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经过所有十方刹土微尘数那么多的劫都这么供养。
若人于此胜愿王 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 获胜功德过于彼
“若人于此胜愿王”:假设再有个人,能听见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种殊胜的妙行。“一经于耳能生信”:这十大愿王经历过他耳根的时候,他能生出一种信心。“求胜菩提心渴仰”:诚心地来求这妙胜的菩提,就好像渴了要喝水那么着急。“获胜功德过于彼”:他这一念求菩提的功德,就超过前边以恒河沙数众宝庄严,和最殊胜的安乐来供养一切如来的功德都大。
E2.颂通显诸行益(分二)
F1.颂通显五果 F2.颂究竟果 F1.(分五)
G1.颂增上果 G2.颂等流果 G3.颂离系果 G4.颂异熟果 G5.颂士用果
今G1.
即常远离恶知识 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 具此普贤最胜愿
“即常远离恶知识”:我们人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你跟着什么人就会学什么人,所以孟母要三迁也就是这个意思。
孟子小的时候原来住在坟场的旁边,他常常看见有人把棺材埋到地下,然后用猪羊来祭祀死人。于是乎他也就天天作这种的游戏,用泥土做一个泥人,放在泥的棺材里埋到地下,又用泥做成猪羊的样子,放到那个地方来祭拜、叩头。他母亲看见了,就想:“小孩子学这一类的事情,有什么出息呢?”于是乎就决定搬家。一搬搬到一个屠宰场旁边,孟子又学人玩杀猪、杀羊的游戏。他的母亲一看,这也不可以,于是乎又搬家。这回就搬到学校的旁边,那时候子思就在那儿设教,教学生读书。学生上课的时候都先要向孔子的圣位行礼,下课的时候也要行礼,进退都有礼貌。孟子也就学人家读书、行礼。孟母一看,说:“哦,这回在这地方住可以了。”就把孟子送到学校里去读书。
有一天,孟子回来说他不要读书了。当时孟母正踩着织布机织布,她听了也没有说什么,就拿一把剪刀把织布机上的线都割断了。孟子一看,就跪到他母亲面前,说:“母亲你为什么发脾气呢?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事情?”孟母说:“你现在不读书就和这个织布的线断了一样,你知道吗?你不读书,将来就没有成就。”孟子一想,说:“那我还继续读了。”以后就成一个大圣人,称之为亚圣,除了孔子之外就是他了。
他怎么能成一个圣人呢?就因为他母亲善于教子,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最后搬到学校旁边,令他有机会读书,这才能成就他的学业。假如孟母最初不搬家,就在坟场的旁边住,孟子不过也就是一个埋坟的人而已。如果赖屠宰场旁边住,孟子不过也就是一个杀猪、杀羊的人。结果他母亲把家搬到学校旁边,才令他成了一个很有名的学者,这也叫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
所以你接近红色你就会变成红色的,你接近黑色就会变成黑色的,你若染上咖啡色就变成咖啡色,你若染上黄色就是黄色。我们人要亲近善知识也是这个道理。你如果遇到恶知识,他尽教你一些坏的法子,到处去破坏人、妒嫉人、障碍人,这就是恶知识。这种教你学恶法的恶知识你不要接近,要离他远一点,你如果不远离恶知识就会堕落到三恶道。
“永离一切诸恶道”:诸恶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这四恶趣也叫诸恶道。在这诸恶道里边都是要受罪苦的,为什么要受罪苦呢?就因为你跟着恶知识学了一切恶法,造了一些恶罪过,造了恶罪过就要堕落诸恶道。现在你离开恶知识了,所以也就远离一切诸恶道了。
“速见如来无量光”:你离开了诸恶道就会到诸善道里边来。人在世界上除了恶就是善,你若没有恶事就是善事。你有善事就有善业,有善就会得到善的果报。什么善的报?就是很快就可以亲自去面见极乐世界阿弥陀如来,这位无量光、无量寿佛。“具此普贤最胜愿”:到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普贤菩萨最殊胜的这十大愿王你就都会圆满了。
G2.颂等流果
此人善得胜寿命 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 如彼普贤菩萨行
“此人善得胜寿命”:这种人很快就会得到殊胜的长寿命。胜寿命就是长命。佛教里说无寿者相,怎么现在又讲最胜的寿命,这岂不是有寿者相了吗?这个胜寿者并不是他想得到这种寿者相,这是因为他远离恶知识、远离诸恶道,见着阿弥陀佛了,他就是不愿意长寿也一定会长寿的。极乐世界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想长寿也不得长寿,想快乐也不得真正的快乐。你能生到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寿命无量,你也寿命无量;阿弥陀佛光明无量,你也光明无量。所以这个胜寿命是由善业而得的,并不是由执着而有的。
