿,愿意生他这国土的话,不用旁的,只念他这个名号就可以生到极乐世界了,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费。这是又容易,又简单,又方便,是又圆融,既不费钱,又不费力,可以说这种法门是最高的法门,最无上的法门了。你只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生到极乐世界去了。这叫“信他”。
那么又要信因,又要信果。信什么因呢?要信自己在往昔有善根,所以才能遇着这种的法门。你若没有善根,就遇不着这个念佛的法门,也遇不着佛一切的法门。因为你有善根,所以在往昔种这个善因,今生遇着这个净土法门──信、愿、持名。你要是不继续来栽培你这种的善根,你就不会成就将来的菩提果,所以你必须要信因、信果。
信自己在往昔种下这个菩提之因,那么将来一定会结菩提的果,好像种田似的,你种上了,把这个田种到地里头了,你必须要栽培、灌溉,它才能生长。那么说是,“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善根?虽然说是信因,信我自己有善根,我觉得我自己没有什么善根。”你怎么就会知道你自己没有善根?你又怎么会知道你自己有善根?
常常有人问我:“你看看我有没有善根?”我就答覆他:“你看看我有没有善根?”他说:“我不知道。”…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壹.经前悬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