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 壹.經前懸談▪P5

  ..續本文上一頁念佛,我現在也要念佛了!”于是乎他就念了一聲:“南無佛!”這麼一聲南無佛, 把這個老虎就給嚇跑了,也不咬這棵樹了。以後他又忘了念佛了,在八萬大劫以內也沒有再種善根。但是他在八萬大劫以外,念了這一聲“南無佛”,這個善根種子現在是成熟了,所以他出家就證了初果。這是這個老人出家的一個因緣。”

  由這一個因緣看來,出家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做得到的。有的人,天天念說:“我出家,我出家,我出家 ……! ”說了一輩子,還是在這家裏,沒有出去這個家。爲什麼?就是因爲這個善根沒有成熟呢。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今天來幾個,我也不知道她是美國人?是英國人?是個出家的。一個日本的,跟著一個中國人出家。在馬六甲那兒有一個金星法師,她跟他出家,但是到日本去受戒。究竟在日本受得什麼戒?我也不懂日本的戒。說是受十六條戒?是十八條戒?我也不懂。回來,各處收了很多徒弟,有四百多徒弟。據今天的情形來看,我相信收了很多男徒弟,很少女徒弟。她本人是個女人,但是收了一些個男徒弟,都是前呼後擁的。

  今天來的,連她本人有四個,都是剃光光的頭。嘿!但是有兩個男的,兩個女的。在中國來講,在家的居士要皈依,都是皈依男法師,沒有皈依女法師的。在西方,和中國的情形很不同的,所以我相信我們這幾個,有叁個比丘、兩個比丘尼,受戒回來,這比丘一定會收很多女徒弟,比丘尼一定會收很多男徒弟。看今天來這個比丘尼的情形,會是這樣子。

  有人問:“這五個人,你不知道在八萬大劫以內,他們種沒種善根呢,爲什麼就許可他們出家了呢?”我告訴你,因爲他在我這兒一年,已經種了很多善根了,天天都念〈楞嚴咒〉,天天又拜忏,又幹什麼的,這已經種了很多善根在這兒。我相信就是成佛都有余了,所以我就答應他們出家了。可是他們種善根,誰種誰都保留下來,不是誰種善根誰又把它掉了──種了善根,又把它掉了,掉出去了。這五個人,或者不會和今天來的這個比丘尼一樣,也不一定。但是這個比丘尼,很奇怪的,她說她和我一樣,她說我怎麼樣,她就怎麼樣。我說:“我是鬼,你也是個鬼?” 哈哈! 不要說那麼多了。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卍

  《阿彌陀經》是佛不問自說的,爲什麼不問自說呢?因爲沒有人懂這個法門,所以就沒有人問。大智舍利弗雖然當機,但是他也不知道怎麼樣問。那麼佛可以說是忍不住了,在忍不住之中,把這個念佛最方便、最直接、最了當、最省事、又省錢這個法門說給大家。只要你每一個人,能專心念佛,念得“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就來接引。所以這個法門,是一般人所不能相信的。可是,這還是最直接、最了當的法門。

  一句彌陀萬法王,五時八教盡含藏;

  行人但能專持念,定入如來不動堂。

  “一句彌陀萬法王”,這一句彌陀就是萬法之王。“五時八教盡含藏”,八教──藏、通、別、圓、頓、漸、秘密、不定;五時,是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這五時八教合起來,都在這一句彌陀裏頭就包含了。“行人但能專持念”,我們無論哪一個人,能專心念佛,“定入如來不動堂”,一定到常寂光淨土,到極樂世界去。那麼我們末法衆生,也就是以念佛得度。我們誰要想得度嘛,誰就念佛,你“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我們大家不要忽略這個念佛法門。

  解釋經典的,有賢首宗,有天臺宗。現在很盛行的就是天臺宗,所以現在我依照天臺解釋經的道理,在講完七種立題之後,然後講五重玄義。五重就是五層,因爲有五層玄妙的意思。五重玄義,就是釋名、顯體、明宗、論用、判教相。

  第一,釋名。爲什麼要有釋名呢?因爲你必須要知道這部經的名字,知道了它的名,你顧名思義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好像你是個人,可是你這個人有你一個特別的名字。叫什麼名字呢?或者叫張叁,或者叫李四, 總之都有個名字。 所以解釋經的名字,就是釋名。

  第二是顯體。顯體就是你這一個人名字有了,那麼你這個身體是怎麼樣子的?是個瘦的?還是一個肥的呢?還是一個高的?還是一個矮的呢?你要認識這個人, 不一定要看見他的面才認識這個人,你就看他這個背影,看他這個形,已經就知道他是誰了, “哦!這是某個人。”所以第二是顯體。