“此人善来人中生”:这个人如果愿意再教化众生,他就会再生到人间。他生到人间也一切一切都圆满,这叫乘愿再来。如果他不愿意来就不需要来,愿意来就自然来了。所以这是一种真正自由的,能随你自己的意思。“此人不久当成就”:这个人,不久就会成就普贤十大愿王的这种功德。“如彼普贤菩萨行”:他所成就的和普贤菩萨所行的行门是一样,无二无别的。
G3.颂离系果
往昔由无智慧力 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 一念速疾皆消灭
“往昔由无智慧力”:很久很久以前,因为没有智慧力的原因。前边不是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往昔所造的一切恶业,都是因为贪、瞋、痴。为什么有贪、瞋、痴?就因为没有智慧,没有般若的力量。人为什么造恶呢?就因为没有智慧,所以就造出种种的恶业。有真正智慧的人就不会造恶业。
“所造极恶五无间”:我们人是一个能造,这个业是个所造。谁能造呢?谁不修善法行恶法,谁就是一个能造者。有了能造的人就有所造的业,所以就有了能、所。造了业,这个能造的人就要受报。极恶就是最恶的业。世间的人本来不会杀父亲的,但是有一种人他就会杀,这种人就是十恶五逆的人。五逆就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不过说是这样说,世界上杀父亲的人比较多,杀母亲的人就很少。虽然很少,但是有的时候也会有的。弑阿罗汉就是杀证果的阿罗汉,这也在五逆之中。
破和合僧,僧人就叫和合众。一个人不能算僧,两个也不算僧,要三个以上才算僧。僧人有六种和:
(一)身和同住──身体要相和,才能在一起住,不能互相斗争、打架。
(二)口和无诤──僧人在一起不能讲人家的是非,也不能讲自己的是非,这口要和合。口和合就是无诤。《金刚经》上说“无诤三昧”,出家人在一起也要无诤,要得到这个无诤三昧。你一争就有了人我相,有人我相就有了是非,有是非就有了胜负,有胜负就有了众生相,有了众生相就有了寿者相。你有了这四相就不会得到真正的定力,所以要口和无诤。
(三)意和同悦──这个心意也要相和,这样大家才会快乐、高兴。不能你有你的心,我有我的心,你同我也不和,我同你也不和。
(四)利和同均──有了利益、好处,大家平等的来享受,你也得到好处,我也得到好处,不是单单一个人享受。
(五)见和同解──这个意见大家也应该相同的,好像学佛法,大家都有一种共同的见解,意见不会不和。
(六)戒和同修──大家都共同的来修行,守着这个戒律。有这六和,这才叫和合僧。你如果在僧人里边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令僧人互不相和,你不满意我,我也不满意你;你对我有一种妒嫉,我对你也有一种障碍,这就叫破和合僧。
出佛身血,有的人说我们现在生在佛后,大约不会出佛身血了。凡是你对佛教有所损坏或破坏三宝,这都谓之出佛身血。好像这个佛像,你把他砸烂了,虽然是佛像,但这也就等于出佛身血一样的。或者佛的相片你把它烧了,这也叫出佛身血。所有的经典都是佛的法身慧命,一切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你若把经典烧了或者毁坏了,这也叫出佛身血。僧人是依照佛的教法修行,将来要成佛的,你令僧人不相和,这也叫出佛身血。你不恭敬三宝、破坏三宝,这都叫出佛身血。所以不一定是在佛住世的时候才能出佛身血,就是佛入涅槃了,你若是不拥护佛教、破坏佛教,甚至于破坏某一个出家人,这都叫出佛身血,都在五逆罪之中,都可以说是极恶,再没有比这种恶更大的了。造极恶罪所受的果报就是堕阿鼻地狱。阿鼻两个字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无间。有五种无间:
(一)时无间──也叫劫无间,梵语叫劫波,此云时分,就是时候的意思。从入无间地狱这一天开始,乃至于到最后一天,没有一时一刻停止所受的痛苦。这种受苦的时间是接连不断的,所以叫时无间。
(二)形无间──你这个身形堕到地狱去,你就看见自己的身体充满整个地狱,若是多人也是各见自身充满地狱,互不相妨碍。你有你的地狱,我有我的地狱,每个人都看自己的身形充满地狱,这叫形无间。
(三)苦无间──这个地狱里有种种苦刑,有刀山、油锅。又有种种罪器,有铁叉、铁棒、斧凿、铁网、铁驴、铁绳、铁马,令你受种种的苦。这种苦也是不间断的,所以叫苦无间。
(四)果报无间──不论你是中国人、外国人、男人、女人,到了地狱里都一样要受痛苦的果报,这叫果报无间。
(五)命无间──命就是生命。堕到这个地狱里头,一天一宿的时候就死几万次,生几万次。在这个地狱受罪受得到极点就死了,死了之后被巧风一吹又活过来了,活过来以后又再受罪,又死。所以在一日一夜之中就有万死万生,这叫命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你若能诵…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