  第叁要明宗。宗者,就是宗趣,以什麼爲宗旨。宗趣,這就好像人有一個職業似的,“哦,這個人以什麼爲他的職業呢?”這是第叁,明宗。

  第四要論用。用,就是力用。力就是力量的力,用就是用途的用。

  第五,判教相。

  那麼這一部經,以單人立題,所以“佛說阿彌陀經”這是經的名字,這叫釋名。那麼這一部經以什麼爲體呢?因爲這一部經,是屬于大乘法,所以它是不問自說,就以實相爲體。實相,什麼叫實相?“實相者,無相也。”沒有相,什麼也沒有。雖然它沒有相,是個真空,可是又無所不相;無所不相,就是妙有。一切相都是實相,所以叫“實相,無相無不相。”沒有相,也沒有一個沒有相;沒有一個沒有相,還是有相。那麼有相,你也不要執著這個相。

  這一部經,就是以實相爲體。這個實相,真如也就是實相,一真法界也是個實相,如來藏性也都是講實相,不過名稱不同,意思是一個的。這一部經,就以實相爲它的本體。這個本體有了,然後就要明宗。

  那麼,這一部經以什麼爲它的宗呢?你一定要知道它的宗旨。不知道它的宗旨,你就沒有很了解這一部經的道理。也就好像你認識一個人,他叫什麼名字你知道了,多高?多矮?是一個什麼樣的相貌?你認識了。認識他是個做什麼的?他是以什麼爲職業的?這要知道。那麼這一部經,就以“信、願、持名”爲宗。

  “信、願、行”,這是修行淨土法門的叁資糧。什麼叫資糧呢?就好像你要旅行,到一個地方去,你要預備一點吃的東西,這叫糧;你又要預備一點錢,這叫資。這個資糧,也就是你所吃的,和你所需要用的錢。你想到極樂世界去,也要有叁資糧,這叁資糧就是信、願、行。

  首先,你一定要信。你若沒有信心,那你與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沒有緣;你若有信心,就有緣了,所以首先要有信。你信,要信自己,又要信他;又要信因,又要信果;又要信事,又要信理。

  怎麼叫信自己呢?你要信你自己決定可以生極樂世界。你有資格生到極樂世界去,你自己不要把自己看輕了,說:“哦!我造了很多罪業,我不可以生極樂世界去!”你這就是沒信自己。你造的罪業多,不是嗎?這回你就遇著好機會了。什麼好機會呢?可以帶業往生。你造的什麼罪業,都可以帶到極樂世界去,可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叫帶業往生。

  可是帶業,你又要知道,是帶宿業,不帶新業。宿,就是宿世,前生的罪業可以帶去;新業,就是將來的罪業。這個帶業,就是帶過去的罪業,不帶將來的罪業。你以前所造、所行、所做,無論你造了什麼罪業,現在你改過自新、改惡向善,那麼以前你所造的罪業,可以帶到極樂世界去,不帶將來的業。

  你知道念佛法門了,你知道不應該造罪業了,那麼你還照常造罪業,和以前一點分別也沒有,那麼你再造的罪業,不單不能帶去,而且你根本就不會生到極樂世界去。你就念佛呀,拜佛呀,這只可以遠作菩提之因,作爲將來成佛的一個本錢,你不能今生就生到極樂世界去。

  爲什麼呢?你明知故犯。你知道造罪業是不對,你還仍然去造罪業。好像你沒皈依叁寶以前,隨便你做種種不合法的事情,那可以的。你皈依叁寶了之後,你還要去造種種不合法的事情,那不單你不能減輕你的罪,而且還增加!你知法犯法,你知道這有法律,爲什麼還要犯法律呢?以前你所犯的法律,因爲你不知道,所謂“不知者,不作罪。”現在你已經知道了,你還去犯去,那就是罪上加罪了。所以你若信真了自己,能以改過自新,我決定可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叫信──信你自己。

  信他,你要信真了西方確實有一個極樂世界,離我們這個世界有十萬億佛土這麼遠,這是當初阿彌陀佛,在沒成佛以前做法藏比丘的時候,他發願將來造成一個極樂世界。十方的衆生發願,願意生他這國土的話,不用旁的,只念他這個名號就可以生到極樂世界了,其他什麼事情都不費。這是又容易,又簡單,又方便,是又圓融,既不費錢,又不費力,可以說這種法門是最高的法門,最無上的法門了。你只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生到極樂世界去了。這叫“信他”。

  那麼又要信因,又要信果。信什麼因呢?要信自己在往昔有善根,所以才能遇著這種的法門。你若沒有善根,就遇不著這個念佛的法門,也遇不著佛一切的法門。因爲你有善根,所以在往昔種這個善因,今生遇著這個淨土法門──信、願、持名。你要是不繼續來栽培你這種的善根,你就不會成就將來的菩提果,所以你必須要信因、信果。

  信自己在往昔種下這個菩提之因,那麼將來一定會結菩提的果,好像種田似的,你種上了,把這個田種到地裏頭了,你必須要栽培、灌溉,它才能生長。那麼說是,“我不知道我有沒有善根?雖然說是信因,信我自己有善根,我覺得我自己沒有什麼善根。”你怎麼就會知道你自己沒有善根?你又怎麼會知道你自己有善根?

  常常有人問我:“你看看我有沒有善根?”我就答覆他:“你看看我有沒有善根?”他說:“我不知道。”…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 壹.經前懸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